阴谋与爱情:那一场不堪回首的毕业

来源 :凤凰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cheng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并不想很做作地回忆自己的毕业。对于我来说,那段日子让我见证了人生的不堪,至今难忘。
  我就读的大学并不十分好,但大学期间,我一直很活跃,不但功课很优秀,有两年时间还担任学校团委副书记、学生会主席。毕业的时候,不管是同学们之间流传的小道消息,还是学生工作部老师有意无意透露给我的消息,以及辅导员单独跟我谈话时表达的意思,都表明我会有一个不错的分配去向。
  在我们那个年代,最好的分配去向就是分到国家有关部委,也就是去做今天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可这名额十分有限,每年只有很少的几个,而我们那一年是2个。因为我们那一届有个同学的家庭很有背景,这2个名额很自然地被他“占”去了1个,按照正常的推理,那剩下的1个名额肯定非我莫属了。
  由于成竹在胸,我并没有太在意毕业分配的问题,每天只顾和女朋友小D风花雪月,口无遮拦地议论时事,发些对学校的牢骚。不过我看得出来,相比于我,小D对于留在北京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这种忧心也让我们时常吵架,甚至闹到分手的边缘。当时小D有个老乡叫小S,成绩不错,大学几年里表现也很突出,不管是学习成绩、社会工作,还是感情上,都是我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我心里知道,小s也在争取分到国家部委的那个名额。
  所有的曲折都始于小D的一次同乡聚会。在聚会中,我作为“家属”陪小D坐在角落里。小S走过来请小D跳舞,我尽管心里很不情愿,但为了表现一位男人的风度,我还是答应了。可没想到,他们的一段舞达成了一个针对我的“阴谋”。
  那天参加完同乡聚会,小D的眼神就很迷离,不敢正视我,一路上总问我一些有关“革命叛徒”的故事。我心里并没有太在意,只是觉得可能她太累了。可其后的半个月里,小D一直不愿意见我让我心生怀疑,直到有天下午,学生工作部通知我去一趟。
  我去了学工部,学工部长、我们系的总支书记和辅导员早已在等着我。他们手里握着一份有关我的“举报材料”。材料的具体内容我记不清楚了,但大多是我只对小D发表过的一些“反动言论”,但这些还不是很严重。最致命的是有人举报我在任学生会主席期间,有笔1000多块的活动经费开支不明,怀疑被我贪污。我心里知道,那笔经费的开销确实存在一些漏洞,但也都花在了学生会的活动中,可老师们并没有听我过多解释。因为在那个年代里,1000块已是很大的数目,这件事便作为“案件”呈送到学校纪委。
  毕业分配的结果很快明了,小S如愿进了国家部委,小D也出人意料地留在北京市直机关下的一个业务单位,只有我作为“犯罪嫌疑人”等待调查,被延迟分配。我无比沮丧,每天去纪委谈话,交待问题。有一天下午,我从纪委回来,在宿舍楼前见到了许久不见的小D,她拿了400块钱给我,说让我把钱交上去,把公款赔了就没事了。但我一下就火了,抓起钱扔在地上,“我没贪污,赔什么钱?”小D哭了,捂着脸跑开,我大声的呵斥引来周围同学的注视。当时有关我“贪污”的传言在全校已经沸沸扬扬,延迟分配的我绝望地坐到地上,傻傻地看着天空。
  后来,我的“案件”终于查明,我把每一分一厘钱的开支清清楚楚地交待了。团委也有老师愿意出来为我作证,我终于可以顺利毕业,被分配到中部地区的一个国有农机企业。我一直诧异,到底是谁“举报”我?但出于保护举报人的原则,没有人告诉我,可我心里却早已猜出了大概。
  我离校的那一天,小D来了,其实我心里并不确定她是否举报了我,但我还是愤怒地问她为什么害我?她先是一愣,然后就承认了。她说,小S有关系在北京市,可以帮助她留到北京。而我作为小s进国家部委的最大竞争对手,她必须帮小S打击我。后来她不但参与举报了我,还莫须有地捏造了一份有关那笔资金开支的“证词”。由于她是我的女朋友,这份“证词”成为指正我的最有力证据。最后的结果就在小S的亲戚帮忙下,她顺利地留在了北京市。
  我愤怒,但我还是很落寞地离开了北京,去了中部的那个城市。工作10个月后,我便辞了工作,去了海南。创业初期,我每天挣不到5块钱,晚上睡在地铺上,我还常常想起毕业的那段“风云”,但时间长了也便不想了。后来听说小S追求过小D一段时间,但没有结果,后来他也离开中央国家机关下海了,在俄罗斯倒卖轻工业品。而小D嫁了一个美国人,去了国外。世事风云,多年之后,当年的风光和不堪都变得无足轻重,重要的是今天,我们都在努力生活。
其他文献
讲述人:朱 凤 男  毕业的关键词,我认为就两个字:疯狂!2004年美国电影《The Girl Next Door》(《邻家女孩》)说的是个太贵族的毕业故事,相比之下,我们当年经历的,就算是个草根式毕业了。  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寝室一帮8个爷们,用行动对这句古语进行含意拓展。老子我都要毕业了,还管什么形象!  从字面上理解,第一,我们从初夏起便不再穿除拖鞋以外的任何鞋——球场上除外。能
期刊
提起那次疯狂的毕业旅行,晓祯说,那是个不错的回忆。  说到毕业旅行的疯狂,晓祯说,青春不要留白。    骑机车自助环岛游    大学毕业旅行要去哪里,同学们讨论了很久。  在台湾,毕业旅行的风气由来已久,每个人从小学开始,甚至从幼稚园“毕业”时,都会有一个毕业旅行在等待着他。因此到了大学,毕业旅行失去了新鲜感。坐着游览年,从一个地点出发,在某个景点“到此一游”,然后打道回府,想到这样的旅行不免令人
期刊
我在拉萨的一个旅馆的留言本上看见过这样一句话:“要看得穿光阴,挥霍得起生命,忘记‘时间宝贵’这个词句,才有资格做一个拉萨旅馆里的常客。”这句话大概已道出了藏式旅馆的不凡之处。这样的旅馆里的人生,与慢生活合二为一,倒成为了时下的潮流。    藏式旅馆,回家般的温暖      关于藏式小旅馆,西藏旅游局的一份文件中有这样的表述:“这部分宾馆历史悠久,大多位于老城区,交通极其便利,有固定的客源和民族特色
期刊
2005年10月2日,哥德堡号正式扬帆启航了。经西班牙加的斯港、巴西北部的累西腓,绕过非洲好望角、印度洋,再到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和印尼雅加达,预计2006年7月抵达中国广州。整个航线与260年前一样,往返共计35000多海里,耗时达两年左右。我很幸运,从始至终亲眼目睹了这条古船是如何绕了大半个地球,从瑞典走来,从远古走来,从人们魂牵梦萦的期盼中走来。海上的日子,大部分都是单调而乏味的,而最让人兴
期刊
10多年前,我从北卡莱罗纳大学毕业,当时北卡的中国留学生并不多,相互之间也比较熟悉,连同从台湾、香港,甚至新加坡等地区的留学生一起,大中华区的留学生常聚在一起,既抒发思乡之情,也抒发对美国生活的向往。  毕业前的一段时间,这种聚会就更多了。我们几乎每周都会抽时间去一家名叫“唐堂”的中餐厅吃中餐。餐厅的老板是东北人,藏有正宗的高梁酒,大陆去的留学生比较能喝,边喝还边唱《饮酒歌》,而台湾、香港等地的学
期刊
一对大学时代的恋人,因男生毕业之夜的出轨而最后分手。毕业是怎样的一个焦躁期,毕业的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当年的男生和女生分别撰文,回忆毕业那晚的“一夜情”。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的“人才工程”预备队,要被分配去边远地区支教。虽说只需要去一年便可以回校读研,但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光鲜地签到外企,或者出国,心里总不是滋味。但幸好,当时我女朋友杰美很理解我,她总安慰我说:“一年就一年吧,不回来也无所
期刊
讲述人:钟明阳,男,1964年毕业于成都某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现已退休。  1964年的夏天阳光明媚,虽然离“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已经不远,但校园里的生活还基本正常。当时的大学教育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锻炼,毕业前的一年中我们基本是呆在工厂里实习,和工人师傅们一样上班下班,业余时间,同学们则以异乎寻常的热情在讨论着自己今后的分配去向。6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身上那种可以燃烧一切的激情,那种情感,与当时
期刊
“毕业不是病没工作要人命时不我与就算饱读四书五经我的未来都是梦”  三年前的夏天,台湾大学校园内开始流行这首中文饶舌歌《毕业于什么?》,歌词表露踏出校门的社会新鲜人,渴望找到工作,却对未来茫然,产生“毕业即失业”的忧惧。  脱去稚嫩的学子外衣,成为社会新鲜人,是喜悦的成长,但在台湾凤凰花开的夏天,骊歌初唱的毕业季节,碰到社会失业率居高不下,要和各路英雄好汉竞争,分食一口就业市场大饼,却是无情的考验
期刊
勇敢的人回忆,坚强的人忘记。我胆小,又脆弱,于是把过去幻化,让我看起来并没有在回忆,却也不曾彻底忘记。  我狠狠爱过的一个人叫石铸,那时我的心像一块无瑕美玉。石铸是个造波池般的男人,我是这池中的一个泳者。他的才华和风度令他有足够能力让我产生一波期待,再是一波狂喜,又来一波温情,再推一波疯狂……  大四开始没多久,石铸就选择了去边远地区支教,从消息确定的那天起,我们便以倒计时的方式度日。我害怕离别,
期刊
他们是一群热爱飞翔的人,崇尚自由,富于冒险精神,充满激情。当他们张开绚丽的滑翔伞,借助风的速度,从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高山腾空飞翔时,山川大地顿时尽收眼底,清风掠过耳际,紧张的心情顿时化作悠然。人与伞仿佛融为一体,按照他们的意愿上升盘旋,他们在天地之间感受到了驾御自我的满足与释然,他们人生的梦想与热情,以同样的速度在阳光和风中纵横驰骋。    现象 滑翔伞,人类飞翔的翅膀    很久之前,人类就梦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