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我所感受的学校管理变迁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fas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参加教育工作近30年的时间里,中小学学校管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的角色由最初的被管理者变为管理者(校长、局长、校长)。撷取其间我亲历的有关学校评估和学校管理的几段故事,可见30年间学校管理理念的巨变。
  
  一
  
  1981年,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正赶上潍坊地区教育局对高中进行全面视导,我所在的乡村学校也不能例外。在迎接视导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对“敌情”一无所知,所以教师们如临大敌,像是面对着一场生死之战的将士,沉重的压力几乎要把他们的肩膀压垮了。
  视导人员进进出出了几趟教室之后,便开始到各个教研组轮番轰炸,居高临下地发表了一些教师们有点听不太明白的指示,然后坐上一辆大篷车走了。
  在被视导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领导似乎都很不高兴,教师更是感到压抑。在学校的大会小会上,领导总是拿视导中发现的问题说事儿,鸡毛也是令箭,教师们便有些反感,但也无言以对,只好听之任之。时间长了,日子还是那么平静地过了下去。
  其实,那时候的校长似乎还不怎么浮躁,大家普遍沉在学校里,忙活着与教学有关的事情。可能是因为没有适宜的环境,所以人们对学校的发展并没有太多的幻想,精力和时间还是放在课堂上,放在学生身上。在教育经费和学校建设方面,等、靠、要的思想主导着校园,人们对干巴巴的工资之外有没有其他收入似乎也没有太多想法。
  当然,对于办学、教学,人们也不敢有太多的想法,学校仍旧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校长的领导地位还没有被确立,对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学校只不过是一个下属部门。按上级的指示办学,是铁的纪律。校长到教育局开会听到什么精神,或者上级下发了新的文件,都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传达给全校教职工,立即落实,如此而已。
  那是一幅很寂寞也很恬静的教育生活图景。
  
  二
  
  1990年秋天,我还没过31岁的生日,就在懵懵懂懂间当了校长。
  那时候,企业界开始引进一些新的管理理念。例如:马斯洛的需要学说开始见诸报端。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教师们似乎很在乎过去的领导们不在乎的一些事情,譬如食堂的饭菜质量、家属的工作问题、孩子的上学问题,等等;而且,如果你细心的话,就会不时地从教师们的嘴里听到其他学校诸如此类的信息。
  “世道变了”,这是当时许多老校长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他们大都对此很不理解。
  那时候,乡村中学有相当一批骨干教师刚刚把家属的户口从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但家属们只有户口没有工作的日子很难熬,所以,除了关注教学,教师们很关心自己能不能生活下去。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我不知深浅地提出了一个“五子登科”的概念,就是要把教师们的“妻子、孩子、房子、帽子、票子”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后来我才知道,管理学中有一个“胡萝卜加大棒”的理论。我想,这个“五子登科”可能就是一些“胡萝卜”吧。
  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勇立潮头的改革先锋。当时胶东有一所县城高中,正是抓住这样一个机遇,把学校打造成为一方名校,也就是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的“文明监狱”。这所学校真正是把“胡萝卜”和“大棒”全都派上了用场,奖罚严明是其特色。我们去参观的时候,刚好一位教师迟到,据说在1分钟之内这位教师就被罚掉6元钱。那时候6元钱还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教师似乎敢怒不敢言。因为,这所学校的校办厂正在为南方一个著名的酒厂做瓶盖,每年有几十万元的收入,所以,学校可以因教师迟到而罚他几十元,也可以因他表现好而奖励其几百元,有条件把学校办成“文明监狱”。
  一时间,“一手抓钱,一手抓高考”成为各地教育局长的口号。校办工厂办得如何,成为衡量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领导考察学校时,必看校办工厂;同行参观学校时,也必到校办工厂转一转。
  无奈之中,我很是羡慕这样一些“火”起来的学校。
  当然,直到事后,我们才知道这是一段弯路。
  不得不走的弯路走完了,留下来的却是思想的财富。“以人为本”的理念尽管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到21世纪初期才在官方的文字中予以承认,但在校园里,却是从这个时候萌芽的。尊重教师的需要,特别是尊重其基本的生理、生存的需要的理念,被装到了学校管理者的大脑中,进入了学校的办公会。无论如何,这都是教育的幸事。
  
  三
  
  20世纪90年代中期,政府各部门突然有了许多可以收费的理由,于是,教育局各处室买汽车成了时尚,教育局的汽车突然多了起来,干部们的腿一夜之间变长了。学校成了他们随时出入的地方,学校接受的乱七八糟的检查评比多如牛毛。
  因为学校需要应付上级各路人等的检查指导,也因为校长们为了管理上的方便或希望显示一下学校的气派,所以各校纷纷设立了许多新的中层机构。似乎从北京开始,学校把教导处一分为二,变成教学处和教育处,南方一些城市也不甘落后,除教育处、教学处外,另加一个教务处。校长工作起来似乎方便多了,布置什么事都有了可以指挥的部门;而教师们却有点倒霉,公公婆婆越来越多,安安静静的日子成为一种奢侈,名目繁多的会议、计划、总结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只好压缩用在学生身上的时间。
  再后来,科研兴校的口号越喊越响,于是,许多学校又多出了一个新的机构——教科室。有人说,这个时期,“科研兴校”很有点像“皇帝的新衣”,谁都没有看到过,但谁都在吆喝。这句话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当时相当一部分学校的真实情况。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离开了学校,到教育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先是担任县级市的教委主任,3年后成为地级市的教育局长。2001年,我到潍坊市教育局主持工作时,有一所市直中学设置的中层机构已经达到了15个!
  跳出学校,心还在学校。因为在学校曾深受其害,所以,我到县、地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主持工作后的第一项措施,就是取消各科室的检查权,将所有面对学校的检查、评比归口管理,每年只允许进行一次督导评估。我与同事们约定:如果我们不能为学校做些什么,那么我们宁愿选择什么也不做也不能给学校添太多的麻烦。没想到,就是这样一项小小的没有什么投资的改变,却赢得了学校的称道。校长和教师太可爱了,也太可敬了。
  在此期间,学校的管理者开始独立思考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办学特色,希望实现自主发展,自求生存。除了教学工作之外,他们开始把教育工作摆上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而且,时不时地参与一把有关素质教育的争论与反思,上海建平中学的冯恩洪校长 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出“合格 特长=建平人”的。
  相当一批优秀的校长变得“有了自己的脑袋”,他们开始意识到,除了上级可以讲一些道理,校长们也可以讲一些道理,而且,也可以受到人们的尊重。
  
  四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后,我3次参与了教育部学校督导评估方案的研制工作。
  第一次是讨论制订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评估标准。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评估验收1000所左右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的通知》,确定分期分批建设1000所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第三次全教会后,教育部有关司局开展了学校评估方案的研制活动。这项活动进行了几个月,而后很快停了下来。鉴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千差万别,大家担心,在全国范围内用统一的标准,会在学校建设尤其是硬件建设上造成新一轮的攀比之风。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似乎开始从纸上变为实践。
  2002年,被搁置下的评估方案研制工作又被提了起来,这次是想搞一个只评学校软件的评估框架,把硬件评估的指标交给各省市制订。方案拿出来了,结果还是没有发出去。这时候的教育管理者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同一地区的学校,由于办学条件、学校传统、历史文化各不相同,基础不一样,政府制订一个统一的砰估方案去衡量所有的学校是否合适?
  2005年,教育部又进行了学校发展性评估方案的研制工作。这次大家普遍关注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增值情况,将学校的业绩作为评估指标的重中之重,而业绩主要是指学生的发展。特别重视学校的自我评估也是这次方案制订的一个特点,即将学校视为评价的主体,并将自我评估作为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础。
  3次评估方案制订的过程,实际上展现出了一定时期人们对学校本质和育人规律的认识。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如何才能办好学校?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小心翼翼地求证,在没有找到明确答案之前,管理者们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耐心。
  这期间,理论界和实践界陆续有人提出了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话题。他们希望通过厘清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的法人地位,求得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学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潍坊,自2001年起,全市通过改革,还给学校招生自主权、人事聘任权、经费分配权和职称评聘权,归还学校应有的权力成为教育发展的主题词,大大小小的改革紧紧围绕着调整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进行,以最大限度地解除学校身上的枷锁,为校长松绑。我们试图以此创办自由呼吸的教育。
  当然,这期间也是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在各地表现最不平衡的时期。不少教育局长甘当一个地区的“大校长”,打着改革的旗帜,没收或掠夺学校的权力。有的把财务审批权上收,成立结算中心,学校里买把扫帚都要找局长、科长签字;有的局长将名校招生工作视为肥肉,专门管起了“条子生”的安排;校本教研本是学校自己的事,可是,在一些地区,学校却因为应付上级所谓校本教研的验收而苦不堪言。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许多地区或学校已经为我们作出了成功的探索;这也是一个波澜不惊的时代,对于一些地区和学校来说,还在延续着甚至比上一个世纪还要陈腐的机制。
  路漫漫其修远兮,成功将属于真正的求索者。
  
  (编辑 许丽艳)
其他文献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一个地域大省,人口小省,资源富省,经济穷省。全省辖6个民族自治州、1地、1市、46个县(市、区、行委),其中纯牧区县22个,山区县13个。省情的基本特点:(1)地广人稀。(2)多民族聚居。实行民族自治的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8%。(3)生存环境艰苦。境内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其中海拔在4000米~5000米的地区占54%,高寒缺氧。(4)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120.
我是精灵,闲来无事,最喜欢四处溜达。有一天,我路过一棵大树,树下有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儿正在打盹。咦,这不正是大名鼎鼎的庄周吗?真想看看他在梦些什么!于是,我吹了一口气,变成了他的好朋友惠子,进入了他的梦中。  他的梦中只有一只蝴蝶在飞呀飞呀,我却看不见他。于是,我大呼“庄兄庄兄” 。  蝴蝶应声落地,变成了庄子。  “唉,惠子,我刚才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呢。”他说,“但又好像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我
在中小学管理实践中,我们曾经见过许多传统意义上的“好校长”,也见过一些口碑一般的校长,这些校长的个人修养与学校发展水平高低有时并不完全一致。那么领导者的个人修养与其领导力到底有何关系?个人的修养与团队的发展有多大联系?儒家极为重视领导者的个人修养,认为这是其事业成败的关键,是领导力之本。孔子在这方面为我们留下许多具有警示性的重要论述,值得广大中小学管理者认真品读,细致思考。“政者,正也”  —正身
有首儿歌这样唱道:“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事实上,小燕子不完全是因为“这里的春天最美丽”才飞来的,而是因为它有迁徙的习性,每年都会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暖和的南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暖花开时,又会从南方飞到北方繁殖后代。  有“导航”,不迷路  在自然界中,不少鸟儿都会像小燕子那样,每年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它们迁徙的目的是为了躲避北方的严
英国一位女士早上起床后,被自家窗户玻璃上的白色印记吓了一大跳,她仔细一看,这竟然是一个完整的猫头鹰外形。  她惊讶了片刻才认识到,这幅“画像”应该是一只猫头鹰撞上了玻璃窗后留下的。她到屋外去寻找这只猫头鹰,但没有发现它的踪迹。  我没事,只是由于飞得太快,撞得有点狠,头有点晕晕的……对不起,吓着你了!
6月过后,同学们又要迎来一年一度的暑假,很多家庭会选择在暑假来一次长途旅行。衣服、洗漱(shù)用具、笔记本电脑等日常用品一样也不能少,行李箱被塞得满满当当的。这些劳苦功高的行李箱虽然能装很多东西,但它们无法做到“身兼多职”。这次,就请大家看看发明家们设计的那些多功能行李箱吧,它们能让你的旅行变得轻松有趣哦。  电动滑板行李箱  这款电动滑板行李箱绝对是旅行者的好助手。如果你走累了,只需从行李箱的
昔日荒草横生,今日绿树掩映;昔日积尘难清,今日窗明几净;昔日寂寥冷清,今日笑声阵阵。北京大兴七中这个没有任何历史背景、没有任何前期积累的学校,用12年的时间,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过程,成了当地家长和学生向往、同行羡慕的优质学校。校长的办学思路直接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深度和宽度。大兴七中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校长李国对学校发展的深入思考与不懈努力。    以人为本明确办学思想    苏
以上这些都不难理解。今天,柠檬放胆问一句:“宇宙的温度是多少?”  哇!口气太大了!  宇宙有温度吗?  宇宙,不就是一片真空吗?如果我们让时光倒流100多年,那时的人们会说:“宇宙就是一片虚无的空间,是没有温度的。只有宇宙里的星体才会有温度。”  然而,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1927年,比利时的物理学家乔治·勒梅特对宇宙的起源提出了一个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宇宙最初只是一个点,
【编者按】:如何把一所薄弱校发展成独具特色、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优质校,青海西宁市十二中——青海艺术高中的发展历程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这所学校连续5年,把入学时基本没有专业基础、文化课成绩85%未达到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100%地送入大学学习;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特色学校办学经验。  打动我们的,并不是该校100%的高考升学率,而是这所学校非凡的“再造力”与人文情怀。他们让那些可能会流向社会、前途黯
科学家告诉我们,空气中,氧气含量占了21 %。作为小学生,我们有没有办法来验证这个结论呢?这一次,我就在 “小实验家工作室”做了一个实验。  我用到的实验器材有这些:小钢盘、打火机、蜡烛、100毫升水(最好是有颜色的水)、大的透明玻璃杯(高约13.7厘米、直径约6厘米)、小的透明玻璃杯(高约6.5厘米、直径约5.5厘米)、直尺。  这个实验,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燃,固定在小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