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运用,它既能促进学生多种感官系统的同时运作,又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中高年级的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自主思维,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能有效地理清知识间的联系,用数学的思维与数学的方法解决复习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复习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 自主复习 实效性
复习课的学习目标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同遗忘作斗争,弥补知识缺陷,温故而知新;二是通过对知识梳理,在头脑中建构起系统知识的网络结构,促进后继学习;三是促进认知策略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知识点整理—题型练习—教师点评”的复习课教学模式在实施上使师生都感到疲惫而低效。因此,要达到复习课的目标,必须注意复习课的教学策略。有必要找到一种能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工具。
小学阶段的孩子,直观思维仍占很重要的成分,喜欢动手涂一涂、画一画、表现欲强等心理特征与思维導图的直观性、自主性相契合。因此,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与复习知识的教学中效果显著。
(一)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深层次的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在整理与复习课中,学生通过自己开拓思维,自己动手绘制思维导图,利用各种图案、边框、板块来进行绘制,个性地加上各种颜色,背景,是一种创造性表现,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自我表现的需求。学生整理的知识点清楚明晰,学生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得到展示,更是一次自我的成功体验,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例如,在复习《四年级上册运算律》时,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a×b)×c=a×(b×c)、a×b=b×a,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a+b)+c=a+(b+c)、a+b=b+a,,乘法分配律(a+b)×c=a×c+b×c),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仍旧混乱无比,即使公式记得很熟,但一到运用上仍旧错漏百出。我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复习,孩子们特别感兴趣,自己整理知识点,做出的思维导图作品非常个性、精美,知识点也条分缕析。学生从图中获得乐趣,在图中找情境,在图中求真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这样的复习课堂呈现出来的就是一幅:宽松、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实效。
如图:
(二)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思维导图能全面、系统地展示一个单元或章节的知识点,使学生构建起完整、直观、好理解、识记的图像知识体系。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学生自己动手、自主绘图,自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己梳理已学知识,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一课时, 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较多,该如何使学生理清这些概念?怎样让学生高效地建构这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一般枯燥的讲解并不能很好的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为此,利用思维导图先让学生根据课本的指引进行预习,做到心中有数。如下图,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可以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在探讨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时,把它们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又把圆、平行四边形、正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所以使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思路,让学生通过绘制和完善思维导图来自行梳理教学中的知识点。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的能力。如图:(三)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自主反思能力
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能力、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进行自主反思,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能更好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归因,提高学习效率。在复习课中,我尝试先提出思维导图的中心概念,要求学生自行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完善,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反思能力。学生通过梳理知识网络发现自己已学内容中哪些已经掌握、哪些没有掌握,找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知道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才会在老师的课堂上更认真,这样老师后续的查漏补缺的练习时,学生才会愿意听也听得进。
以《圆》的复习课为例,先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理清圆的初步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之间等知识及其关系,并将其绘制成思维导图。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要求学生能够自行对这些相关概念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进行区分,完成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如图:
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在进行小学数学概念课和几何计算公式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学生不再只做“听众”、“观众”,而是做自己复习的掌控者。复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樊晓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分析探讨[J]考试周刊,2013(15).3—5
[2]廖小燕 浅谈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复习课的趣味性[J]考试周刊,2019(000)068. 1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 自主复习 实效性
复习课的学习目标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同遗忘作斗争,弥补知识缺陷,温故而知新;二是通过对知识梳理,在头脑中建构起系统知识的网络结构,促进后继学习;三是促进认知策略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知识点整理—题型练习—教师点评”的复习课教学模式在实施上使师生都感到疲惫而低效。因此,要达到复习课的目标,必须注意复习课的教学策略。有必要找到一种能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工具。
小学阶段的孩子,直观思维仍占很重要的成分,喜欢动手涂一涂、画一画、表现欲强等心理特征与思维導图的直观性、自主性相契合。因此,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与复习知识的教学中效果显著。
(一)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深层次的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在整理与复习课中,学生通过自己开拓思维,自己动手绘制思维导图,利用各种图案、边框、板块来进行绘制,个性地加上各种颜色,背景,是一种创造性表现,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自我表现的需求。学生整理的知识点清楚明晰,学生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得到展示,更是一次自我的成功体验,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例如,在复习《四年级上册运算律》时,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a×b)×c=a×(b×c)、a×b=b×a,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a+b)+c=a+(b+c)、a+b=b+a,,乘法分配律(a+b)×c=a×c+b×c),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仍旧混乱无比,即使公式记得很熟,但一到运用上仍旧错漏百出。我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复习,孩子们特别感兴趣,自己整理知识点,做出的思维导图作品非常个性、精美,知识点也条分缕析。学生从图中获得乐趣,在图中找情境,在图中求真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这样的复习课堂呈现出来的就是一幅:宽松、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实效。
如图:
(二)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思维导图能全面、系统地展示一个单元或章节的知识点,使学生构建起完整、直观、好理解、识记的图像知识体系。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学生自己动手、自主绘图,自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己梳理已学知识,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一课时, 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较多,该如何使学生理清这些概念?怎样让学生高效地建构这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一般枯燥的讲解并不能很好的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为此,利用思维导图先让学生根据课本的指引进行预习,做到心中有数。如下图,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可以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在探讨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时,把它们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又把圆、平行四边形、正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所以使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思路,让学生通过绘制和完善思维导图来自行梳理教学中的知识点。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的能力。如图:(三)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自主反思能力
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能力、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进行自主反思,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能更好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归因,提高学习效率。在复习课中,我尝试先提出思维导图的中心概念,要求学生自行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完善,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反思能力。学生通过梳理知识网络发现自己已学内容中哪些已经掌握、哪些没有掌握,找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知道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才会在老师的课堂上更认真,这样老师后续的查漏补缺的练习时,学生才会愿意听也听得进。
以《圆》的复习课为例,先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理清圆的初步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之间等知识及其关系,并将其绘制成思维导图。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要求学生能够自行对这些相关概念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进行区分,完成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如图:
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在进行小学数学概念课和几何计算公式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学生不再只做“听众”、“观众”,而是做自己复习的掌控者。复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樊晓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分析探讨[J]考试周刊,2013(15).3—5
[2]廖小燕 浅谈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复习课的趣味性[J]考试周刊,2019(000)06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