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西晋时期,世间就已经有理发师了,不过,当时的理发师是庙里的和尚。
西晋时期,社会上并没有理发这一行,不过,遁入空门的和尚必须要剃光头。同时,和尚把头发剃干净也是便于烧疤受戒。当时寺庙里的理发师这个角色是由八大执事之一的“维那”担任的,叫做“剃度”。
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年),当时的太子头上长了疮,经过御医的诊治,必须要太子剃掉溃脓之处的头发才能够敷药治疗。但是,那时的人都是很讲究礼仪的,御医遵从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古训,面对头上长疮而需要理发敷药治疗的太子,却不敢妄动,只得奏明明熹宗。明熹宗认为,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也曾是寺庙里的和尚,于是,便让隆福寺的和尚来皇宫里为太子理发。来给太子理发的这个和尚俗家姓罗,京城的人都称他“罗和尚”。罗和尚精心给太子理了发,太子理发之后,在溃烂的疮上敷了药,不久就痊愈了,罗和尚与隆福寺因为给太子理发的这份殊荣,声名大噪。
明熹宗时期的太子已经带头理发了,这时的民间仍然不敢理发,不过,大人虽然不敢理发,他们却敢于给孩子理发。一到春节的时候,人们欢庆佳节,进行“五子登科”的演出,于是,孩子们装扮的五个白胖小子就被大人给理了发,有理成桃尖形状的,有理成片瓦形状的,有理成刘海形状的。这种给孩子理发的习俗日久成风,就成了一种时尚的打扮,一直持续到清朝。
受孩子理发的影响,清朝时期,社会上开始出现理发这个行当,当时叫做“剃头”。接着,理发行业的从业者结成了“剃头帮”,理发师被称为“剃头匠”,文明的称呼是“剃头司务”,还订立有帮规和从业章程。当时,清政府下令天下百姓剃发蓄辫子,不从者要杀头。清政府把这个剃发的任务交给了当时的理发师,并称之为“待诏”。每个理发师发一个剃头担子,一头是三层抽屉的坐凳,里面放着剃刀、梳子、磨刀石等工具,另一头是生火的炉子,上面有一个铁或铜的圆桶锅,用来烧热水,还有一个铜盆,后面立着一根刁斗桅杆,上面挂着黄布牙边长方旗,旗子上有“奉旨剃发蓄辫”的字。为了给有的人理发,当时全国城乡一起行动,谁不理发,就被扭送到地方政府,就地斩首示众。一时间,理发这一行业变得杀气腾腾。
不久,清政府的京兆尹衙门和顺天府要求理发从业者到衙门里备案,入“剃头帮”,缴了帮费后,发给执业照牌和从业执照,这才成为合法的理发从业者,于是,理发被列为世间的百业之一。
只是,清朝的理发师并不是在理发店里理发,他们只是肩上挎着一只黑漆描金的小工具箱,沿街招徕生意,理发师走街串巷,手执一铁弹夹,用一根小棍向中间一弹,便会发出一声由强到弱的“当”的声音,人们听到这种声音,便知道是理发的来了。
清朝中期,理发从业者集资修建了一座庙宇,尊那位给明熹宗的太子理发的罗和尚为理发业的开山祖师,庙宇里供着罗和尚的塑像,庙宇称为“罗祖庙”,并以七月十三罗和尚的生日为罗祖庙的庙会之期。
小 南摘自《每日新报》
西晋时期,社会上并没有理发这一行,不过,遁入空门的和尚必须要剃光头。同时,和尚把头发剃干净也是便于烧疤受戒。当时寺庙里的理发师这个角色是由八大执事之一的“维那”担任的,叫做“剃度”。
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年),当时的太子头上长了疮,经过御医的诊治,必须要太子剃掉溃脓之处的头发才能够敷药治疗。但是,那时的人都是很讲究礼仪的,御医遵从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古训,面对头上长疮而需要理发敷药治疗的太子,却不敢妄动,只得奏明明熹宗。明熹宗认为,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也曾是寺庙里的和尚,于是,便让隆福寺的和尚来皇宫里为太子理发。来给太子理发的这个和尚俗家姓罗,京城的人都称他“罗和尚”。罗和尚精心给太子理了发,太子理发之后,在溃烂的疮上敷了药,不久就痊愈了,罗和尚与隆福寺因为给太子理发的这份殊荣,声名大噪。
明熹宗时期的太子已经带头理发了,这时的民间仍然不敢理发,不过,大人虽然不敢理发,他们却敢于给孩子理发。一到春节的时候,人们欢庆佳节,进行“五子登科”的演出,于是,孩子们装扮的五个白胖小子就被大人给理了发,有理成桃尖形状的,有理成片瓦形状的,有理成刘海形状的。这种给孩子理发的习俗日久成风,就成了一种时尚的打扮,一直持续到清朝。
受孩子理发的影响,清朝时期,社会上开始出现理发这个行当,当时叫做“剃头”。接着,理发行业的从业者结成了“剃头帮”,理发师被称为“剃头匠”,文明的称呼是“剃头司务”,还订立有帮规和从业章程。当时,清政府下令天下百姓剃发蓄辫子,不从者要杀头。清政府把这个剃发的任务交给了当时的理发师,并称之为“待诏”。每个理发师发一个剃头担子,一头是三层抽屉的坐凳,里面放着剃刀、梳子、磨刀石等工具,另一头是生火的炉子,上面有一个铁或铜的圆桶锅,用来烧热水,还有一个铜盆,后面立着一根刁斗桅杆,上面挂着黄布牙边长方旗,旗子上有“奉旨剃发蓄辫”的字。为了给有的人理发,当时全国城乡一起行动,谁不理发,就被扭送到地方政府,就地斩首示众。一时间,理发这一行业变得杀气腾腾。
不久,清政府的京兆尹衙门和顺天府要求理发从业者到衙门里备案,入“剃头帮”,缴了帮费后,发给执业照牌和从业执照,这才成为合法的理发从业者,于是,理发被列为世间的百业之一。
只是,清朝的理发师并不是在理发店里理发,他们只是肩上挎着一只黑漆描金的小工具箱,沿街招徕生意,理发师走街串巷,手执一铁弹夹,用一根小棍向中间一弹,便会发出一声由强到弱的“当”的声音,人们听到这种声音,便知道是理发的来了。
清朝中期,理发从业者集资修建了一座庙宇,尊那位给明熹宗的太子理发的罗和尚为理发业的开山祖师,庙宇里供着罗和尚的塑像,庙宇称为“罗祖庙”,并以七月十三罗和尚的生日为罗祖庙的庙会之期。
小 南摘自《每日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