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图象导学法初探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ianjusd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图象导学法是近年来在福州市部分中学开展研究的课题之一,有一定的教学使用价值。本文就该课题概念、观点、教学过程及其现实意义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地理图象导学法的概念
  
  图象是指根据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等而设计的地理图和画组成的系统,包括教学挂图、地图册、附图、插图、填充图册、地理图片、自制教学挂图、板图、板画、幻灯、投影和录像等,以及地理模型、地理标本和地理教学仪器(地球仪、三球仪)等的示意图。
  导学是指在教师启发指导下,学生积极思维,自觉探索、解决问题的教与学的过程。
  地理图象导学法是指以图象系统为媒介,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图象,积极思维、自觉探索问题,从而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能力、智力的教学模式。
  
  二、地理图象导学法的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一课时由一个或数个教学环节组成,例如:“黄河的忧患、根治”一节课可以由“黄河的忧患”和“黄河的根治”两个环节组成。而每个教学环节又由四个教学步骤组成。
  这四个教学步骤是:
  1、创设问题情境
  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前的准备阶段,包括教师启发式的导言、展示系统图象、学生的读、听、看等。例如:“黄河的忧患”的教学,教师可以先通过导言,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展示系统图象(中国地形图、黄河流域水系图、黄土高原景观图片、“地上河示意图”等),让学生观察。
  2、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所展示的图象,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同一个教学环节的几个问题具有相关性)。同时,指导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例如:上述“黄河的忧患”四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图象和利用已学的知识思考和解答。
  3、探索问题
  在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基础上,请个别学生解答问题或上台指着图象解答问题,其它学生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其间,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作适当的补充说明和启发,以利于帮助和引导学生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
  4、总结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指图作补充、修改、归纳和总结。
  
  三、地理图象导学法的基本观点及其理论依据
  
  第一,地理图象不仅起直观教具的作用,而且是围绕系列问题,精心设计的,符合逻辑思维规律(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等规律),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教学媒体。它始终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个步骤。
  第二,要求教师“变教为导”,强调教师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方法。
  第三,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张学生自己思考、探索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第四,要求一课时分为数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提出的系列问题具有相关性和逻辑思维规律性,便于学生由浅入深探索、解答问题。
  该课题的基本观点,符合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符合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符合地理逻辑思维的规律;符合地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体现了“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论观点。
  
  四、地理图象导学法的现实意义
  
  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设计出既能吸取古今中外各种教学法的优点,又能体现地理学科教学特色;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有利于打好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兴趣、地理能力,开发智力的教学方法或模式,正是当今地理教学改革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而地理图象导学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因此,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利用图象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点。地理图象导学法对地理图象的要求比一般把图象作为直观教具有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考虑到单一的图象设计,还考虑到图象的组合;不仅考虑到图象的直观作用,还考虑到图象的启发作用。它要求图象为教师提出的问题服务,为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服务。它要求图象的作用始终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从而把对图象的要求和作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最高层次。
  (作者单位:068150河北省隆化县湾沟门中学)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强调历史学科的“基础性、时代性、发展性”。现就如何注重历史教学中的时代意识,谈谈个人想法,以与同仁交流、商榷。  历史学科是实证性学科,求真、求实是历史学生存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历史学光辉的品格。这一学科特征要求我们要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予以求证、求真、求实和复元,即注重时代意识的历史性时代,属一般过去时。  历史学科又是经验性、反思性学科,学科的又一特征要求我们对历史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劳动,如何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探寻的目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精研教材内容,精心制作课件,联系学生实际,并一改过去的“老师独导”为“学生演导”或“师生合导”。把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得出新、出奇、出巧,具有创
期刊
当前,正进行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要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教材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案例式教学的种类    (一)、增强直观效果,化难为易式  在案例式教学过程中,案例是学生探究的对象和学习知识的载体。例如:在讲解初一《思想政治》上册,正确看待自己这一框题时,
期刊
政治课,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又称为思想品德课。顾明思义,这门课程担负着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教者曾试图打开书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线,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感受知识、领悟知识,从而逐步培养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思想品德课无疑地要教会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正确方法,用以改变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达到转变学生思想的目的。    一、关注现实生活,提高理论知
期刊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未来社会的知识不断更新,新问题不断出现,它需要人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思考,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因此,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数学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关键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独立思考,发展思维    数学的认识活动是理性活动,数学思维来自本人的心理运算和对运算的抽象
期刊
历史教学过程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一定要强化自身的创造意识,调动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塑造其创造精神,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根据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的明显特点,教师应让学生感到进行大胆想象,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以
期刊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根据兴趣的倾向性,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根据维持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如果除去工作娱乐等其他兴趣,单就学习兴趣而言,它是指学习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最切近的动力源泉,它与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是所谓勤奋的内在动因,它甚至使学习者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   对于兴趣的重要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
期刊
插图在现代化教学中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直观教具,它形象、客观、逼真,能弥补语言文字的不足。可是,许多教师对插图教学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既没有运用插图进行教学,也没有对学生阅读给予指导,以至插图没有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这种状况,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是不科学的。  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思想政治课本(人教版)共有插图画328幅(包括彩图、图表)初一年级88幅,初二年级168幅,初三年级72
期刊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通过各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媒体要新、奇,常变花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教学过程中,以便准确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比如:在上《地球的运动》时,教师通过制作地球自传,公转的flash动画
期刊
对于文科生而言,地理学科是相对较难的内容,它有较强的逻辑性、空间性、连贯性,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因此,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在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需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以教材为本,挖掘潜伏的因子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课本内容讲清楚、透彻,有必要把潜在的知识点挖掘出来。“地球的运动”一节内容中,谈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