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为思维而教”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实现这样三个基本转变:教学生从关注表象到探求本质,教学生从不完全论证走向完全论证,教学生从自以为是走向实事求是。
关键词:坐标系;理性思维;不等式;课堂教学
在信息爆炸、人手一机、人人都可以是自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横亘在人群中最幽深的分野,已经不是因信息多寡而形成的“知沟”,而是因判断力强弱所分化出的“智沟”。轻易被激怒,轻易被感动,轻易被诱导,轻易被吓住,这些都是“智沟”的典型症状。正如柴静刚进央视时,她的老师陈硭曾问过的一个问题:“你有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坐标系吗?”17世纪法国最具天才的人物帕斯卡尔的名著《思想录》中最有名的篇章就是《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它道出了人之所以伟大的根本。以上问题和论断都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不谋而合。现结合理性思维中的若干不等式,谈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养成“自己看待世界的坐标系”,以求教于方家。
坐标系一: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教学生从关注表象到探求本质
一位美国专家于1979年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说法,即生活在高压线附近的孩子,由于辐射的原因,患白血病的概率会增加到平均值的3倍,此说法引起了全美的广泛关注。美国国家科学院于1996年发表了多年的研究成果,认为高压线环境和白血病发病率无关。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经过历经7年涉及1200人的研究,于1997年发布了同样的结论。
主流的学术界认为,生活在高压线附近的家庭通常比较贫困,导致白血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更可能是其较差的生活和卫生条件,而与高压线本身无关。那位美国专家仅仅核实了高压线和白血病发病率的相关性,这只能说明因果关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他没有通过进一步的调查论证就贸然得出两者是因果关系的结论,显然在认识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很容易浪费社会资源,引起社会恐慌。所以,不要把相关性等同于因果关系应该是理性思维的要求之一。
理性思维的这一要求启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避免只把眼光停留于表象,还要牢固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通过反复训练逐步内化为行为,固定为习惯。
围绕上述案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这样设问:
(1)你觉得这位美国专家犯这样的错误是故意的还是有意的?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这位专家的说法可能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3)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位专家犯的是什么错误。
(4)你自己或身边的人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吗?
问题(1)的设置可以助推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初步思考,为学生养成基本的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奠定认识上的基础。问题(2)意在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利害的分析和评价,让学生切实明白只看表象不看本质的严重危害和消极影响。问题(3)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和精准表达能力,这也是培养理性思维必须具备的能力。问题(4)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从关注外部世界到反观自我世界,增强教学真实性和有效性。
坐标系二:非此不等于即彼——教学生从不完全论证走向完全论证
或许有人会觉得“非此不等于即彼”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即便是科学人士也会犯错误。因此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怪现状:一些理论和观点,人们在认识上无不认同,实践中无不违反。
有个痴迷于飞碟研究的某天文馆研究员,在一次UFO事件研讨会上,他提出的观点是“该UFO可以确定不是飞机,不是火箭,不是气球,所以它是飞碟”。虽然我们至今也无法确认那个UFO到底是什么,但从形式逻辑的推理和论证过程来看,他的结论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套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还可能是唐僧嘛!”
那位天文馆研究员之所以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确切的原因,除了他自己,我们都无从得知。很有可能的原因就是他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真把或误把可能性等同于现实性,用有限性代替无限性。显然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受到严肃处理。尊重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事件的多种可能性,应该是理性思维应有之义。这些都启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守教书育人的良知,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捍卫思维王国的净土。只有谨言慎行,我们才能对得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
如前所述,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还可能是唐僧。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类比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汇总类似的语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可以通过深度对话和阶梯型渐进式的追问,在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体验中实现教学目标由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飞跃。为此,教师不妨设置这样的情境,某一天班级里的某位同学用来充饭卡的200元钱放在课桌里不翼而飞了。班主任在调查了好几位同学无果的情况下,确认钱就是你偷的。设问:
(1)班主任这样的推理成立吗?为什么?
(2)假如被冤枉的人就是你,你会有何感受?
(3)小组讨论:怎样才可以避免类似的错误重演?
不难发现,理性思维的培养首先有赖于教师正确地看待世界的坐标系。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学习胡适那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学生树立榜样,并以此助推学生形成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坐标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理性思维的层层推进,还有公平、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教师要有一定的“野心”,起码要有“一箭双雕“的意识。
坐标系三:想象不等于真相——教会学生从自以为是走向实事求是
孔子周游列国时,生活颠沛流离,有时还吃不上饭。有一天颜回弄来一袋米,孔子让他做好后跟大家一起吃。饭熟后,孔子发现颜回一人偷偷地先独食,孔子默不作声。吃饭时,孔子严肃地教育大家:“求学除了要学习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尊师重道,在长辈还没吃饭的时候,如果自己先吃了,那是不礼貌的行为。“颜回解释道:“老师你误会了,刚才我见饭里有些黑色的米饭,可能是柴火灰吹上去了,我不敢浪费粮食,所以把黑色的饭吃了。”孔子感叹:“亲眼所见的,也不一定是你所想的那樣呀!”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或许会感慨,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都会犯这种“自以为是”的错误,更何况芸芸众生呢?毛泽东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凡事不要盲从,在下结论之前一定要经过调查和深思熟虑。人性有很多弱点,其中一个就是容易过于自信,从而导致自以为是。当然,过于自信只是导致自以为是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唯一原因。这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又发人深省,它警醒我们:崇尚自由应该是理性思维的宝贵品质和内在诉求。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自由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自由。这里的自由是指对什么是正确的不那么确定的一种精神。以上分析启发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创设安全而又自由的教学情境作为融洽师生关系、增强教学魅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可以大胆预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之风盛行之日,必定是课堂教学焕发蓬勃生机之时。
围绕这个故事,教师要精准把握蕴含其中的核心寓意,并设置好核心问题与之相匹配。设置什么问题、设置多少问题,都应少一些随意性,多一些严谨性,其依据应该是课程标准和教师个人预期达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所以,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要设置问题串,一方面是没必要,另一方面是教学时间不允许。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指向故事(教学资源)核心和本质的问题:这个故事给你最大的启发和教训是什么?能联系个人实际说明最好。
所谓拥有自己看待世界的坐标系,在笔者看来最重要的就是:改变原有错误的心智模式,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一旦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就可以减少上当受骗的机会,避免盲目的希望和愚昧的举动,有助于我们正确地了解世界、认识自己和明白人生。这和“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的课程核心理念也是相符的。
关键词:坐标系;理性思维;不等式;课堂教学
在信息爆炸、人手一机、人人都可以是自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横亘在人群中最幽深的分野,已经不是因信息多寡而形成的“知沟”,而是因判断力强弱所分化出的“智沟”。轻易被激怒,轻易被感动,轻易被诱导,轻易被吓住,这些都是“智沟”的典型症状。正如柴静刚进央视时,她的老师陈硭曾问过的一个问题:“你有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坐标系吗?”17世纪法国最具天才的人物帕斯卡尔的名著《思想录》中最有名的篇章就是《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它道出了人之所以伟大的根本。以上问题和论断都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不谋而合。现结合理性思维中的若干不等式,谈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养成“自己看待世界的坐标系”,以求教于方家。
坐标系一: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教学生从关注表象到探求本质
一位美国专家于1979年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说法,即生活在高压线附近的孩子,由于辐射的原因,患白血病的概率会增加到平均值的3倍,此说法引起了全美的广泛关注。美国国家科学院于1996年发表了多年的研究成果,认为高压线环境和白血病发病率无关。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经过历经7年涉及1200人的研究,于1997年发布了同样的结论。
主流的学术界认为,生活在高压线附近的家庭通常比较贫困,导致白血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更可能是其较差的生活和卫生条件,而与高压线本身无关。那位美国专家仅仅核实了高压线和白血病发病率的相关性,这只能说明因果关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他没有通过进一步的调查论证就贸然得出两者是因果关系的结论,显然在认识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很容易浪费社会资源,引起社会恐慌。所以,不要把相关性等同于因果关系应该是理性思维的要求之一。
理性思维的这一要求启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避免只把眼光停留于表象,还要牢固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通过反复训练逐步内化为行为,固定为习惯。
围绕上述案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这样设问:
(1)你觉得这位美国专家犯这样的错误是故意的还是有意的?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这位专家的说法可能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3)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位专家犯的是什么错误。
(4)你自己或身边的人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吗?
问题(1)的设置可以助推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初步思考,为学生养成基本的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奠定认识上的基础。问题(2)意在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利害的分析和评价,让学生切实明白只看表象不看本质的严重危害和消极影响。问题(3)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和精准表达能力,这也是培养理性思维必须具备的能力。问题(4)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从关注外部世界到反观自我世界,增强教学真实性和有效性。
坐标系二:非此不等于即彼——教学生从不完全论证走向完全论证
或许有人会觉得“非此不等于即彼”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即便是科学人士也会犯错误。因此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怪现状:一些理论和观点,人们在认识上无不认同,实践中无不违反。
有个痴迷于飞碟研究的某天文馆研究员,在一次UFO事件研讨会上,他提出的观点是“该UFO可以确定不是飞机,不是火箭,不是气球,所以它是飞碟”。虽然我们至今也无法确认那个UFO到底是什么,但从形式逻辑的推理和论证过程来看,他的结论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套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还可能是唐僧嘛!”
那位天文馆研究员之所以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确切的原因,除了他自己,我们都无从得知。很有可能的原因就是他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真把或误把可能性等同于现实性,用有限性代替无限性。显然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受到严肃处理。尊重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事件的多种可能性,应该是理性思维应有之义。这些都启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守教书育人的良知,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捍卫思维王国的净土。只有谨言慎行,我们才能对得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
如前所述,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还可能是唐僧。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类比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汇总类似的语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可以通过深度对话和阶梯型渐进式的追问,在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体验中实现教学目标由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飞跃。为此,教师不妨设置这样的情境,某一天班级里的某位同学用来充饭卡的200元钱放在课桌里不翼而飞了。班主任在调查了好几位同学无果的情况下,确认钱就是你偷的。设问:
(1)班主任这样的推理成立吗?为什么?
(2)假如被冤枉的人就是你,你会有何感受?
(3)小组讨论:怎样才可以避免类似的错误重演?
不难发现,理性思维的培养首先有赖于教师正确地看待世界的坐标系。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学习胡适那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学生树立榜样,并以此助推学生形成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坐标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理性思维的层层推进,还有公平、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教师要有一定的“野心”,起码要有“一箭双雕“的意识。
坐标系三:想象不等于真相——教会学生从自以为是走向实事求是
孔子周游列国时,生活颠沛流离,有时还吃不上饭。有一天颜回弄来一袋米,孔子让他做好后跟大家一起吃。饭熟后,孔子发现颜回一人偷偷地先独食,孔子默不作声。吃饭时,孔子严肃地教育大家:“求学除了要学习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尊师重道,在长辈还没吃饭的时候,如果自己先吃了,那是不礼貌的行为。“颜回解释道:“老师你误会了,刚才我见饭里有些黑色的米饭,可能是柴火灰吹上去了,我不敢浪费粮食,所以把黑色的饭吃了。”孔子感叹:“亲眼所见的,也不一定是你所想的那樣呀!”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或许会感慨,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都会犯这种“自以为是”的错误,更何况芸芸众生呢?毛泽东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凡事不要盲从,在下结论之前一定要经过调查和深思熟虑。人性有很多弱点,其中一个就是容易过于自信,从而导致自以为是。当然,过于自信只是导致自以为是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唯一原因。这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又发人深省,它警醒我们:崇尚自由应该是理性思维的宝贵品质和内在诉求。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自由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自由。这里的自由是指对什么是正确的不那么确定的一种精神。以上分析启发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创设安全而又自由的教学情境作为融洽师生关系、增强教学魅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可以大胆预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之风盛行之日,必定是课堂教学焕发蓬勃生机之时。
围绕这个故事,教师要精准把握蕴含其中的核心寓意,并设置好核心问题与之相匹配。设置什么问题、设置多少问题,都应少一些随意性,多一些严谨性,其依据应该是课程标准和教师个人预期达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所以,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要设置问题串,一方面是没必要,另一方面是教学时间不允许。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指向故事(教学资源)核心和本质的问题:这个故事给你最大的启发和教训是什么?能联系个人实际说明最好。
所谓拥有自己看待世界的坐标系,在笔者看来最重要的就是:改变原有错误的心智模式,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一旦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就可以减少上当受骗的机会,避免盲目的希望和愚昧的举动,有助于我们正确地了解世界、认识自己和明白人生。这和“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的课程核心理念也是相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