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远的立意 暖心的考查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第40题,以《中国诗词大会》为背景,致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润泽学生心田的情境创设和问题设置,落实立德树人。这启示我们要重视核心素养培育,把考查与再教育有机结合;重视试题情境创设,讲好高考故事。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优秀传统文化;试题特色;命题启示
  2017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政治试题,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选拔的要求,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坚持核心素养立意,用评价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本文拟以该卷第40题为例,赏析高考真题,探索试题特色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试题特色
  (一)高远的立意:致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本题以此切入创设情境,表明旨在凸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立意高远。中国的诗词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色,也是中华民族实现文化自信的基础。命题关注诗词文化,意义非凡。
  重视以诗词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同志率先垂范。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同志到北师大看望教师,针对个别地方删除课本中古代诗词和散文的做法,他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他明示我们,以诗词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之根,学校教育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血脉之中去。该题以诗词大会为素材,把文化传承与学生个人成长相联系,把国民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统一,使考试成为增强学生文化获得感、参与感、认同感的有效载体。
  根,深埋于传统文化;魂,系情于传统文化。无论时间多么久远、岁月如何沧桑,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中华民族都不能断了根、丢了魂,都必须把根守住、养好,把魂留住、铸好。综观世界各民族的发展史,任何一个民族的崛起和复兴,多以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复兴为先导。反之,一个民族的衰落或湮灭,多以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走向颓废为先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脚步,要以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为坚实支撑力,更要以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大发展为推动力。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创新、重铸和再生。
  (二)暖心的考查:润泽学生心田的情境创设与问题设置
  作为高考,考查学生的方式很多,可以直接考查,也可以间接考查;可以是冰冷的考查,也可以是暖心的考查,关键看命题者有没有坚持学生立场,有没有落实学生主体。暖心的考试,必然关注考生的感受,关注考生的体验,通过巧妙的情境创设、精心的问题设置,让学生对考题有入心、走心的感觉,引导学生把真实的观点、深层次的想法表达出来,于是,收获了真实有效的考查。
  本题以《中国诗词大会》为背景,抓住考生的诗词文化情结,以学生作为观众、作为“竞猜”“飞花令”等节目环节的场外参与者的经历为基础,诱发学生的回忆,引领学生走进考试。设问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第(1)问“说明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侧重“为什么”, 第(2)问“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3)问 “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这两问侧重“怎么办”,这样的问题结构利于学生展示完整思维的过程。从命题的跨度看,第(1)问是《文化生活》内容,第(2)问是《生活与哲学》内容,第(3)问则是前两问的自然延伸,将学生置于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当事人的位置,使之明了自己在这方面可以有所作为。综观上述三问,虽考查视角各异,但都把学生引入精心设计的具体的问题场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试题、展现个性和素养。因此,笔者以为,这样的考查是暖心的,它有助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二、命题启示
  (一)重视核心素养培育,把考查与再教育有机结合
  命题要把考查与培育核心素养相结合,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人们常常把考试与教育当成关联度不高的两码事,其实,考试本身也是教育。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气息。所以,好的命题不仅要讲究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切的难度,以达到甄别的目的,还要“向人传送生命气息”。这里的“传送生命气息”,今天我们可以理解为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内容非常丰富,可以是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中的一个或多个素养。本文分析的以《中国诗词大会》为载体的考题堪称是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公共参与两大素养的经典。考题关注中国诗词,其实就是在关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引导学生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让学生提建议,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能力和素养。可见,高质量的命题,追求甄别与核心素养教育的统一,既能考查学生的素养水平,又能利用考试平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命题要与道德教化相结合,寓德育于考试之中。所谓核心素养就是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这里“必备的品格”包含一定的道德水平。我们常说,学校无小事,处处有德育。所以,道德教化需要我们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落实,包括考试。基于此,回到命题的话题,道德教育也是好的命题本身的应有之义。所以,好的命题,必然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小到休闲旅游中人的德行,大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寓德育于考试之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展示自身的素养,更有利于学生深化自身的道德体验,实现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质疑,起到对学生自身再教育的效果。这样,考试的过程成了道德教育的过程,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地润泽考生的心灵,让道德教化成为考生生命成长的雨露阳光。如是,考试也就超越了甄别的功能与价值。或许,这应该成为政治命题追求的重要目标。
  (二)重视试题情境创设,讲好高考故事
  命题情境要做到“大生活”与“小生活”兼容。所谓“大生活”,即来自国际、国内的重大题材;“小生活”,即来自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大生活”利于在命题中落实国家意志,“小生活”利于考生找到入手点。高考故事,从“大生活”角度看,可以选择国内宏大的叙事,如我国重大的科技创新事件、国家的供给侧改革、粮食价格的变化对生产者的影响;也可以是世界范围内的大事,如杭州G20国际峰会的影响、“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与推进、美国退出TPP引发的震动。从“小生活”角度看,可以是公民的社区生活、共享单车的使用、热播的电视节目。命题情境讲好高考故事,要追求“大生活”与“小生活”的兼容、国家意志与学生个人生活的统一,既有立意的高度,又有素材的亲近度。
  情境素材的选择要坚持学生立场,落实学生主体。作为考试命题的情境,理论上涵盖古今中外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件。但是,不是所有的素材都适合用在考试情境上。比如今年江苏高考的作文素材“车辆与时代变迁”,根据评卷组公布的数据,有30%的学生跑题,好文章不多,总体得分偏低。究其原因,现在的高中学生的生活基本上仍是“象牙塔”状态,他们中的多数与车辆的真正关系并不大。因此,选择车辆作为情境素材不是“大众”的学生生活。与之相反,以《中国诗词大会》为情境的政治考题,就是“大众”的学生生活。这档节目播出正值假期,他们或多或少都会看一点,加之学生经过10多年学习都有诗词方面的修养,所以,这样的素材选择必然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同。可见,情境的选择要真正站在考生立场、落实学生主体,就必须深入调研,筛选那些适合高中生群体特质的素材,并将之加工成为优质的试题情境,助力试题成为“叫好又叫座”的杰作。
  问题设置要体现情境与问题之间和谐的呼应关系。创设情境是为问题服务的,反过来说,问题要紧密联系情境创设,二者要讲究和谐。如本文分析的试题,其中的两条线索非常清楚。第一条线索: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诗词文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第二条线索:电视观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主体—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者和建设者的学生。可见,情境与问题之间呼应和谐,这也是高质量的命题的共同特質。这种特质需要我们在命题实践中去不断学习和探究。[[□][◢]]
其他文献
一、英语中比喻的成分分析,主要分类及其修辞功能  比喻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法,将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取其相同之类进行比较,将平实的语言赋予审美意义。它主要用于揭示事物的特征,使语言形象,具体生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启发读者丰富的联想。比喻结构的修辞分析首先是结构成分的分析,包括基本成分的确定、成分的特点与功能分析。比喻在结构上有:本体,喻词,喻体。在英语修辞格中,比喻主要有两
摘 要:任何的教学设计都必须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自主问答式教学也不例外。编码特异性原则、头脑风暴效应和齐氏效应等心理学原则与主动问答式教学“超”链接可以让课堂焕然一新。  关键词:主动问答;心理学 ;教学设计;思想政治  教学是针对人类心灵的工作,教学实践需要心理学的引领。主动问答式教学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心理学效应,让学生在“学堂”中学习提问,尝试答问,在答问中遇见新的问题,如此
Unit 3  Ⅰ. 根据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写出该单词的适当形式  1. He hears an a scream — his mother has just died of Aids.  2. She wanted to laugh and w all at once.  3. I hope the doctor can c the pain in my shoulder.  4. Its no
摘 要:民族团结教育需要以政治认同这一学科核心素养来统领。通过对两节“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公开课的教学研讨,我们发现这两节课都存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没有被真正“带入”的现象。如果目标设置多考虑学科核心素养的统领,问题设计能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探究能引发学生较多生活关切,则教育效果会更理想。  关键词:政治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目标设置;问题驱动;活动探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涉及含ex型函数的一类不等式恒成立中求参数范围的问题,此类问题的解决一般要依赖于导数工具的应用,若利用“分离参数法”求解,往往会受到所构函数的最值无法求解的困扰;若直接构造函数求其最值,却由于ex的导数仍是其本身无法回避,给接下来的一系列求解——尤其是如何对所求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带来了较大的麻烦,因此,找到一种自然、顺畅、可行、简捷的解法就显得非常关键.  数学家G
一  你们选错了学校  2017年12月16日,港专学院暨香港专业进修学校举行毕业典礼,有应届港专毕业生在奏国歌环节时没有起立,以致国歌播放约10秒后突然停止,随即有职员表示场内有人不尊重国歌及违反守则,令典礼无法于庄严环境下进行,并宣布毕业典礼中止。最后涉事的2位毕业生被要求离场,另有10多名声援的同学一同离场,毕业典礼停顿近20分钟后重新开始。  事件发生后,港专校长陈卓禧于典礼后与学生对话,
一  “兰小草”:践诺,隐善15年  11月15日,温州“兰小草”因病去世。这位每年雷打不动捐款2万元,隐姓埋名捐了15年,让媒体和无数市民猜了15年的真名为王珏的捐款人身世终于被揭开。  王珏,今年48岁,是温州海岛上的一名乡村医生。妻子无业,儿子今年刚大学毕业,经济条件不算好。15年前,他第一次匿名捐赠时曾承诺,“希望用33年时间,每年捐献2万元‘星雨心愿’善款,以报答国家社会的培养之恩,报答
[原题呈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每一个舞台都有主角。当好主角需要责任担当、不懈奋斗、勇于超越、合作共赢……  [审题提示]  由于2021年高考江苏语文不再单独命题,将使用全国卷,因而本次高三一模试题,既保留了江苏高考材料作文命题特点,又有鲜明的全国卷以“立德树人”为旨归的命题特色,体现了命题人的良苦用心。由于材料已经把命题立意
摘 要:道德养成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素养之一,更是学科的主要育人目标之一。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要从学生的道德认知出发,注重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学生的道德意志,将培育学生道德行为落到实处,从而更好地发挥本学科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道德养成素养;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化的法律。道德养成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素养之一,更是学科的主要育人目标之一
王惠东,江苏无锡人,硕士,中学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校长,兼任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英语教育学会会员,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评审专家组成员,徐州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先后荣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无锡市名教师,无锡市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是考查英语运用能力的一种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情景和要求写一篇书面材料,并能使用一定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