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状瘤病毒混合感染对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风险研究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混合感染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6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患者参与本次研究,采集260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液基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诊断,并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0患者体内的HPV-pan和HPV-18抗原。结果:液基薄层细胞学诊断,260例患者的人乳头状瘤病毒混合感染阳性检出率为72.7%,与活检组织学的7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260例患者的HPV-pan感染阳性率为93.1%与HPV-18抗原的48.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乳头状瘤病毒混合感染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HPV-pan感染检测为阳性的患者发生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几率较大。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混合感染;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癌;风险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human papilloma virus co-infection with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and cervical cancer correlation between. Methods: 260 cases of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and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participating in this study, of 260 patients collected cervical cell were ThinPrep liquid-based cytology, and 260 patient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method HPV-pan and HPV-18 antigen. Results:TCT diagnosis, 260 patients of mixed infection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 positive rate 72.7%, and 71.2% of biopsy histology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detect 2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PV-pan infection were 93.1% versus 48.1% HPV-18 antige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The human papilloma virus infection mix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occurrence of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and cervical cancer, HPV-pan infection detected as positive patients there is a greater chance of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and cervical cancer.
  Keywords:human papilloma virus; mixed infection;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cancer; risk
  早期多数临床实践结果均表明人乳头状瘤病毒混合感染与人类某些肿瘤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1]。近年来,不断有临床研究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混合感染是导致女性发生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等疾病的危险因素,使得临床开始重视对人乳头状瘤病毒混合感染与患者发生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之间相关性的研究[2]。我院本次从液基薄层细胞学、组织病理学等多方面对人乳头状瘤病毒混合感染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2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260例患者均为已婚女性,其中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192例,宫颈癌患者68例,年龄在23~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9±1.5)岁。260例患者均事先知晓我院本次研究,为自愿性参与,且在参与研究前均已签署我院制定的研究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260例患者入院确诊后,采集260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液基,经处理后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诊断。对260例患者实施阴道镜检查、照相,并于患者宫颈3、6、9、12点取多点进行活检,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0例患者体内的HPV-pan和HPV-18抗原。
  1.3人乳头状瘤病毒混合感染诊断标准
  活检组织学检测显示鳞状上皮中有明确的核周空穴细胞,伴有上皮内轻度脓肿和血管周围炎。细胞学诊断结果显示明确的核周空穴细胞,上皮细胞体积稍增大,核周有穴样空泡,且边缘厚度不均匀。
  1.4统计学处理
  将我院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研究数据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比指标采用(n,%)表示,以x2进行差异检验,P<0.05为两者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液基薄层细胞学与活检组织学诊断结果比较   260例患者实施液基薄层细胞学诊断人乳头状瘤病毒混合感染阳性检出率为72.7%,与活检组织学的71.2%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所示。
  2.2免疫组化法检测HPV-pan、HPV-18抗原感染阳性率比较
  260例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PV-pan的感染阳性率为93.1%,检测HPV-18抗原感染的阳性率为48.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3.讨论
  宫颈癌为女性患者常见恶性肿瘤疾病,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是宫颈癌患者常见癌前病变,两种疾病的发生均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尽早明确诊断结果,及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状况的关键[3-4]。近年来不断有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人乳头状瘤病毒混合感染是引发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可将人乳头状瘤病毒混合感染检测结果作为临床早期诊断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辅助指标[5]。
  我院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和活检组织学对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和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混合感染阳性率进行检测,发现260例患者中70%以上的患者检测结果为阳性,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0例患者的HPV-pan、HPV-18抗原结果显示,HPV-pan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HPV-18抗原。该研究结果与上述临床实践所得结果具有一致性,表明乳头状瘤病毒混合感染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为导致患者发病的风险因素之一。同时也表明临床可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和宫颈癌患者的HPV-pan感染情况,以确保能够在患者发病早期明确诊断结果,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顾金云,徐艺.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宫颈细胞学检测结果及其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高危亚型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12(11):1336-1338.
  [2]陈观娣,钱德英,岑坚敏,舒焰红,欧阳云雁,郑有为. 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消退规律[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01(9):42-44.
  [3]陈观娣,钱德英,李志刚,岑坚敏,欧阳云雁.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09(11):708-710.
  [4]魏颖颖,李劼,王博,闵小佳,曾蓉. 宫颈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基因分型的研究[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07(12):507-509.
  [5] 李玮,吕杰强,鲁意等.人乳头状瘤病毒混合感染对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风险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5,29(1)(5):41-4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内分泌科2007年1月至2014年5月住院治疗的54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应用眼底镜检查视网膜病变,测定尿蛋白评估糖尿病肾病,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76.1%的患者同时发生两种并发症,视网膜病变患者中有大约88.7%合并肾病,肾病患者也有84.2%合并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肾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6例食管癌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探究,总结临床效果,将所有患者根据病情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3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通过两组不同护理的对比来探究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焦虑,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情况来总结舒适护理效果。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的观察显示,观察组与对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4周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是5.7%、11.4%、17.1%、22.9%,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分别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中医辩证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 中医治疗组有效率为91.4%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西医治疗组:给予调节酸碱平衡、平稳电解质失调方面的治疗,给予化痰、止咳及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因为前置胎盘而进行剖宫产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剖腹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口服400μg米索前列醇,并且在子宫壁注射20U催产素,观察组胎儿娩出后在子宫壁注射20U缩宫素及注射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比两组患者产后两小时及二十四小时的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产后两小时内的出血287.6±4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在骨科开展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将120例骨科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的护理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护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优,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骨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能够起到明显的作用,非常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骨科;常规护理;优质护理  Abs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BNP和HCY在慢性心力衰竭中表达变化。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理衰竭患者150例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健康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BNP、HCY水平,分析各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BNP、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NYHA分级增加,BNP、Hcy水平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经过一段时间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干预对机械通气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影响。方法:以我院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1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护理管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基础护理合格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6%,护理满意度为9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危
期刊
多西霉素治疗恙虫病的疗效分析  王炳成 广西桂平市南木镇卫生院 537226  摘要:目的:研究恙虫病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恙虫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恙虫病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西霉素(多西环素)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在纠正电解质紊乱、护肝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多西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