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客伉俪的紫砂绝艺

来源 :民间文化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hite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宜兴是中国的陶艺之都,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之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境内丘陵起伏,溶洞密布,溪河纵横,林木茂盛,景色迷人。由于上古时期地质的自然变迁,形成了宜兴境内复杂的地质地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陶土,极适合陶器烧制。宋元时期,宜兴的日用陶器生产规模空前,而且开始发现并研制陶中奇葩——紫砂陶。
  
  家承渊源
  在江苏宜兴有一对出名的年轻紫砂陶艺夫妇,丈夫是鲍庭博,妻子是姚志泉。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并且都家学渊源。鲍庭博妈妈的外祖父施金廷,是清末民初间紫砂艺人,曾经以制“寿星壶”闻名于当时。鲍庭博的外祖父施福生与姚志泉母亲汪寅仙的老师朱可心、顾景舟等知交甚厚。鲍、姚二人从小受家庭影响,高中时代便开始学习制壶,由于共同的爱好,两人水到渠成的走到了一起。
  
  缘结壶艺
  在壶客们的眼里,鲍庭博、姚志泉夫妇可谓是神仙眷侣。共同的事业追求、相濡以沫的爱情使两人的合作更趋默契。
  一讲到了紫砂壶,夫妇二人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可说是我国最原始,保存最完整的民间手工艺之一,其制作全部通过手工完成。紫砂壶造型别致多样,为不使它沦为一般的釉陶,它的表面是不施釉的。要使紫砂达到“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的工艺效果,必须把坯体处理得器形结构严谨,轮廓线条分明,筋瓤纹理清晰。想要达到“珠圆玉润”,“浑成整体”的制作要求,制作者没有一定的功底是万难的。
  制作紫砂壶的关键一步就是构思。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大多故步自封,无法创出新意,最后落得消亡的命运;而紫砂陶壶这门手工艺却因多变的造型和工艺的创新繁荣起来。姚志泉深感发展和完美壶艺意义深远,便开始接触和研究大量的陶艺书籍和资料,同时对中国工笔画和传统图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紫砂陶刻,拓宽了创作思路,作品新颖别致,风格遒劲。
  在紫砂壶苑里,有朱泥的精致红润,有紫泥的敦厚淳朴,有缎泥的细腻肌理,有绿泥的玉润珠圆。壶,有各自不同的表现,也有各自的文化境界。鲍庭博先后设计制作的“六角博华壶”、“玉印方蓬壶”、“如意锦箱壶”、“掇球壶”……无不古意盎然,彩风扑面。最为珍贵的是他制成的“犀皮方饰壶”,采用纹泥技法,把紫、红、黑三色紫砂土混绞成明代漆器中犀皮名器的效果。所谓“犀皮",实际上是把表面磨损的马鞍皮革的残缺美运用到漆器的装饰中,成了明代漆器制作的一大特色。如今,鲍庭博通过把明代犀皮漆器的装饰嫁接于紫砂造型装饰之中,成为绞泥装饰中最为难得的技法,它以独特的艺术风貌,赢得壶艺界的瞩目。
  
  永恒壶美
  他们的作品在创作方向上,也有所侧重,以光货入手、花货见长。光货作品吸收传统技法之精华,借鉴传统器皿造型之优点,继承传统文化所包含之独特韵味,线条简洁生动,内涵丰富,同时,着力将现代陶艺思维语言融合于作品之中,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花货作品注重观察自然,尽力捕捉生态万物之美与共性,加以概括提炼,以期达到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又不失法度,追求“气、韵、神、趣”之兼备,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使之既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又能体现时代精神,兼之吸取传统绘画之章法、笔意和情趣,或质朴,或工致,或达意或写实。这样,作品既避免了千篇一律,又不失其内在气度,给人一种清新典雅之感,力求达到审美和实用并重,于不经意间自得其神韵。
  他们不停留于单一地制壶,在制型设计上寻求突破。尤其是经过中央工艺美院的深造之后,视野开阔了,制壶题材的涉猎面也广了,开始从我国其他民间工艺如印章、金石、玉雕、石刻、漆器中探索创作源泉,将体例众多、技法独特的各种民间工艺创作熔注于紫砂壶体造型。从绚丽中见平淡,于淑雅中见古朴。
  如今,壶客伉俪琴瑟和鸣,不断将其他艺术技法融合到壶艺中来,进入了自己的技艺发展高峰期。他们的紫砂人生将为我们传统的茶文化留下深刻的思考和绝美的艺术精品。在我们漫长的民间文化历史中,创造了物的人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鸡血砂玺壶”,此壶集铺砂、雕塑、铭镌于一体,犹如一枚鸡血石雕琢而成的玉玺宝印,壶盖上雕塑有母子瑞虎,壶体上有上海著名金石家高式熊先生铭刻的边款,壶形悦目,品味高逸,倍受海外鉴赏家的推崇。
  
其他文献
“熊”对“能”说:穷成这样啦,四个熊掌全卖了,  “兵”对“丘”说:兄弟,踩上地雷了吧,两条腿都炸没了吗?  “王”对“皇”说:当皇上有什么好,你看,头发都白了。  “口”对“回”说:亲爱的,都怀孕这么久了,也不说一声。  “果”对“裸”说:哥们儿,你穿上衣服还不如不穿。  “比”对“北”说:夫妻何必闹离婚呢?  “巾”对“币”说:戴上博士帽就身价百倍了。  “臣”对“巨”说:一样的面积,但我是三
期刊
千年文化,千年感动。依稀间记得有词写道:金陵城上云锦,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长调流。琴声幻,堆绣艳,几时收?昆山城外相会,奔蜀州……  2003年6月29日,世界遗产大会将在法国巴黎召开。在这次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决定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对于“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书上是这样定义的:“人们学习的过程及在学习过程中被告知和自创的知识、技术和创造力,还有他们在这一过程
期刊
岩画,学术界一般泛称"岩石艺术",也有使用"岩刻"或"岩画 " 两个术语的,还有因岩画所处地理环境之不同分别称做"崖壁画"或"洞穴画"的。岩画从多角度、多层次展示了人类早期的经济生活、社会活动、宗教信仰、心理状态 (欲望、企求、恐惧、野心等)和审美观念等。   中国岩画分布密集而广泛。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历史背景、民族文化不同,各地岩画在内容、风格和制法上也明显有别。根据其地域特征,可分为
期刊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邮政发行的30分邮票,国人都不会陌生。但邮票中民居的确切位置到底在哪儿,大概就没多少人能说得出来了。  步入安徽黟(音同“一”)县宏村,当地导游都会首先将人们带到被他们称为“牛胃”的南湖边。站在“牛胃”旁,面对的是蒙蒙的乡间民居景色。大概是因为当地湿气比较大的缘故吧,湖光山色映衬下的安徽民居仿佛从油画中跃然面前。许多去过宏村的人站在宏村“全景图”前时,都会油然而生一种“似曾
期刊
夏季刚到,持续的高温就已经让人透不过气来,喝茶降暑成了一种时尚,下面就让我们相聚“民间”,相约品茗吧……  在广东潮州,你经常可以看到三五个人小坐一处,或在店的门边,或在巷子弄堂,围着一壶茶,家长里短,传闻掌故,无所不聊。他们的神态看起来闲适、从容。喝茶,在这里,既非姿态也与品味无关,而是成了生活实实在在的一部分。  在这个地方,颇受人们欢迎的是凤凰山盛产的功夫名茶——凤凰单枞。    凤凰单枞 
期刊
我曾两进独龙江,她特有的人文科学价值和未经雕饰的天然之美所构成的音响、光华和韵律至今仍在拨动我心灵深处的生命之弦。  我曾两进独龙江,她特有的人文科学价值和未经雕饰的天然之美所构成的音响、光华和韵律至今仍在拨动我心灵深处的生命之弦。独龙江地区直到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初,仍旧处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末期,与中原地区的社会时差大约有5000年之久。这太古之民为一切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的起源、人类社会
期刊
没有在地图上标示的地方    乌兹别克斯坦穆伊纳克小镇,仅仅40年前,还是全球第四大湖泊,面积达68000平方公里。现在,这个湖泊几乎全部消失了,只剩下50000平方公里的未在地图上标示的新沙漠。当然,目前卫星已经拍到了这片新的沙漠。    未被外来物种入侵的地方    位于南大西洋南部的冰帽岛——布维岛,是地球上最后一处没有更加危险的真实物种入侵的地方。自从1739年它被发现以来,布维岛附近一直
期刊
公元1659年,顺治14年,正午的北京。  街巷的宁静瞬间淹没在战马的嘶鸣声中。来不及躲避的众人转眼间被掀翻在铁蹄下。挥舞的长鞭,闪亮的弯刀,鬼影般的关外武士,叫嚣着,拥着一面大旗向紫禁城奔去。大旗上赫然写着“打牲乌拉总管衙门。”  顺治帝长舒一口气:“终于来了。”  “终于来了”究竟是什么让大清朝的九五之尊,长吁短叹,牵肠挂肚?一切都要从那面大旗以及那面大旗之后隐藏的秘密说起。  乌拉(也称乌拉
期刊
溯源    中国人对茶再熟悉不过了,人们讲究饮茶的方法、过程和茶汁的色、香、味,自唐代便开始了。而这一系列的“讲究”中,无一不与茶具有关。唐代盛行“煎茶法”,要求壶腹大、口大、畅流;五代、宋时期的“斗茶”则以“汤色”和“汤花”作为决定斗茶胜负的标准(现在很多茶艺室里斟茶时“凤凰三点头”的动作应源于此),这时的壶口小,壶嘴长而且弯曲;明、清茶人“泡茶”以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作为壶型变小的诠释
期刊
公元850年,第一批进驻此地的毛利人给这个杳无人烟的岛屿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长云袅绕之岛”。到了公元1200年,毛利人已分布在北岛和南岛的许多地方。他们从丰富的自然资源中获取食物并开始进行着简单的贸易活动,毛利文化日渐形成,并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代接一代地流传下来。    地热之镇    罗托露亚距奥克兰277公里,印度次大陆板块与澳洲大陆板块在此接触,所以这里几乎每天都有地震。一到罗托露亚,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