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的探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e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需要较强的逻辑性和思维性,而以往教师单方面灌输课本的知识,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不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构建探究课堂,发散学生的探究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尝试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让每位学生都充分参与进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学习积极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幼,在认识外界事物时运用的是直观、具象思维,故而无法透彻理解小学数学科目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时,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大脑不运转的现象。因此,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从而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组合作
  过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给学生留下枯燥的现象。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小学教育逐渐,由传统的师本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再者,教师要淡化和转变角色,让学生主体性增强,让学生不再看学生后背,而是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
  二、合理地进行“小组合作”分组
  教师需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对学习成绩、性别、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的排序。比如:班级中有48位学生,教师按排序以 “蛇形分组法”的形式分组,将学生们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有六名学生,每个小组再按之前排序再顺排为:“1号、2号、3号、4号、5号、6号”。这样,每个小组学生的质量都均匀,并安排每个小组中“1号、2号”数学成绩必须较好且上课积极发言的学生,这样一来,便可以充分的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其中,教师以“1号”名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必须要学习成绩好,而且愿意帮助他们,特别帮助是“5号、6号”成绩靠后的后进生,使具有团队的凝聚力。这样一来,组长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向组内学生布置作业,还能够团结成员,充分发挥出小组的合作学习积极性。
  三、要建立健全小组间的评比机制
  为了有效增强小组的团结力和竞争意识,老师必须建立出健全的小组评比机制。以这一评比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可以有效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教师建立健全的小组评比机制,主要在于组内小组成员的评比和各个小组间的评比。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促进组内全体成员数学成绩的提高。不仅如此,小组间的学生也可以展开学习上的竞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情况来给小组评分,表现良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奖励。比如:每个小组制作一张“积分表”,数学教师可以奖励那些上课积极发言小组成员进行加分,而分值方面制定为:“1号至6号” 分值越来越高。这样是为了鼓励各小组成员当中成绩靠后的同学积极发言,而小组为了取得更好的积分,也会鼓励和帮助靠后的小组成员。对于那些課堂表现不理想、不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的小组成员,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扣分。与此同时,数学老师还应该奖励和加分那些在课堂上赢得竞赛的小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每天简单的总结小组情况,并在每一大周对小组整体表现进行深入的总结,表扬表现良好的小组。在期末综合小组的成绩中,教师应该不同程度的奖励前三名小组。这样一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便会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们会充满学习的动力,从而展开更加积极有效的数学学习。
  四、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就要协调好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的作用,设置启发性、有难度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讨论;教师在设置小组时,要注意组员的梯度分配;负责人要注意组内教学任务的分工、组内纪律的监督;教师要注重讨论结果的分析和评价,要提升学生的信心,也要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作用。而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得到的不仅提升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培养了自身独立思考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小学生能够真正做数学课堂的主人,让所有的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马正霞.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2).
  [2]周春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技巧[J].辽宁教育,2017(09).
  [3]潘丽.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0.
其他文献
课堂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课堂是教育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课堂是一个极其平常、普通的地方,但是它却能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在这里绽放光彩。  那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符合新课标的课堂呢?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作过一个著名的关于“交换苹果和交换思想”的比喻,最后阐述了一个合作,互助,共享,双赢的理念。根据这个比喻,我们不难相信合作互助理念在现代课堂中
期刊
摘要:当前,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如何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线数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问题之一。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他们的学习效果就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探究了一些提升高中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对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素质教育;
期刊
农村初中化学课堂‘会想、会说、会用’(简称‘三会’)的有效引导研究,我按当下四步走:  第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实施,在各种教师用书、师资培训教材中强调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  激发学习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学生起初会对化学有些兴趣,特别是对化学实验会感觉有丁点意思,要让学生熟悉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且用化学史教育学生,讲些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
期刊
微课从国外被介绍到国内以来,凭借其短小精悍、方便灵活、形式新颖的优势,迅速受到了国内教育界人士的欢迎,各地中学的微课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本文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中学微课资源建设开发与应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以下分析。  一、雅安市区中学课堂教学中微课应用的基本现状  通过对雅安中学、名山中学、雅安一中等学校师生的调查,多数教师对微课的教学不了解,有的教师即使使用了微课的教学
期刊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改下诞生的教学相长的一种学习形式,首先,它把教师的“主体”地位变成了“主导”地位,把教师“统治”的课堂变成了学生“主宰”的阵地,其次,它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了自主学习,把单纯记忆结果变成了精心的探究过程,再次,它把学生的定势思考变成了发散思维,把单独的知识学习变成了多种能力的培养。它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动手动
期刊
记得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在十几年的教书生涯中,我一直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理想努力着,奋斗着。作为一个教师,我清楚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应时时刻刻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只有自己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把这种观念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现在,我站在教室的讲台上,对孩子们说她的梦想,说“中国梦”,让孩子们明白:信念,是实
期刊
摘要:本文依托北京市朝阳区“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首先阐述了什么是数学建模与数学建模素养。然后,针对如何提升职高生的数学建模素养提出三点有效策略:即以项目为载体,开发贴近生活、贴近专业、贴近学生的教材;以技术为依托,提升职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评价为手段,助推师生对数学建模素养的重视和培养力度。  关键词:职高 数学建模素养 教学策略  数学建模素养作为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不
期刊
课程改革走到今天,我们的常态教学是否都能够将这些教学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呢?我们认为一种观念的更新如果不深入到教师个体层面的内在理念的更新,就难以对教师的教学实践产生真正的影响,难以构建新的教学活动。如何搭建研究的平台,促使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内化以生为本的理念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  下面就以两位教师执教《凉州词》和《月是故乡明》的实例诠释我们研究的成果。  一、尊
期刊
一、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表现形式且时间较短主题明确的“微课程”,主要围绕着一个知识点深入展开解决教材中相关的重点、难点。其主要特点: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主题明确突出、教学灵活、多样传播,更加符合当代学生学习的需求。它更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外也是传统课堂内容的补充和拓展且能够永久性保存。借微课的优势促进高效课堂是顺应时代发展需
期刊
体能是体适能含义中的一种,《体育与健康》一书对体适能概念的定义为:“有足够的精力和精神来开展日常事务,有足够精力享受休闲时光,应付突然发生的事情,而不是过度疲劳”[1]。而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所说的体能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和运动中进行体力活动时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2]。  最初提出“课课练”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 80 年代,最早期的“课课练”对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的作用。然而由于多种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