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将体能训练与中小学新体育课堂中“课课练”结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isv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能是体适能含义中的一种,《体育与健康》一书对体适能概念的定义为:“有足够的精力和精神来开展日常事务,有足够精力享受休闲时光,应付突然发生的事情,而不是过度疲劳”[1]。而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所说的体能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和运动中进行体力活动时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2]
  最初提出“课课练”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 80 年代,最早期的“课课练”对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的作用。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如练习手段单一,练习内容过于单调,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时候练习内容与主教材无关甚至于主教材内容差生冲突。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在《论当下体育课改革形式下的“课课练”回归》中提出:应当立即恢复体育中的课课练,这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关键和必经之路[3]。2011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体育课堂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简明有效的练习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体能[4]。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发现,潘智敏等专家提出的“课课练”是在每节体育课中,在教学主体部分前或后合理有效地安排有针对性的身体练习,可以对学生体质产生改善作用[5] 。校园里体育课堂中体能训练开展情况水平差距大;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在体育课堂中将体能与“课课练”有机结合,为同仁和家长朋友提供参考。
  一、体育课堂中加入体能训练的意义
  1.促进身心发育,提高运动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电子产品铺天盖地而来。部分学生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危害身心。大量研究表明强度适中的体能训练能促进骨骼生长发育,提高心肺功能水平。经常进行体能训练可以显著性增加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平衡、柔韧、协调能提高或改善运动能力。
  2.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体型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各个身体中内脏器官发育不成熟,不均衡。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强度,固定的运动频率,持续的训练时间可以有效的提高身体免疫机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减少感冒和由感冒引起肺炎,呼吸道感染疾病等。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运动量的降低,中小学生肥胖率升高。FATmax(最大脂肪氧化强度)减肥一直被提倡为最科学的减肥方法,经常运动体能训练能提高基础代谢率,运动中能促进脂肪分解,减少脂肪在身体里的囤积。
  3.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在课堂中融入双人体能训练或者小组为单位的体能训练,可以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充满着挑战,竞争与合作。不断的在课堂中融入体育拼搏精神,健全学生人格,锤炼学生意志。这正是学生们在面对这个社会最需要的做好的功课!
  二、如何将体能训练与“课课练”有机结合
  1.“课课练”中体能训练项目内容确定
  在全国体育联盟及新课改的背景下,各教委,学校高度重视体育课开展。学习西大附中、西大附小、鲁能巴蜀小学等前辈的教案和观看视频及日常听课发现,“课课练”项目主要是:俯卧撑、追逐跑、下蹲、弓箭步走、高抬腿等。项目过于乏味,毛振明根据“课课练”的主要锻炼目的,从锻炼指向角度提出“课课练”内容要多样有趣,主要包括速度、灵敏、柔韧、耐力、力量;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包括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滚动等[5]。体育教师应该结合自身学校特点,学校设备情况,学情因地制宜的开展相对有趣有效的练习方式。
  2.“课课练”中体能训练的时间及在体育课程结构中的位置
  “课课练”所用的时间在整个体育课总时间中学生对“课课练”项目练习的时间。毛振明教授的《趣味课课练 1260 例》一书中指出“课课练”的时间应该在5-10分钟左右。如果时间太短达不到运动负荷就不能对人体生理产生刺激,时间过于太长又挤压主教材和其他部分时间,也不够合理。“课课练”到底在体育课程结构的哪个部分?有的文章表明应该在学习新内容主教材前面,有的认为安排在主教材后面。查阅资料并与教研员伏老师交流后得出结论:“课课练”所在的位置(1)第一要素是弄清楚本堂体育课“课课练”与主教材之间的关系!(2)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否有利于下一步的开展,如果“课课练”有利于基本部分主教材的开展,就可以考虑放在前面;如果前面是专项准备活动,则可以把“课课练”考虑放在后面作为补偿性练习或强化练习。
  3.“课课练”中体能训练的强度
  运动生理学中决定运动负荷的两个重要因素是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我们通常用HR来表示运动强度,影响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体能训练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负荷的大小,5-10分钟既不会对主教材造成影响又能保证练习时间对生理起到刺激作用。(2)练习方式,对某一个动作多次重复容易产生肌肉延迟性酸痛,实际锻炼效果反而不理想。应循环练习,设立站点,每一个站点运用到不同的主肌肉群,尽量做到让一次运动的原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群不同,例如(主教材篮球行进间三步上篮)开合跳―抱球腹卷―高抬腿―俯卧撑,形成流水线作业,让学生动起来(3)学生主观参与度,学生坚持每一次动作都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样才有提高和收获。根据研究表明中小学体育课训练强度的靶心率应该控制在安静心率+50-55%心率储备。折算后是体能训练平均心率130-150次/分为宜。
  三、结语
  在全国体育联盟背景下,体育教学不断的更新深化改革,“课课练”在某一些特定的课程上具有同一性外,其余时间,强度,方式,在主教材位置均有不同见解。但最终目的都是殊途同归,在设计“课课练”时应保证实效性為基准,避免走“形式主义”要求做到精准过度环节与流程,灵活设计项目与方式,合理把控时间与强度,保证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以达到提高体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有智.李金钟《体育与健康》[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6-08-09
  [2] 张建平.体适能概念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02(6):33-34
  [3] 毛振明.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上)——论当前体育课改形势下的“课课练”回归[J].体育教学,2011,31(01):24-2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01
  [5] 曹静. 初中体育“趣味课课练”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其他文献
学生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不是学生“懂”了、“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的观点中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因此,必须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一、创设数学情境,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平等的、自主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因亲其师而
期刊
课堂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课堂是教育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课堂是一个极其平常、普通的地方,但是它却能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在这里绽放光彩。  那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符合新课标的课堂呢?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作过一个著名的关于“交换苹果和交换思想”的比喻,最后阐述了一个合作,互助,共享,双赢的理念。根据这个比喻,我们不难相信合作互助理念在现代课堂中
期刊
摘要:当前,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如何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线数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问题之一。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他们的学习效果就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探究了一些提升高中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对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素质教育;
期刊
农村初中化学课堂‘会想、会说、会用’(简称‘三会’)的有效引导研究,我按当下四步走:  第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实施,在各种教师用书、师资培训教材中强调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  激发学习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学生起初会对化学有些兴趣,特别是对化学实验会感觉有丁点意思,要让学生熟悉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且用化学史教育学生,讲些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
期刊
微课从国外被介绍到国内以来,凭借其短小精悍、方便灵活、形式新颖的优势,迅速受到了国内教育界人士的欢迎,各地中学的微课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本文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中学微课资源建设开发与应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以下分析。  一、雅安市区中学课堂教学中微课应用的基本现状  通过对雅安中学、名山中学、雅安一中等学校师生的调查,多数教师对微课的教学不了解,有的教师即使使用了微课的教学
期刊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改下诞生的教学相长的一种学习形式,首先,它把教师的“主体”地位变成了“主导”地位,把教师“统治”的课堂变成了学生“主宰”的阵地,其次,它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了自主学习,把单纯记忆结果变成了精心的探究过程,再次,它把学生的定势思考变成了发散思维,把单独的知识学习变成了多种能力的培养。它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动手动
期刊
记得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在十几年的教书生涯中,我一直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理想努力着,奋斗着。作为一个教师,我清楚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应时时刻刻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只有自己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把这种观念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现在,我站在教室的讲台上,对孩子们说她的梦想,说“中国梦”,让孩子们明白:信念,是实
期刊
摘要:本文依托北京市朝阳区“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首先阐述了什么是数学建模与数学建模素养。然后,针对如何提升职高生的数学建模素养提出三点有效策略:即以项目为载体,开发贴近生活、贴近专业、贴近学生的教材;以技术为依托,提升职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评价为手段,助推师生对数学建模素养的重视和培养力度。  关键词:职高 数学建模素养 教学策略  数学建模素养作为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不
期刊
课程改革走到今天,我们的常态教学是否都能够将这些教学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呢?我们认为一种观念的更新如果不深入到教师个体层面的内在理念的更新,就难以对教师的教学实践产生真正的影响,难以构建新的教学活动。如何搭建研究的平台,促使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内化以生为本的理念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  下面就以两位教师执教《凉州词》和《月是故乡明》的实例诠释我们研究的成果。  一、尊
期刊
一、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表现形式且时间较短主题明确的“微课程”,主要围绕着一个知识点深入展开解决教材中相关的重点、难点。其主要特点: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主题明确突出、教学灵活、多样传播,更加符合当代学生学习的需求。它更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外也是传统课堂内容的补充和拓展且能够永久性保存。借微课的优势促进高效课堂是顺应时代发展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