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适度有效介入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a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课外语文资源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介入课外语文资源,可以丰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展文本厚度,生成文本价值。
  关键词:课外语文;资源利用;教学
  一、所谓“适时”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恰当的时机有效地介入课外语文资源,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深化感情
  (1)在疑问生成时介入。《七律·长征》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诗句的教学片段——
  生:老师,金沙江水流湍急,山崖高耸入云,应该让人望而生畏才对,为什么会有暖的感觉呢?师:你很会思考,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这句诗文中有一对反义词。生:“暖”和“寒”。师:是啊,诗人为什么在这句诗中用了这一对反义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呢?学生陷入思考……
  (此时介入材料: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得很严。但是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只剩下十三根铁索闪着寒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
  生1:原来金沙江一仗轻松取胜,大家心里喜洋洋的,所以觉得“暖”。而泸定桥一仗的胜利却是无数勇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大家心情沉重,所以觉得“寒”。
  生2:金沙江一仗战士们智取获胜,心情舒畅,觉得暖洋洋的,而泸定桥一仗,敌人的险恶用心让人心“寒”。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学生生成疑问时,教师适当引导,有效点拨,学习问题借助于积极主动的探究迎刃而解。学生通过探究解疑答惑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这是语文学习的优良素质。
  (2)在表象贫乏时介入。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但圆明园对于学生来说太遥远、太陌生了。仅凭课文的描述,学生很难想象出圆明园当年的建筑如何雄伟,收藏如何丰富,价值无法估量。此时教师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和相关的文字资料制成课件,随文展示给学生看,以丰富学生的表象,为学生搭建一个想象的平台,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去想象圆明园的美,由一斑而窥全豹。只有充分感受到圆明园美得让人心醉,才会有圆明园毁得让人心碎的痛楚,才会深刻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对我们来说失去的不仅仅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更记住了一段屈辱的历史。留给学生的是对圆明园美的追忆和惋惜,对侵略者丑恶行径的痛恨和深深的思考。有教师说,多媒体教学方式太杂乱,得不偿失,其实不然。讲究火候,瞧准时机的课件介入,是事半功倍的,大大拓展了课堂的空间。
  (3)在升华情感时介入。以《慈母情深》为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字浅显易懂,学生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挣钱的忙碌和艰辛。但母亲爱子的程度如何,通过文中微少的数字,学生无法真切体验。因为时代的发展,有时使学生对金钱的认识不知孰大不孰小,一元五角钱仅是现代学生的一份早餐而已。他们缺乏时代体验感,自然无法体验母子情深。对此,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在理解“女人为什么让妈别给我钱?”时,适当补充摘自作品《母亲》中的语段,帮助学生了解当时国家的经济状况,从而理解一元五毛钱对一个家庭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也能理解作者为什么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会想得失魂落魄。这样的资料介入正好补充了学生生活体验的空白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人物的情感——挣钱不易,毅然给钱,慈母情深哪!此时学生对母亲的认识就不会只停留在瘦弱、贫苦、辛劳这个层面上,他们能够体会到这还是个通情达理、睿智、眼界高远的母亲,而这,恰是本课最主要的教学目的!
  三维目标的体验,尤其是“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需要这样适时的引入课外资源。
  二、所谓“适度”是指介入的课外语文资源要受课堂时空制约和教学目标的限定,必须有所选择,有所控制,是为了凸现主旨、服务教学。如果没把握好这个“度”,就会大大削弱教学效果
  (1)切忌“喧宾夺主”。记得有一位老师在上《“东方之珠”》一课时,在检查学生通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情况之后,为了让学生能更加了解香港地区,特意播了一段介绍香港的视频,里面非常详尽地介绍了香港的繁华和美丽。但这个视频整整播放了25分钟,之后时间所剩无几,教师只能匆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草草收场。
  这个案例就能很好地说明引用学习资源内容过多,会分散学生对文本的注意力。如此开发教学资源,必然大量占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那么学生能有多少时间来解读课文,赏析优美词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呢?如果视频能解决一切,那我们还需要书本干什么?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如何培养呢?
  (2)切忌“画蛇添足”。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上《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很多老师都不约而同地进入一个模式,上课伊始,便播放一段《汶川地震》的视频,然后在哀伤的背景音乐的烘托下展示一幅幅疮痍满目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地震的危害,理解“废墟、瓦砾”等词语。在感受父亲历尽艰辛,执着救子的过程中又介入很多汶川地震中感人的事迹和人物语言。整堂课用足了资源,“汶川味”十足,《地震中的父与子》变成了《汶川中的父与子》。
  选编这篇课文的本意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语句,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引入课外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体验这原本无可厚非,但老师有意无意地堆砌了过多“教学资源”,学生的精力和智慧就会在这“过剩资源”中消耗掉,以致冲淡了对文本的感悟,势必会弄巧成拙,事半功倍。既偏离本课的教学目标,又无助于学生形成准确敏捷的语文思辨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实现由知识中心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转变。要充分满足学生需要,让课堂真正成为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方。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城峰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当201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花落研究“上帝粒子”多年的恩格勒和希格斯时,很多人并不知道,在发现这一粒子的过程中,12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参与其中并做出贡献。2011年,中美印三国科学家烹制宇宙大爆炸“夸克汤”荣膺世界物理学十大进展之一,确定从普通物质到夸克物质的相变温度的,也是中国科大的博士生,名叫罗晓峰。  在国际顶尖科研舞台“亮剑”,对很多中国科大研究生来说并不陌生:博士生在《科学》《自然》
摘 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戏曲音乐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奇葩。受诸方面的影响,在音乐课堂中忽略了民族文化中戏曲音乐的渗透。有必要通过戏曲教学发挥艺术教育优势,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他们爱国、爱民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成才。  关键词:培养;引导;提高;成才  随着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要求也日益强烈。在音乐领
摘 要:运用理论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的观点,审视小学语文“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将教学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主要分为三大类: ①教师与教材信息之间的不对称。②教师与学生信息之间的不对称。③学生与学生信息之间的不对称。就如何改善“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教师今后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语文;教与学;审视;成才  信息不对称(Asym
摘 要:以产业转移一课为例,从课前的导入到课堂中知识的传授和迁移应用,结合乡情资源、案例教学等,把教学生活化贯穿于地理教学始终,拉近学生与教学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并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诱发学生内在知识潜能,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地理教学;主观能动性;生活化;产业转移;人才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新知识接受能力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这个人是否能正常发挥出效能。主要表
摘 要:课堂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联系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及时纠正偏差,利用教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平时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并且从不断的阅读中获得文学与人生的修养,最终实现真正的有效、甚至是高效的阅读课堂。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课堂;激活思维;延续效能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理解题
摘 要:在小学课堂上,小学生的注意集中能力不高,这个时候需要教师使用提问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关注。爱表现是很多小学生的天性,好的提问不但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师生距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质疑能力。有效的提问能做到适时、适度,带一定的引导性、衔接性、启发性,能把一节原本平凡无实的课变得精彩纷呈,实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有效提问;思维能力;衔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高效的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老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简单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方面的协调、高效、快速发展。所以,学生愿不愿学、会不会学,是课堂高效教学达成的关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课堂高效教学的开展。  一、悉心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关注精神文明建设。这一点不仅体现在社会生活方面,在教育方面也十分突出。小学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在教授学生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就是利用文学去创造一个环境,让学生在这个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当然这其中也包含友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在考虑应该以一个怎样的方式来向学生传达“友谊”这种感情,让
小学语文教学是在教会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同时,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以文字的形式向学生传达。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小学语文课文时,不仅要分析文章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由课堂延伸到生活,让学生从语文课堂上了解到一些基本的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最近给学生们上的一篇题为《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就给了我和学生们很大的启发。在学生们的意识里,现在的他们都还认为自己是个孩子,周围的人也都是这样认为的。如此一来,
叶圣陶曾说:“我当过语文老师,改过学生们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既知劳而无功,却还要继续这样干下去,这一循环往复的怪圈,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如何利用好作文评改这一环节,不断减轻教师的评改负担,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写作能力,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性,值得我们广大语文老师探索研究。  一、当前作文评改存在的问题  (1)耗时低效。字斟句酌的传统评改方式,作文批改由教师包办,教师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