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联系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及时纠正偏差,利用教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平时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并且从不断的阅读中获得文学与人生的修养,最终实现真正的有效、甚至是高效的阅读课堂。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课堂;激活思维;延续效能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理解题在各类的考卷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旧的教学模式学生早已觉得沉闷乏味,教师也觉得耗时多却收效甚微。因此,如何使课堂阅读教学轻松而有效,是我们语文教师迫在眉睫要思考的问题。我在实施有效课堂的过程中,作了以下的思考与尝试。
一、激情导入,为有效课堂创设氛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亲近文本,怎么样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课堂的导入更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在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时,我首先问学生: 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果然,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绿色”。我追问:那秋天到了呢?那时候,同学们都哑然而尴尬了,我接着说:所以啊,同学们别被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捆绑了自己,现在,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是怎么说的……这样,学生的好奇心被牵出来了,学习劲头就上来了。再如教学《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我设计这样的导入:有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实验,把一只青蛙扔进开水里,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会用力一蹬,跃出水面,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后来,把青蛙放在一盆温水里并逐渐加热,由于青蛙已慢慢适应了那惬意的水温,所以当温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青蛙便再也没有力量跃出水面了,你说,这只青蛙的结局会是怎么样呢?在同学们兴致勃勃的发言中,师生进入了新课的探究。
一个漂亮的导入,的确能起到“动一发而牵全身”之妙。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设计漂亮而精彩的导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诱发,思维之门尽情打开,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为构建有效课堂打下基础。
二、巧妙提问,激活学生思维提升效能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巧妙的课堂提问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它既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积极的思维往往是因疑问而起的。在教学《庄子故事两则》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故事中的庄子和惠子,你喜欢哪一个?通过回顾课文,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自然分成了两组,展开讨论之后,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庄子和惠子,是不能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同样道理,我们认识事物要从多角度去思考。这样的提问,不但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增强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再如,《范进中举》一文的探究,我是这样设计练习的:首先提出“本文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接着问:范进中举到底是科举制度体系下的受益者,还是受害者呢?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此时,我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问道:不同时代的教育制度给人带来什么不同的影响?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提问技巧,努力将学生带往更为广阔的思考领域。
课堂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激起学生的思维涟漪。正如夸美纽斯所说“孩子的求知欲是被老师激发出来的”,学生有了求知欲望,实现有效课堂就有了保证。
三、创设情景,活跃气氛提高学习活力
随着课堂的深入,部分学生会不自觉地进入旁观师生对话的状态,并且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此时,需通过创设情景,让语文课堂回到生活,使其变得有血有肉,增添语文的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教学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这文章有很多场面适合课堂表演,教学时可让学生模拟范进中举时的拍手、跌倒、大笑、疯跑等动作,同学们忍俊不禁,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课文中惟妙惟肖的刻画通过即场表演,更使学生印象深刻,很快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描写手法有了较深的认识。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把课本里的文字变成了可见的情境,营造了体验氛围,从而加深了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拓展探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有目的、有选择地创设各种情景,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与思考,激发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获得知识的欲望,为实现有效课堂添砖加瓦。
四、练习典型,巩固知识提高课堂实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性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高能耗低收效的问题,特别是课堂练习当中出现的练习方式单一陈旧、大量运用题海战术的方式,导致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感觉语文学习枯燥的现象。所以,课堂练习的设计,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学《杨修之死》一文,我先要求学生深入文本阅读,然后设计课堂练习:请找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的几件事,再用小标题概括出来。通过回顾课文内容,人物的性格特点就表露无遗了。这种练习既有一定的深度,也有一定的趣味性,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同时,把握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比枯燥乏味地讲解更容易接受,学生也乐意参与,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五、评价中肯,给予信心延续学习效能
课堂随机评价是课堂学习的催化剂和点金石,也是课堂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恰如其分的评价,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其实,除了日常使用的评价量规外,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贴心的话也是评价。例如,学生在课堂上沉默或者回答问题声音小,大多是因为缺乏信心,害怕说错了老师会责备,同学会笑话。此时,就不能吝啬我们的鼓励了。有一回,有个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很小,其他同学都把异样的目光投向他,他窘得满脸通红。我想,如果我温和地叫他坐下,这同学的心理也会留下阴影。于是,我微笑着并幽默地说:啊,声音真美妙,只是音量有点小了,我来调节一下吧!然后在空中做一个拧开关的动作。这样,刚才的尴尬消除了。这位同学爽朗地说出了正确答案,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恰如其分地给学生竖一下大拇指,或者温和地说一句“没关系,我们一起继续努力”,都能给学生无限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发展到主动学习,让课堂的有效性得到延续。
课堂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联系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及时纠正偏差,利用教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平时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并且从不断的阅读中获得文学与人生的修养,最终实现真正的有效、甚至是高效的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周泉,丁贵兴.课程标准(2011)导读与教学实施(初中语文)
[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晓梅,张英宏.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4.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都城镇初级中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课堂;激活思维;延续效能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理解题在各类的考卷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旧的教学模式学生早已觉得沉闷乏味,教师也觉得耗时多却收效甚微。因此,如何使课堂阅读教学轻松而有效,是我们语文教师迫在眉睫要思考的问题。我在实施有效课堂的过程中,作了以下的思考与尝试。
一、激情导入,为有效课堂创设氛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亲近文本,怎么样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课堂的导入更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在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时,我首先问学生: 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果然,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绿色”。我追问:那秋天到了呢?那时候,同学们都哑然而尴尬了,我接着说:所以啊,同学们别被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捆绑了自己,现在,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是怎么说的……这样,学生的好奇心被牵出来了,学习劲头就上来了。再如教学《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我设计这样的导入:有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实验,把一只青蛙扔进开水里,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会用力一蹬,跃出水面,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后来,把青蛙放在一盆温水里并逐渐加热,由于青蛙已慢慢适应了那惬意的水温,所以当温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青蛙便再也没有力量跃出水面了,你说,这只青蛙的结局会是怎么样呢?在同学们兴致勃勃的发言中,师生进入了新课的探究。
一个漂亮的导入,的确能起到“动一发而牵全身”之妙。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设计漂亮而精彩的导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诱发,思维之门尽情打开,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为构建有效课堂打下基础。
二、巧妙提问,激活学生思维提升效能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巧妙的课堂提问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它既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积极的思维往往是因疑问而起的。在教学《庄子故事两则》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故事中的庄子和惠子,你喜欢哪一个?通过回顾课文,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自然分成了两组,展开讨论之后,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庄子和惠子,是不能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同样道理,我们认识事物要从多角度去思考。这样的提问,不但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增强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再如,《范进中举》一文的探究,我是这样设计练习的:首先提出“本文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接着问:范进中举到底是科举制度体系下的受益者,还是受害者呢?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此时,我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问道:不同时代的教育制度给人带来什么不同的影响?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提问技巧,努力将学生带往更为广阔的思考领域。
课堂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激起学生的思维涟漪。正如夸美纽斯所说“孩子的求知欲是被老师激发出来的”,学生有了求知欲望,实现有效课堂就有了保证。
三、创设情景,活跃气氛提高学习活力
随着课堂的深入,部分学生会不自觉地进入旁观师生对话的状态,并且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此时,需通过创设情景,让语文课堂回到生活,使其变得有血有肉,增添语文的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教学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这文章有很多场面适合课堂表演,教学时可让学生模拟范进中举时的拍手、跌倒、大笑、疯跑等动作,同学们忍俊不禁,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课文中惟妙惟肖的刻画通过即场表演,更使学生印象深刻,很快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描写手法有了较深的认识。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把课本里的文字变成了可见的情境,营造了体验氛围,从而加深了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拓展探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有目的、有选择地创设各种情景,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与思考,激发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获得知识的欲望,为实现有效课堂添砖加瓦。
四、练习典型,巩固知识提高课堂实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性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高能耗低收效的问题,特别是课堂练习当中出现的练习方式单一陈旧、大量运用题海战术的方式,导致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感觉语文学习枯燥的现象。所以,课堂练习的设计,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学《杨修之死》一文,我先要求学生深入文本阅读,然后设计课堂练习:请找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的几件事,再用小标题概括出来。通过回顾课文内容,人物的性格特点就表露无遗了。这种练习既有一定的深度,也有一定的趣味性,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同时,把握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比枯燥乏味地讲解更容易接受,学生也乐意参与,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五、评价中肯,给予信心延续学习效能
课堂随机评价是课堂学习的催化剂和点金石,也是课堂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恰如其分的评价,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其实,除了日常使用的评价量规外,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贴心的话也是评价。例如,学生在课堂上沉默或者回答问题声音小,大多是因为缺乏信心,害怕说错了老师会责备,同学会笑话。此时,就不能吝啬我们的鼓励了。有一回,有个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很小,其他同学都把异样的目光投向他,他窘得满脸通红。我想,如果我温和地叫他坐下,这同学的心理也会留下阴影。于是,我微笑着并幽默地说:啊,声音真美妙,只是音量有点小了,我来调节一下吧!然后在空中做一个拧开关的动作。这样,刚才的尴尬消除了。这位同学爽朗地说出了正确答案,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恰如其分地给学生竖一下大拇指,或者温和地说一句“没关系,我们一起继续努力”,都能给学生无限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发展到主动学习,让课堂的有效性得到延续。
课堂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联系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及时纠正偏差,利用教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平时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并且从不断的阅读中获得文学与人生的修养,最终实现真正的有效、甚至是高效的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周泉,丁贵兴.课程标准(2011)导读与教学实施(初中语文)
[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晓梅,张英宏.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4.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都城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