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解文本觅知音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gou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改实践中,笔者发现,要处理好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气氛与部分学生主动性不够、知识掌握不“扎实”、教学缺乏“实效性”之间的矛盾,并将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生动活泼与教学上的散漫、随意、肤浅、热闹区别开来,其基准点都离不开文本的解读,文本解读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一个精神过程。其出发点是文本,基点也是文本,教师是桥梁,学生是授课的落脚点和归宿。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拟从“批文入情为知音”、“读文悟道遇知音”、“ 因文生情觅知音”等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达到调动兴趣,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解读 悟道 知音 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9-073-02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人们的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活跃起来了,授课方式也丰富起来了。然而,光鲜的外表掩饰不住更深层的悲哀,语文课究竟姓什么?我们不禁陷入了茫然。眼下,各种各样的公开课大都变成了光有其表的表演课。更为可悲的是,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热闹,竟漠视甚至丢开文本,跟着感觉昂首阔步往前走,这种畸形化了的语文课,让人不寒而栗。
  “语言是灵魂的家”,“汉语是一种充盈着人的主体意识的语言”。文本,用其独有的语言符号,向我们深情地传递着其承载的思想、才情、睿智与灵动,是我们人类不朽的精神财富。通过解读,通过寻觅,我们能获得一份知音的快感,感知某种温情的慰藉和共享一份份沉甸甸的情意。
  文本解读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一个精神过程。其出发点是文本,基点也是文本,它包括文本、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其中教师是桥梁,学生是授课的落脚点和归宿。
  一、批文入情为知音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观照文本,其本身已不再是刻板的文字,而是一个个蕴含情感、思想、智慧与思辨的活生生的灵魂。创作是一个由情到辞的运程,欣赏则是一个由辞到情的过渡。而读者对文本的欣赏和评价,总是先受到艺术形象的感染,然后再深入去探究作者的情志。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在处理文本时,不应轻而易举地让它“滑”过去,而应该像犁地一样“犁”过去,仔细推敲文本语言,知人论世,渐入意境,为作者知音。
  1、品语言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通过语言文字,我们能收获新知,感知生命的律动,体悟生活的本真,从而充盈生命。品语言是一段艰难的心路历程,要经过千锤百炼,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因此,教师一定要多读,在紧要处潜下心来,慢慢玩味,并结合重难点找到串起文本的最佳突破点。如此,则能起到以点带面、环环相扣、各个击破的作用,达到提纲挈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这个“冷”字就是文章的眼睛。冷,本身就含有凄冷之意,再勾连文章描写雨的句子,长短句结合缝制的绵密细雨,重叠句堆砌起的层层叠叠的哀伤,让人不禁漾起一股异样的情愫,一种无法言状的凄美。这就是作者用语言技巧传达出的情意。
  2、品作者
  《孟子·万章下》云:“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而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尚”义“上”。意思是上论、上友古人,不可能直接与之交往,只能“颂其诗,读其书”,而要真正理解其诗其书,就要“知其人”,还要“论其世”。上友古人,即通过读其诗其书理解古人。任何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特定感悟,必是情动于衷而发于外,教师若不了解这个情境,就容易误解,使自己无法与文本达到高度的统一。知人论世,只有试着走近作者,了解时代背景,我们才有可能与作者倾心地交谈,平等地对话。
  品读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只有身处余先生的境地,与他同呼吸、共命运,感知其漂泊之苦,思乡之痛,家园之思,故国之恋后,我们才能充分触摸那颗孤寂的心灵。隔海远眺,身边充溢着凄风苦雨;异国凭栏,民族文化的根系深深嵌入作者的血脉,而这一切,全凭“听听”二字深切地传出。我们可以想象,一位清癯的文人独倚斜窗,默默而又执着地思慕着家园……这样的解读是深入的,是可以调动阅历,拎出眼泪的。有了这样的解读,上课就不再是照本宣科、干巴巴而味同嚼蜡了,因为浸入内心并嵌入骨髓的东西是最能打动人的。
  二、读文悟道遇知音
  清代诗人沈德潜说:“古人之言,包含无尽,后人读之,随其性情浅深高下,各有会心。”其“会心”是指读者和本文主客观两方面的交融,文本的某些内容与读者阅历中某些情境相合,便会生出某种天然的亲和力,读者会不由自主地接受下来,并在理解中凸显。
  言语的解读和创造,都包含着鲜活的生命感悟和体验。读者尤其是学生的性情、识见存在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可能千差万别。面对这些贴着独特生命密码的解读,教师应慎之又慎。文本解读的价值在于过程,这个过程是交谈,是引导,是研磨,更是探讨。因此,学生的言语生命,学生的知识需求,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成长,永远是文本解读的根基和原点。
  如在上必修三课文《品质》时,我问:“格斯拉,是一个怎样的鞋匠?”学生在自读后便议论开了。“是一个不懂得变通的人,是一个不善经营的人……”这些观点显然与作者的倾向相左,但却很有道理。于是,我便追问:“他不懂经营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首先,他对待顾客的态度不好,顾客来店时爱搭理不搭理的;其次,他不懂得宣传,自己有很好的手艺,完全可以通过一些必要的途径去拉拢顾客;再有,就是他太过执着,太过于精益求精,靴子做得越结实,他的生意就会越清淡;最后,他不懂得管理,经营一家店,凡事都亲历亲为,肯定是不行的,他还得学会把握市场信息,学会变通。”这样的解读完全基于学生的体验与真实,可以说颇有前瞻性和现实感,凸显出了学生异样的才情。这是生命的自我体悟,但是我还得将大家引导到主题上来,便总结道:“大家的见解很独特,也很有创意,那我们就来看看文章的标题‘品质’,品质的语体色彩是?(褒义),格斯拉有哪些品质呢?(技艺高超、忠于技艺、坚持原则、诚实守信、认真踏实、朴实严肃、正直善良)大家如何看待他的这些品质?一生踊跃起身道:“颂扬但不提倡,时代在变,人们的审美观念在变,为什么我们还要拘泥在自己狭小的天地里,直到饿死仍不回头?”另一生反驳到:“我不赞同你的观点,其实,格斯拉坚持的是理想,当理想的风遇到现实的墙,又有多少人能够像格斯拉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直面现实的苦难,永不向挫折低头? 我们来看当时的时代背景,《品质》写于1911年。作者描写的当时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这也是作者取名为‘品质’的原因。”   这样的解读,着实出乎我的意料,我们总是强调知识点的重要性,总爱不厌其烦地讲解,哪怕一千遍也不厌。事实上,这种强迫式的灌输究竟有多大的用处?脱离学生感悟的讲解,简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堂课,学生通过读文后,结合自己的“道”(生活阅历)悟到一些自己的东西,着实可贵,这是教师“一言堂”永难完成的任务,其魅力自是不言而喻。
  三、因文生情觅知音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只要眼睛扫过,脑子掠过,就会留下印记,而不同的印记会激发起不同读者的情思。有人说过,文本是一个美丽的倒影,在这个倒影中,你看到的不再是文本,而是你自己。王松舟老师也说过, “从根本上说,文本细读读的不是那个文本,而是你自己。心中有的,眼中才有;心中没有的,眼中始终没有。能将文本读厚,能潜心文本,这种能力的具备,靠的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不断地积淀自己的生活体验。让自己强大起来,让自己丰满起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这句话,对师生同样受用。
  在上话剧《三块钱国币》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里面人物的个性,我抛开了一味的说教,让学生分组表演。表演那天,全班学生激情高涨,参与表演的学生,对角色拿捏的尺度恰到好处,更为惊奇的是,他们竟用本地土话的方式传达出各自的喜怒哀乐,那场面,真是激情四射,磁力无限。这样的表演,已完全融入了学生个人的情感与思悟,令人回味无穷。
  有时候,课上完后,学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饥饿感”,这便是因文生情的先兆。有一次,上完《雷雨》这篇话剧,有四位同学找到我,“老师,文中选段太少了,你还有更多的资料供我们参考吗?因为我们要参加学校的话剧表演。”还没等我帮他们找资料,那天,我竟在学校的图书馆看到他们在“啃”一本本大部头的《雷雨》,只见他们边看边讨论着,有的还时不时地用笔在本子上记着什么,旁边还有几位同学在揣摩角色的语言和动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表演结果出来他们竟拿了个第一名!你说,这样的解读能不激发他们的兴致和才情吗?
  有的学生课后,总忍不住要表达点什么,在改校本资料《录与思365》时,经常能见到学生的感悟性文章。如陆斐同学的
  残弧之美——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凄厉的细雨,漫天的阴霾,打湿了孩提的羽翼。泪眼婆娑的蛰伏,消弭了凄风冷雨,奋起是唯一的希冀。心若在梦就在,心若在梦即飞。
  季风扫过耳际,那是生命的流动;清泉淌过指尖,那是友爱的律动;七色斜跨天际,那是灵魂的呼喊。挽起手,你用残弧摹写一曲曲瑰丽的画卷,缕缕阳光,从心间渗出,多么温暖,多么清甜!
  因文生情觅知音,师生在深入品评文本后,可以不断用生活的印记来勾勒描摹充实它,如进行小调查、角色模演、诗歌应对、读后感等,这些方式都是不错的尝试。
  生纯纯,师殷殷,高山流水韵悠悠……只要心中装有大写的“人”,就能在文本的自留地里,让课堂衍生出无限的新绿。护卫着这片新绿的延伸,师心陶然悠然!
其他文献
摘 要:自信心是成长、成才、成业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一群由农村来到城市的孩子,他们或许由于自身、或许由于家长,更或许由于地域的差异,使得他们常常跟不上步伐而自信心不足。为了让这批学生获得自信,我们班主任需要从营建班级氛围入手,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来做好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工作。  关键词:自信心 班级 父母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
期刊
摘 要: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良好的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引领班级走向积极和谐发展的要素,让自主德育之花润泽生命的成长。  关键词:班级文化 自主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11-064-01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单位,它犹如一个社会,而班主任就是这个社会的工作者,是传授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11-071-01  文化是一个人成长的精神指引,班级建设离不开班级文化,班级文化的良好氛围的形成,是对孩子们成长的一种最好的指引力量。我们希望在自主德育下,让每个孩子享受健康的教育生活,更让每个孩子在教育的班级文化的引领下幸福成长。  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持之以恒  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并不是
期刊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江苏 苏州 215122)  摘 要:心理辅导,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对学生心灵的指引,只要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可以与自己共行的伙伴,哪怕是可以理解自己的他人,多孩子们来说都是幸福的。在自主德育的引领下,我们更关注孩子们成长中的共性问题,并积极引导,智慧教育,愿每个孩子都生活在幸福中,用自己五彩斑斓的脚步走出自己幸福的人生。  关键词:自主德育 团体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近些年“生命”一词在教育界越来越热,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生命教育与生命化教育的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生命教育 生命化教育 自主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11-072-01  教育是什么?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这是被社会各界公认的,而在自主德育引领下的生命教育,更注重学生身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11-079-02  南通的张謇先生曾专为南通博物苑自撰一副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语出《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其意思是,人民的生活有保彰了,时间也允许了,便要兴办“庠”、“序”、“学”、“校”来教育他们。下联“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语出《论语·阳货》: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11-110-01  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作,他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班主任是学校单位里最小的领导者,是实施教育方针的一个最直接的决策者。我校情况尤为特殊,这几年我校的新生往往是县里600-1400名左右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初中时,大部分是每个班级里的中等学生,他们的学习思想、学习习惯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一般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际,阐述了加强模糊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加强模糊数学教学改革能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注入新的血液。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本科毕业设计 模糊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O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11-112-01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之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院近三年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了关于单位情况、岗位性质、薪资待遇、专业对口状况、就业渠道及工作满意程度等方面客观评价的调查;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及素质要求根据反馈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与思考,以期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解决英语专业就业难的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 英语专业 就业 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中圖分类号:D42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11-076-02  “农家书屋”工程是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赣市府发[2012]1号文件《关于印发赣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的通知》提出:“赣州市确定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成为全国第一批创建示范区中江西省唯一的城市,要求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