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追求幸福生活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也众多。随着互联网的日渐完善和智能手机的盛行,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qq等迅速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软件或应用。人们的娱乐和交流逐渐从“线下”转入“线上”。大学生是最早也是最常使用自媒体的一个群体。因此,自媒体的使用对大学生的幸福感的影响不可小觑。本文主要通过以往研究结果和结合目前现实情况考察大学生自媒体使用对其幸福感的影响以及采取如何策略去应对。
关键词:自媒体 大学生 幸福感
自媒体作为近两年迅猛兴起的传播媒介,以微博、微信为代表,挟裹其“零成本”、“低技术”、“高自由”等特征迅速侵袭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它迎合了“90 后”大学生接受能力强、思想开放、追求自由和个性张扬的心理,占据了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方便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然而,不可否认随之带来一些问题:如对网络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高时所造成的拖延、效率低下、强迫行为等。有人认为这种娱乐和交流方式对我们的生活有害无益,有损我们的健康、亲人关系和精神状态,甚至有人说“所谓社交媒体,即是社交的相反”、“在交流中我们只分享我们最好的一面,且不带真实的情感”、“当我们打开电脑,就等于关上我们的门”、等等,倡导“放下社交媒体,拥抱生活中的幸福”。因此,高校应如何做好自媒体时代青年大学生幸福感的觉察和培养工作,是当下需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自媒体: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平台
以微信为例,微信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秋末,微信公众号已经突破1000万,且每天以1.5万的速度增加。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超过5亿,平均每50个活跃用户持有1个公众号。针对大学生运营微信公众号情况,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501位大学生发放问卷。结果显示,55.89%的学生表示曾经“参与过微信公众号的运营”,43.93%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或者与朋友一起创办过微信公众号”,同时,33.57%的受访者表示“参与过商业性质的微信公众号运营”。自媒体作为一种以“平等的分享”作为核心理念的媒介,与大众传媒相比,更具自由度、交互性和个性化色彩。在自媒体场域中,大学生感受到了一种自我平等感、自由感、补偿感和归属感,自媒体也因此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广泛追捧。
1.信息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自媒体将传播权交付于社会大众,极大地扩大了信息来源,也丰富了信息内容。微博或微信往往给人一种满足感。比如说某地发生什么事故,事故现场的人在第一时间发出的第一手资料大量地被转发,我们可以在微博上就可以知道在救援过程中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第一时间了解到现场的情况,感觉信息的渠道丰富,更有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自媒体给予受访者更多自主选择信息的权利,受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专属于自己的信息内容。比如,社交网站可以自主决定加谁为好友,微博可以选择与自己兴趣领域相关的博主作为关注对象。这最大化地满足了受访者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2.社会需求有了更好的满足。个体是依赖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生存的,我们都期望能在他人的关系世界中占有重要位置以获得承认和认同。即时通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满足了异地即时联通的需求。可以让他们和亲人、好朋友保持即时的互动交流常常让他们感到幸福。现在的微信或qq上都会有一些“加好友”、“加关注”等功能,从而为大学生丰富社交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3.自媒体使用提升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即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me)对社会主体(包括群体和他人)以及对作为主体的自我(I)的正向的自我情感体验(黄希庭,1998)。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有密切的关系,高自我价值感者体验更多的幸福感。
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幸福感的困境
1.面对一些信息的厌倦感。对于网上的信息,可能刚开始有新鲜感,但是看多了就烦,因为你会渐渐明白,他们发的,比如“今天很高兴”、“今天不高兴”,这些东西跟你是没有关系的。你觉得它是废话,没有什么价值。所以逐渐地兴致变得不高,甚至会产生讨厌、烦躁等消极情绪。也就是说,当他们从自媒体上接收的信息不能满足他们对信息质量和价值的需求时,或是低价值信息过多而给他们带来信息压力时,他们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当这种情緒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他们就对这种自媒体有了厌倦感,甚至不再使用。
2.“表演型自我编辑”下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混淆。个体在自媒体上的“自我呈现”与现实交际一样难以脱离“表演”的成分。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 认为:“社会上的人犹如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为了得到观众的认可,他的表演总是倾向于迎合那些社会中公认的价值和规范,即使他的全部行为并不具备这种价值。” 实际上,由于自媒体相对于其他媒体来说发布门槛更低、自主性更强、个性化色彩更加强烈,导致大学生在进行“自我编辑”时具有更大的可控性和随意性。这种通过塑造“网络理想形象”久而久之陷入迷失自我本真的困境之中,从而产生迷失自我和挫败感。
3.自媒体多元舆论中大学生价值选择的迷思。自媒体给大学生开启了了解社会的一扇窗,并以自己独特的媒介文化影响了大学生关于自我、社会及国家的认同感。特别是一些在自媒体平台上引发舆论狂潮的热点事件,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其实已经超出了信息范畴转向了道德层面和价值层面的拷问,众说纷纭的网络乱象使得当代大学生在自我认同的价值选择上显得迷雾重重,而产生困惑感。
4.“自媒体依赖”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错位。无论是认识自己,还是了解世界,都离不开与他者的互动。我们不能否认自媒体为大学生人际交往开辟了新的天地,但也不能讳言大学生在自媒体使用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不知不觉间大学生的时间已被搭载在各类移动终端上的自媒体软件所挟持,无论是在上课、吃饭或是乘坐交通工具时,拿出手机刷新自媒体软件已成为青年人的习惯性动作。这不禁引人反思:到底是我们使用了网络还是网络驾驭了我们?对自媒体的过渡依赖,让大学色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待事物的判断能力,以及只会陷入到虚拟的网络环境中无法自拔,从而大大降低了与现实中人的接触交往和沟通能力。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从动机和认知两个角度来讨论媒体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整体而言,当前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心理性和工具性动机水平越高,满足性行为越多,越感到幸福。分化水平越高,强迫性行为越多,越感到不幸福。另外关注常用社交媒体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幸福感困境的化解策略
1.培养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从今日今时看来,自媒体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还是一种社会文化概念,它创建了一个自由度高、流行性强、信息量大的主体活动空间,然而又因脱胎于虚拟的网络环境而存在弱范性特征。提高大学生在自媒体活动中的责任意识,能避免大学生在网络匿名性的掩护下信马由缰、迷失自我。
2.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从当前国内高等教育情况及自媒体发展现状来看,专门针对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课程尚未普及,高等教育应通过要求大学生学习树立正确的媒介接触目标、掌握媒介接触技巧及增强面对媒介的自我保护意识等提高大学生使用自媒体平台时的信息加工、分析和获取能力。
3.提高大学生自媒体交往资质。大学生在利用自媒体平台因缺乏理性和追求自发价值意识而耽于浮华、留于表面的嫌疑,究其原因在于自媒体场域中主体间的交往资质有待提高。提高大学生自媒体交往理性,努力维持理性与情感的平衡,应以一种理性克制的态度,尊重包容的情怀,采取明确而务实的价值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茜茹.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的测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姬雁楠.自媒体使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兰州大学本科学位论文,2012.
[3]吕梦醒,刘魁.自媒体时代大学生自我认同困境与化解[J].当代青年研究,2015.
作者简介:王珍(1986—),女,河南开封人,就职于郑州澍青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学硕士。
关键词:自媒体 大学生 幸福感
自媒体作为近两年迅猛兴起的传播媒介,以微博、微信为代表,挟裹其“零成本”、“低技术”、“高自由”等特征迅速侵袭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它迎合了“90 后”大学生接受能力强、思想开放、追求自由和个性张扬的心理,占据了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方便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然而,不可否认随之带来一些问题:如对网络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高时所造成的拖延、效率低下、强迫行为等。有人认为这种娱乐和交流方式对我们的生活有害无益,有损我们的健康、亲人关系和精神状态,甚至有人说“所谓社交媒体,即是社交的相反”、“在交流中我们只分享我们最好的一面,且不带真实的情感”、“当我们打开电脑,就等于关上我们的门”、等等,倡导“放下社交媒体,拥抱生活中的幸福”。因此,高校应如何做好自媒体时代青年大学生幸福感的觉察和培养工作,是当下需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自媒体: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平台
以微信为例,微信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秋末,微信公众号已经突破1000万,且每天以1.5万的速度增加。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超过5亿,平均每50个活跃用户持有1个公众号。针对大学生运营微信公众号情况,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501位大学生发放问卷。结果显示,55.89%的学生表示曾经“参与过微信公众号的运营”,43.93%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或者与朋友一起创办过微信公众号”,同时,33.57%的受访者表示“参与过商业性质的微信公众号运营”。自媒体作为一种以“平等的分享”作为核心理念的媒介,与大众传媒相比,更具自由度、交互性和个性化色彩。在自媒体场域中,大学生感受到了一种自我平等感、自由感、补偿感和归属感,自媒体也因此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广泛追捧。
1.信息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自媒体将传播权交付于社会大众,极大地扩大了信息来源,也丰富了信息内容。微博或微信往往给人一种满足感。比如说某地发生什么事故,事故现场的人在第一时间发出的第一手资料大量地被转发,我们可以在微博上就可以知道在救援过程中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第一时间了解到现场的情况,感觉信息的渠道丰富,更有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自媒体给予受访者更多自主选择信息的权利,受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专属于自己的信息内容。比如,社交网站可以自主决定加谁为好友,微博可以选择与自己兴趣领域相关的博主作为关注对象。这最大化地满足了受访者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2.社会需求有了更好的满足。个体是依赖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而生存的,我们都期望能在他人的关系世界中占有重要位置以获得承认和认同。即时通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满足了异地即时联通的需求。可以让他们和亲人、好朋友保持即时的互动交流常常让他们感到幸福。现在的微信或qq上都会有一些“加好友”、“加关注”等功能,从而为大学生丰富社交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3.自媒体使用提升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即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me)对社会主体(包括群体和他人)以及对作为主体的自我(I)的正向的自我情感体验(黄希庭,1998)。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有密切的关系,高自我价值感者体验更多的幸福感。
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幸福感的困境
1.面对一些信息的厌倦感。对于网上的信息,可能刚开始有新鲜感,但是看多了就烦,因为你会渐渐明白,他们发的,比如“今天很高兴”、“今天不高兴”,这些东西跟你是没有关系的。你觉得它是废话,没有什么价值。所以逐渐地兴致变得不高,甚至会产生讨厌、烦躁等消极情绪。也就是说,当他们从自媒体上接收的信息不能满足他们对信息质量和价值的需求时,或是低价值信息过多而给他们带来信息压力时,他们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当这种情緒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他们就对这种自媒体有了厌倦感,甚至不再使用。
2.“表演型自我编辑”下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混淆。个体在自媒体上的“自我呈现”与现实交际一样难以脱离“表演”的成分。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 认为:“社会上的人犹如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为了得到观众的认可,他的表演总是倾向于迎合那些社会中公认的价值和规范,即使他的全部行为并不具备这种价值。” 实际上,由于自媒体相对于其他媒体来说发布门槛更低、自主性更强、个性化色彩更加强烈,导致大学生在进行“自我编辑”时具有更大的可控性和随意性。这种通过塑造“网络理想形象”久而久之陷入迷失自我本真的困境之中,从而产生迷失自我和挫败感。
3.自媒体多元舆论中大学生价值选择的迷思。自媒体给大学生开启了了解社会的一扇窗,并以自己独特的媒介文化影响了大学生关于自我、社会及国家的认同感。特别是一些在自媒体平台上引发舆论狂潮的热点事件,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其实已经超出了信息范畴转向了道德层面和价值层面的拷问,众说纷纭的网络乱象使得当代大学生在自我认同的价值选择上显得迷雾重重,而产生困惑感。
4.“自媒体依赖”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错位。无论是认识自己,还是了解世界,都离不开与他者的互动。我们不能否认自媒体为大学生人际交往开辟了新的天地,但也不能讳言大学生在自媒体使用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不知不觉间大学生的时间已被搭载在各类移动终端上的自媒体软件所挟持,无论是在上课、吃饭或是乘坐交通工具时,拿出手机刷新自媒体软件已成为青年人的习惯性动作。这不禁引人反思:到底是我们使用了网络还是网络驾驭了我们?对自媒体的过渡依赖,让大学色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待事物的判断能力,以及只会陷入到虚拟的网络环境中无法自拔,从而大大降低了与现实中人的接触交往和沟通能力。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从动机和认知两个角度来讨论媒体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整体而言,当前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心理性和工具性动机水平越高,满足性行为越多,越感到幸福。分化水平越高,强迫性行为越多,越感到不幸福。另外关注常用社交媒体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幸福感困境的化解策略
1.培养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从今日今时看来,自媒体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还是一种社会文化概念,它创建了一个自由度高、流行性强、信息量大的主体活动空间,然而又因脱胎于虚拟的网络环境而存在弱范性特征。提高大学生在自媒体活动中的责任意识,能避免大学生在网络匿名性的掩护下信马由缰、迷失自我。
2.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从当前国内高等教育情况及自媒体发展现状来看,专门针对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课程尚未普及,高等教育应通过要求大学生学习树立正确的媒介接触目标、掌握媒介接触技巧及增强面对媒介的自我保护意识等提高大学生使用自媒体平台时的信息加工、分析和获取能力。
3.提高大学生自媒体交往资质。大学生在利用自媒体平台因缺乏理性和追求自发价值意识而耽于浮华、留于表面的嫌疑,究其原因在于自媒体场域中主体间的交往资质有待提高。提高大学生自媒体交往理性,努力维持理性与情感的平衡,应以一种理性克制的态度,尊重包容的情怀,采取明确而务实的价值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茜茹.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的测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姬雁楠.自媒体使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兰州大学本科学位论文,2012.
[3]吕梦醒,刘魁.自媒体时代大学生自我认同困境与化解[J].当代青年研究,2015.
作者简介:王珍(1986—),女,河南开封人,就职于郑州澍青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