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常态课,基本上都是“八股文”形式。如果每一个区域,都这样上课的话,势必会出现对教学内容组织模式的固定化让学生容易产中审美疲劳,教师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听得枯燥乏味。本文尝试用旅游教学法来学习区域地理,并探讨旅游教学法在区域地理课堂上实施策略,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旅游教学法;区域地理;课堂
问题缘起
著名的教育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常态课,基本上都是“八股文”形式: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农业、工业等。这样编排的教学内容有的优点是:第一、涉及面比较广,内容全面细致。第二、内容的组织上逻辑性较强。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如果每一个区域,都这样上课,势必会出现对教学内容组织模式的固定化让学生容易产中审美疲劳,教师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听得枯燥乏味。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日本”这节区域课采用了旅游教学法就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第一,通过对日本区域的学习,掌握对区域地理系统的分析方法。第二,结合“旅游”前查阅的资料,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去解释、去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旅游教学法的界定
旅游教学法就是以课堂旅游为线索,根据教学内容,日本这节课我主要通过 “导入——旅游前做功课——旅游途中谈感受——回顾旅游——测游”五个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地理能力培养及地理技能的训练,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旅游形式主要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资料,来欣赏当地风光,并分析其成因,从而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将原本零散的知识进行了有效整合,获得地理事物的相关知识。由于受教学内容限制,旅游教学法要有的放矢,切忌盲目开展。
二、旅游教学法在区域地理课堂上实施策略
一堂好课,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关健是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向学生传授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和要求外,还应把教学内容与相关的旅游紧密结合,引入课堂,制定成“旅游活动”,让学生在旅游中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下面我就以旅游为线索,以“图片导入——旅游前做功课——旅游途中谈感受——回顾旅游”四个教学环节,介绍旅游教学法在日本这一课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地理图册;教师准备好日本的学案及相关材料印发给你生以备学生自主选择使用;同时将该部分内容、相关材料制作成PPT以备学生讲解之用。
(2)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的导入:今天带大家去旅游!旅游的国家是借助多媒体相关图片如富士山、日本服飾、日本国花樱花、日本美食寿司等由学生来判断。
这样设计的意图:出示日本国家的图片,可调动学生的视觉、思维,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极大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获得地理事物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又可达到欣赏自然美景、游览名胜古迹,了解各地风俗民情,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有益身心健康的教学效果。
(二)旅游前做的功课如下:
功课1、去日本旅游,我们可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到日本呢?
1、汽车 2、火车3、飞机 4、轮船
带着这个问题,结合手中的地理图册,自主学习:
请结合地图册完成下列项目:
①找出日本在亚洲的位置 ________________
②经纬度位置 ________________
③找出日本的临海、海峡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④快速填写日本的四个大的岛屿。
设计意图:结合每个人旅游中所面临地交通工具问题,自然巧妙地引出日本的位置、范围。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引导与指点,学生不仅自主地建构区域位置的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学生读图的能力。
功课2、我们去日本,要准备衣物。如果是夏天去,要带哪些衣物?
合作探究一:日本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材料一:日本北海道岛北部、西部和东部,气候冬季寒冷多雪且漫长、夏季湿润但无酷暑,与辽宁、吉林东部(不包括辽东半岛)的气候相似,年平均降水量800—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9—13度,七月平均气温17—24度,一月平均气温-10 — -18度;
北海道岛南部、本州岛北部,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1 — 14度,七月平均气温23—26度,一月平均气温0 — -6度;
材料二
材料三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内容: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出日本的气候类型有 、 。
(2)根据材料三:东京的冬季气温较北京_____,夏季气温较北京____,年温差_____(大或小),年降水量较北京____,气候具有______(大陆性或海洋性)特征。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即旅游前要准备哪些衣物,出示三种不同的资料(有文字材料、气候柱状曲线图、表格材料),结合资料一、资料二引导学生判断出日本的气候类型,并结合材料三,使学生理解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的特点。三种不同的材料的使用,可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事物的能力、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功课3、需不需要带雨伞?我猜测:夏天要带雨伞,冬天可不带。结合图表说出猜测的依据。
结合上图填写下表:
设计意图:这个设计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承上表现为不仅可以利用图表来加强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而且可以对以往学过的冬季风、夏季风来源、性质、风向及对降水的影响这部分知识进行巩固。启下表现为:可以为下一个问题冬季是否带伞的问题做好铺垫。 功课4、对于冬季带不带伞,我半信半疑,于是上网查资料:
材料四:2005年12月上旬至1月6日,日本石川、福井、富山、秋田等日本海沿岸地区连降大雪、造成严重雪灾。这场雪灾除造成人员伤亡外,还导致579栋住宅倒塌,14条铁路线的15个区段停止运行,138万个家庭电力中断。
结合材料四和示意图以及地图册上的日本的地形图分析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设计意图:
功课5、日本有哪些地形?
合作探究二:结合地图册上的日本地形图,分析日本的地形特征
设计意图:这个旅游功课的设计不仅可以突破日本知识的一个难点即冬季降水的分布及原因,也自然地引出了日本的地形、资源这部分内容。培养了学生阅读资料和构建区域地形特征的能力。
三、旅游教学法在区域地理课堂上实施原则
1、依据学情和课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行动纲领,所以课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从学情出发,依据课标的要求,制定好本堂课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选择内容资源、确定重点难点、运用教学方法、设计课堂教学流程的依据。浙江省自主命题以来,教师们对高考的研究是越来越深入,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却仍是“地理八股文”等目标达成度,这与我们高考目标相去甚远。所以区域地理学习必须立足于高考的要求,教师需去认真审视教学标的设定。日本这堂课具体教学目标如下:运用地图,填写日本的地理位置;运用资料和图,理解日本气候的类型和特点运用日本的地形图和地震图,规纳日本的地形特征。
2、 创设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可见,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心情愉快,就能增强学习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当然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以旅游为线索的教学,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这节课上,老师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绪,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3、 课堂提问应具备逻辑结构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总是从问题和惊讶开始”。可见,课堂教师的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问题的存在最能激励学生去学习、去探究、去创造,但如果课堂提问被演变成随随便便的“碎问”,就会导致课堂内容前杂乱无序,关系不清。所以我认为地理课堂设计问题,应具备逻缉结构。如在讲日本的气候时,根据因果关系,依序提出下列问题:
我们去日本,要准备衣物。如果是夏天去,要带哪些衣物?如果冬天去,要带哪些衣物?结合三则材料来分析日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可见日本夏天不热,冬季不冷。那日本带不带雨伞,我猜测:夏天要带雨伞,冬天可不带。结合图表说出猜测的依据?那我猜测的对不对呢,我半信半疑,于是上网查资料。结合材料四和示意图以及地图册上的日本的地形图分析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这些问题围绕旅游前衣物的准备展开,顺向推导,步步紧逼,既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学生一个又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联系,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 浙江教育出版社
[3]《中学教材全解》于2002年6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
[4]《教师教学用书》于2002年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室编
关键词:旅游教学法;区域地理;课堂
问题缘起
著名的教育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常态课,基本上都是“八股文”形式: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农业、工业等。这样编排的教学内容有的优点是:第一、涉及面比较广,内容全面细致。第二、内容的组织上逻辑性较强。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如果每一个区域,都这样上课,势必会出现对教学内容组织模式的固定化让学生容易产中审美疲劳,教师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听得枯燥乏味。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日本”这节区域课采用了旅游教学法就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第一,通过对日本区域的学习,掌握对区域地理系统的分析方法。第二,结合“旅游”前查阅的资料,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去解释、去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旅游教学法的界定
旅游教学法就是以课堂旅游为线索,根据教学内容,日本这节课我主要通过 “导入——旅游前做功课——旅游途中谈感受——回顾旅游——测游”五个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地理能力培养及地理技能的训练,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旅游形式主要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资料,来欣赏当地风光,并分析其成因,从而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将原本零散的知识进行了有效整合,获得地理事物的相关知识。由于受教学内容限制,旅游教学法要有的放矢,切忌盲目开展。
二、旅游教学法在区域地理课堂上实施策略
一堂好课,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关健是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向学生传授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和要求外,还应把教学内容与相关的旅游紧密结合,引入课堂,制定成“旅游活动”,让学生在旅游中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下面我就以旅游为线索,以“图片导入——旅游前做功课——旅游途中谈感受——回顾旅游”四个教学环节,介绍旅游教学法在日本这一课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地理图册;教师准备好日本的学案及相关材料印发给你生以备学生自主选择使用;同时将该部分内容、相关材料制作成PPT以备学生讲解之用。
(2)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的导入:今天带大家去旅游!旅游的国家是借助多媒体相关图片如富士山、日本服飾、日本国花樱花、日本美食寿司等由学生来判断。
这样设计的意图:出示日本国家的图片,可调动学生的视觉、思维,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极大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获得地理事物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又可达到欣赏自然美景、游览名胜古迹,了解各地风俗民情,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有益身心健康的教学效果。
(二)旅游前做的功课如下:
功课1、去日本旅游,我们可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到日本呢?
1、汽车 2、火车3、飞机 4、轮船
带着这个问题,结合手中的地理图册,自主学习:
请结合地图册完成下列项目:
①找出日本在亚洲的位置 ________________
②经纬度位置 ________________
③找出日本的临海、海峡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④快速填写日本的四个大的岛屿。
设计意图:结合每个人旅游中所面临地交通工具问题,自然巧妙地引出日本的位置、范围。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引导与指点,学生不仅自主地建构区域位置的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学生读图的能力。
功课2、我们去日本,要准备衣物。如果是夏天去,要带哪些衣物?
合作探究一:日本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材料一:日本北海道岛北部、西部和东部,气候冬季寒冷多雪且漫长、夏季湿润但无酷暑,与辽宁、吉林东部(不包括辽东半岛)的气候相似,年平均降水量800—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9—13度,七月平均气温17—24度,一月平均气温-10 — -18度;
北海道岛南部、本州岛北部,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1 — 14度,七月平均气温23—26度,一月平均气温0 — -6度;
材料二
材料三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内容: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出日本的气候类型有 、 。
(2)根据材料三:东京的冬季气温较北京_____,夏季气温较北京____,年温差_____(大或小),年降水量较北京____,气候具有______(大陆性或海洋性)特征。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即旅游前要准备哪些衣物,出示三种不同的资料(有文字材料、气候柱状曲线图、表格材料),结合资料一、资料二引导学生判断出日本的气候类型,并结合材料三,使学生理解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的特点。三种不同的材料的使用,可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事物的能力、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功课3、需不需要带雨伞?我猜测:夏天要带雨伞,冬天可不带。结合图表说出猜测的依据。
结合上图填写下表:
设计意图:这个设计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承上表现为不仅可以利用图表来加强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而且可以对以往学过的冬季风、夏季风来源、性质、风向及对降水的影响这部分知识进行巩固。启下表现为:可以为下一个问题冬季是否带伞的问题做好铺垫。 功课4、对于冬季带不带伞,我半信半疑,于是上网查资料:
材料四:2005年12月上旬至1月6日,日本石川、福井、富山、秋田等日本海沿岸地区连降大雪、造成严重雪灾。这场雪灾除造成人员伤亡外,还导致579栋住宅倒塌,14条铁路线的15个区段停止运行,138万个家庭电力中断。
结合材料四和示意图以及地图册上的日本的地形图分析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设计意图:
功课5、日本有哪些地形?
合作探究二:结合地图册上的日本地形图,分析日本的地形特征
设计意图:这个旅游功课的设计不仅可以突破日本知识的一个难点即冬季降水的分布及原因,也自然地引出了日本的地形、资源这部分内容。培养了学生阅读资料和构建区域地形特征的能力。
三、旅游教学法在区域地理课堂上实施原则
1、依据学情和课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行动纲领,所以课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从学情出发,依据课标的要求,制定好本堂课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选择内容资源、确定重点难点、运用教学方法、设计课堂教学流程的依据。浙江省自主命题以来,教师们对高考的研究是越来越深入,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却仍是“地理八股文”等目标达成度,这与我们高考目标相去甚远。所以区域地理学习必须立足于高考的要求,教师需去认真审视教学标的设定。日本这堂课具体教学目标如下:运用地图,填写日本的地理位置;运用资料和图,理解日本气候的类型和特点运用日本的地形图和地震图,规纳日本的地形特征。
2、 创设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可见,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心情愉快,就能增强学习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当然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以旅游为线索的教学,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这节课上,老师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绪,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3、 课堂提问应具备逻辑结构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总是从问题和惊讶开始”。可见,课堂教师的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问题的存在最能激励学生去学习、去探究、去创造,但如果课堂提问被演变成随随便便的“碎问”,就会导致课堂内容前杂乱无序,关系不清。所以我认为地理课堂设计问题,应具备逻缉结构。如在讲日本的气候时,根据因果关系,依序提出下列问题:
我们去日本,要准备衣物。如果是夏天去,要带哪些衣物?如果冬天去,要带哪些衣物?结合三则材料来分析日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可见日本夏天不热,冬季不冷。那日本带不带雨伞,我猜测:夏天要带雨伞,冬天可不带。结合图表说出猜测的依据?那我猜测的对不对呢,我半信半疑,于是上网查资料。结合材料四和示意图以及地图册上的日本的地形图分析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这些问题围绕旅游前衣物的准备展开,顺向推导,步步紧逼,既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学生一个又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联系,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 浙江教育出版社
[3]《中学教材全解》于2002年6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
[4]《教师教学用书》于2002年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室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