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hol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与主观能动性,更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更全与更加实用的学科知识技能。本文主要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进行阐述。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内容有抽象与实践性强等特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操作兴趣与知识技能水平。教师应当围绕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结果等情况,适时适度地引入任务驱动法,在实现教学容量拓展与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以尽快实现教学目标。
  一、应用任务驱动法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首先,迎合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任务驱动法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上布置操作任务,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围绕学习任务与目标,将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更利于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其次,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了学中做与做中学,利于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可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激发创造力与求知欲,带动自身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从而灵活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最后,任务驱动法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尊重保护与引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迎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更利于带动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
  二、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步骤
  (一)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明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任务设计
  任务是问题提出的表现,任务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理论实践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師在设计任务时,应当注重知识内容的渗透和重视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等学科素养。任务设计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真实性。在学生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整合的基础上设计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亲切感与求知欲。二是整体性。解放学生的大脑与学习的空间及时间,是任务设计与布置的重要前提。三是可操作性。任务设计应具备恰当性与可操作性,从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布置可实现的上机操作任务内容。四是层次性。教师需根据学情分析结果和调研结果设置有梯度的任务,让各基础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三)细心指导
  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观察,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支持与引导。应当由强制性约束学生紧跟教师步伐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向激励性与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过渡,注重学生的表现欲与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四)耐心讲评
  教师应当从选材恰当性与创意新颖性及技巧处理得当等角度评价学生的作品,给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与表达自我的胆量,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设计
  教师以“WPS演示文稿软件”相关教学内容为例,课前调查学生对WPS演示文稿软件操作的熟练度。通过详细的学情调查,发现超过4/5的学生可以熟练操作,这夯实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基础。
  首先,在任务设置的环节,让学生探究性地学习WPS演示文稿软件的相关内容,围绕体育与音乐及读书等主题,引入艺术字与图片及文字等素材,自主搜集网络资料,尝试制作传递正能量的内容丰富的主题小报。
  其次,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根据自己的喜好与认知合理选定主题,在机房自主搜集与下载素材,合理规划版面,利用丰富的操作方法完成任务。在操作中思考主题位置与图片插入形式及边框设置等问题,在问题思考分析与解决中,实现学习任务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加强引导,在学生任务操作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发现与多角度思考问题,给予鼓励支持,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展开交流讲评。引入学生自评的方法,让学生从技术处理与布局及设想等方面评价自己的作品,提升学生的表现欲与成功欲。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使之不断发现他人的优点,实现取长补短与优势互补。引入教师讲评的方式,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之处,加强技巧等方面的指导,不断提高学生作品的特色与学习效率。此外,教师可在讲评后,引导学生在班级内展示成果。教师还应注重学生意见想法的收集与反馈,以此作为教学设计整改的依据,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推动师生的共同进步。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与高效利用。但前提是:教师应灵活把握教材与学生个体差异及任务设计原则,在提高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同时,带动学生自我表现意识与创新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从而尽快实现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一、引言  游戏教学法是一种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应用甚广的教学方式。游戏教学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目前在应用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基于这些问题,就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二、游戏教学法的实效性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数学思维等都处于刚开发阶段,而游戏教学法因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成为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第一,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和逻
期刊
小学时期是教育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精力和求知欲旺盛。小学科学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了自然科学中的基本内容,相对于静止、片面的知识储备,更考验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因此,在小学时期,如何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规划小学科学的课堂,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就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对如何在核心素养要求下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以及生成性教学策略进行探讨研究。  科学课作为素质教育背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日益注重开展素质教育,提倡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对各阶段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科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围绕着实验的一门学科,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是学生学习启蒙时期,科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它包含了大量实验研究内容。实验操作可以提高学生操作能力,让学生领悟科学原理,
期刊
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教师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我国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在教育领域也取得了理想的运用成果。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化新课导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的效果,教师一定要对新课的导入方式进行不断的调整,通
期刊
科学思维是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是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效工具。科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关键能力,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可以采用情境催发、观察猜想、动手实验、讨论反思等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清晰的条理性、完整的系统性等特点。小学生的科学思维以感性认识材料为基础,以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为保障。探究是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
期刊
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背景下,做好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工作已经成为推动教育事业进步的主要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由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考虑到小学数学知识内容较为繁多,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时,一定要做好应用方式、应用尺度的把握,以确保信息技术可以真正为课堂教学工作带来帮助,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前兴趣导入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当教师想要应用信息
期刊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教学目标。在该目标的引领下,要让学生具备适应自身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能力。而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创新能力的关键学科,符合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教育需求。基于此,本文将对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展开探讨,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旨在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希望为广
期刊
小学科学教学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围绕主题设置相关项目的课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要先确定主题,熟知课程标准要求;课程重设,打破现有教材框架;学科融合,重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  “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作为科学教师,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要教什么?知识、能力?还是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走进教学一线,笔者发现多数教师还是以教材为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提倡科学,就是提倡玩科学的把戏,科学的小孩是从玩科学的把戏中产生出来的。”科学游戏是以科学知识为内容的智力游戏,它没有固定的模式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启蒙性和娱乐性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在充满好奇和趣味的小学科学课上,尤其应提倡让学生在有组织的游戏情境中探究,以达到“玩”中学、“做”中探的目的。本文以苏教版《拧螺丝钉的学问》一课为例,在对比两种不同追求的教
期刊
科学素养是科学知识的学习、应用,是一种科学精神和世界观,也是一种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具备了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的基础,是培育其科学观及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  一、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的意义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是以科学知识的教育为基础,对学生的科学认知及思维的一种培养。在小学教学中,通过科学等课程的开展,以学生便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