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早送防弹衣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ai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报都登载了一则图片新闻:1999年5月 17日,新华社再赴南斯拉夫采访记者穿上了有关部门赠送的防弹衣。这消息让人有当头棒喝之感---假若当初邵云环等三位记者也有人送防弹衣,也穿上了防弹衣,他们是否可以免遭牺牲呢?也许至少不会立即牺牲,或只会受伤?
  我万分敬佩现在给赴南中国记者送防弹衣的人。这说明他们已想到,虽然有此次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坚决抗议,但是,这并不能保证中国驻南大使馆再不会遭受北约袭击,不能担保类似事件再不会发生,也不等于对方已接受了中国人不可暴力欺压的观念。这种亡羊补牢的预报哲学,实在有必要大力推广。美中不足的是,假若这种" 灾情预报"早些时进行---当中美高层人士在亲热地碰杯握手时,当全世界都在大力恭维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时---若在那时便为邵云环等赴南记者送防弹衣,该有多好多好多么好!
  亡羊补牢当然不错,但未雨绸缪更为可敬。我们中华民族近百年来一直是崇尚"盛世危言"的:孙中山在推翻了清朝建立民国之胜利时,想到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新中国的国歌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可是改革20年后,我们许多人却飘飘然了。就像低价为人发射过几颗卫星,有人就信誓旦旦中国有能力完成一切高科技……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地球,最危险的落后之处是什么?就是对前途前景的预报无力,对明天的无知(对明天的无知也就是对今天的糊涂)。如果改革20年来,中国人真有改革派与保守派之分,那么实践证明,在中国驻南大使馆遭袭击这一事件上,两派都是殊途同归,不谋而合。保守者常见的论调是,中国今天已经强大了,可以"对美国说不了"---中国早在50年前已站起来,现在是跑了起来,飞了起来!而一些改革派的想法,除了中国已强大之外,还有一个对"伪现代化"的误解,以为美国为首的北约,大都在国内实行民主自由人权,有这样"崇高理想"的国家,岂会对中国这个仅仅口头向他们说不的第三方进行武力袭击"暴力说服"?殊不知,"伪现代化"无所不在,无所不为。对于一些名流人物,它的临床症状是一面高唱民主自由为人民服务,一面无情地恶毒地整治对他们稍有微辞的批评者;对于一些国家,它的独特病态则是在国内实行法治,实行民主政治,提倡人权,但是到了国际交往,则是国家利益至上,信奉"以马上治天下"的强权政治。打出一面正义之旗,"替天行道",然后便心安理得地对一切异见者进行暴力压制,这就是一切伪现代化者的本质。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国人对苏联的憧憬、敬佩,真是无以复加,连鲁迅那样的伟大思想家也无视高尔基等知识分子在苏联惨遭迫害的事实,而全力宣扬中国苏俄化。只是到了今天,人们才知昔日的苏俄并非中国人所崇敬的那样,它依然充满了伪现代化的专制与冤案。无独有偶,当人们对苏联认清了真相时,却又对另一个国家寄予了新的幻想,盼望"中国美国化",就像当初人们美化神化苏联一样。
  其实,世界上永不会有完美的人、完美的制度、完美的國家。只有时刻警惕防范一切人、一切团体、一切政党、一切国家的伪现代化病态爆发,禁止以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进行"暴力说服",我们人类才有可能过上一种相对和平的美好日子。
  尼克松说过一句令人心惊的名言:和平只是一代人的事---和平只能保持一代人的时间,久之,必有战争。
  历史一再证明尼克松这话是有依据的,但为什么出现如此怪圈呢?我想,最根本症结就是人类的健忘症与低劣的预报能力,特别是忽视提高预报能力。
  对邵云环等三位烈士的牺牲,中国驻南大使馆的被炸,我深感悲痛,痛恨残暴的袭击者;但同时,我以为我们也该反省自己为何丧失了预报能力,忽视预报责任。
  若由此责怪做具体情报工作的人没有预报这次灾难,是不公平的;就是前苏联一夜轰垮这样大的事件也不曾有一个人一个国家预感预报,又何况这一局部的战争袭击呢?但是,我们的国际政策研究者,我们的哲学研究者,我们的未来学家,我们的民间思想村落……他们应该从宏观的历史上作出一种可能性提示,就像气象台,短期预报可以有误差,但长期趋势预报,应当是大体不错的:冬天提醒人们会出现冰雪,夏天提醒人们有台风、洪水,具体的时间可以不准确,可以不预报,但阶段性的气候推断,应当是责无旁贷要做出的。如果我们有人预报了,中国驻南大使馆,有可能受到北约有意或无意的攻击,那么结果会如何呢?
  大家深信大使馆受国际法保护,世界上今天无人敢惹中国。这实在有些"义和团刀枪不入"的悲剧。
  "5·8"事件使很多人想到了加强军备、加强国防力量,这诚然都是不错的。但却很少有人想一想:如何提高我们的灾情预测能力?提高我们的思想、体制等方面的抗灾能力?早送防弹衣,当然是进步,但若不能及早识别伪现代化者的"新暴力说服"动向,纵有防弹衣,也可能倒在原子弹下。形形色色有预报责任的人啊,我们该猛醒了!□(本栏编辑:秦彤插图:黄穗中)
其他文献
在今年的4月份,许多人突然发现,亚洲的新经济,正改变亚洲人传统做生意的方式和管理的思维,并且正在创造出新的、不同的增长模式。三星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三星电子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被韩国人称为平民执行官的尹钟龙在上海举行的亚洲企业年会上现身说法,讲述了三星几年来的转变之道。  自从1995年创记录的盈利之后,三星开始不断滑向深渊。其中有市场方面的原因,比如,作为三星集团主业的半导体一块,由于国际市场价
期刊
欧洲的画卷    3月17日,宝马汽车公司宣布出售英格兰的罗弗汽车公司,这一决定使近万人受到裁减的威胁;4月24日,福特汽车公司又宣布关闭伦敦东部的戴杰汉姆福特汽车公司,这使  7700人面临失业。布莱尔首相和后者一名负责人举行秘密会议,商讨挽救对策。对此,舆论认为:确保制造业的就业机会是布莱尔政府的“首要政治任务”。  在跨国企业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往往雇佣上千上万人为它服务。在失业率居高
期刊
中华网:2.5亿美元找买主    还是从总部设在香港的中华网( CHINA.COM)公司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说起。  自从中华网用巧妙的方式,躲过了国内证监会和信息产业部的监管条例,顺利在美国 NASDAQ和香港创业板上市后,中华网的发展经历似乎就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期间,虽然经过美国股市的剧烈调整,一度使它的股票从115美元的最高点下挫到目前的27美元左右。但由于它在此之前已经及时调整
期刊
茫茫草原的凄凉和悲壮  1991年8月24日,前苏联元帅、戈尔巴乔夫总统的军事顾问、前苏联军队总参谋长阿赫梅耶夫在克里姆林宫吞枪自杀。这是苏联解体后无数自杀者中级别最高的一个。按照他的对手和朋友、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威廉·克劳上将的回忆,这是一名浑身是胆的军人,但他无法相信和接受过去50多年为之奋斗的一切居然被说成是全部都错。  1992年4月15日,一名获得过3次苏联英雄称号的卫国战争老战士也
期刊
古巴小男孩埃连已经成了世纪之交的新闻人物。围绕着他的去与留,美国各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然而,这个事件仅仅涉及一个孩子,相比40年前的一件往事,埃连事件只具有某种象征性。    1.4万多古巴孩子前往美国    1959年,卡斯特罗上台后,古巴人中间很快流传着一个小道消息,说政府将要把儿童和他们的父母分开,把儿童直接安置在政府的教育营里。这个消息使得很多人惶惶不安。就在这时,美国驻哈瓦那的使馆宣布:
期刊
离贵阳,驱车往西,景象逐渐荒凉,几乎看不出中国这20年来经济惊人增长的痕迹。  来到中国最贫穷和最偏僻省份贵州的中心地带猫营,这里离贵阳160公里,人口4万,以苗族和布依族为主。耕地不足,没有工厂。多数居民难以在土地上获得必需温饱,只能依靠在附近的采石场从事石头墓碑的雕刻来赚些钱。在尘污弥漫的环境下工作12个小时只能得到相等于2元5角美元的工资。在这样低劣的生存条件下,有些人就背井离乡到沿海地区诸
期刊
搜狐的张朝阳揭示了一个重要趋势---我们正处在一个产品过剩而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注意力稀缺是因为消费者的注意力有限(国外最新注意力研究显示,新的竞争中只能争第一,第二就意味着失去了竞争力。如果一个人晚上看了10条广告,他留在记忆中的只有3条,任何一个人有一项需求时,只有3个品牌进入他的选择范围,挑剔的消费者只选择打动他的一个品牌),是因为产品过剩,是因为信息爆炸。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说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本刊记者 周忠  编者按: 制造热点事件、挖掘提炼新闻、创造新奇概念,继而进行媒体炒作,捕获消费者的注意力---这已成为9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发展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巨人炒作"脑黄金",南德炒作"99°+1°",科利华炒作《学习的革命 》,飞龙炒作"伟哥",爱多、秦池炒作"标王 ",搜狐借助尼葛洛庞蒂、风险投资进行炒作,长虹、格蘭仕炒作降价与振兴民族工业,娃哈哈非常可乐
期刊
和西方媒体热衷于追逐、曝光政治事件和人物不同,中国的媒体似乎对企业的兴衰有一种特别的情结,企业成功时连篇累牍总结其成功之道,企业出问题时迫不及待挖掘其失败原因,弄得企业老板在春风得意时将媒体记者、编辑奉为上宾,在马失前蹄时又害怕见记者,甚至提出"防火、防盗、防记者"的三防措施。于是在许多企业老板的心目中,媒体就成了"萧何"(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媒体炒作可以为企业发展"锦上添花",也容易导
期刊
记者在写作此文过程中曾就企业发展与媒体炒作的话题咨询过一些专业人士,现特将他们的观点摘录如下。    过度造名是中国企业一大陷阱    钟朋荣(著名经济学家):从飞龙、秦池、三株等公司的興衰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一个共同轨迹---成也造名,败也造名。过度造名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大陷阱。所谓过度造名,是指这些企业不是致力于生产产品,不是致力于提高产品的质量,而是致力于创造和经营某种概念。有的企业10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