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没有远去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99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的中国艺术,后现代主义占居了艺术舞台中央,昔日的英雄形象好似没落了,“英雄远去”。但艺术的真谛并没有消失,艺术本真的内核永远存在。人们厌倦的是“高大全”、“红光亮”式虚假的“全能神”,更加渴求真实、亲近的形象。即便是小人物、微形象,极具真实和善良,那他也可以成为今日艺术舞台上最棒的主角。上海“后海派水墨”新锐画家宗锡涛,和其创作的水墨画——“小丑系列”,正是如此成为了引起中国南北画坛关注的“角色”,当然,宗锡涛的水墨小丑迅速蹿红也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客观条件”。
  出生于1980的宗锡涛的确赶上了这个好时候,今日中国可谓当代水墨发展的利好天时;今天的中国是鸦片战争、甲午海战百年后的中国,是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国力增长、民族自信提高至前所未有的水平。随之而来的,便是后现代语境下的多元文化选择,界限日益宽泛,更加包容。这些都是宗锡涛的水墨小丑出世的绝佳人文背景。
  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中国画坛开始把中国画即水墨作为问题提上了“议题”,于是,“改良”、“改造”之声半个世纪不绝于耳。到了“八五美术新潮”时,甚至关于中国画的“颠覆”和“没落”之说也甚嚣尘上。当时人们在谴责文人水墨脱离现实不作为、远离社会不担当时,亦在努力寻求一条水墨的新生之路。
  回观中国绘画的历史进程,从思想意识和社会发展状态两方面审视,传统中国画题材与宗教、宫廷、士大夫、文人阶层关系密切,而与市井、百姓关系甚微。而主张革新的美术家们纷纷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通过变革传统中国画来创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美术。当时从法国留学归来的徐悲鸿先生,提出“写实改造中国画”,从突破传统笔墨程式的角度,大力提倡到自然中写生,力图在中西绘画之间寻求一种新的创作道路,被推为“中西融合”的代表人物。也正是他及他的后继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美术走向现代化。所以说,20世纪中国画发展之路就是一条融合之路。
  如果说在八五美术新潮时期最为活跃的是出生于1950年代的艺术家们,那么当代艺术在中国迅速热闹起来时候,1960后的艺术家们就渐渐成为骨干力量了,而近年70后水墨艺术家的崛起,被业内谓之“新水墨”火了,改变了水墨画坛“主旋律”。当下水墨艺术热闹非凡,有以主旋律为先行的主题水墨;有以中西融合的实验水墨;有更加个性化的以70 后、80后为主力军的“新水墨”。这个以学院艺术为背景的水墨新方阵,70后艺术家更加成熟而居多,80后紧随其后在成长,但佼佼者凤毛麟角。宗锡涛是正在崛起的80后水墨艺术家中的代表性人物。
  宗锡涛以马戏团小丑为创作题材的水墨系列作品,不单单是以圈内行家认可以及受特定收藏机构欢迎为标志的纯水墨艺术;也不是以获得大众艺术品消费市场为成功为目标的消费水墨艺术。他从时代的陈旧的主题束缚中挣脱出来,自我个性以及个人精神对创作起到了巨大作用。他开始表述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并在社会文化空间中创作独特的艺术形象。他的水墨小丑系列创作既体现了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时代特色,也体现了城市发展中的人文关怀。他在创作中讲究笔墨技法创新与再现自然生活统一,强调艺术个性也关注社会生活。面对历史和未来,他追求现实的真实感。将传统绘画元素和现代情感,融入画作意境。张扬现实社会自然张力,追求世间人性真善美,或雄浑激荡,或秀美飘逸,彰显着一个新时代中国画家的真诚与才情,再现出中国绘画特有的传统魅力和时代意味。所以他的水墨《小丑》获得上海青年美术大展金奖绝非偶然。时势造英雄,英雄出少年。
  评价宗锡涛水墨系列《小丑》的创作,以当下水墨艺术之说,他可谓完全进入了当代水墨进行时之佳境。新时期中国美术就水墨而言有两个特定的学术名词:“新文人画”和“实验水墨”。简单概括一谓“文墨”,一谓“狂墨”,而宗锡涛的水墨却两者皆非——他是“超文”而“不狂”,可称之谓“酷墨”。他绘现实之酷;他画生活之爽。酣畅淋漓不矫情,笔墨走线不造作。宗锡涛水墨《小丑》的横空出世还得于他如此青春年华来到上海求学深造。宗锡涛本科原在山东师从60后学院水墨代表性画家姜永安教授,姜永安中国美术学院博士毕业后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宗锡涛又考入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再次师从姜永安。而前年因姜永安调任南京江苏中国画院,著名新海派画家领军人物张培成先生又成为了宗锡涛的专业导师。老师的认可和教导是对他最大鼓励,坚定了他在上海持续创作和推出水墨《小丑》的信心。又是那句老话,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跟了对的人,于是就成了。从齐鲁平原来到都市上海的宗锡涛走了出来,他和他创作的水墨《小丑》被日益关注,他不仅是后生代艺术之新锐,他也是后海派崛起之代表。
  2014年7月7日晨改于京城嘉园
其他文献
未来,归根结底是年轻人的未来,而众多院校涌出的莘莘学子,则更能为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代言。今年,今日“大学生年度提名展”已经走到了它的第一个十年节点,而此次展览也不失时机的以“十年”为契机,将结构组建为“前”、“后”两个单元。 “前”展览单元,作为提名展十周年特别展,集中展示十年来曾从今日美术馆大学生年度提名展崭露头角的艺术家作品回顾, “后”展览单元,则继续关注从未参与过提名展的青年艺术家。  8
期刊
2014年的2月13日,为了传播“温暖”,我们举行了大型公益艺术项目“今日,我们拥抱13’14””;2015年的2月12日,为了接力和延续“温暖”,我们一如既往带领观众走进展厅,敞开双臂,拥抱陌生人、朋友和亲人。这既是身体的接触和碰撞,也是心灵的接触和碰撞,通过最平常的举动,感受人和人之间的爱与力量。作为一座非盈利的开放性公益美术馆,美术馆所做的越来越不局限于艺术领域,而是无限地去拓展、感染和传播
期刊
自2015年9月,人们的目光被声势浩大的今日美术馆“未来馆”吸引的同时,作为美术馆青年艺术家项目的“今日艺术橱窗”,也悄然进入了“未来”概念的序列。  今年的“今日艺术橱窗”不仅在命名上采取“未来”策略(喂,未来!找朋友-发现青年艺术家计划),事实上,“今日艺术橱窗”自2013年创立以来,在许多方面已经颇具“未来艺术”的气质。  譬如在展览呈现方式上,今日艺术橱窗是国内首个24小时不停歇的橱窗式“
期刊
说到蛋,脑海中立刻浮现的是圆滑光洁的外皮,和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经典问题。在“古希腊后九贤”的双飞艺术小组这里,蛋化身为宇宙起源—化身为混沌,血缘之本,隐喻为胚胎的原型,成为天地原体,孕育万物。但是在民间,蛋只是蛋,可以煮,可以煎,可以滚,也可扯。关于蛋的用途,民间则有更多的发言权—例如撞蛋,也称斗蛋,蛋尖为头,圆处为尾,在默认的规则下,头击头,尾撞尾,胜者为王。双飞艺术小组以此为基点,生发出了
期刊
“今日叹茶去”作为今日美术馆招募理事成员的活动,旨在突出当代艺术、设计与茶艺营造出的美学氛围和艺术场域,通过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吸引热爱艺术的朋友加入今日美术馆大家庭的行列,一起推动艺术的发展和进步。除可享受当代艺术大展VIP礼遇外,更支持本人及其子女参加苏富比大学短期艺术教育的学习名额。“今日叹茶去”的主题板块由“当代艺术”、“东方茶艺”、“东方设计”三部分构成, 甄选众家顶级茶席,联手著名设计
期刊
“对中国来说,上世纪是社会性质转型的启动,是所谓新文化的发源地,是‘现代化’的开始。我们在百余年来试图解决的问题,都是上世纪的问题,这期间历经坎坷,代价巨大,所要的却并非今天的结果。可以说,实际意义上的新世纪还没开始。”鉴于此,艺术家希望藉由本次展览与社会与公众互动的关键词和核心问题意识就已经被强调出来,它们将是“中国”,“现代性与现代化”,建立在生命文化视野中的“民间与传统”,通过回溯特定的历史
期刊
能不能关上听觉,单凭视觉,了解世界?或者相反,只依靠聆听,分辨所有的一切?普通人一定觉得荒谬和可笑,想想盲人和聋子,他们从小就习惯单一的路径,然而并不影响内心的丰富,更不缺乏体会万物的感知,形而上的意念,也许是最终领悟美,且能够打通障碍的钥匙。  如何打破耳听和眼见的障碍,让原本只熟悉音乐者,有机会理解绘画,是本次展览的一个思考。在这个展览之中,蒋志、梁远苇、蔡磊以及何岸四个当代艺术家分别用摄影,
期刊
作为中国唯一的一位以建筑载体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应天齐今年(2015年6月13日)在今日美术馆展示了其三十年延用安徽的本土资源(芜湖古城、徽派民居等素材)进行的创作。展览汇集了大量极具艺术家个性的代表性作品,多件体量巨大、以建筑材料、古城砖为媒介的作品,与同样场域开阔的今日美术馆形成了某种传统与当代在“建筑”修辞上的默契对话、互为辉映。而展览还特别邀请了国内著名建筑师付志强和胡石博士与艺术家和展
期刊
当今中国,拍场上的“挥金如土”屡见不鲜,动辄成千过亿的单品成交让人们麻木,“亿元俱乐部”也变得越来越臃肿。不过,这样显赫的成就却没能救起“屡振不兴”的“文化消费”,这个总是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鸡肋同行,让各方伤透了脑筋……  6月15日,“印象派之父”莫奈特展在上海落下了帷幕,此次展览是中国大陆首次呈现以莫奈为主的专题展览。截止到目前,该展观展人数已经超过40余万之众,而“莫奈热”的气息也早已被各大
期刊
阿培×东方艺术大家:城市“空间接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