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猛赚商家以健康的名义
黑木耳、花生油、空调……只要与“健康”刮上边,商品就“身价”大涨
“现在什么样的字眼最能打动消费者?”
“当然是健康!”
22日,记者在各大商场走访中发现,许多商品开始以“健康”的姿态出现在了消费者面前。而这种健康也往往会使商品身价倍增。
黑木耳 披上“纯天然”1两多卖6块多
22日,记者在长春某大型超市看到,这里销售的黑木耳品种多样,价格相差也很悬殊。其中,价格相对较高的要算某品牌东北黑木耳,包装为200克的这种木耳,售价为36元。在其包装盒后面有这样的字样,“保持天然营养成分,无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
“这是纯天然的,没有污染,没有化肥,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服务员向记者推荐说。
在这种木耳的旁边,一种非“纯天然”的黑木耳价格相对便宜许多。记者看到,这种东北黑木耳,50克的售价仅为2.6元。
记者粗略算了一下,两者比较后,同样50克(一两)木耳,“纯天然”的9元,而非“纯天然”的只要2.6元,相差2.4倍。
花生油 贴上“绿色”就走俏
不只黑木耳,花生油也打出了“绿色”的旗号。同样都是压榨一级花生油,有绿色食品标识的就要比没有的多卖出四分之一的价钱,而且销量远远高于没有标识的。
22日,记者在重庆路上的某超市发现,标有绿色食品标识的某品牌压榨一级花生油十分走俏。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仅一上午,这种油就卖出了7桶。记者看到,这种容量为5升的油,售价为了8元,比在一旁的同等量的压榨一级花生油贵了15.2元。
“这种有绿色食品标识的油是用老工艺制作的,不像其他油压榨过程中有化学成分,而且普通花生油在压榨过程中通常都加10%的抗氧化剂,这种绿色油是没有的,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服务员还告诉记者,“尽管这种有绿色标识的油的价格比其他油的价格要贵一些,但它卖的是最好的,我一个上午就卖出了桶,而这种油几天都不走一桶。”服务员指着另一种花生油说。
空调 能杀菌多卖2000元
“这是负离子空调,能释放负离子,净化空气,它还有换气装置,可以让屋子里的气体和室外的交换,此外,它还特有紫外线杀菌装置,能杀死空气中的有害菌,对身体十分有益。”在某家电商场,指着一款名为“高效氧吧”的空调,销售人员详细地向记者介绍着。这种空调的价格为3088元。
记者问这位销售人员,与这种空调功率相当的没有这些功能的大约多少钱?她将记者带到了一种普通空调前说,这两种制冷适用面积和制冷量都差不多,只是这一款没有“负离子空调”那么多功能,它的售价为1099元。
这种负离子空调真的值那么多钱,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空调的功能就是制冷制热,其他的你根本感觉不到。
对于空调可以消毒的说法,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主任委员沈德林也曾表示,家电产品不是消毒产品,目前在消毒电器这个领域,只有消毒柜能称得上是合格的消毒产品。
专家 要认清宣传内容真伪
对于这种以“健康”为主题吸引消费者的行为,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企业发展研究所所长彭连港认为,这无疑又是商家一种新的营销方式。
他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之前首先要认清宣传内容的真伪。此外,如果宣传内容是真实的,消费者也要看其是否真正实用,它的附加功能或条件是否价格合理,消费者要选择适合自己消费能力和需求的商品,而不能一味跟风。
普通的苹果包上玻璃纸后变成“圣诞平安果”后,售价比原来高出2倍
●新闻提示
一个普通的苹果包上印有花纹的玻璃纸就改名为“圣诞平安果”,然后,它就可以被标上比原来高出两倍的价格。
猛赚商家以概念的名义
27日,记者在对长春几大商家的走访中发现,这种给商品换个名字或概念,再提高售价的情况,已经遍及家电、百货等行业,而这种“概念营销”既可以使厂商赚到消费者的眼球,更可以使他们赚到大把的钞票。
现象一 苹果变“平安果”贵了2倍
圣诞将至,可能是苹果的名字和“平安”二字有些沾亲带故,许多水果店都把苹果包上了漂亮的透明包装,冠以“圣诞平安果”的名字。这样,一个苹果的标价就成了3元。
而平时,这样的普通苹果都是以每公斤5元销售的,平均下来,一个苹果大约在1元钱左右。包个包装,换个概念,苹果的身价马上就上涨了200%。
尽管价格贵了不少,还是有许多人愿意为这个“名头”花钱。
这种“概念促销”也出现在了猕猴桃身上。记者在长春某大型超市看到,一种名字为“奇异果”的猕猴桃,标价为40元一公斤。记者看到,这些“奇异果”个头都差不多大小,每个上面都贴着一个指甲大的商标,上面全部是英文,写有“NewZealand”的字样,没有中文对照。而与此一架之隔的普通猕猴桃标价只有5.2元一公斤。两者价格相差了倍多。
记者问销售人员奇异果和猕猴桃之间的区别,销售人员答:“当然不一样,奇异果可是进口的猕猴桃。”
“进口的水果商标上不是应该有中英文对照的吗?这上面为什么只有英文?”记者问。对此,销售人员则表示不清楚。
现象二 数码相机摇身成为“卡片机”
不只水果,一些家电产品也开始玩起了“概念”。
21日,记者在某大型家电商场的数码专柜看到了几款“卡片机”。所谓”卡片机”就是一种超薄的数码相机,大约2厘米厚,价格都在3500元以上。
服务小姐热情地为记者介绍了其中一款标价为3800元的 “卡片机”,记者注意到,它的厚度是28mm,相当于一张卡片的20几倍。
“这么厚也能叫‘卡片机’吗?”记者问。
服务小姐说:“其实‘卡片机’就是一种说法,哪能真像卡片那么薄呢?跟普通相机比起来,这种相机薄多了,也很受年轻人的欢迎。”
在该商场的数码专柜,记者发现,与这种“卡片机”性能相当,不是超薄的相机价格在3000元左右,比“卡片机”便宜两成多。尽管如此,”卡片机”的销量却比普通相机好得多。
专家 这是一种新的营销形式
对于这种利用概念进行营销的现象,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彭连港表示,厂家或商家给商品注入新的概念,是一种新的营销形式,它的特点就是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因此从营销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比如说一些想送礼物的人或年轻人,就喜欢买一些新潮或包装精美的礼品。
但他同时也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能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花不必要的冤枉钱。
市场观察猛赚商家以促销的名义
“限时抢购,全场5折!”
“清仓处理,一件不留!”
25日,记者在市场走访中发现,正直圣诞节和周末,长春各商家的促销活动都上演得如火如荼,各商场内人头攒动,商家着实赚了一把。
对此,专家提醒消费者,购物时一定 要看清选购物品的优劣,谨防一些商家的促销陷阱,避免上当受骗。
清仓甩卖一“甩”就是一年多
25日,记者在人民广场附近发现了一家贴着“甩卖”、“清仓”、“拆迁”等“大字报”的小鞋店,门口摆着各种各样的鞋子。
记者刚走进鞋店,老板就热情地迎了上来:“进来看看吧,全场甩卖,便宜!”“你拿那鞋88块钱,纯皮的,买吧,这个价上货都上不来。”
走出鞋店,记者问旁边的一位摊主这家鞋店“甩卖”多长时间了,这位摊主说:“清什么仓,都清了一年多了还清呢。”
在长春火车站附近一家同样规模的鞋店门口,记者也看到了“清仓”的字样。该店的皮鞋价格与人民广场附近那家店的价格相近。记者一边选购一边问售货人员:“你这鞋是纯皮的吗,”“当然了,你看看我这里有多少人就知道了。我这个店,一天比他们那些小店得多卖出10多双鞋呢。”
“你这里清仓要清到什么时候啊,”记者问。
”那要看情况了。”售货人员说。
店庆促销赚了人气又赚钱
鞋店用的是“清仓”促销,首饰店则玩起了“店庆”打折。
“首饰全场7折,而且参加活动,满200送80(代金券,下同),满400送200,满1000送600。”在一家首饰店,记者听到了这样的介绍。
“怎么让利这么大?”
“店庆加圣诞节,店里搞活动。”
记者看到,按照这个店的规定,他们标价7.2万元的钻戒打完折后,就是8400元,还赠送5000元的代金券。相当于这款戒指只售3400元。这种折扣的确吸引了不少顾客纷纷前来询问。
然而,记者在对其它金店走访时发现,同等品质的首饰在其他店里,也就三四千元。
对此,吉林省宝玉石协会副秘书长韩瑛表示,“先把原价提高然后再打折,是有些店里搞促销的一种手段,也是商家的一种畸形营销。”
不过,也有一些人对此不以为然:这种促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吸引人气,又可以促进销售,何乐而不为呢?
限时抢购销量是平时5倍
除了“清仓”与“店庆”,”限时抢购”也成了多家商场的”撒手锏”。
“全场5折、5.5折,只限三天!”销售人员们一声高过一声地大声招揽着顾客。
“这双鞋多便宜啊,才300多,以前我们都卖六七百呢!” 在一家大型商场的皮鞋专柜,一位服务员指着记者拿在手里的鞋这样推荐着。 “这么低的折扣厂家还赚钱吗?”记者问。”赚得少呗,厂家总不能做赔本生意吧。”服务员笑着说。
对此,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圣诞节这几天,多家商场都推出了”限时抢购”,在此期间,销量一般都大幅上升,是平时的5倍左右。
那么,折扣打得如此低,厂家是否还有利润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限时抢购一般都是厂家做的,他们不会做赔本的生意,一般都有10%左右的纯利润。
对于商家推出的各种促销活动,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企业发展研究所所长彭连港认为,商家在促销时,的确有还利于消费者的目的,但也有趁机以次充好,搞虚假宣传的,因此,消费者在购物时,要谨防购物陷阱,切忌冲动购物,并应注意活动规则中是否存在“霸王”条款,同时保留好收银条和发票,一旦发生纠纷可用作证据。
结束语
年终岁尾,面对一年来的最后一道“大餐”,礼品、打折、免费……无论是商家还是厂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吸引消费者掏腰包。
一周以来,记者通过走访各大商场、超市以及业内人士,对商家以各种名义赚钱及其背后的“猫腻”进行了解析。希望能提醒消费者,在花钱购物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掉进一些商家设下的陷阱。
猛赚商家以免费的名义
“女士,尝尝吧,免费的,不要钱!”
“大娘,免费测一下血压吧,看您血压正常不!”
走在各大商场、超市,“免费”声一片,这种看似吃亏的“免费”,背后则让商家赚了个透——销售量超过平时几倍。
免费品尝销量增加约25%
23日,记者在长春某大型超市发现,奶茶、方便汤料、方便面等商品全有免费品尝的促销活动。
某品牌奶茶(冲剂)的促销人员告诉记者,这种奶茶用免费品尝的方式做促销已经十几天了,“销售的情况非常好,一天光大包装的就能卖出100多包。”
与奶茶的促销方式如出一辙的是某品牌的方便汤料。
“这种汤卖得可好了,一天能卖出上百袋。”服务人员一边请记者品尝一边介绍。
“以前不做这种免费品尝促销时一天能卖多少啊?”
”比这少,也就七八十袋吧!”
记者一算,销量比以前多出了25%左右。
免费测血压测完就买了
“免费为你测血压”,在某超市入口处,一个一人多高的牌子赫然立在人们必经的地方。促销人员在一张方桌上,一边向人们介绍他们销售的电子血压计,一边给人测血压。
“来测一下吧,免费测,不要钱。”说着,促销人员打开了血压计,将记者的胳膊缚了起来。
在测血压过程中,促销人员告诉记者,这种血压计以前就有,只是没做促销。这次促销活动已经几天了,销量比以前好多了。“许多老人家没事就来测测,一天能测100多人。”促销人员笑着说,“先测吧,测好了就买了。”
手机免费试用销量胜过其他商家
“买我们的手机有一样好处,只要没有损坏,3天内不满意可自由退换。”在某手机商场,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这就相当于免费试用3天!”
据销售人员介绍,这种免费试用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认可,因此,他们店的销量也比其他一些店好,“像这款手机,我们这一天就能卖出10多台,在其他地方,有的一天只能卖出两三台。”他拿起了一款手机告诉记者。
包房免费用消费物品找回来
“免费”不仅适用于商品销售,同样适用于娱乐场所。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练歌厅纷纷推出了“免费包房”。
包房免费,这不意味着赔钱吗,“非但不赔,还赚呢!”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常,去练歌厅消费的人都是咸帮结伙去,而且大家聚在一起,一高兴都要喝上几杯,再吃点东西。这就是商家赚钱的地方。以啤酒为例,‘百威’在超市的售价通常是6.5元左右,而练歌厅一般都会卖到15元;‘科罗那’在超市的售价为8.3元左右,而在练歌厅就会卖到20元。价格都增长了两三倍。喝上10瓶‘科罗那’,就多花出了117元,什么包房费都出来了。”
对于“免费”这种促销方式,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免费品尝或免费试用,看似商家受到了一些损失,但实际上却是商家利用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试过之后,觉得好的人大都会掏钱买,还有一部分人不好意思不买。这样一来,商家既赚到了人气,又赚到了钱。
黑木耳、花生油、空调……只要与“健康”刮上边,商品就“身价”大涨
“现在什么样的字眼最能打动消费者?”
“当然是健康!”
22日,记者在各大商场走访中发现,许多商品开始以“健康”的姿态出现在了消费者面前。而这种健康也往往会使商品身价倍增。
黑木耳 披上“纯天然”1两多卖6块多
22日,记者在长春某大型超市看到,这里销售的黑木耳品种多样,价格相差也很悬殊。其中,价格相对较高的要算某品牌东北黑木耳,包装为200克的这种木耳,售价为36元。在其包装盒后面有这样的字样,“保持天然营养成分,无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
“这是纯天然的,没有污染,没有化肥,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服务员向记者推荐说。
在这种木耳的旁边,一种非“纯天然”的黑木耳价格相对便宜许多。记者看到,这种东北黑木耳,50克的售价仅为2.6元。
记者粗略算了一下,两者比较后,同样50克(一两)木耳,“纯天然”的9元,而非“纯天然”的只要2.6元,相差2.4倍。
花生油 贴上“绿色”就走俏
不只黑木耳,花生油也打出了“绿色”的旗号。同样都是压榨一级花生油,有绿色食品标识的就要比没有的多卖出四分之一的价钱,而且销量远远高于没有标识的。
22日,记者在重庆路上的某超市发现,标有绿色食品标识的某品牌压榨一级花生油十分走俏。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仅一上午,这种油就卖出了7桶。记者看到,这种容量为5升的油,售价为了8元,比在一旁的同等量的压榨一级花生油贵了15.2元。
“这种有绿色食品标识的油是用老工艺制作的,不像其他油压榨过程中有化学成分,而且普通花生油在压榨过程中通常都加10%的抗氧化剂,这种绿色油是没有的,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服务员还告诉记者,“尽管这种有绿色标识的油的价格比其他油的价格要贵一些,但它卖的是最好的,我一个上午就卖出了桶,而这种油几天都不走一桶。”服务员指着另一种花生油说。
空调 能杀菌多卖2000元
“这是负离子空调,能释放负离子,净化空气,它还有换气装置,可以让屋子里的气体和室外的交换,此外,它还特有紫外线杀菌装置,能杀死空气中的有害菌,对身体十分有益。”在某家电商场,指着一款名为“高效氧吧”的空调,销售人员详细地向记者介绍着。这种空调的价格为3088元。
记者问这位销售人员,与这种空调功率相当的没有这些功能的大约多少钱?她将记者带到了一种普通空调前说,这两种制冷适用面积和制冷量都差不多,只是这一款没有“负离子空调”那么多功能,它的售价为1099元。
这种负离子空调真的值那么多钱,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空调的功能就是制冷制热,其他的你根本感觉不到。
对于空调可以消毒的说法,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主任委员沈德林也曾表示,家电产品不是消毒产品,目前在消毒电器这个领域,只有消毒柜能称得上是合格的消毒产品。
专家 要认清宣传内容真伪
对于这种以“健康”为主题吸引消费者的行为,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企业发展研究所所长彭连港认为,这无疑又是商家一种新的营销方式。
他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之前首先要认清宣传内容的真伪。此外,如果宣传内容是真实的,消费者也要看其是否真正实用,它的附加功能或条件是否价格合理,消费者要选择适合自己消费能力和需求的商品,而不能一味跟风。
普通的苹果包上玻璃纸后变成“圣诞平安果”后,售价比原来高出2倍
●新闻提示
一个普通的苹果包上印有花纹的玻璃纸就改名为“圣诞平安果”,然后,它就可以被标上比原来高出两倍的价格。
猛赚商家以概念的名义
27日,记者在对长春几大商家的走访中发现,这种给商品换个名字或概念,再提高售价的情况,已经遍及家电、百货等行业,而这种“概念营销”既可以使厂商赚到消费者的眼球,更可以使他们赚到大把的钞票。
现象一 苹果变“平安果”贵了2倍
圣诞将至,可能是苹果的名字和“平安”二字有些沾亲带故,许多水果店都把苹果包上了漂亮的透明包装,冠以“圣诞平安果”的名字。这样,一个苹果的标价就成了3元。
而平时,这样的普通苹果都是以每公斤5元销售的,平均下来,一个苹果大约在1元钱左右。包个包装,换个概念,苹果的身价马上就上涨了200%。
尽管价格贵了不少,还是有许多人愿意为这个“名头”花钱。
这种“概念促销”也出现在了猕猴桃身上。记者在长春某大型超市看到,一种名字为“奇异果”的猕猴桃,标价为40元一公斤。记者看到,这些“奇异果”个头都差不多大小,每个上面都贴着一个指甲大的商标,上面全部是英文,写有“NewZealand”的字样,没有中文对照。而与此一架之隔的普通猕猴桃标价只有5.2元一公斤。两者价格相差了倍多。
记者问销售人员奇异果和猕猴桃之间的区别,销售人员答:“当然不一样,奇异果可是进口的猕猴桃。”
“进口的水果商标上不是应该有中英文对照的吗?这上面为什么只有英文?”记者问。对此,销售人员则表示不清楚。
现象二 数码相机摇身成为“卡片机”
不只水果,一些家电产品也开始玩起了“概念”。
21日,记者在某大型家电商场的数码专柜看到了几款“卡片机”。所谓”卡片机”就是一种超薄的数码相机,大约2厘米厚,价格都在3500元以上。
服务小姐热情地为记者介绍了其中一款标价为3800元的 “卡片机”,记者注意到,它的厚度是28mm,相当于一张卡片的20几倍。
“这么厚也能叫‘卡片机’吗?”记者问。
服务小姐说:“其实‘卡片机’就是一种说法,哪能真像卡片那么薄呢?跟普通相机比起来,这种相机薄多了,也很受年轻人的欢迎。”
在该商场的数码专柜,记者发现,与这种“卡片机”性能相当,不是超薄的相机价格在3000元左右,比“卡片机”便宜两成多。尽管如此,”卡片机”的销量却比普通相机好得多。
专家 这是一种新的营销形式
对于这种利用概念进行营销的现象,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彭连港表示,厂家或商家给商品注入新的概念,是一种新的营销形式,它的特点就是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因此从营销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比如说一些想送礼物的人或年轻人,就喜欢买一些新潮或包装精美的礼品。
但他同时也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能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花不必要的冤枉钱。
市场观察猛赚商家以促销的名义
“限时抢购,全场5折!”
“清仓处理,一件不留!”
25日,记者在市场走访中发现,正直圣诞节和周末,长春各商家的促销活动都上演得如火如荼,各商场内人头攒动,商家着实赚了一把。
对此,专家提醒消费者,购物时一定 要看清选购物品的优劣,谨防一些商家的促销陷阱,避免上当受骗。
清仓甩卖一“甩”就是一年多
25日,记者在人民广场附近发现了一家贴着“甩卖”、“清仓”、“拆迁”等“大字报”的小鞋店,门口摆着各种各样的鞋子。
记者刚走进鞋店,老板就热情地迎了上来:“进来看看吧,全场甩卖,便宜!”“你拿那鞋88块钱,纯皮的,买吧,这个价上货都上不来。”
走出鞋店,记者问旁边的一位摊主这家鞋店“甩卖”多长时间了,这位摊主说:“清什么仓,都清了一年多了还清呢。”
在长春火车站附近一家同样规模的鞋店门口,记者也看到了“清仓”的字样。该店的皮鞋价格与人民广场附近那家店的价格相近。记者一边选购一边问售货人员:“你这鞋是纯皮的吗,”“当然了,你看看我这里有多少人就知道了。我这个店,一天比他们那些小店得多卖出10多双鞋呢。”
“你这里清仓要清到什么时候啊,”记者问。
”那要看情况了。”售货人员说。
店庆促销赚了人气又赚钱
鞋店用的是“清仓”促销,首饰店则玩起了“店庆”打折。
“首饰全场7折,而且参加活动,满200送80(代金券,下同),满400送200,满1000送600。”在一家首饰店,记者听到了这样的介绍。
“怎么让利这么大?”
“店庆加圣诞节,店里搞活动。”
记者看到,按照这个店的规定,他们标价7.2万元的钻戒打完折后,就是8400元,还赠送5000元的代金券。相当于这款戒指只售3400元。这种折扣的确吸引了不少顾客纷纷前来询问。
然而,记者在对其它金店走访时发现,同等品质的首饰在其他店里,也就三四千元。
对此,吉林省宝玉石协会副秘书长韩瑛表示,“先把原价提高然后再打折,是有些店里搞促销的一种手段,也是商家的一种畸形营销。”
不过,也有一些人对此不以为然:这种促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吸引人气,又可以促进销售,何乐而不为呢?
限时抢购销量是平时5倍
除了“清仓”与“店庆”,”限时抢购”也成了多家商场的”撒手锏”。
“全场5折、5.5折,只限三天!”销售人员们一声高过一声地大声招揽着顾客。
“这双鞋多便宜啊,才300多,以前我们都卖六七百呢!” 在一家大型商场的皮鞋专柜,一位服务员指着记者拿在手里的鞋这样推荐着。 “这么低的折扣厂家还赚钱吗?”记者问。”赚得少呗,厂家总不能做赔本生意吧。”服务员笑着说。
对此,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圣诞节这几天,多家商场都推出了”限时抢购”,在此期间,销量一般都大幅上升,是平时的5倍左右。
那么,折扣打得如此低,厂家是否还有利润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限时抢购一般都是厂家做的,他们不会做赔本的生意,一般都有10%左右的纯利润。
对于商家推出的各种促销活动,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企业发展研究所所长彭连港认为,商家在促销时,的确有还利于消费者的目的,但也有趁机以次充好,搞虚假宣传的,因此,消费者在购物时,要谨防购物陷阱,切忌冲动购物,并应注意活动规则中是否存在“霸王”条款,同时保留好收银条和发票,一旦发生纠纷可用作证据。
结束语
年终岁尾,面对一年来的最后一道“大餐”,礼品、打折、免费……无论是商家还是厂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吸引消费者掏腰包。
一周以来,记者通过走访各大商场、超市以及业内人士,对商家以各种名义赚钱及其背后的“猫腻”进行了解析。希望能提醒消费者,在花钱购物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掉进一些商家设下的陷阱。
猛赚商家以免费的名义
“女士,尝尝吧,免费的,不要钱!”
“大娘,免费测一下血压吧,看您血压正常不!”
走在各大商场、超市,“免费”声一片,这种看似吃亏的“免费”,背后则让商家赚了个透——销售量超过平时几倍。
免费品尝销量增加约25%
23日,记者在长春某大型超市发现,奶茶、方便汤料、方便面等商品全有免费品尝的促销活动。
某品牌奶茶(冲剂)的促销人员告诉记者,这种奶茶用免费品尝的方式做促销已经十几天了,“销售的情况非常好,一天光大包装的就能卖出100多包。”
与奶茶的促销方式如出一辙的是某品牌的方便汤料。
“这种汤卖得可好了,一天能卖出上百袋。”服务人员一边请记者品尝一边介绍。
“以前不做这种免费品尝促销时一天能卖多少啊?”
”比这少,也就七八十袋吧!”
记者一算,销量比以前多出了25%左右。
免费测血压测完就买了
“免费为你测血压”,在某超市入口处,一个一人多高的牌子赫然立在人们必经的地方。促销人员在一张方桌上,一边向人们介绍他们销售的电子血压计,一边给人测血压。
“来测一下吧,免费测,不要钱。”说着,促销人员打开了血压计,将记者的胳膊缚了起来。
在测血压过程中,促销人员告诉记者,这种血压计以前就有,只是没做促销。这次促销活动已经几天了,销量比以前好多了。“许多老人家没事就来测测,一天能测100多人。”促销人员笑着说,“先测吧,测好了就买了。”
手机免费试用销量胜过其他商家
“买我们的手机有一样好处,只要没有损坏,3天内不满意可自由退换。”在某手机商场,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这就相当于免费试用3天!”
据销售人员介绍,这种免费试用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认可,因此,他们店的销量也比其他一些店好,“像这款手机,我们这一天就能卖出10多台,在其他地方,有的一天只能卖出两三台。”他拿起了一款手机告诉记者。
包房免费用消费物品找回来
“免费”不仅适用于商品销售,同样适用于娱乐场所。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练歌厅纷纷推出了“免费包房”。
包房免费,这不意味着赔钱吗,“非但不赔,还赚呢!”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常,去练歌厅消费的人都是咸帮结伙去,而且大家聚在一起,一高兴都要喝上几杯,再吃点东西。这就是商家赚钱的地方。以啤酒为例,‘百威’在超市的售价通常是6.5元左右,而练歌厅一般都会卖到15元;‘科罗那’在超市的售价为8.3元左右,而在练歌厅就会卖到20元。价格都增长了两三倍。喝上10瓶‘科罗那’,就多花出了117元,什么包房费都出来了。”
对于“免费”这种促销方式,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免费品尝或免费试用,看似商家受到了一些损失,但实际上却是商家利用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试过之后,觉得好的人大都会掏钱买,还有一部分人不好意思不买。这样一来,商家既赚到了人气,又赚到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