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时代赋予地理教育的伟大使命。为此,中学地理教师应该立足于本学科的特点,着力于教学方向和方法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关键词: 中学地理教师 地理教育 终身发展 教学方向 教学方法
一、 中学地理教育
每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至少还可以为学生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提供一种唯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升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
地理学科从独特的角度出发,在培养爱国情感、增强全球意识、进行环境教育、促进知识技能和世界观的和谐统一及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方面,具有别的学科所无法代替的功能;它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在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对基础教育作出贡献。
可见,中学地理教育能够关注并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促进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社会培养新一代公民,并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那么,中学地理教育将引领学生去向何处,这是地理教师每时每刻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地理教育的价值存在于“引导”之中;教师存在的价值在于知道什么时候去引导、往哪里引导和怎样去引导。
二、中学地理教师的引领方向
1.关注中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终身发展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九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可见,国民的素养和发展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地理素养是国民素养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观点观察事物并能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它包括地理知识、地理学科能力、地理观点和地理方法等。因此,从中学开始,地理教师就必须关注中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终身发展,培养思维兴趣,训练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习富有生成性的地理知识,获得充满智慧的策略性知识与地理自学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离开学校后,仍然自觉地关心与学习地理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加快自我发展。
例如,在学习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时,教师选择本地重点企业安德利果汁厂,让学生分组调查以下问题:该厂落户丰县,当地有哪些优越的条件·哪个是主导因素·该厂给当地带来了哪些环境问题·对当地的环境有哪些危害·你能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了一种成就感,激发了地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寻求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是指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它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而形成的,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个性发展,包括个体的自我意识、主体地位、个性心理品质及个性特长的发展。每位学生由于遗传、经历、家庭、生活环境的不同,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心理世界,在兴趣、动机、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侧重。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驱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内在价值的独特存在,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课程的根本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避免“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例如,讲酸雨的危害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河流、小草、田地、鱼儿、花儿、神像等角色,表演它们受伤的心情。整个扮演过程,可以让学生积极自我表现,追求自我完善,增强参与意识,自由地舒展个性。
3.回归中学生的生活世界
培养的学生每时每刻处在一个社会生活的环境之中,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现实生活,都要增强生存和生活的能力。
地理教育在“培养善于生活的公民”上是有所作为的,它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正确鉴赏各具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观,提高生活质量,学会健康向上地生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充分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选择那些对生活最有用的内容,如初步学会观云识天,推测天气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状况来选择生活方式、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再如引导学生关心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生活热点、可持续发展、全球变化形势等内容,使学生把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有所悟,学以致用。
4.增强中学生的生存能力
生存是每个人生命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没有生存就谈不上任何发展。学会生存,珍惜生命,具备适应当代社会及未来世界的能力,是中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与生活的基础。目前,我国中学生生存能力薄弱是不争的事实,加强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地理教育能够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多选择对生活有价值的知识,提高学生生存的本领。例如:学习了地图后,引导学生运用卫星云图、交通图、商业图、城市规划图等应用图表,获取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了城市规划后,让学生绘制一幅学校平面图,依据所学的地理知识,指出学校在布局上的不足,并设计校园建设的理想方案;学习了地震灾害后,让学生探讨如何躲避灾害,减少损失。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是中学地理教育时时追求的目标。在教学的每一刻,地理教师都应该思考什么时候引导、往哪里引导和怎样去引导中学生发展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2004重印).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3]王民主.地理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2006重印).
关键词: 中学地理教师 地理教育 终身发展 教学方向 教学方法
一、 中学地理教育
每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至少还可以为学生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提供一种唯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升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
地理学科从独特的角度出发,在培养爱国情感、增强全球意识、进行环境教育、促进知识技能和世界观的和谐统一及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方面,具有别的学科所无法代替的功能;它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在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对基础教育作出贡献。
可见,中学地理教育能够关注并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促进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社会培养新一代公民,并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那么,中学地理教育将引领学生去向何处,这是地理教师每时每刻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地理教育的价值存在于“引导”之中;教师存在的价值在于知道什么时候去引导、往哪里引导和怎样去引导。
二、中学地理教师的引领方向
1.关注中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终身发展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九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可见,国民的素养和发展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地理素养是国民素养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观点观察事物并能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它包括地理知识、地理学科能力、地理观点和地理方法等。因此,从中学开始,地理教师就必须关注中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终身发展,培养思维兴趣,训练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习富有生成性的地理知识,获得充满智慧的策略性知识与地理自学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离开学校后,仍然自觉地关心与学习地理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加快自我发展。
例如,在学习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时,教师选择本地重点企业安德利果汁厂,让学生分组调查以下问题:该厂落户丰县,当地有哪些优越的条件·哪个是主导因素·该厂给当地带来了哪些环境问题·对当地的环境有哪些危害·你能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了一种成就感,激发了地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寻求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是指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它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而形成的,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个性发展,包括个体的自我意识、主体地位、个性心理品质及个性特长的发展。每位学生由于遗传、经历、家庭、生活环境的不同,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心理世界,在兴趣、动机、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侧重。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驱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内在价值的独特存在,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课程的根本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避免“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例如,讲酸雨的危害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河流、小草、田地、鱼儿、花儿、神像等角色,表演它们受伤的心情。整个扮演过程,可以让学生积极自我表现,追求自我完善,增强参与意识,自由地舒展个性。
3.回归中学生的生活世界
培养的学生每时每刻处在一个社会生活的环境之中,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现实生活,都要增强生存和生活的能力。
地理教育在“培养善于生活的公民”上是有所作为的,它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正确鉴赏各具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观,提高生活质量,学会健康向上地生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充分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选择那些对生活最有用的内容,如初步学会观云识天,推测天气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状况来选择生活方式、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再如引导学生关心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生活热点、可持续发展、全球变化形势等内容,使学生把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有所悟,学以致用。
4.增强中学生的生存能力
生存是每个人生命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没有生存就谈不上任何发展。学会生存,珍惜生命,具备适应当代社会及未来世界的能力,是中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与生活的基础。目前,我国中学生生存能力薄弱是不争的事实,加强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地理教育能够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多选择对生活有价值的知识,提高学生生存的本领。例如:学习了地图后,引导学生运用卫星云图、交通图、商业图、城市规划图等应用图表,获取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了城市规划后,让学生绘制一幅学校平面图,依据所学的地理知识,指出学校在布局上的不足,并设计校园建设的理想方案;学习了地震灾害后,让学生探讨如何躲避灾害,减少损失。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是中学地理教育时时追求的目标。在教学的每一刻,地理教师都应该思考什么时候引导、往哪里引导和怎样去引导中学生发展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2004重印).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3]王民主.地理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2006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