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下的和谐”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ming2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果把绘画作品比喻成天平,我们的画笔就像是天平上的砝码,天平能帮助我们衡量事物,可是刻度尺上却没有书写美的标准。本文结合对中国画创作的认识和相关创作理论知识,来分析中国画创作过程中对构思、造型、布局和风格的理解与体会,从而得出“矛盾时刻伴随着创作过程,唯有在画笔下取得和谐统一”的创作思想和感悟。
  关键词:中国画 矛盾 和谐之美 创作和感悟
  如果把我们的绘画作品比喻成一把天平,那我们的画笔就像是天平上的砝码,画纸上的每一笔都是在调节这把秤的平衡。失去“平衡”表现在创作中的多个环节,有时是布局的重心偏差,有时是形象的过度概念,砝码握在每个人的手中,多一点少一点都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1]。天平往往能帮助我们衡量事物,可是刻度尺上却恰恰没有书写美的标准。绘画作品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画者视之为自己的孩子,观者只是各抒己见。通过创作,从不同的视角转换中对绘画创作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体会,我通过书写本文来分享个人见解,表达我的创作思想和感悟,虽初出茅庐,但我的片面之语若能与他人产生共鸣,足以令我欣喜,感恩。
  一、中国画创作中的和谐之美
  1.对创作的基本认识
  有时候我们想画一只猫和一条鱼,一个在陆上,一个在水中,两者是天敌。因此,在很多艺术家的画面中可能出现的会是一只猫望着玻璃水瓶中的鱼。玻璃瓶在这里是个媒介,为运动中的事物提供了暂时的稳定,而绘画作品正是记录了事物相对静止时的这一瞬间。有人会说,这样的事相机不就可以做吗?相机确实可以拍下正在发生着的那一秒钟,记录最为真实的时刻,可是相机创造相片的过程是机械的,没有感情、没有意识的。而绘画创作的主体是人,它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的活动。“创作”,创造之谓也,不仅是人的自我意识表达,也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创作离不开个体与社会,处于时代熏陶之下的“我”,除了学习前人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作品要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体现个人的审美和对艺术的追求。创作是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初次创作的我来说,是一次崭新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不断地激发和唤醒最深层次的自我,学会了独自面对未知的一切。
  2.中国画中的和谐之美
  绘画作为视觉艺术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带给人们的是视觉享受,眼睛所能接受的都是我们通常认为美的事物,就像人们往往会对身边长得美丽的女子莞尔一笑。但对于美的定义其实是众说纷纭的,而我认为,美是建立在和谐之上的,如果一个人的五官长得歪七竖八,都不匀称,谈何美。中国画的和谐之美在于诗书画印的融合,在画纸这个特殊的舞臺上,原本独立的个体在各自演绎自己的故事。正因为诗书画印有共同点,它们之间的矛盾能通过人为的安排成为主角或配角,因而奏响和谐的篇章[2]。中国画的和谐需要考虑其立意、内容、布局、语言、形式等多个要素,相互间有矛盾又有联系,可以说这是它的内在矛盾与和谐,这些要素之间的矛盾会出现在每个人的创作过程,是每位创作者的必经之路。而在中国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尤其明清以来受西方绘画的影响,中国画时刻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这种外在的矛盾要取得和谐,将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共同努力来完成,而我只是茫茫人群中的一粒小沙,并且这粒小沙子才刚刚起航,沿途中会受风雨的洗礼,但是小沙子会坚持走好每一步。中国画的内外和谐问题都出现在了我的创作过程中,以下我记录和分享的内容,是对创作过程中众多问题的概括和提炼,并选取其中对我影响最大,以及解决方式令我受益的四大方面进行阐述。
  二、创作感悟——和谐之下的矛盾
  1.矛盾时刻伴随着创作过程
  在创作过程中,让我体会最深刻的是矛盾无处不在,每一步都有每一步的矛盾,解决了一个问题又有新的问题产生。一件艺术品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有形式,又有内容,本身就是矛盾体。尤其在寻找绘画语言时,那种盲目、迷失时刻伴随着我,时时挣扎在理性的我与感性的我之间,让我倍感焦虑。作品的构思、布局、风格、造型等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服务于我的艺术表达,每一步之间并不独立存在,就像一个家庭中大儿子有大儿子的苦恼,小女儿有小女儿的麻烦,血缘是分不开拆不散的,要让家庭和睦,只有各自牺牲各自协调。而创作中我是画面的指挥者,我的审美决定了作品效果,它引导着我去感受画面,和谐统一全局,让作品呈现独特的生命。有时候解决问题需要一个“契机”,契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尤其是在创作这带有巨大偶然性的过程[3]。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一堆柴火想要烧起来,我却眼睁睁看着烟越冒越大,就是见不到烧起来的火苗。这就像苦苦地思索,始终找不到“临界点”一样,我们在原地踏步,无法突破。记得赵无极说过,你不能还没动笔先解决问题,那有什么意思,还没生出来,就已经同哪个结婚了,叫指腹为婚!创作过程无法预料,好的会变成坏的,坏的也许是好的,何尝不是漫长人生的缩影。正因如此,创作成为一种独特的方式,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带领我们在矛盾中不断前进。
  2.个性与情感是矛盾的调和剂
  我喜欢画我见过的有感触的东西,正如冈察洛夫说过:“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受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4]情感是一种心理力,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也是创作过程中一路伴随的力量,其他创造性活动的动力主要来自理智地对事物的价值性做出判断,而艺术创作除了事先的工具材料、费用预算、作品效果预测等对完成作品条件的理性考虑之外,更重要的是创作过程中带有情感的那种“入乎其内”的精神状态,用戏剧语言来说,则是能不能进入角色入戏,艺术家自己都不能进入角色,观众自然就更难进入了。至于进入角色的程度,就要看每个人对作品内容的感悟,对艺术表现的理解,每个人成长环境和生活态度的不同,所吸收的精神养分就不同,所谓的艺术观也不一样,自然在创作作品时带有不同的个人观点。而创作恰恰就是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接纳新事物,追求变化,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这种情感的融入,不仅仅是对作品的投入,也是在创作过程中对心理情绪的控制与把握,每每觉得自己已经走投无路,痛不欲生的时候,内心总会有一个声音在告诉自己,再等等,再坚持坚持。我的个性与情感是内心矛盾的调和剂,能帮助我在画笔下取得画面的和谐统一,不至于钻牛角尖,进入死胡同。情感的融入并不局限于这三个月的心理感受,它包含了每个人成长中对生活的积累和内心的积淀,这些是不能靠读书,靠研究学问达成的,这种对欣赏大千世界之美而产生的至性至情,需要每个人自己去玩赏,去体察,去品味。
  三、结语
  有人问我,明明你最喜欢和最擅长的是写意花鸟,为什么还要画人物?艺术是相通的,对我来说人物画是最难把握的,也只有当我尝试了最困难的,才会发现自己的潜力有多大,才能逐步地确立今后的创作方向。从开始接触美术算起,如今已有20个年头,先后学习过多个画种,唯独中国画不敢轻易尝试。曾在于老外交谈时,被问起你知道青铜器是怎么制作的吗?兵马俑呢?那些几千年前精致的艺术品的制作工序呢?我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好奇,可我却无言以对,惭愧有加。这件事促使我思考了新一代的我们将肩负何等的担子?终有一天有人问起你在中国学习艺术,你擅长中国画吗?而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他。我把创作中国画作为搭建学习中国文化的桥梁,愿自己可以延续前人的成果,不希望有一天前人的积淀离我们远去。
  参考文献
  [1] 姜耕玉,《艺术辩证法:中国智慧形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2]顾迎庆,《中国人物画造型研究——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思考》[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
  [3] 陈萌昕、郝孝飞,《写意人物画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4] 冈察洛夫,迟做总比不做好[J],外国作家谈创作经验上册[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26页.
  (宁波市镇海职教中心 浙江宁波)
其他文献
周子涵 《横行》  绍兴市柯桥区鉴湖小学  指导老師:郑林英
期刊
何尹钦  小名小柚子,两岁握笔涂鸦,六年不辍;喜欢游历玩学,现读小学二年级!三岁时在《杭州日报》发表涂鸦作品《唐代杜牧山行诗意》,六岁在杭州恒庐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在報刊、杂志发表涂鸦作品多幅!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是实现美术课程深化改革的基石,能够促使美术课程形式的多样化。 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充分运用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进行美术教学,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并提出“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本文立足于笔者所在学校的本土课程资源,浅谈将校本课程与美术课程资源整合的策略与实
期刊
一、非遗之恋——背景  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和《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的通知》将传统文化艺术进校园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也为一线美术教师大胆尝试优秀艺术文化进课堂提供了行动指南。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加强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对农村现阶段推行素质教育均衡发展与应试教育出现的矛盾提出自己的思考,希望农村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得到进一步改善落实。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书法教育 现状 思考  笔者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近几年还负责部分班级的书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同学的汉字书写能力较差,更甚者对此现象并不在乎,对上好书法课和写好汉字的态度也极为消极。作为
期刊
摘 要:儿童美术创作非常复杂,但对孩子的的终身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浙美版五年级下册《椅子的构成》为入口,深入观察、研究课堂,探寻提高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的方法,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完成知识重构,并用合适的形式将之表现于自己的作品中,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由此总结出提高教学策略有效性的方法:用教师的热情点燃课堂,少讲精炼,深入研究课堂,大局入手,细节处见精微。  关键词:研究课堂 教
期刊
摘 要:在美术教学多样化的今天,学生的创作资源十分丰富,但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美的资源,将美术创作与生活资源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地把所学的美术知识运用并服务于生活。本文通过多方面来提倡美术教学中“生活资源”的运用,并结合实际教学加以阐述。  关键词:生活资源 美术课堂 生活化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日益更新,我们的美术课
期刊
作品简介:  梁同书此“奇姿云卷出翠阜,高论河决生清风”行书七言联,乳白色粉底手绘龙凤云纹蜡笺,为宫廷御用专笺,非常珍贵。尺寸133cm×32cm×2,约8平尺。上款人系清代乾嘉时期江苏著名文献家严蔚(号豹人)。  上款人:  严蔚(清乾嘉时期,生卒年不详),江苏吴江人,居平望乡,又居城内县桥巷。字豹人、豹文。与清著名校勘学家、藏书家卢文弨(字召弓)、清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校勘家黄丕烈(字绍武)
期刊
臨海市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期刊
摘 要:养心静气,习字时和写字前的“静”是练功的基本要求,指导学生调节好心态,平静对待书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关键词:入静 调节 干预  硬笔字字形的特点、书写者良好心态的养成、书写者研究字帖的深度,都要求习字前的入静。那么,小学硬笔书法教学“入静”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自然调节法  “自然调节法”是针对上课前夕,课间活动学生运动得太多、情绪沉浸在下课的兴奋中还没有抽离出来。  1、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