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圣灯以及老虎的眼睛

来源 :热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_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成都抵达峨眉山山麓时,仅用了1小时40分钟。由于出行较晚,最后一抹夕光已经在高大的雪松之巅溶散,将山腰的云染成一树桃红。下泻的流光与瑜珈河两岸的灯火在山凹处相接,火树银花的夜光,顺着溪水奔腾而下,逐渐汇聚成一个辉煌的灯市。在参天的雪松间步行,大片大片的积雪与云层相互交织,铁青色的岩石捧起大把的积雪,就这样高举着,不知道等老了多少光阴。第二天我终于站到了气象万千的峨眉金顶之上。而就在这里,我邂逅到了传说中的佛光。
  
  佛光为朝圣者加持
  
  旭日刚冒出头,用一支支矛尖穿透时间,将金灿灿的光洒在我的周围。它于澄净的天幕上绽出五彩的光环,中间虚明凝湛处,显现出水墨一般的天地造像。那便是我——“一如对镜,举手动足,影皆随形”!只要您处在云彩和太阳之间,并使您的影子投射到云彩上,那么您定能在您的影子周围看到五彩佛光。而更奇妙的是,即使两人拥抱在一起,每个人也只能看到各自的身影,而不见旁人。幻变之奇,令人惊叹。
  如此神奇瑰丽的佛光,不是人人都能见到。佛家认为,佛光是从佛的眉宇间放射出的救世之光,吉祥之光。只有与佛有缘的人,才能看到。而见到佛光的人,死后可以到极乐世界。千百年来,冒着危险、历经千辛前来朝圣的人络绎不绝。
  作为中国西南的“光明山”,峨眉山的普贤道场成为了中国礼佛的一个巨大祭坛,它恒久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人不远万里而来。为了一睹佛光,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也加入了峨眉山的朝圣之列。
  范成大在《峨眉山行录》说:“比及山顶,亟挟纩两重,又加毳衲、驼茸之裘,尽衣笥中所藏、系重巾、蹑毡靴、犹凛栗不自持,则炽炭拥炉危坐。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但碎如砂粒。万古冰雪之汁,不能熟物,余前知之,自山下携水一缶来,财自足也。”金顶的严寒以及煮饭如砂粒的山泉,并没有吓退范成大。一份决心、几件衣服、一堆火、山下的一罐水,足以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最终,一上午的艰难守候,范成大迎来了传说中的佛光。五色光晕矗立于云浪之上,一种庄严的气象凌波横斜,人立即渺小了,有一种向死而生的清朗。他提到了三次佛光显现,一次比一次更具奇幻。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化名人中,只有范成大在他的《吴船录》和记行诗里,对蜀中的世界级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乐山大佛、峨眉山作了详尽的记录,诗文合璧,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这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峨眉山游记。
  明代诗人敖英在《峨眉山记》中载,“相顾山腰云气,上有彩色,圆光一道,小如车轮;继有一光,大如车轮,良久乃灭”,“此岩下必有宝藏之气,故云衬之,日射之,光乃现。若云曰不相薄,则无此光。彼谓光由佛现也,谬哉”。世代相传的佛光,在敖英的笔下,竟成了珠光宝气,这就俗了。
  清代窭絅在游记中说,“或云佛光者,岩下放光石因目色成光”,佛光不过是阳光下的放光石所发出的夺目光芒。
  近代日本学者中野孤山在《横跨中国大陆——游蜀杂俎》中,亦给出了种解释:“峨眉山顶的佛光之溪,四周被连绵蜿蜒的山峰环抱,云雾缭绕,幽深朦胧。偶尔有日光照射,则出现灿烂的、圆环形的彩虹,这便是佛光。东洋之学一旦在此渗透普及,佛光之梦必将彻底破灭。不信你就试试!在白天往水井里吹雾气应该可以看到圆圆的佛光(彩虹)出现。”
  人们时不时能看到佛光,个别执迷者不懂为什么自己的身影竟然会迎着太阳,带着光晕,映照在天上,便相信那神灵显圣的传说,迎着光纵身一跳……他们以为那一纵即可成佛,结果只成就了“舍身崖”的名声。佛光无非是大气中的水雾反射的影子和光晕,学名叫“反日华”,意思是逆着太阳出现的光华。当地管理者尽管把“舍身崖”改名为“金刚嘴”,却无力将佛光改名为“反日华”,所以,迎着佛光走向自己的归宿,一再成为少数人的选择。
  
  圣灯之谜
  
  明清两代,来金顶朝圣的人还有许多,如陈文烛,王士性、袁子让、江皋、彻中等诗人、作家,在他们的游记中还提到一种与佛光并列为峨眉奇观的神秘景象——圣灯。
  薄暮时分,山下黑沉沉的幽谷间偶尔会涌现出数十到数百点荧光,忽明忽暗,忽东忽西,忽高忽低,这种景象被当地人称为圣灯。峨眉山的圣灯又名佛灯,和佛光一样大有名气,比起佛光来,更难得一见。圣灯显现要具备四个自然条件:一是雨后初晴;二是天上没有明月;三是山下没有云层;四是山顶没有大风大雨。
  在陈文烛,王士性的游记中,曾借老僧之口,给出了圣灯的谜底:“往吹入殿中,信手掇之,一木叶耳”; “月明之夕,数十百如乱萤,自二峨来。扑之,皆木叶也。兹夕雨气重,隐矣”。
  然而,圣灯是木叶的说法亦值得商榷。
  窦絧在《游峨眉山记》中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至圣灯,旧以为木叶。顷寺僧云:‘前四月灯现,风雪中飘入佛殿栏槛数十,落雪上有声,以手覆之,浮光四进不可掩。’究不解何物,是非木叶可知。”在寞看来,圣灯一定不是木叶,它仍旧是一个未解之谜。
  据科学家初步考察,圣灯是一种物理现象。一说是磷火,是含磷气氢和朕磷的作用,联磷的自燃,激起磷化氢的它燃;一说是某些树木上有一种密环菌的真菌,在水分达到100%时,即能发光,干燥后光亮现象消失。这种带菌枝叶之所以能在黑夜里萤光四射,完全是因为密环茵得到充分的水分后和空气中的氧无素相互摩擦作用的结果。这与四百多年前王士性《游记》中的“木叶”是十分吻合的。
  据金顶上的仁开和尚所述:1982年8月一天的半夜,满天星斗,舍身岩半腰 层薄薄的云忽见云层中冒出一朵蓝绿的光点,约有拳头大,冒出后,迎面一射,迅速消失;接看第二朵光点冒出,一射,又消灭了……如此冒出约有三四十个光点。最后一朵光点,周围还伴着三五朵小火花。
  
  “双圣灯”的故事
  
  佛光、圣灯并不为峨眉山所独有,中国的庐山、黄山、青城山等名山也有很多记载。长安城附近的一座山,就曾流传着一个“双圣灯”的故事。
  坐落在长安城南郊的一座山,山顶有个灵应台,台上建了一座塔,塔里供奉着观世音菩萨的铁像。传说菩萨曾经在这里显真身,又说铁像上经常闪出佛光。于是,附近的居民争相前去砰谒,甚至都住在灵应台上,怀着虔诚的信念,祈求见到佛光。还有人说,曾经看到圣灯出现,时在山腰,时在山下,高下不定。唐代大历十四年,四月八日夜,当人们正在同声祈祷时,靠近台顶的西南方突然出现了一对圣灯。这时,有一个健壮的朝廷士卒立即扑过去。他一边喊着观世音菩萨,一边靠上前去,结果竟被老虎叼走了。原来,他所看见的“双圣灯”,就是老虎的眼睛!
  清代的彻中和尚亦曾在峨眉山的伏虎寺看到圣灯,甚至言及“伏虎圣灯罕现,余不及于峰顶睹灯,今补观于此,尤属异数”,而伏虎寺为镇虎患而建,难道说,彻中和尚所见到的圣灯也是老虎的眼睛吗?
  ……
  置身在“金刚嘴”上,我一直在想心事。我是俗人,看不透生死,就像我看不透这崖下的佛光世界。那些烦恼与荣辱,与飘散的雾气一样,都止息了。几只松鼠在“金刚嘴”上跳舞,它们并不知道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它们在阳光下宛如精灵。刹那间,让我看见了那看不见的事物。如同诗人冯至的名句:“但愿这些诗像一面风旗/把住一些把不住的事体。”但把不住的事体,其实更多。那么,像庄子的《逍遥游》所标举的,就是为凡人构筑的一座希望之桥,与天地同运,与造物者游,以极其逍遥之致。为无助苍生另辟了一条生路,给予在自然与社会重重制约下的人生以自由的希望。所以,佛光不是虚幻,而是人生必经之桥,顺乎自然、超越社会、超越自身,从而成为自己的主人,亦即自由的人。记住罗素在《走向幸福》一书中的话吧:“伟人的特征之一就是平静安逸的生活。”伟人如此,何况常人!
其他文献
梦境,它预知的未来是怎样的?它是如何暗示我们潜在的精神状态的?我们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一个梦的不同译本会不会相去甚远?  一个做职业撰稿人的女性朋友煞是兴奋地告诉我说她用了15年的时间记了自己的30a0个梦境,目前已经着手整理,将梦境中出现的场景、事物归类,细节到声音,颜色、味道和触觉,然后根据梦境之后的生活经验总结这些场景,符号的预知意义。她得出了一些结论。例如梦境中的鱼对应现实中的意外收入,马
期刊
光不能照亮光本身,光只有在光外的事物之上才得以显形。但显形的也不只是光,而是事物的明丽、梦像或阴影。光是父性的,这就是光的基本义,人们更多使用的却是光的引申义。历史,不过是人类趋光、避光、追光,直至被光洞穿的历程。  比如神照之光——《约翰福音》指出,“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有一个人,是从神那里差来的,名叫约翰。这人来,为要作见证,就是为光作见证,叫众人因他可以信。他不是那光,乃是要为光作
期刊
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  艾伦·金斯伯格在《嚎叫》开篇这么说,他看到事情的结果:人类在后工业时代里暴走且迷失了。你在网上去搜索东京的自杀者人数和全美的抗抑郁类药品的销量就明白我绝对不是在危言耸听。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是追根溯源。  尽管有些命题是与我们生存无关的,有些命题是常见的不易引起任何思考的,有些则神秘而有趣。它们共同构成我们精神的原始密码。这种原始密码的由来比人类的历史要悠久得
期刊
半日花就像深宫的丽妃,在一年之中悄然生长、蓄势待发,然后在半日之内灿然开放,迅即凋零,不赶日出,不等日落。韶华虽如白驹过隙,却也好过朝九晚五的人群,每天早晚大迁徙,难得浮生半日闲。在半日花那里,得失不计较,长短也不重要,即使等到花儿都谢了,也不过半日而已。在这争奇斗艳的花花世界里,不必说,半日花定是个濒危稀有的物种。    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    半日花在中国的发现是出人意料的。有首歌这样唱到:
期刊
哲学告诉人们的一个常识就是:理性思维企图把整个世界转化为精神的世界,在这个镜像世界中,控制其把握世界本质的基本手段就是思想。与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一样,要达到对精神镜像的体认就必须把握其思想特质。也就是说,思想是精神的动词,是精神得以成立的“第一推动力”。但思想是无法成为“绝对思想”的,思想一旦绝对化,就跟思想的初衷毫无关系了,就一定会成为戕杀思想的利器。并且很容易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相混淆。纳入这
期刊
在恒久的时空起点,宇宙创世爆出世间最早的光。它是最初的神,历经亿万年,恒远地长存于天地人世,寂静地穿透万物。直到有了人类的诞世,将它变成人类精神世界的修辞语汇。大德兰修女承接的神性之光,刺透她心,却“甜美”、“温和”。康德对此神性之光敬而远之,将其高置于头顶仰望,并对人世道德心生了另一重敬畏。牛顿,直接就把这束光放在了科学的案台上,分解成了光谱供世人研看。  于是,光魅隐,诸神退。    修女的狂
期刊
身体是事件被铭写的表面,是自我被拆解的处所,是一个永远在风化瓦解的器具。  ——福柯  光,成就了“美人”之美。美人,在各种光下显现迥异的容颜:她们是阳光普照的大地上闪烁原始生殖光辉的浑圆母神,她们是希腊圣殿与梦境中美与欲的化身,她们是月光下以妖娆的舞姿褪去七层纱衣的莎乐美,她们是灯光下容颜标准无暇的封面女郎……她们更迭交替,她们粉墨登场。她们被光辐射,修饰,扭曲,遮掩,藏匿……她们出现在文字里,
期刊
熊猫卡用户指南  什么是熊猫卡  熊猫卡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旅游局、成都文旅集团承办的“关爱天府成都体验最佳旅游”专项旅游活动的唯—载体和平台,是成都的城市通卡。    熊猫卡类型  1、熊猫金卡  2、熊猫镀卡    熊猫卡使用方法  1、适用对象:  持非四川省内公安机关签发的身份证的国内人士,持其它有效身份证明的港澳台人士和外籍人士。  2、使用方法及范围:  (1)“熊猫金卡”仅限
期刊
我魂萦梦绕的甘孜文化馆小院子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在旧友的陪同下,我被告知已经站在文化馆的院门前面,基本的地形地貌让我相信的确是从前的街道。  昔日的高原小城,道路两旁是低矮的土墙、或者是有青砖显露的住房的墙体,间或出现的院门是对这些单 线条恰到好处的点缀。门无例外都是那种用几根圆形生铁棒焊接而成再涂上浅色油漆的铁门,即便在大门紧锁的日子里,铁门另一边的一切景致都可以尽收眼底
期刊
图 梁 斌    我想象中的清明雨是黑色的,沉重的,承载着死去的魂灵。现实中,清明雨是如此的透亮,夹带着丝丝凉意。我在清明的雨中回到了故乡——那个叫长汀的地方。傍晚时分,车子下了高速公路后,开进群山环抱的长汀城,看上去十分宽阔的道路两旁,都是一些工业开发区和高楼林立的新住宅区,这是长汀的政客们引以为荣的地方。我希望看到的是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当年所说的那个“中国最美丽的小城”,或者说是我童年记忆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