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新探索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566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能暴露学生的种种疑问、困惑、与矛盾,更能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也正因如此,新课程改革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所以,在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尝试新的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来激活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目的。这也是符合中学政治课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师已不能再把学生简单看成是一个等待用事实填充的容器。
  探究模式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尤其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将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予学生,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参与性、实践性与开放性。教学方式上最突出的是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亲身参与、体验、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学生互助合作的探索中,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学习者参与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天地,是当代教师的主要任务。
  政治课采用探究模式,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适合学生口味,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及方法的形成与改进,是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许多学生课下聊天,提起布什,伊拉克战争就会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政治课却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时事事例丰富生动和教材有一定联系。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比如我们可以把现在的朝韩问题,世界金融危机,大气变暖等问题引入课堂,这样教师结合时事讲政治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景,树立学生主体思想,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为此,在教学中,可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人”,让其他同学断定这些角色中,哪些具备选举的资格。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的学生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开展“竞选班长”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提高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决定的,也是学生掌握知识认知活动的客观要求。在教学中精选案例,以例说法,同时以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搜集相应事例,通过讨论、质疑等方法,做到事理综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行统一是政治教学的又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不仅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并进而转化到自身的际行动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议一议”,让学生进行了社会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调查的基础上写出报告,培养学生责任感,提高实践能力。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实效
  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一次革命,如多媒体课件,具有能充分发挥图形图象、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以及灵活的人机对话等特点,能充分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在教学中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会把抽象概念、原理个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教学中播放伊拉克战争的片段使学生对国家主权、领土、政权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增加课堂的容量,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艺术化,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高度统一。
  但是,探究模式不是追求探究过程各环节的绝对完整,不是全盘否定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政治课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探究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摸索不同的教学模式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其他文献
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是最直接、最方便的传递信息的载体。高质量的教学语言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形成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高中地理课的教学语言具有如下特点:   一、地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教学语言必须真实、正确、准确、精练,既要符合科学规范,也要反映地理学科本身的科学性。(1)要
期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习什么兴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究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1、巧花心思上好绪论课。每学年伊始,当你带上地理教材,走进教室,面对一张张可爱而陌生的面孔,一张张热切而企盼的面孔,一张张信赖而猜测的面孔,站在讲台上的地理教师,你将会如何处理这第一堂地理绪论课呢?如果能够处理好
期刊
如何上好 一节高质量的政治课?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持久吸引到政治课?这些都要靠政治课的活力。那么,怎样焕发政治课的活力呢?  一、趣味导入。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政治课教学的导课既要简短又要有趣,如在讲《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时,引用了笑话《少了两千克》:妻子站在秤上高兴地对丈夫说:“亲爱的,快来看,我体重少了两千克。”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高中各学科特别是地理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本人主要是从学校校园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特点、网络环境对地理学科教学的影响及其教学模式等方面做些探索
期刊
认真复习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政治的考题从大体上可分为基础知识题和应用题。不论是哪一种题,都要求考生对基础知识十分熟悉。因此,在高考复习中,必须进一步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全面复习,系统掌握,夯实基础  所谓“面”,即全面复习,也就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目的是通过全面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双基内容,夯实基础,这是搞好复习的前提。  由于中学思想政治课内
期刊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
期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在历史知识教学中达到一定深度   教师的历史知识的教学必须要达到一定深度,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下打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因为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其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
期刊
【摘要】 初中是学生开始学习物理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就大力提倡探究式教学,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有着关键的作用,并且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可为其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探究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
期刊
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中国教育在新世纪的必然选择。初中政治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必须把创新作为目标,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主旨。下面就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师自身要培养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和源泉,在创新学习中,一个学生能否提出创新问题,关键是教师是否有创新意识。
期刊
毛泽东1945年,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他从七届一中全会起至1976年逝世为止,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  华国锋1976年10月任中共中央主席。1981年6月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胡耀邦  1981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1982年9月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