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学生兴趣淡薄、情绪低落的心理问题,中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情感的渗透,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应根据时代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准确把握当前中学生心理特征,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维系好中学语文课堂中由教材、教师、学生之间形成的“情感链”,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效能。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链构建 情感谐振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苏霍姆林斯基语)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间情感流动的过程,若缺少了情感,课堂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课堂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就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主要因素,影响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教师、学生的情感互动,以教材为媒介,以教学方法的运用为手段实现。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情感教育的优势强化教学效果。
  一、情感教育是语文课堂的生命
  “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语文教学不仅是认识活动,而且是情感活动。情感是推动师生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语文课有别于其他自然科学,它与情感教育联系更紧密。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确系“文字兼美”,形神俱佳,蕴藏大量情感因素。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手足之谊、赤子之心、亲人之思。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惊天动地的悲壮、催人泪下的凄凉、细雨绵绵的柔婉;这里有开怀的笑、悲痛的哭、会心的喜悦、难遣的烦闷;这些情感内容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中学其他学科所难以企及的。情感是语文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
  二、中学生“情感荒漠”及语文教学现状呼唤情感教育
  由于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在中学生中出现了“情感荒漠”。目前社会中犯罪分子及精神病发病率都趋于年轻化,种种让人意想不到的行为举动,往往发生在青少年身上。这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其次,中学生正处于一种情感迷茫状态,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伴随着青春期的开始,封闭型的心理状态使别人不理解的孤寂感和急需别人理解的渴望随之而来,社会、家长自身的压力及学校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名目众多的各种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都使这种情感迷茫(或饥饿)状态无法回避。如果不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就很难保证他们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中学语文课中的情感教育正是意在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和个性的完善。从教学实际看,有的教师对于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重视不够,仅把语文当做工具课,特别突出表现在高中语文课堂把课讲“死”,久而久之,课堂上将出现教师“一言堂”的状况。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只能被动地接受灌输的知识。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多半会缺少创造力,对语文学习当然很难提起兴趣,更不要说自觉接受今后的语文继续教育、终身学习语文。这种课堂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应有的教育功能的发挥。
  三、语文课堂教学情感的和谐共振
  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由教材“内隐”的情、教师“体验”过的情和学生“潜伏”的情组成了一条“情感链”。课本中反映的情感,经过教师深入理解之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传递给学生,然后学生才能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更加深入准确地领会课本中作家的情感,从而得到情感熏陶和感染,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可见实现中学语文教学三思路和谐共振是维系语文课堂教学“情感链”的关键所在,也是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促使中学生心理品质健康发展和个性得以完善的关键。
  (一)用人格调音,用爱演奏和谐的情感旋律。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好比一种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但要奏出和谐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乐器是靠教师,教育者的人格来调音。”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本身就是人格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第斯多惠曾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教师作为语文课堂的调控者、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要与教学内容及教学气氛相协调。不能毫无节制,信马由缰,应强调自然流露。教师首先要加强意志锻炼,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并不断开阔视野和胸襟,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陶冶道德情操,这样才能有深刻的思想、丰富而稳定的情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具备良好的情感修养、高尚的职业情感和人格魅力,是实现情感教育的先决条件,也是新世纪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教师应该用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用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包容千姿百态的学子;用博大深蕴的爱生情结,解开学生千差万别的锁。
  (二)走入文本,挖掘情感,运用方法,发挥情感效应。
  第一,走进文本“沉入”课文,进行深入的情感体验,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这样就能激发情感潜势,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推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教师要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其情感的涟漪,令学生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从而受到感染。还要注意选准动情点,以打动学生,激起学生的情,使作者与学生的心发生共振共鸣。如讲《荷塘月色》可以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动情点。
  第二,强化教学语言的情感性,突出不同教学内容的情感特征,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一方面,要通过吟咏朗读激情。要注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引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品味情调,明确情理,激扬情怀,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课文,通过舒缓、浑厚、沉静的声音朗读让学生仔细揣摩发音、语感、情思,进而把朱自清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想超脱而又不能超脱的彷徨和渗透在朦胧中的淡淡的哀愁很好地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要通过讲述,让学生品析激情。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溢情的语言,看重再现形象,勾勒画面,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获得认识和情感的发展。如讲《苦恼》一文,重在再现姚纳无处诉说内心的痛苦最后和自己的小母马倾诉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社会底层人们的凄苦生活现状。这样学生自然进入痛作者之所痛、恨作者之所恨的同化境地。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使情感表达更富色彩和感染力。   第三,充分发挥非语言行为的情感传递功能。非语言行为的运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明晰的印象,而且能使学生在教师流露的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中,受到陶冶和感染。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尼说:“在课堂教学中,动作和姿态,表情等非语言行为,是替代词语表达一种有效而经济的辅助手段。”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可以补充、表达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帮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使语言表达更加光彩和富有成效。
  第四,利用各种教学媒介和方法进行感情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媒体为情感教育提供了丰厚的条件。
  (1)借助音乐,创设情境。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通过音乐创造场景和氛围,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形象,理解体会到美的意境。如讲《沁园春·雪》一课,先播放这首歌,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通过这首歌使学生体会到北方山河、冰封雪飘、粉妆玉砌的美景;配乐朗读,则更有效地把学生引入作品的艺术境界,让学生伴随着婉转激越的音乐,品味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感情。
  (2)利用图片、绘画的直观性,描绘优美的意境。文学作品是借助文学语言形象的反映生活的艺术,他是通过描绘生动如画的景物,塑造栩栩如生的形象,表现意蕴深邃的思想感染人的。因此,讲解课文要让画面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意境在他们心中冉冉升起,使视觉所形成的兴奋状态逐步扩大,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特别的愉悦和欢畅。
  (3)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堂内容,从多角度多方位领会课文情感,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第五,善于应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情感教育。
  (1)对文章的重点语段、美言佳句要引导学生加圈、加点,朗诵反复,仔细体会文章的气势和韵味,从而受到启发和感染;也可通过逆向思维,正反对比,辨析总结,让学生理解此处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假如那样写效果,如何体会作者的匠心。如:《我与地坛》中对园子荒芜而并不衰败一段的描写,写出了园内昆虫和植物那旺盛的生命力,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真是发人深省、独具匠心。
  (2)引导设题,讨论释疑。学贵有疑。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设疑是在学生感知入境的思维活动之后进行的,是让学生在借助语言形象对信息进一步“深化”情况下进行的。在设疑讨论过程中深刻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如讲解《史记》中的人物刘邦和项羽先前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人们眼里刘邦可以说是地痞无赖,项羽可以说是所向披靡的英雄然而最终刘邦称王,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解读《史记》体会司马迁把项羽列入本纪的情感。
  (3)通过联想、想象,使学生从作品中体验情感。成功的艺术形象会给人留下联想的空间和时间,要想鉴赏美,就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由此及彼,由内到外。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中仙境就需要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综而观之,维系好语文课堂“情感链”是一项艰巨而深远的任务,也是现代社会急需提倡和重视的,它关系到一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完善,也是强化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每一个有责任感和进取心的语文教师都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自觉地负担起语文情感教育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彭天翼.语文教学心理描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阎立钦,倪文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日常交流中,成功的交际要遵循语用学中重要的内容——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但是在影视作品中为了增强喜剧效果,电影语言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作者运用格莱斯的合作原则理论和利奇的礼貌原则理论,探讨近年来大热的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分别从两个原则的不同层面分析违反这理论之后产生的戏剧性效果和语言特点,最后对违反语用学原则的这种美式幽默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幽默 《生活大爆炸》 合作
摘 要: 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生进行临床实习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护理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基础护理技术的重要场所。护理实验实训是学生提高护理技能和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环节。作者旨在积极探索基础护理实验室的全面与预约相结合的开放方式、学生自主管理与三级负责制相统一的管理模式对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影响。  关键词: 基础护理实验室 开放与管理 三级负责制  目前,开放实验室已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过程
摘 要: 我国城镇化进程飞速发展,城镇化使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进城务工的机会大幅度提升,随迁子女可以享受到更优越的教学资源,然而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学习情况令人担忧。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出同一批学生在初中年级不同阶段的英语学习情况,提出有效的英语学习对策。  关键词: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 初中英语 听说学习  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一学生在英语听力和口语学习方面的情况,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改革进入了关键阶段。数学课程是高中阶段教学内容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数学教学中的关于学生兴趣培养问题是当前数学教学工作者最困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研究者应该加强对数学“差生”的研究,针对数学“差生”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提出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的措施。  关键词: 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 教学探索  数学是
一、活动背景  农机家电义务维修服务队,2014年被湖北省共青团、湖北省志愿者协会授予“本禹志愿服务队”示范团队称号,隶属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它是一个成立了16年之久有着浓厚历史积淀的优秀团队、一支活跃在孝感市及周边地区的维修服务的队伍。多年来,这支队伍的所有老师、学生都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自愿贡献个人时间、精力,从事义务维修服务事业,为服务周边市区、推动社会进步而开展服务活动。在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诗人情感变化。  2.分析诗中体现的诗人形象。  教学重点:“情乃诗之胚”,重点体会诗歌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诗句分析诗人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掀开中国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诗和酒相从相随,有着一种天生的缘分。长安城中风流倜傥的饮中八仙朝我们迎面走来,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摘 要: 陶行知认为“全部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由此他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幼儿教师每天和孩子在一起,在园的时间里和孩子一起学习、游戏等,在这样的日常生活中,孩子会将她们最天真、最本色的一面显露出来,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孩子想了解的或是她们心里所想表达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时刻记住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抓住时机给孩子以教育,牢记“生活中的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也是综合实践领域课程的基础与实施保障。当前,“研究性学习”还没有专设的国家课程,而是散见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因而在实际学校课程管理中仍然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境地。让研究性学习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实际意义的课程,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要务之一。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综合实践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  一、综合实践课程领域建设的依据  综合实践课程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
一、意群的基本概念与之产生的重要性  本篇论文是基于有语言基础的学习者做出的调查、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大部分学生调查发现,许多人在学习英语时能记忆大量单词和掌握初级语法规则,但英语水平总是上不去。很多学习者能认识单独的单词,但由单独的词汇连在一起所构成的句子却不能理解,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把单词当成了英语学习的最小记忆单位。我们记英语,要分清英语和汉语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句子的最大不同便是构成语句的主谓宾
摘 要: 本文论述的是挖掘教材当中所蕴含的资源价值,引教材活水,强化学生写作能力,做到情到文至,思到章出。如何运用教材资源引领作文教学,是本次研究的重点探索内容。  关键词: 教材资源 作文教学 教学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教材当中蕴涵深大的内涵,可以深层次进行挖掘。站在怎样的高度,才能够挖掘教材更本质的东西,将其应用到作文写作立意当中,是新课程标准下广大教师群体值得讨论的现实问题。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