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多年前,在我收集的清代邮资明信片中,有三四枚很特殊。它们背面是生动的图画,那些图画均为手绘。细看上去,画面单线勾勒并着彩,风格近似当时的木版年画。这种明信片激发了我的收集热情。后来,当我从事集邮理论研究后,开始提倡这类明信片的收集与研究,并给予了它们一个称谓--清代手绘明信片。
如果说,我当年收集手绘明信片,不过是出于对民间绘画的兴趣,那么后来,则出于我们这代人所受"使命感"教育的深刻影响了。我欲罢不能,可是国内已难见这种手绘明信片,因为"文革"的浪头早就将"封建主义"的"糟粕"荡涤得无处落身。这就是说,除了从境外购买以外,我们基本无路收集这笔民族财富了。
好在改革开放的伟业打开了国际流通的渠道,清代手绘明信片零零星星地流回国内,重归故土了。我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也可说是"藏品渐丰"了。我将百多枚手绘片整理排列,竟发现了一个博大精深栩栩如生的社会。这是一段历史,一段足以触动每位国人的封建社会末期的历史,而每一枚手绘片都是历史的书记官。它们记录了列强入侵中国、杀戮前人的耻辱景象;记载了清末官场腐败、官员极尽享乐的可悲画面,表现了国人或抗争或麻木或自娱自乐的复杂心理。在手绘片的世界里,我还看见了民生民俗百态的画面(见黑白图),以及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配图、京剧、山水花鸟等等。像我们今天的"作者署名"那样,有些还在画面下角盖有画店的名章,如"天津石头门坎振声画店造"(彩图⑤)。显然,这是在表明明信片上的图画为天津某画店或民间画师所绘。
我开始按内容分类编排手绘片。这部来自社会底层的史实画卷,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我第一步要做的事,就是研究这些手绘明信片产生的具体背景以及使用的客户和邮寄地域等等,可以说,不懂得清史,就没法深入理解手绘片。可惜,我手中的"山水花鸟"片,远多于"历史大片"。
1996年,我得到来自澳大利亚的一个信息--在大型邮展中出现一种新的"社会类"邮集;又了解了一些有关"社会类"邮集的编组规则、特征等等。我决定用手绘片编组一部反映清代末年社会历史的邮集,题目就是《清末记事》。于是,我摒弃了山水花鸟题材的手绘片,集中精力与财力收集那些表现清末社会状况、现实主义思想较强的手绘片。后来,我将这一时期的历史思索写进了邮集的"前言"--
1840年的鸦片战争,预示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王朝的终结;预示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开端。1900年,史称"庚子事变"的八国联军入侵,给中国社会带来更深重的灾难。清王朝的腐败,庚子事变的创痛,以及在半殖民地灾难中生存的国民状态,被天津一些画店及年画作坊的画师们摹绘在邮资明信片的背面。画师们把自己看到的一桩桩不平事、一段段伤感情,以写实的手法一笔笔描绘在明信片上。于是,每一位画师都是历史的书记官,每一张手绘片都是一枚历史的"碎片"。就这样,我开始寻找画师们的构思路径,寻找民间艺人的爱国激情,寻找这一部不是来自史书、不是来自史学家、而是来自中国底层民众眼目中的中国清末史。
有人问我,搞这部邮集用了多长时间。多长时间呢?这么说吧,从零星地收集手绘片开始,到组集为止,我从感性收集到理性组集这个飞跃,整整用了20年的时间,一个人1/3的生命!
《清末记事》以2框32个贴片参加了1999年北京世界邮展的"试验类"展出。邮集以思想性强、邮品以珍罕度高而博得同仁的赞赏。在邮友的鼓励下,我决定重新编组《清末记事》,在增加数量的基础上,让主题表现得更深刻,同时尽量把较珍贵的清手绘片收进邮集。
清代手绘明信片来自多家画店作坊,这种农业社会小生产者的作画经营方式,没有统一的组织,没有统一的策划命题,许多图画是画匠信手拈来的。正因如此,手绘片的画面全无重复,这与当时以及后来大机器生产的邮品完全不同。因此,最富创造力的民间艺人所描摹的手绘片自然全景观式地再现了清末社会,它的视点广阔而深邃,思想鲜活而犀利。这个特点为扩展邮集提供了方便。
重新编组的《清末记事》展示了清王朝末年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表现了义和团的反抗以及国人顽强勤劳的生存精神,让人感悟到在屈辱灾难的年月,中华民族昂扬向上进取的精神并没有被湮灭。
《清末记事》为48个贴片,整个内容由8部分构成:
1.西方列强入侵,清王朝丧权辱国
2.腐败没落的满清政府
3.晚清小生产者的起居劳作
4.末代王朝的民风民俗
5.清末百姓的所期所望
6.西方生活方式的输入
7.恪守国粹艺术--京剧
8.宣扬中国传统文化
由此,勾勒出清末社会的大全景。
正像古人所倡导的"言必己出"那样,我希望邮集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清末记事》的贴片是按220×280毫米的规格自己裁切的;我认为清人视黄色为贵,于是将贴片纸选为浅黄色;又将封面做成中国线装书形式,装订线用实线穿成,以富有历史的厚重感;在设计上,将前言、目录打印在封面右侧,与左边的《清末记事》贴签相对应,以使其整体色调古朴而和谐;贴片上的手绘片用厚白纸衬托,每边出2毫米,藉以削弱明信片冷峻的灰色调;同时在白纸下面垫衬深褐色厚纸,每边出2毫米,这样,两层厚纸加衬,使明信片凸出贴片纸面,呈现出立体的美感。
《清末记事》在2001年南京全国邮展的"试验类"展品中,获一等奖加特别奖。但编组邮集的自身意义,不完全是奖项所体现的。重要的是后人将前辈留下的"历史碎片",拼兑还原成历史,从而继承先祖爱国忧民的文化品格。这一份深刻的感受,才是世间最厚重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