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岩上隧道岩溶灾害处治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大岩上隧道岩溶段工程为研究背景,以隧道的概况及岩溶段揭露的整个过程为基础,研究了大巖上隧道岩溶发育规律,综合分析后得出了该溶洞的发育情况,结合数值分析的成果提出了一种新的溶洞处理方法。即将该段岩溶处治方案分为洞内和地表两部分,洞内处治采取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局部断面帷幕注浆+超前预支护+旋喷桩基底加固+衬砌结构加强+确保防排水体系+监测等技术措施的综合手段;地表处治采用周围截排水+底部挂网喷混封闭+水泥土+土石回填+表面封闭+监测等技术手段。
  [关键词]隧道 岩溶 灾害 处治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11-01
  1 岩溶对隧道结构的危害
  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旱及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而岩溶对隧道结构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如果溶洞分布于隧底时,使得隧道底部悬空,并且溶洞常常伴随着填充物或者暗河水流,给隧道底部的处理造成很大的困难。
  (2)如果隧道埋深较浅且溶洞分布在隧道顶部时,在施工中容易造成隧道顶部坍塌以及地表下沉的危害。
  (3)如果隧道穿过有高压富水岩溶时,容易给隧道造成突水突泥的危害。
  (4)溶洞的存在,常常造成隧顶塌方、地表下沉开裂、周围围岩应力增大,边墙因土、水压力的改变影响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5)岩溶水具有腐蚀性长期腐蚀隧道结构,降低了隧道结构的耐久性[1]。
  2 工程概况
  2.1 地层岩性
  隧址区出露二叠系、石炭系等地层,地层岩性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1)石炭系上统马平群(C3mp)
  灰岩: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状构造,致密、球状、豆状结构,局部含白云岩。区内灰岩中夹一层厚约50 m的块状粗晶白云岩,下部为厚约160m的泥岩夹生物灰岩、泥质灰岩及燧石层。区域厚度95~671m。分布于拟建路线大岩上隧道上。
  (2)下统栖霞组(P1q)
  ①栖霞组一段(P1q1)
  灰白、黄褐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夹黄,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炭质页岩及薄煤层。有辉绿岩床侵入。
  ②栖霞组二段(P1q2)
  上部深灰色或浅灰色块状灰岩;中部浅灰色厚层斑块状含白云质灰岩;下部灰、灰黑色中厚层灰岩夹黑色页片状泥灰岩。含蜓,有辉绿岩株侵入。
  (3)下统茅口坡组(P1m)
  ①茅口坡组(P1m)
  上部深灰色厚层灰岩,常具白云至斑块,下部浅灰色厚层灰岩,含蜓,其间夹一层白云质灰岩。有辉绿岩床、岩墙侵入。区域厚度277~411 m,分布于拟建路线大岩上隧道进口段。
  (4)残坡积层(Q4el+dl)
  主要为玄武岩、碳酸盐岩类风化形成的亚黏土、黏土为主,夹少量角砾、碎石,呈灰褐、黄褐色、棕色,厚度变化大,在中山构造剥蚀、碳酸岩溶蚀地貌单元土层厚度一般0~2m,局部地段可达5~8m。
  (5)人工填筑土(Q4me):
  以块碎石、角砾、亚黏土、亚砂土为主,灰色、灰褐色,块碎石主要成分为页岩、砂质泥岩、泥灰岩、石灰岩等,棱角状、次棱角状,一般粒径20~300mm。
  2.2 地质构造
  隧址区地质构造复杂,穿越的主要构造形迹呈南北向,呈南北向发育的一系列褶皱及断裂构造受东西向发育的构造带限制;路线区位于褶皱为杨家村背斜的南东翼;路线段无区域性断层通过,距南北向发育的团山右行逆断层(F63)约2~2.5km。
  隧址区位于杨家村背斜的南东翼,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岩层向南东侧倾斜,与隧道轴线成小角度斜角,发育次级褶皱,岩层产状局部有一定变化。
  隧址区节理发育特征基本一致,主要有4组。裂隙倾角陡,裂面多较平直,呈微张~张开状,宽1~50mm不等,局部充填黏土,面上附褐色铁质膜,节理密度1~3条/m,最大延伸可达5m以上,未见贯通性微张节理。
  3 大岩上隧道岩溶段处治方案设计
  处治总体方案分为地表处治和洞内处治,原则先对地面进行截排水处理,然后进行洞内处理,当洞内该段二次衬砌施作完毕后,再进行地表的回填处理。其中地表处治采用周围截排水+底部挂网喷混封闭+水泥土+土石回填+表面封闭+监测等技术手段。
  洞内处治采取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局部断面帷幕注浆+超前预支护+旋喷桩基底加固+衬砌结构加强+确保防排水体系+监测等技术措施的综合手段。
  主要施工步序:
  ①前帷幕注浆31m;
  ②作超前预支护(迈式管棚+超前小导管);
  ③采用CRD法开挖,在上台阶开挖完后,根据基底探测结果,施作三重管φ1200旋喷桩加固基底;
  ④拆除临时支护,施作二次衬砌及仰拱。
  4 大岩上隧道岩溶段处治技术措施
  4.1 地表处治
  (1)在地表塌坑周边5m范围外,设置一道30cm×30cm的截水沟,沟壁采用5cm厚C20水泥砂浆抹面。
  (2)加强塌坑周边的地表沉降监测。
  (3)待该段洞内二次衬砌施作完毕后,基坑底部施做20cm厚C20喷射混凝土,内设Ф20钢筋,间距30×30cm;底部3m范围内采用5%的水泥土回填;其上5m范围内采用土石回填,并尽可能回填密实;距地表2m范围内,要求采用黏土回填,回填体应高出地面不低于50cm。
  4.2 洞内处治
  (1)超前局部帷幕注浆:对掌子面前方31m,隧道开挖轮廓线外6m范围内的岩溶充填体进行局部超前帷幕注浆。
  (2)超前预支护:隧道开挖前,施做15m长T76N自进式锚杆形成迈式管棚,环向间距30cm,排间距9m,共3个循环,对掌子面中部及右侧岩溶填充体部分进行超前预支护;在掌子面拱部145°范围内打设43根4.5m长φ42×4.0mm超前小导管,环向间距40cm,排间距1.8m。
  (3)基底加固:由于隧道在岩溶充填体内穿过,施工期间可能存在上台阶边墙下沉,运营期间衬砌出现不均匀沉降等病害,因此,在上台阶钢支撑拱脚部位设置4根φ42×4.0mm锁脚小导管。下台阶开挖完毕后,采用地质雷达和基底钻孔等措施,探明结构底板下15m范围内的围岩情况。如隧道仰拱底部仍为岩溶填充物,且深度超过15m,应对仰拱底部采用旋喷桩设置地基梁,旋喷桩长15m,采用Ф1200三重管旋喷桩横隧道方向进行加固;如隧道仰拱底部岩溶填充物未超过15m,应根据实际岩溶填充物的深度施作旋喷桩;如隧道仰拱底部岩溶填充物厚度小于5m,应采用浆砌片石换填或压石挤淤的方法进行处理。
  (4)加强隧道支护衬砌结构:喷射混凝土厚度为28cm,内设22b工字钢,每60cm一榀;系统锚杆在隧道拱顶及右侧岩溶填充体范围内采用5m长Ф42小导管,左侧基岩采用Ф25中空注浆锚杆,布置间距均为100(环)×60(纵)cm;钢筋网采用Ф6.5双层布置,间距15(环)×15(纵)cm;二次衬砌拱墙、仰拱均采用65cm厚C25钢筋混凝土。
  (5) 加密沉降缝:该段施工缝位置一律按沉降缝处理,并对隧道环向盲沟加密,纵向间距2m。
  (6) 加强岩溶段施工期间的监控量测。
  参考文献
  [1] 刘招伟,张民庆,王树仁.岩溶隧道灾变预测与处治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供热通风与空调的使用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科技越是进步对供热通风与空调的依赖就越强。因此,供热通风与空调的施工安装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空调系统 安装 施工  中图分类号:TU83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03-0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供热通风与空调安装量在不断增加,而在大量的安装施工过程中也就慢慢地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 要]文章分析了路桥过渡段的常见问题,提出了施工处理及质量控制措施。从而减少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减轻桥头跳车现象。  [关键词]路桥过渡段 常见问题 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168-01  路桥过渡段桥台和引道路堤之间经常会产生差异沉降,较小的差异沉降就会导致桥头跳车,使得行车不舒适,甚至影响行车安全。作为交通基础设
期刊
[摘 要]道路线形的设计规划不仅要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而且要注意曲线之间的相互配合。在道路线形的设计中,有很多种组合方式,而好的线形设计,应起到保证线形连续、行驶安全、美观、与环境适应的重要作用。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条件等在公路线形设计方面必然有很重要的影响。本文就道路线形设计与规划等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道路线形 线形组合 线形设计 线形规划  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中图分类号:P5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07-01  1、原因分析:  一般由于池塘回填土导致土质差异较大,堆土不当压力太大,造成回填杂土产生巨大的推挤作用,引起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断裂及偏位。  2、解决办法及实施:  由于绝大部分三类桩在3.0至4.5米深处发生断裂并有偏移,且偏移程度超过了规范允许范围。因此首先需要进行纠偏处理。纠偏处
期刊
[摘 要]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开展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桥梁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公路基础建设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很多的桥梁服役了很多年的时间,由于受到交通载荷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程度不同的结构性或功能性损坏,急需维修养护。由此,我们需要通过对桥梁的缺损、承载能力、服务水平等所作的一项综合评定。来保证公路桥梁结构的安全使用。  [关键词]公路桥梁 技术
期刊
[摘 要]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主要是对施工建设项目运行的整个过程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工作,项目质量管理制度是否能够全面实施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本文就提升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进行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 施工项目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S9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10-01  1、施工项目管理概述  1.1
期刊
[摘 要]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技术要点 混凝土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175-011 混凝土施工管理的意义  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管理,就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出客观科学
期刊
[摘 要]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含裂缝体的混凝土材料和混凝土结构的破坏过程以及裂縫传播规律,建立断裂准则,探讨如何控制和防止混凝土结构断裂破坏的措施。本文通过分析混凝土断裂的几个模型,简述混凝土断裂力学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断裂力学 模型  中图分类号:TU2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12-01  1 前言  混凝土断裂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主
期刊
[摘 要]沥青路面透层施工技术在公路的应用较广泛,施工工艺较复杂,只有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施工,严控施工质量,才能确保整个公路的质量。  [关键词]沥青路面 透层施工 封层施工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165-01  一、透层的定义与作用  透层是加强路面沥青结构与非沥青基层结合度的特殊结构,通过在非沥青材料上铺筑浇
期刊
[摘 要]本文对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产生裂缝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治裂缝的措施。  [关键词]水泥稳定砂砾土底基层 裂缝 防治  中图分类号:TE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167-01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属于半刚性基层,它施工比较简单,取材方便,造价低且经久耐用。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是路面结构的主要承重层,其厚度通常不能低于15cm。通常将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