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问答是实现借班上课有效互动的关键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im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由于借班上课师生并不是很熟悉,常常受到师生能否有效互动问题的困扰,也成为部分教师不敢借班上课的重要原因之一。2012年3月2日,本人有幸参加了由江苏省吴江市震泽高级中学组织的苏州市思想政治学科“名师高徒”的主题活动,在其高一(4)班执教了《 政治生活 》第二课第四框“民主监督”,本文就是从本节课教学实践出发,反思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巧妙设问与应答来实现借班教学的课堂有效互动。
  一、借班教学影响有效互动的三大因素
  是否有效互动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下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重要的价值目标之一。一般而言,课堂教学有效互动受到了目标设定、课堂流程、教师素质、学生认知等方面的影响,然而就借班教学而言,影响课堂有效互动的独特因素就是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
  1.师生生活体验差异
  一般而言,师生的生活体验本身是有一定差异的,然而在借班教学中,师生的生活体验不是同一空间的体验差异,而是来自不同空间的体验差异,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互动的阻力就较大。比如,笔者来自江苏省昆山市,而学生生活在江苏吴江市,虽然两市相近,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乃至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也相差无几。但就“民主监督”这一特定的教学内容而言,两地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相差较大,比如教师对吴江的人大代表、信访机构的相关信息并不熟悉,学生对昆山更是没有具体的生活体验。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者生活资源来组织教学,必然不能引起学生共鸣。
  2.师生心理距离疏远
  就借班教学而言,师生的心理距离相对来说更远,教师并不了解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甚至对学生姓名都不知道;学生也不知道教师的教学习惯,所以学生一般都谨小慎微把自己隐藏起来,寻求心理安全,要么冷眼旁观,伺机而动。
  3.师生认知习惯差异
  影响借班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第三个因素,就是师生之间的教学习惯的认知差异。由于借班上课基本是属于临时性、短期性的,学生对教师教学习惯没有先期的感性认知,教师对学生前段课程学习的基础也没有清楚的判断,导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按照自己教学预设而一厢情愿,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而我行我素,两者互动的有效性可想而知。
  二、借班教学中的巧妙设问三大原则
  借班教学中影响有效互动的重要原因是师生之间的陌生感,那么如何化解、消解师生间的陌生感就是课堂设问的重要的价值取向之一。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则。
  1.设问对象小组优于个体
  由于师生之间存在较强的陌生感,那么教师在提问时尽量不要以针对个别学生的直接提问,而要通过构建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对象提问,这样做一方面能够运用合作学习方式来进行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心理焦虑情绪,如果个别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不能解决,就可以通过小组内同伴交流、以兵教兵的形式构建起一部分知识,从而提升他们在陌生教师面前的自尊感和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及表现欲。比如在教学中,我引用了“沙利文案”的案例,让一组男生代表警察、一组女生代表《 纽约时报 》记者分别对自己的主张进行思考,通过小组的智慧,并且由学生自己推荐发言代表,来表达自己的主张。又如在课堂知识当堂检测时,以小组为单位,先由组内学生自己自主答题,然后组内交流,与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沟通,最后由集中展示小组答案,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学容量,并且学生的参与度也大幅度提升。
  2.设问内容生活优于文本
  借班教学中,师生相同的课程资源可能就是文本了,然而在实践中,设问的内容生活应当优于文本。文本中的原理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果直接针对原理部分设问,要么是知识点的简单重复,要么是脱离生活和理解能力的设问,导致低效或无效互动;而文本中的案例为了追求典型性既没有地方性,也难以体现时代性,学生对文本的案例不能产生有效体验,因而也无法有效互动。因此,设问内容要面对生活,面对学生当下的生活,并且教师要自觉地从自己的生活经验转向当下学生的生活体验。比如,通过对一位吴江市民针对学校学区调整及公共交通设置问题给市教育局的一封批评建议信进行有效探究,学生的生活感就很强,学生在展示其探究成果时就有话说,就能说话、会说话。
  3.设问品质思维优于知识
  借班教学中,教师设问品质应该坚持思维优于知识。在《 政治生活 》教学中,许多具体的知识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完成,并且由于是外校教师来上课,学生一般比较重视,同时对外校上课教师充满着期待。如果教师设问的品质还是停留在知识的再现上,既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还会消解外校教师的权威感,学生认为其水平不过尔尔,使得学生消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导致有效互动的障碍。在本框题教学中,教师有意忽略对民主监督的知识点的表述,而以民主监督为核心进行体系的重组,并联系前面几框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再次进行体系重组,不仅让学生眼前一亮、主动参与互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思维品质得到锻炼和优化。
  三、借班教学中的巧妙应答三大原则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不仅仅是教师问学生答的层面,同时也是通过教师应答进一步助推有效互动,使得互动更加生动。教师应答通常指教师解释教材的重点、疑难点,回答学生的质疑,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其巧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应答要“四两拨千斤”
  在借班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应答要善于借力打力,借学生的嘴说出教师想说的话,让学生说服学生,让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我在本框题的教学中,无论是知识体系的建构、案例的分析、判断题的辨别、疑难点的澄清,还是“沙利文案”的剖析,都坚持组内讨论为先、小组展示居中、小组讨论为后、教师点评断尾这样的课堂教学流程,使得课堂教学互动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有效互动。
  2.教师应答幽默胜于呆板
  借班教学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即时展现对于有效互动、有效教学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幽默在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消除师生陌生感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俗话说,幽默是智慧的剩余,教师通过巧妙地运用类比、反讽、自嘲等幽默的方式进行应答,使得学生在安全、宽松的氛围中有效互动。在教学中,针对学生不会批评,我让学生针对我较为肥胖的体型进行批评,课堂气氛顿时轻松起来,并且对学生“为了自己健康建议老师少吃点”的批评进行及时表扬,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明显拉近,课堂互动明显流畅起来。
  3.教师应答情感高于知识
  在借班教学中,教师的应答大都以知识为主要内容,然而要实现课堂教学师生真情互动,那么教师应答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而应该向情感层面飞跃,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晓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坚信只有这样,思想政治课课程价值才能真正得以落实和彰显。教师在实践中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尤其是眼神的传递、笑脸的展示来欣赏、表扬、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取得进步的点点滴滴。教学中,我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微笑地对着每一个学生,无论其回答对错,还是参与程度高低,一定要努力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一个安全的氛围里学习。
  借班上课,对教师是一种压力和挑战,也是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作者单位:昆山市震川高级中学,江苏 昆山,215300)
其他文献
教育部于2010年12月颁布了《 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 纲要》)。《 纲要 》要求中小学校要“知行统一”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为学生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基础。而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灿烂文明,国学正是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是炎黄子孙修身养性、教化道德、完善人格的重要载体,也是《 纲要 》颁布背景下学校拓展德育空间的崭新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国学文化教育,在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方
期刊
【摘 要】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师资均衡配置,师资均衡配置的核心是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培训。目前,我国中小学师资培训主要存在两个障碍,一是中小学编制紧张,教师们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有效培训;二是培训机构撤并,常规性培训受到影响。扩大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编制,恢复和重建高水平师资培训机构,建立经常性教师轮流培训制度,大力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是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 
期刊
【摘 要】受西方评价理念的影响,表扬和鼓励在基础教育中受到推崇,而批评、惩罚和体罚则“集体失语”,导致人们对批评、惩罚和体罚等概念的混淆。但在中国的文化环境当中,一味照搬西方评价理念并不可取,更何况这一理念本身还未经检验。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恰当的批评和惩罚是必须的,这需要对批评和惩罚的范围做出准确的界定,并明确行为规范。  【关键词】批评 惩罚 体罚 教育评价    1.“我还是不敢批评学生” 
期刊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枢纽。对教师提问的研究一直是课堂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2011年江苏省14节优质课中的7节课里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来总结初中英语课的交互特征,希望能为初中英语课堂交互活动的有效进行带来一定的启示。  一、理论背景  现代语言学家往往把课堂教学视为一个交互过程 [1] [2] ,把它和“真实社会”的交际情形相比较来分析语言课堂的交际性。[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边境贸易往来的繁荣,教育成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国门学校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无疑也成为了关注点。笔者重点选择了广西与越南接壤的崇左市下辖的大新县、龙州县、宁明县、凭祥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做了深层次分析。对生均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进行了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促进国门学校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
期刊
《 数学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真正让数学与现实联系,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去主动解决所碰到的现实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应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在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运用体验的方法,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正确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理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并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一、
期刊
【摘 要】当前,特色办学已成为中小学办学的新追求,建设特色学校需要营造特色的环境作为彰显其特色的重要载体。丰县民族中学多年来坚持围绕“环境建设”做文章,紧扣“民族特色”求实效,通过建设特色校园环境,构建民族团结教育特色学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关键词】精神环境 物质环境 民族特色    校园环境不仅是师生生活、学习的空间,还是彰显学校特色的重要载体。学校要办出特色,首先应营造出一个
期刊
常常看到一些上得十分顺利的课,教师讲得准确无误,学生个个对答如流。然而,既然学生都会了,教师为什么还要教呢?学生在课堂上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教师的价值又如何体现呢?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华应龙在课堂上就是跟学生共同面对学习中的问题、矛盾、差错,从中悟出道理,使一节课变得有味道。心理学中的“试误”“最近发展区”的学说,也为这样的有差错的课提供了理论的诠释。华应龙老师把课堂中的差错作为资源来看待
期刊
历史教育的目的并非仅仅让学生记住和复制一些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在思考和探究中建立起对历史的认识。所以此次新课程改革将中学历史课程的性质定性为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历史课程性质阐述为“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但“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侧重于传授具体的历史知识
期刊
【摘 要】“隐性课程”并非从属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课程”的概念,从这一名称出现之日开始就是一种无奈的代指,不等同于一种课程类型。因此隐性课程的“开发”也不同于常规意义上课程的开发。在我们对隐性课程进行“开发”时,要明确其中“开发”的特有内涵,注意“隐性”本身特有的价值,切勿将“开发”异化为“控制”。  【关键词】隐性课程 概念泛化 课程开发  长期以来,“隐性课程”这一概念在学术界中无法达成共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