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何通过科学的作业设计达到既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新课程的作业倡导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人格独立与个性发展,从内心深处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强烈的学习欲望型作业模式。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认为优化作业设计,构建新的作业练习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作業设计人本化——关注人本 自主作业
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当充分尊重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以一种分类关心,个别引导、全员帮助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学生身心不同,作业的目的、内容、方法也应因人而异,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即尊重差异、自主化的作业。
1、自拟作业
为了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我尝试着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在教学新课之前,要求学生在预习新知或复习旧知过程中,开动脑筋,自己设计作业题型并解答、课堂交流、比比谁设计的作业最受欢迎。如在教《葡萄沟》时,我安排了“自拟作业,深化主题”的环节:同学们,你们愿意为新疆的好地方——《葡萄沟》一课设计一个作业吗?学生都饶有兴趣地完成了设计,而且设计的作业内容比老师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如:
⑴把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⑵用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词语造句。
⑶如果去葡萄沟,你想做什么?
⑷根据书上的内容画一幅葡萄园美景。
⑸用自己的话来夸夸葡萄沟。
⑹仿照课文第二段,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水果。
这些作业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当然也乐意完成。作业设计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津津乐道,不知疲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所学知识。
2、自选作业
自主选择作业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作业。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举止不同的个体。所以,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维度、不同量级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教《春雨的色彩》一课,我设计了如下分层作业:⑴如果你爱读书,不妨阅读一篇描写春天的儿歌。⑵如果你爱古诗,不妨背诵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⑶如果你爱绘画,不妨画出一副春天的美景。⑷如果你爱音乐,不妨欣赏一首春天的歌曲。⑸如果你爱积累,不妨摘录一些描写春天的语句。⑹如果你爱观察,不妨找找春天在哪里。⑺如果你爱说话,不妨讲述一个有关春天的故事。 ⑻如果你爱写作,不妨创作一首春天的诗歌。
以上八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若干题完成。这些由易到难,内容形式多样的作业,既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保持在恰当的水平。
3、自批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与老师评价作业这两个层面是一完整的学习过程,但现有的批改作业方式是将两者人为地分割开来。所以,有必要改变批改作业老模式,让学生将作业进行交流,使学生成为批改主体中的一员,当当“小老师”自批作业。
我尝试着让学生也拿起红笔,互批互改、自批自改作业。如:有些当堂练习,如果让同桌两个同学交换批改,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不但可以了解同学的错误,更好地正视自己的错误,而且相互间建立一种互助的关系,彼此了解情况。再如:当学生上交习作初稿之后,老师找出带有共通性的问题,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在实物投影上修改作文,根据本次作文的重点要求,启发、引导学生自己修改。学生自批互改养成了习惯后,不仅激发了他们查找问题的兴趣,而且改变了教师单一批改模式,提高了作业批改的效益。
二、作业设计生活化——面向生活 促进发展
1、树立“大语文”观念,面向生活、拓展延伸。
“生活即教育”,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不要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沟通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桥梁,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如让学生看电视新闻,摘录要闻并交流;组织参观访问,写参观记,访谈录;饲养小动物,写观察日记;阅读课外读物,办手抄报;从电视、街头收集广告用语,再尝试为某种产品设计广告;节假日为老人、老师、同学写祝愿语,自制贺卡等等。这样的语文作业形式多样,贴近生活,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其中,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可谓一举多得
2、注意学科间的整合渗透,力求形式多样、富以情趣。
新课标明桷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把音、体、美、劳、科学等学科的知识渗透于语文作业之中,淡化学科间的割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的作业设计可让听、说、读、写、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既符合儿童爱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如学了《晏子使楚》等课文,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情节,自编自演课本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演创作才能。学了《桂林山水》等课文,让学生为课文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选择音乐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文本情感基调的把握过程。学了《枫桥夜泊》等意境优美的诗,要求学生根据诗境为诗配上插图,变文字为画面。作画的过程,即是学生理解诗义、感悟诗境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领悟、鉴赏审美能力。学了《乌鸦喝水》等文章,让学生做简易实验来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实践证明,学科间知识的交叉渗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作業设计人本化——关注人本 自主作业
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当充分尊重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以一种分类关心,个别引导、全员帮助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学生身心不同,作业的目的、内容、方法也应因人而异,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即尊重差异、自主化的作业。
1、自拟作业
为了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我尝试着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在教学新课之前,要求学生在预习新知或复习旧知过程中,开动脑筋,自己设计作业题型并解答、课堂交流、比比谁设计的作业最受欢迎。如在教《葡萄沟》时,我安排了“自拟作业,深化主题”的环节:同学们,你们愿意为新疆的好地方——《葡萄沟》一课设计一个作业吗?学生都饶有兴趣地完成了设计,而且设计的作业内容比老师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如:
⑴把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⑵用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词语造句。
⑶如果去葡萄沟,你想做什么?
⑷根据书上的内容画一幅葡萄园美景。
⑸用自己的话来夸夸葡萄沟。
⑹仿照课文第二段,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水果。
这些作业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当然也乐意完成。作业设计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津津乐道,不知疲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所学知识。
2、自选作业
自主选择作业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作业。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举止不同的个体。所以,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维度、不同量级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教《春雨的色彩》一课,我设计了如下分层作业:⑴如果你爱读书,不妨阅读一篇描写春天的儿歌。⑵如果你爱古诗,不妨背诵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⑶如果你爱绘画,不妨画出一副春天的美景。⑷如果你爱音乐,不妨欣赏一首春天的歌曲。⑸如果你爱积累,不妨摘录一些描写春天的语句。⑹如果你爱观察,不妨找找春天在哪里。⑺如果你爱说话,不妨讲述一个有关春天的故事。 ⑻如果你爱写作,不妨创作一首春天的诗歌。
以上八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若干题完成。这些由易到难,内容形式多样的作业,既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保持在恰当的水平。
3、自批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与老师评价作业这两个层面是一完整的学习过程,但现有的批改作业方式是将两者人为地分割开来。所以,有必要改变批改作业老模式,让学生将作业进行交流,使学生成为批改主体中的一员,当当“小老师”自批作业。
我尝试着让学生也拿起红笔,互批互改、自批自改作业。如:有些当堂练习,如果让同桌两个同学交换批改,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不但可以了解同学的错误,更好地正视自己的错误,而且相互间建立一种互助的关系,彼此了解情况。再如:当学生上交习作初稿之后,老师找出带有共通性的问题,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在实物投影上修改作文,根据本次作文的重点要求,启发、引导学生自己修改。学生自批互改养成了习惯后,不仅激发了他们查找问题的兴趣,而且改变了教师单一批改模式,提高了作业批改的效益。
二、作业设计生活化——面向生活 促进发展
1、树立“大语文”观念,面向生活、拓展延伸。
“生活即教育”,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不要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沟通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桥梁,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如让学生看电视新闻,摘录要闻并交流;组织参观访问,写参观记,访谈录;饲养小动物,写观察日记;阅读课外读物,办手抄报;从电视、街头收集广告用语,再尝试为某种产品设计广告;节假日为老人、老师、同学写祝愿语,自制贺卡等等。这样的语文作业形式多样,贴近生活,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其中,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可谓一举多得
2、注意学科间的整合渗透,力求形式多样、富以情趣。
新课标明桷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把音、体、美、劳、科学等学科的知识渗透于语文作业之中,淡化学科间的割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的作业设计可让听、说、读、写、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既符合儿童爱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如学了《晏子使楚》等课文,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情节,自编自演课本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演创作才能。学了《桂林山水》等课文,让学生为课文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选择音乐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文本情感基调的把握过程。学了《枫桥夜泊》等意境优美的诗,要求学生根据诗境为诗配上插图,变文字为画面。作画的过程,即是学生理解诗义、感悟诗境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领悟、鉴赏审美能力。学了《乌鸦喝水》等文章,让学生做简易实验来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实践证明,学科间知识的交叉渗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