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与品牌的纠结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奢侈品的大蛋糕
  
  近几年,中国奢侈品消费一直处于井喷状态,连续4 年全球增长第一。2011年6月9日,世界奢侈品协会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受日本地震、中国国内消费持续增长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中国2012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贸易与消费中心,消费总额预计将达146亿美元。
  面对国内的奢侈品发展趋势,如此巨大的市场蛋糕,茅台焉有不动心之理。只是,如何抢占这块蛋糕,面对工艺复杂、产能有限的茅台酒,提价销售就是唯一的出路。而通过奢侈品认证无疑是提价最好的借口了。
  
  品牌升华的机遇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震1975年将茅台酒正式宣布为“国酒”至今,国酒茅台已经走过了36个年头。彼时茅台酒的定位是大众的消费品,这也是茅台集团领导所说的“老百姓喝得起的酒”。但随着茅台酒价格的不断攀升,一般的老百姓只能望“茅”兴叹了。
  以53度飞天茅台为例,茅台酒从2000年的200元左右,到现在的2000元,10年时间涨了10倍。但这远远不是涨价的终结,茅台集团人士放出豪言,称飞天茅台3年内零售价或突破5000元,而市场上拍卖的一些年份茅台酒,成交价更是达到数十万。用市场人士的话说,茅台价格发“酒疯”了。
  究竟谁在消费茅台呢?相关数据显示,茅台一年一万多吨产量里面,这其中真正成为大众消费的还不到两成,八成茅台酒主要用于宴请、送礼等人情消费,甚至成为收藏品。
  中国人爱面子,讲身份,尤其在官场上,下级招待上级,既然贵为国酒,用茅台招待是倍有面子的,而且不会犯错误,上下通吃,老中青皆宜。于是,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都以囤几箱茅台酒为荣,“某某单位特供”字样出现在茅台包装上屡见不鲜,茅台已然成为“官酒”。
  另一方面,投资需求则是茅台价格“发疯”的另外主要原因。随着茅台价格疯长,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引发了大量的投资需求。酒越陈越香,茅台年代越久远就越值钱,陈年茅台已经拍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再加上股市低迷、楼市不振,茅台成为另一种投资渠道,茅台想不疯都难。
  所以,随着茅台价格的攀升、质量的提升,茅台的消费群体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茅台最初的品牌定位、品牌形象也到了转型的时候。茅台入奢是茅台酒品牌升华的一个华丽转身。
  
  市场与品牌的纠结
  
  可以说,不论从产品层面、品牌层面和还是经营层面,茅台酒都完全具备有奢侈品的特征。茅台集团非常清醒地知道:茅台一旦贴上奢侈品标签,就打开了另外一扇门,品牌的定位也就截然不同,也和国内其他的酒类拉开了差距,并将逐步迈向国际市场。
  本来入奢这是让茅台高兴的事,完全可以轰轰烈烈大干一番。之所以事隔数天,来个180度大转弯,盖因2011年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出台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规定,政府各部门不得采购奢侈品、购建豪华办公用房或者超范围、超标准采购服务。
  茅台的消费构成,主要是商务宴请和请客送礼,政府部门、大型国企是茅台的忠实消费者,而一般家庭消费则不到2成。一旦茅台成为奢侈品,那就意味着消费茅台就是奢侈浪费,就是腐败腐化,硬生生将公务消费划出圈外。如此,茅台就失去了一大批有购买力的消费群体。茅台是不会愿意丢掉这个现成的金砖市场而冒险开拓所谓的新贵阶层或者国际市场的。所以,茅台“社会影响不好”为由停止入奢,不仅转移了真实目的,掩盖了逐利本性,还落了一个“社会责任感强”美名,何乐而不为?
  虽然《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三公”消费“遵循保障公务、厉行节约、务实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反对奢华、杜绝浪费,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但其对具体公务接待中诸如用酒标准、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等却没有明确的细化量化,这就给茅台们留下了“机会”:只要不贴上奢侈品的标签,消费茅台就可以符合相关规定。
  “三公消费”规定成为茅台入奢的主要障碍。如果茅台是奢侈品,那么喝茅台就是腐败,就是和人民为敌。茅台可背不起这个罪名。定位“大众消费品”的茅台,却要申请加入奢侈品牌俱乐部,并可能丢掉已经稳固占领的市场,丢掉忠实的“酒友”和“官酒”身份。如此重大决策,茅台不得不深思啊。这就是茅台纠结所在。
  
  涨价才是实质
  
  季克良曾说:“我从来没有把茅台定义为奢侈品,因为我们的价格,远远比不上动辄几千上万甚至十几万元的红酒和洋酒,就现在中国百姓的消费水平而言,只要不是天天喝,是消费得起茅台酒的。我一直的主张都是要让老百姓喝得起茅台酒,不要把茅台酒价格提得很高,这么好的酒就要让老百姓都能享受才对。”或许这只是望梅止渴与自我解嘲,但茅台最终还是向奢侈品迈进,茅台目前不敢“入奢”,只是想继续占据政务消费市场而已。
  但茅台入奢这个事,毕竟还是让茅台找到了涨价的理由。据说年前飞天茅台早已脱销、断货,不知道和茅台入奢这个事有没有关系。若有,那也算茅台成功的一次促销了。(作者系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
其他文献
“优糖”功能性粳稻米是一种高抗性淀粉大米,由于高含量抗性淀粉对于高血糖病人餐后血糖的稳定有积极意义,所以被上海农科院专家组命名为“降糖稻1号”水稻。  2010年11月,在上海某特色农业基地规模种植并成功收获。随后,在公关策划及软文炒作推动下,优糖大米快速在上海走俏。    走出保健品策划的误区    产品上市先挖掘卖点。独特的卖点须具备功用性、独特性和排他性,才能在市场推广中脱颖而出。无疑,高抗
期刊
有着中国食品行业风向标之称的全国糖酒会,将在3月23日再次花开蓉城。  全国糖酒会凭借参与者众多、成交额庞大的优势,成为我国酒类和食品流通环节最大的贸易平台,成交总额累计超过5500亿元,并在促进城市服务行业发展、地方经济增长、拉动内需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风雨56载,叙写涅槃神话    1955年开始,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已走过56个年头,是国内少有的从未间断举办的交易会之一。“全国糖酒会的
期刊
郎酒每到一个地方,与当地相关部门联手,开展赞助贫困学子、贫困家庭等活动,与相关部门建立初步联系;然后通过后期团购公关人员的运作,不断在政府内部推广它们的产品,最终形成了郎酒在各地的公关团购系统。    洋河是本世纪白酒业的一个奇迹,短短十年间,销售额从几个亿到现在将近200亿,创造了白酒行业一个灰姑娘变公主的神话。在渠道和组织上丝毫不弱于洋河的徽酒,为什么没有取得洋河般的成功?究其原因,是因为洋河
期刊
未来学家、管理大师约翰奈斯比特有一条著名的“成功定律”:成功靠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利用机会。事实上,回顾我们所知的所有的成功企业,无不是在某一阶段抓住了历史性的机会,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机遇。  跑出了火箭速度的蒙牛,其成功的关键不是管理有多好,营销有多强,而是在预见到乳业这黄金十年,所以蒙牛制定了与所有对手都不一样的发展战略。  在时下的中国市场,无论怎样强调“机会”的重要性,都毫不过分。没有机遇的
期刊
以一个60万左右人口的县市为例,行政部门就有90家之多,其它团体与事业单位有50来家,中等规模学校10多家,乡镇十来个,规模性企业上百家,林林总总加在一起200多家目标团购单位。  团购确实让一些酒水企业尝到了些甜头,但也让不少企业尝到了苦头。  茅台团购渠道销量占总销量50%以上,五粮液的这一占比也在30%左右,而这种比例依旧在逐年上升。  但对其他更多的企业而言,把销量的希望寄托在团购直销上,
期刊
卖场拼命要支持,扬言不给支持就清场。其实,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于,你对卖场销量贡献太低,毛利贡献有限。    卖场逼宫,不给支持就清场    郝卓飞是知名品牌“绿养吉”(化名)新任命的全国KA经理。这不,屁股还没坐热,呼市的M卖场就出了乱子。于是,郝卓飞不得不赶往呼市救火。  “具体什么个情况?”在呼市分公司会议上,郝卓飞开门见山。  “M连锁卖场销量较低,零售价格偏高,一直都是分公司和总公司关注的重
期刊
营销系统管理好了,就是能装满水的优质水桶;管理不好,就变成了“漏水桶”。  在创业初期,企业规模小,企业老板可以直接参与企业运作和管理,不需要专业的控制部门。  但随着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员工人数越来越多,各级管理人员成百上千名时,就需要一个专业的部门,从第三方角度考核企业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与漏洞并进行填补。    内部控制应考虑哪些方面?    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必须设立独立的专职
期刊
中国白酒文化节开幕式在宜宾举行  2011年12月18日,2011中国白酒文化节开幕式在宜宾南岸体育场举行,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小祥,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王琦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同日,宜宾酒类(食品)展示展销会也在宜宾南岸体育场拉开帷幕。本届白酒文化节持续至12月21日。此次白酒文化节期间,还举行了五粮液第15届“1218”厂商共建共赢大会、2011网上中国白酒文化节、五粮液厂商共
期刊
商务部发布《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酒类流通管理的指导意见》  该《意见》是我国酒类流通行业发展的首个中长期指导性文件。《意见》指出,酒类流通管理要以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为主线,以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主导、强化技术支撑为原则,以调整结构、规范管理、提升质量、改善环境为重点,着力推进连锁化、专业化、信息化经营,引导科学、理性、健康的酒类消费,促进酒类流通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意见》同时明确,力争到“十
期刊
中国白酒行业自建国以来经历了两个发展周期:第一个周期的核心驱动是白酒消费需求的解放;第二个周期的核心驱动是白酒消费结构的提升。在第二个周期,白酒行业通过不断的提价,白酒销售价格和消费需求价格的矛盾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消费者数量、消费频次和消费结构的驱动都已经疲软,因此中国白酒行业已经进入发展拐点期。  ——远景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童    “中国食品安全的问题,实际上和全球食品安全问题一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