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应用写作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日渐突出,但对于大学的应用写作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很多老师并未意识到社会与学生的需要,简单把应用写作教学看成是理论加实践的过程。实际上,大学的应用写作教学首先应正视的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前提,这样就不会只以文本为中心,只讲理论,也不会无视学生的感受。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使他们转变角色,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加强实践练习,提高大学生职前职后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大学应用写作 教学改革 建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应用文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全国各类高校都开设了应用写作课。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学不能致用的局面,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果欠佳。如何改变低效教学现状是众多大学一线的写作教师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在大学应用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文为本,教学重心偏离。
传统的应用写作教学是以文章为研究对象的,它从文本角度出发,归纳应用文章的构成要素、表达方式、文体特征、语言特点及技能技巧等写作方法。这种“以文为本”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写作主体的能力培养和写作行为的过程分析,也忽略了应用写作的社会背景和实用价值,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应用写作教学重心的偏离,导致了写作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课堂与生活脱节的局面,造成教学与训练的封闭化、单一化、形式化的倾向。这种倾向,束缚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2.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兴趣索然。
应用写作课的规范性和程式化比较强,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调枯燥,尤其与有意境、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节、语言精美、感情充沛的文学作品相比,两者在对学生的吸引力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许多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是很高,认为“不容易讲出彩儿”,在授课过程中当然避免不了照本宣科。一些学生认为该课程“没啥可学”,在学习过程中味同嚼蜡,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3.过于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实际技能的锻炼。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遵循“介绍应用文种的含义—特点—作用—格式—写法—举例说明”这样的授课思路,过于理论化。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并不适应当今的大学课堂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空洞的理论束缚,缺少真正的实践,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遇到应用文写作时多数人无法驾轻就熟,常常与实际工作脱节。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缺少更大的革新。
长期以来,应用写作的教学大都局限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粉笔加黑板为辅”的教学模式,这就使教学陷入一个陈旧的框架,其直接结果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在机械地、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之余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达不到预期的目标。鉴于此,必须对应用写作教学做一番改革,力争使这门课程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二、对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建议
应用写作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技能,学会写规范的应用文。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精讲多练”的教学基本原则,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写作能力为目标,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合理组织授课练习,适当调整理论讲授与写作训练的比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一种以学生的写和练为主的教学格局。为此,应用写作教学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重心,塑造角色。
应用写作教学是培养、塑造社会应用型写作角色的高级活动,其价值追求直接指向现代社会发展和未来工作实际的需要,其根本目的在于课程内容实际的具体运用。因此,我认为,当前应用写作教学必须扭转“以文为本”的倾向面向学生,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重心,将重点放到写作主体创作文章的行为本身上,突出写作主体在写作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化写作主体的思维主导作用和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写作人才。同时,要面向社会,根据学生在社会生活和未来工作中将要承担的角色,预先提供一定的工作体验,提前做好投身社会的准备,从而完成由在校学生到社会员工的角色转换。
2.摆正“讲”、“练”的关系,强调“练”的主导性。
我认为,在“讲”与“练”的关系上,应该是以“练”为主导,“讲”服务于“练”。目前不少高校的写作课堂上“练”、“讲”错位的现象普遍存在,以“讲”为主,“练”围着“讲”转,“练”只是对“讲”的内容某个局部的一种“加深印象”或“知识转化”,这不仅是零碎的、偶然的,而且写作者可以不动情感。因此,这种机械化的训练做得越多,学生的感觉就越麻木,思维也就越僵化,显然这与写作训练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为此,我在写作训练中特别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将“讲”作为“练”前的引导,即把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提供给学生,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导致“有为而作”的写作冲动。教师将写作理论对此次训练的相应要求加以讲解和介绍,引导学生以写作理论规范自己的写作行为。
(2)将“讲”作为“练”的辅导。教师注重“讲”的现实性,讲授“练”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思路与解决办法,即现实需要的写作理论,避免理论与现实的脱节。
(3)将“讲”作为“练”后的总结。针对一些学生认为不学应用文理论也能写出应用文,上课不愿听讲等情况,在进行通知、函、请示、报告等文体的教学时,可出题目或提供材料让学生动笔先写,当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时再讲。这样先写后讲,讲的理论与学生自己写的文章有联系,富有针对性,不仅可以使学生认真听讲,而且可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其氛围主要来自于教学双方的积极配合与相互作用。教师通过再现应用文的运用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欲望,使学生的写作角色意识逐渐转换和强化,引导他们进入情境。学生在特定的环境情势和具体的写作情境下,以实践主体的角色做出一系列策略性的反应和创造,从而进入积极的写作实践。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各种写作环境,引导学生进入这一环境氛围中,是强化角色实践的重要环节。比如讲经济合同时,教师先给学生介绍合同有关的写作知识和背景材料,其次让学生充当合同双方当事人,就合同条款进行谈判协商,最后达成一致再写作成文;再如讲司法文书时,可将课堂设置为“审判庭”,由学生担任不同角色。通过审理一个典型案件,让学生学会写作起诉书、答辩状、上诉状、判决书等一系列司法文书。这种兴趣教学法,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趣味性,又能有效提高学生写应用文的能力。
4.联系实际,严格训练。
应用文有着非常明确的实用目的,在外观形态上也表现出程式化、格式化的显著特征。由于作者不能随意发挥个人的主观创造性,因此写作起来便显得单调、枯燥、乏味。对于尚未涉足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接触应用文的机会少,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光靠死记硬背写作理论知识是很难提高写作水平的。因而,应用写作教学重视实践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除了上课以外,其他实践操作活动也比较多,如学校召开的职代会、学代会、运动会,举办的各种比赛活动,还有日常的班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应结合这些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比如,为职代会、学代会、运动会写开幕词、闭幕词、会议通知、会议讲话稿,为参加演讲比赛写演讲稿,为自己拟订学习计划、写学习总结等。还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练习各种文体的写作,可以为一些单位、部门或个人承担实际的写作任务,如为他人写广告、合同、诉状等,为一些部门或单位写贺信、欢迎词、答谢词、祝酒词等。因此,将课堂教学同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拓展教学内容的空间,把学生领入一种动态的、立体的精神活动领域,不断调整完善写作行为,培养学好写作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积极性,有利于写作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培养出真正的写作人才。
总之,教师在应用写作课的教学中,应不断发现、创造、积累、总结新的训练方式,使应用写作课能课课有新意,堂堂有收获。应用写作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永远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只要我们时刻把握写作教学的根本目标,勤于动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就一定能够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正平.高等文体写作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余国瑞,彭光芒.实用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董小玉.现代写作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尹相如,王昆建.建立科学的写作教学训练体系[J].写作,2000,(10)
关键词: 大学应用写作 教学改革 建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应用文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全国各类高校都开设了应用写作课。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学不能致用的局面,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果欠佳。如何改变低效教学现状是众多大学一线的写作教师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在大学应用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文为本,教学重心偏离。
传统的应用写作教学是以文章为研究对象的,它从文本角度出发,归纳应用文章的构成要素、表达方式、文体特征、语言特点及技能技巧等写作方法。这种“以文为本”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写作主体的能力培养和写作行为的过程分析,也忽略了应用写作的社会背景和实用价值,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应用写作教学重心的偏离,导致了写作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课堂与生活脱节的局面,造成教学与训练的封闭化、单一化、形式化的倾向。这种倾向,束缚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2.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兴趣索然。
应用写作课的规范性和程式化比较强,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调枯燥,尤其与有意境、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节、语言精美、感情充沛的文学作品相比,两者在对学生的吸引力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许多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是很高,认为“不容易讲出彩儿”,在授课过程中当然避免不了照本宣科。一些学生认为该课程“没啥可学”,在学习过程中味同嚼蜡,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3.过于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实际技能的锻炼。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遵循“介绍应用文种的含义—特点—作用—格式—写法—举例说明”这样的授课思路,过于理论化。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并不适应当今的大学课堂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空洞的理论束缚,缺少真正的实践,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遇到应用文写作时多数人无法驾轻就熟,常常与实际工作脱节。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缺少更大的革新。
长期以来,应用写作的教学大都局限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粉笔加黑板为辅”的教学模式,这就使教学陷入一个陈旧的框架,其直接结果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在机械地、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之余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达不到预期的目标。鉴于此,必须对应用写作教学做一番改革,力争使这门课程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二、对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建议
应用写作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技能,学会写规范的应用文。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精讲多练”的教学基本原则,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写作能力为目标,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合理组织授课练习,适当调整理论讲授与写作训练的比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一种以学生的写和练为主的教学格局。为此,应用写作教学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重心,塑造角色。
应用写作教学是培养、塑造社会应用型写作角色的高级活动,其价值追求直接指向现代社会发展和未来工作实际的需要,其根本目的在于课程内容实际的具体运用。因此,我认为,当前应用写作教学必须扭转“以文为本”的倾向面向学生,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重心,将重点放到写作主体创作文章的行为本身上,突出写作主体在写作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化写作主体的思维主导作用和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写作人才。同时,要面向社会,根据学生在社会生活和未来工作中将要承担的角色,预先提供一定的工作体验,提前做好投身社会的准备,从而完成由在校学生到社会员工的角色转换。
2.摆正“讲”、“练”的关系,强调“练”的主导性。
我认为,在“讲”与“练”的关系上,应该是以“练”为主导,“讲”服务于“练”。目前不少高校的写作课堂上“练”、“讲”错位的现象普遍存在,以“讲”为主,“练”围着“讲”转,“练”只是对“讲”的内容某个局部的一种“加深印象”或“知识转化”,这不仅是零碎的、偶然的,而且写作者可以不动情感。因此,这种机械化的训练做得越多,学生的感觉就越麻木,思维也就越僵化,显然这与写作训练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为此,我在写作训练中特别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将“讲”作为“练”前的引导,即把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提供给学生,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导致“有为而作”的写作冲动。教师将写作理论对此次训练的相应要求加以讲解和介绍,引导学生以写作理论规范自己的写作行为。
(2)将“讲”作为“练”的辅导。教师注重“讲”的现实性,讲授“练”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思路与解决办法,即现实需要的写作理论,避免理论与现实的脱节。
(3)将“讲”作为“练”后的总结。针对一些学生认为不学应用文理论也能写出应用文,上课不愿听讲等情况,在进行通知、函、请示、报告等文体的教学时,可出题目或提供材料让学生动笔先写,当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时再讲。这样先写后讲,讲的理论与学生自己写的文章有联系,富有针对性,不仅可以使学生认真听讲,而且可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其氛围主要来自于教学双方的积极配合与相互作用。教师通过再现应用文的运用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欲望,使学生的写作角色意识逐渐转换和强化,引导他们进入情境。学生在特定的环境情势和具体的写作情境下,以实践主体的角色做出一系列策略性的反应和创造,从而进入积极的写作实践。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各种写作环境,引导学生进入这一环境氛围中,是强化角色实践的重要环节。比如讲经济合同时,教师先给学生介绍合同有关的写作知识和背景材料,其次让学生充当合同双方当事人,就合同条款进行谈判协商,最后达成一致再写作成文;再如讲司法文书时,可将课堂设置为“审判庭”,由学生担任不同角色。通过审理一个典型案件,让学生学会写作起诉书、答辩状、上诉状、判决书等一系列司法文书。这种兴趣教学法,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趣味性,又能有效提高学生写应用文的能力。
4.联系实际,严格训练。
应用文有着非常明确的实用目的,在外观形态上也表现出程式化、格式化的显著特征。由于作者不能随意发挥个人的主观创造性,因此写作起来便显得单调、枯燥、乏味。对于尚未涉足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接触应用文的机会少,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光靠死记硬背写作理论知识是很难提高写作水平的。因而,应用写作教学重视实践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除了上课以外,其他实践操作活动也比较多,如学校召开的职代会、学代会、运动会,举办的各种比赛活动,还有日常的班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应结合这些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比如,为职代会、学代会、运动会写开幕词、闭幕词、会议通知、会议讲话稿,为参加演讲比赛写演讲稿,为自己拟订学习计划、写学习总结等。还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练习各种文体的写作,可以为一些单位、部门或个人承担实际的写作任务,如为他人写广告、合同、诉状等,为一些部门或单位写贺信、欢迎词、答谢词、祝酒词等。因此,将课堂教学同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拓展教学内容的空间,把学生领入一种动态的、立体的精神活动领域,不断调整完善写作行为,培养学好写作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积极性,有利于写作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培养出真正的写作人才。
总之,教师在应用写作课的教学中,应不断发现、创造、积累、总结新的训练方式,使应用写作课能课课有新意,堂堂有收获。应用写作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永远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只要我们时刻把握写作教学的根本目标,勤于动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就一定能够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正平.高等文体写作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余国瑞,彭光芒.实用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董小玉.现代写作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尹相如,王昆建.建立科学的写作教学训练体系[J].写作,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