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就是兴趣,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巧妙设计课程安排,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在兴趣中自发学习。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学生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8
虽然现在信息技术课在小学已全面普及,但是这门课程开设时间并不长,特别是农村地区因教学基础设施落后,条件不足,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效果并不明显,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究竟该该怎样上好电脑课值得深思,通过教学的体会,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下自主的学习。
一、示范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大多数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是,有些学生
虽然爱上这门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看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教师的示范操作尤为重要,规范熟练的操作很快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教学中如果能因势利导,把“游戏”适时引入课堂,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转化为动能,就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小学生刚开始学习电脑,许多学生没碰过电脑,对鼠标的基本操作非常陌生,特别是鼠标的双击和拖动更是难以掌握,而且练习鼠标的操作是相当枯燥的,让学生直接练习必然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鼠标各种基本操作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各式各样的鼠标,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并告诉学生鼠标是电脑的输入设备。在桌面上单击右键,从弹出的菜单里单击“属性”。弹出“显示属性”对话框,在墙纸域中选择“动物”,一只可爱的小狗出现在屏幕上。学生的表情由惊讶到惊喜,这样的情境,马上就刺激了学生尝试的欲望,在愉快的学习中,不断探索,很快就掌握了鼠标器的基本操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玩“扫雷”游戏来练习鼠标的单击、右击和双击,又让他们通过“纸牌”游戏来掌握鼠标的拖动。通过游戏,一方面消除了学生对电脑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学生又熟练地运用了键盘和鼠标。
二、学玩结合,引导学生在趣味中学习
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往往是坐不住,对有动感、有情节故事和有强烈色彩的东西有好奇心,对于单调的练习逐渐有些厌烦,因而小学信息技术课应该简单易懂,在课程的安排和内容上要注意简单易懂,要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一些直观的、形象的、生动的方法和教学软件,配合一些适当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一些抽象的理论,让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在导课中,教师可将教学内容编制成动画故事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欣赏,等他们沉浸在奇妙的故事和场景中时,慢慢停下来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计算机制作出来的,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再讲解计算机的神奇功能,使学生产生最初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找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例如:抓小偷、摘苹果等游戏。在课堂中发现学生们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指法练熟了,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学生们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竞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到知识
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都有较强的荣誉感,针对这一特点,教学时教师
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积极营造让学生主动求知的氛围,尽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就感,要经常适时组织操作技能比赛、操作成果评比等课堂活动,以此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兴趣和不断学习的意志。比如,可按年级与学生的兴趣组织一些不同层次的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例如在学习flash动画制作后,可以告诉学生下一堂课将进行操作比赛:独立制作“会转动眼珠的大熊猫”,并评优奖励。这样多数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充满了动力和热情,他们就会主动进行操作练习,有的学生还在网上搜索了更为复杂的操作方法。在比赛时,很多学生对flash动画制作程序已非常熟练。通过这样的评比和奖励,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不断探索学习的热情,更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通过一系列的比赛,有助于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调动热情,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可能没有哪一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比较弱,学习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会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愿听讲,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上课,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在这个问题上,如何调动学生热情,充分发挥每个学生作用,让他们主动思考尤显重要。在教学中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去动脑、去动手,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上每一节课前可以先用大屏幕给同学们做演示、讲解15分钟左右,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操作,对个别接受能力差的同学,进行单独辅导。在上机时,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时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在上机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这样就有效地诱发了更多同学的学习兴趣。
五、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就是应用,在这个网络横行的时代,要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注重学生这个方面的培养,教学生怎样用“WORD”写作文、教学生用“画图”设计贺卡送给他人;教学生怎样畅游因特网、怎样在网上找到并能下载自己需要的资料、图片。。。。。。教学生怎样收发电子邮件等等。这样,在课堂上学的都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都能服务于现实生活,从开始对计算机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在提高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当然,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水平也不能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找出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一定会提高教学效果的。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学生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8
虽然现在信息技术课在小学已全面普及,但是这门课程开设时间并不长,特别是农村地区因教学基础设施落后,条件不足,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效果并不明显,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究竟该该怎样上好电脑课值得深思,通过教学的体会,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下自主的学习。
一、示范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大多数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是,有些学生
虽然爱上这门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看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教师的示范操作尤为重要,规范熟练的操作很快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教学中如果能因势利导,把“游戏”适时引入课堂,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转化为动能,就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小学生刚开始学习电脑,许多学生没碰过电脑,对鼠标的基本操作非常陌生,特别是鼠标的双击和拖动更是难以掌握,而且练习鼠标的操作是相当枯燥的,让学生直接练习必然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鼠标各种基本操作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各式各样的鼠标,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并告诉学生鼠标是电脑的输入设备。在桌面上单击右键,从弹出的菜单里单击“属性”。弹出“显示属性”对话框,在墙纸域中选择“动物”,一只可爱的小狗出现在屏幕上。学生的表情由惊讶到惊喜,这样的情境,马上就刺激了学生尝试的欲望,在愉快的学习中,不断探索,很快就掌握了鼠标器的基本操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玩“扫雷”游戏来练习鼠标的单击、右击和双击,又让他们通过“纸牌”游戏来掌握鼠标的拖动。通过游戏,一方面消除了学生对电脑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学生又熟练地运用了键盘和鼠标。
二、学玩结合,引导学生在趣味中学习
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往往是坐不住,对有动感、有情节故事和有强烈色彩的东西有好奇心,对于单调的练习逐渐有些厌烦,因而小学信息技术课应该简单易懂,在课程的安排和内容上要注意简单易懂,要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一些直观的、形象的、生动的方法和教学软件,配合一些适当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一些抽象的理论,让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在导课中,教师可将教学内容编制成动画故事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欣赏,等他们沉浸在奇妙的故事和场景中时,慢慢停下来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计算机制作出来的,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再讲解计算机的神奇功能,使学生产生最初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找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例如:抓小偷、摘苹果等游戏。在课堂中发现学生们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指法练熟了,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学生们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竞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到知识
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都有较强的荣誉感,针对这一特点,教学时教师
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积极营造让学生主动求知的氛围,尽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就感,要经常适时组织操作技能比赛、操作成果评比等课堂活动,以此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兴趣和不断学习的意志。比如,可按年级与学生的兴趣组织一些不同层次的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例如在学习flash动画制作后,可以告诉学生下一堂课将进行操作比赛:独立制作“会转动眼珠的大熊猫”,并评优奖励。这样多数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充满了动力和热情,他们就会主动进行操作练习,有的学生还在网上搜索了更为复杂的操作方法。在比赛时,很多学生对flash动画制作程序已非常熟练。通过这样的评比和奖励,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不断探索学习的热情,更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通过一系列的比赛,有助于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调动热情,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可能没有哪一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比较弱,学习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会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愿听讲,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上课,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在这个问题上,如何调动学生热情,充分发挥每个学生作用,让他们主动思考尤显重要。在教学中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去动脑、去动手,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上每一节课前可以先用大屏幕给同学们做演示、讲解15分钟左右,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操作,对个别接受能力差的同学,进行单独辅导。在上机时,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时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在上机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这样就有效地诱发了更多同学的学习兴趣。
五、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就是应用,在这个网络横行的时代,要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注重学生这个方面的培养,教学生怎样用“WORD”写作文、教学生用“画图”设计贺卡送给他人;教学生怎样畅游因特网、怎样在网上找到并能下载自己需要的资料、图片。。。。。。教学生怎样收发电子邮件等等。这样,在课堂上学的都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都能服务于现实生活,从开始对计算机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在提高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当然,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水平也不能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找出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一定会提高教学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