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探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640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观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重点主干课程。学好微观经济学,有利于后续的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及专业拓展课的学习。但是在各个高等院校,受学校的软硬件环境、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方法以及学生学习基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提高本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校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杨丽君(1979-),女,河南郑州人,黄河科技学院商贸学院经济系,讲师。(河南 郑州 45006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8-0126-02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中最直接的活动。如果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更加灵活多样,形成适宜的教学情境,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应当重视课堂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各方面发展的主阵地。那么,目前影响高校“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是什么呢?我们怎样才能提高本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影响高校“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本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
  1.学校的影响
  首先,学校缺乏一些必备的教学工具、软硬件条件和设施。比如:多媒体教室不足或者有媒体的教室都是大的阶梯教室,而小教室的多媒体教室较少,若教师想在“微观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上,利用多媒体教学则不得不选择大阶梯教室。由于大多媒体教室数量有限,不可能把小班的课都排到大多媒体教室去,所以,最终的结果是想用多媒体的话,只能上大课,比如一间教室多则容纳300人,少则100人,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或者有的教室确实有多媒体,但是多媒体设备陈旧,亟待更新,图像和文字显示不清楚,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学校的学生数量太多,教师较少,师生比严重失衡。教师的上课任务过于繁重,上课不再是享受,而是任务,为了完成任务而疲于教学。
  再次,学校的薪酬设置不合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也需要维持生计,若薪酬设置不合理,基本工作量任务繁重,而报酬甚微,有些教师容易带情绪上课,缺乏应有的教学激情。
  最后,学校的管理水平不高。教师的职责不明确,为了降低用人成本,一个专职教师要完成多项任务,不仅仅是教书和搞科研,还要有很多行政方面的任务,教师的上课热情受到影响。
  2.教师的影响
  第一,年纪大的教师,虽然对课程内容比较熟悉,但是对于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较少。大学生比较渴望跟老师多沟通,平等交流,由于年龄上的差距,学生和老师的交流较少,甚至很难沟通。年轻的教师,比较容易跟学生沟通,也多会主动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但是经验还有不足,缺乏足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对于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应变能力不够,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甚至产生师生冲突。
  第二,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有待提高。有些高校教师的普通话不标准,夹杂着浓厚的方言,使得很多学生听不懂。另外有的教师的板书不够整洁,字体过于潦草,学生看不清楚。既看不清又听不懂,何来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缺乏亲和力或者观点过于极端,引起学生的反感。有些教师上课过程中,过多的流露出自己过于偏激的观点,不利于正确引导学生,学生难于理解教师的言行,对上课产生厌恶情绪。
  3.学生的影响
  首先,“班风”、“舍风”、“考风”不正。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判断力和选择能力,但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盲目跟风。当学生所处的班集体学风不正时,逃课成风,班级上课出勤率较低,学习不刻苦,很多学生都忙于谈恋爱,打网络游戏,上课睡觉或在宿舍睡觉,考试时只需多准备些小抄,不愿意或不认真听讲,使得教师辛苦准备的课堂教学似乎成了对牛弹琴,更谈不上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由于家庭贫困或者价值观的取向不同,对上课不重视,很多大学生,尤其以高年级或毕业班的学生居多,忙于逃课出去打工,心早已不在课堂上。
  再次,学生中的班干部“业务”过于繁忙,给全班同学起到了反面的示范作用。这些学生由于学生会或者班集体的事情过多,正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就被叫出去;或者上课已经很长时间了,才回到课堂上,影响教师上课思路的完整性和其他同学听课,影响教学效果。
  4.本门课程的影响
  第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它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但现有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多是从理论到理论,枯燥且抽象。抽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因为这些规律属于社会科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像自然科学那样相对来说比较精准,可以在实验室内再现。学生由于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很难理解“微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学理论;其次,这些经济理论的总结,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为前提的,与我国的实际国情、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以及种种假设的条件均有较大差别,使得学生在理解这些理论时难度加大;最后,“微观经济学”使用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方法,这两种分析方法本身就是建立在种种跟现实不完全相符的假设之上,使得经济学理论更加抽象。
  第二,“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图形较多且复杂。本门课程主要以定量分析为主,其理论的得出与变化,可以通过图形来形象直观的再现,便于说明理论的存在与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影响每一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因素繁多,该门课程的图形描述只能抽丝剥茧,剩下主要的变量和影响因素,因此,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第三,频繁的运用数学知识来推导。在微观经济理论中,许多经济理论的得出,都是通过数学推导得来的。要求学习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通过数学证明其自变量的变化是如何导致因变量变化及变化的程度。对数学知识掌握一般且缺乏应用能力的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自然有一定的难度,且容易使学生掉入“数学模型”的怪圈,忽略了“微观经济学”与现实的联系,使得该门课程更加抽象与晦涩难懂。
  二、提高高校“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活动形式,课堂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教育部制定的财经类专业的重点主干课程,也是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专业课程之一,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微观经济学”课堂的教学效果。针对以上四点影响因素,提高本门课程课堂教学效果有以下几个思路。
  1.学校方面
  第一,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应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设施。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每个高校都应该努力改善和提高教学条件。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能让外部条件限制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应适当增大必备的教学工具和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合理统筹安排学校的规划和布局。
  第二,高校应尊重教师的权益,适当提高教师待遇,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任务,使得教师有更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来完成课堂教学。完善教师的比例结构,避免“两头大,中间小”,即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年老教师和中级职称的年轻教师较多,副高级职称的中年教师较少。由于年老教师的身体状况,不可能承担过多的教学任务和行政任务,再加上他们已经评上了高级职称,没有过多的科研压力。而这些任务和压力都落在了年轻教师身上,任务过重,每天处于疲惫状态,使得教学课堂缺乏应有的热情。
  2.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应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教师应有良好的师德,爱学生、关心学生,多用心跟学生沟通,“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良师益友。所谓言由心生,只有对学生充满了关爱,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才会对教师和本门课程不排斥并且喜爱。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整理、归纳后,通过多媒体屏幕,引入大量的图表,借助国内最新的教学内容、时事新闻、短片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需要做出大量的图表,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约课堂上的时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有效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图表的重要性。学生会看图表、做图表对学习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是必要的。解释经济现象时,用图来说明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单纯的语言文字的说明。
  课堂教学中多与学生互动。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可以采用提问、启发式等方式,也可以将很多其他的方法引入到课堂中去,如演小品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为解决微观经济理论学习过程中抽象的难于理解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变抽象为具体。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表演,或者让学生课下准备,课堂上表演,自己通过启发、总结等方式参与。课堂演小品的方式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手段,把经济学的理论和现实生动的结合在了一起,它改变了过去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听的单向信息传输的状况,形成了师生互动,双向信息交流的过程。这种课堂小品教学方法将“微观经济学”的原理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加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已被广泛应用在现代教育领域,教师不仅要加强对西方国家经济现象的研究,揭示其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企业组织与管理等的新变化,还要加强对我国经济实践的研究,多举一些和我国联系比较密切的案例,跟西方国家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的印象。
  最后,重视习题练习。通过做习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习题练习可以使初步接触“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学生熟悉生疏的概念、模型、原理,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认识,巩固所掌握的知识,有助于形成系统的该门课程的理论体系。习题的题型和形式都应当多样化,难度适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思考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围绕讨论写出小论文或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辩论,鼓励学生上台做简短的演讲等来锻炼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
  3.学生方面
  首先,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前提必须是学生到课堂上听课,如果学生大部分都不去上课,各种措施手段都形同虚设。学生应以学习为重,其他任何活动都应让位于学习。从大一开始,高校都应严抓出勤率,使学生有个好的开端。学生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对于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和教师互相影响,上课没几个人来听课或者听课状态不好,会影响教师的讲课情绪,学生的听课情绪也会继续恶化,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学生应把握好“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平衡。若家庭贫困,可以多利用节假日或者周末去打工,而不应该以牺牲平时上课学习为代价。毕竟上了大学,应该好好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多充电。
  最后,学生应重视高等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学习。除了“微观经济学”之外,高等数学还是其他经济类专业课程的重要的学习工具,高等数学学不好,不利于这些经济类课程的学习。
  4.本门课程方面
  第一,对“微观经济学”的课程考试方法进行改革。虽然考试是教学过程的终端,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逆向影响十分明显,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对“微观经济学”课程来说,考试是其课堂教学过程的延续,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强化了其所学的内容,加深了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不能只通过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来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多种组合构成学生的最终成绩,即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共同组成,平时成绩的权重确定,可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平时成绩的形式应该比较多样化:出勤、课堂提问、个人作业、小测试、小论文、辩论会、简短的演讲等形式。同时对期末考试的题型进行调整,注重测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计算能力,期末考试试题中,减少或取消死记硬背题型的分值,加大理解性的讨论题的分值和计算题的分值。
  第二,对“微观经济学”的教材进行改革。教材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工具,教材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国内“微观经济学”教材的例子较少,而国外翻译过来的教材例子都是来自西方国家,跟国内实际情况联系不多,学生看起来体会不深刻。所以,在进行教材改革时,教材的编写应适当增加国内的案例。
  三、结束语
  “微观经济学”课程理论内容丰富,但也很抽象、深奥、难懂,学生消化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要用高等数学的知识证明和推导经济理论,使很多学生学习起来,囫囵吞枣,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提高高校“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势在必行。为解决微观经济理论学习过程中的抽象、难于理解的问题,变抽象为具体,需要从学校、教师、学生、“微观经济学”课程四个方面来考虑。学校方面应为教学效果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效果提高的主体;变通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技术;改革“微观经济学”的课程考试方法和教材,使得“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必定显而易见。
  
  参考文献:
  [1]童霞.微观经济学的本科教学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3).
  [2]张支南,杨国才.地方高师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改进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
摘要:对“控制工程基础”在高职、高专应用电子专业中的教学进行探讨。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及学生的基础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运用MATLAB仿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注意教学理念、模式及考核方式的更新。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应掌握有关自动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够建立系统模型,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和设计,并能运用到工程实际中去。  关键词:控
期刊
摘要:“制冷技术”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文针对该专业的特点,结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对本课程的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制冷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梁庆(1984-),男,河南永城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助教;刘靖(1971-),男,山东莱芜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南焦作454000)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介绍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引进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重视实践环节,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关键词:发现式教学;网络技术;工程应用  作者简介:任风华(1975-),女,湖北秭归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讨论了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5年来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和成果,探索并总结出了“334”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理论与实践融合、学校与企业融合、教学与科研融合,通过设计一套好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一批好的企业合作伙伴,编制一系列好教材,选聘一批好教师等系列措施,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融合  作者简介:梁爽(1
期刊
摘要:结合国家对工程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的特点,针对当前教学上的不足,引入工程教育的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该模式应用两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工程教育;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赵芝璞(1976-),女,江苏常州人,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讲师;沈艳霞(1973-),女,山东淄博人,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副教授。
期刊
摘要:以中国计量学院为例,分别从教学目的、授课原则、授课内容探讨了非物流管理专业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教学内容  作者简介:孟丽君(1982-),女,浙江诸暨人,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张宝友(1977-),男,浙江金华人,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浙江杭州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计量学院2009年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物流管理
期刊
摘要:以乐山电业局工会为例,探讨了工会如何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发挥自身作用,并提出了进一步参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设想。  关键词:安全生产;班组;安全文化  作者简介:郑晓蕾(1979-),女,重庆人,四川省电力公司乐山电业局,经济师。(四川乐山614000)  中图分类号:F27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3-0080-02  一、乐山电业局工会基本情况 
期刊
摘要:秘书理论与实务是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本科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项目组在分析目前本科专业该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进一步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教学改革;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教学内容设计  作者简介:刘晓岚(1974-),女,黑龙江佳木斯人,防灾科技学院人文社科系,副教授;
期刊
摘要:重点解读了“原理”课三个理论焦点问题,以期对高校“原理”课教学有所启发。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原理”课教材及教学内容体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础构建“原理”课的教材及教学内容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必须从四个层面入手,才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它是由一个理论基础和三个理论层面构成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民族精神内涵,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同时灵活运用案例式、问题式、多媒体、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强化民族精神教育。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生;民族精神  作者简介:白芳(1980-),女,回族,吉林白城人,泰山医学院放射学院,讲师;于杨(1977-),男,辽宁盘锦人,泰山医学院动脉粥样硬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