粲然的北山,悸动的灵魂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den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月的互助北山,是山水诗中最美的段落。
  提起互助县,“传奇王国、乡村夏都、浪漫酒城、彩虹故乡”的美名闻名遐迩,互助县也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这里除了有名的互助青稞酒、土族绣品、土族民俗风情、宗教文化外,还有位于东北部的青石岭和冷龙峡之间的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内林海苍茫、石峰俏立、山溪清澈、峡谷幽深,造就了“达坂红叶”、“龙尾观云”、“擎天一柱”、“圣母天池”“高山牧场”等80多处森林、地质气象奇观。同时,这里也是天然的植物园和动物园,堪称“青海的江南,绿色的海洋”,成为诸多文人骚客热恋的胜景。
  五月二十九日清晨,天气晴好,我们一行百名文人墨客乘坐大巴,如约参加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杜鹃花节”。从西宁宾馆出发,过互助县城,再往北五十公里,就进了北山地界。透过车窗,只见公路两边怪石嶙峋,悬崖峭壁顶端,松柏一展雄姿,颜色鲜绿柔和,云朵在山顶空游,飞鸟于半山翔集……
  一路上,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祁连山脉,不仅给人一种美丽的感觉,而且更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感情。
  车,继续前行,山,越来越高;羊群,象星星般撒落在碧绿的山坡上,牦牛也低头忙着吃草。“快看,十二盘、十二盘!”,同座的西宁市文联副主席阿朝阳老师驚奇地叫到。窗外,十二盘如十二组吉祥连环,将内心的光芒洒向天际,也仿佛土族阿姑随手扔出的一团丝线,从山谷一直绕上山顶,远处的达坂山雪峰,隐约可见。
  远望中,我有感于大自然那崇高而卓越的美,它煞费心机,安排了镶嵌在青藏高原这一处碧玉般的胜景。
  沿十二盘盘旋而下,汽车在山坡上蛇行,牵丝映带,忽左忽右,则有目眩之感。下到坡底才松出一口气来,顺势便又钻进河谷。
  只见两岸绵延的青山夹峙而立,中间一条幽深的峡谷横亘在眼前,蜿蜒曲折,延伸而去,突兀的石头随处可见,一条小溪欢快地流淌在石缝之间,打破了山谷的静默。
  地里的麦苗葱茏,农家院落从车窗闪过,偶尔见到山坡上牦牛静立伫望,眼前的明媚风景竟引得青年诗人曹金泰清声悠扬:上去个高山着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不知不觉间,就到了浪士当景区。
  六月的浪士当别具一番色彩和风骨。
  大自然把温柔的山峰,轻绸样的薄雾、苍翠的松柏,泛着银光的桦树、汩汩的清流、嫣红的杜鹃,拿来组成了浪士当无穷尽的幻异的夏景,造成一种土族阿姑特有的气质,凸显着她的丰富而浓郁。虽然大自然她没有文字也没有语言,但在金色的光带弥漫天际中,浪士当峡谷创造了无数的语言与心,借以感受和说话。
  这片墨绿、碧绿、苹果绿、嫩绿赫然构成层次的浪士当山野,在诗意的六月,其形体更加鲜活亲切,在富于色彩的旖旎中,平增了几多朗润与温馨。
  这片苍苍莽莽的森林,在山风中展示了她莽莽苍苍的粗犷之美,阳光里凸显出她纤纤细细的灵巧的肌肤。
  她,在我的心底掀起了一泓滚滚滔滔的波涛……
  山坡上,公路边,松树、柏树、红桦树、白桦树、杨树组成了蜿蜒无尽的原始森林,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的日影。在众多的树木中,红桦树不论何时都是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了,也是最抢眼的图画了。
  她,如清秀柔美的女子,或亭亭玉立,或临水而照,风情万种。她没有白桦那梦境般的诗意,却多了一缕缕温柔,单看她那婀娜的多姿,迷人的身材,朦胧的醉眼,足以让过往的人们流连忘返。如果说白桦林像飘渺的仙境,那么红桦林就像充满浪漫的红尘,是表达人间情感的极佳去处。
  我们继续前行,继续前行,深入到浪士当的深处……林中万籁无声……一种不可言说的静谧袭上心头。一种柔风拂来,于是,树梢喧哗起来,宛如涛声一般。
  在这梦幻般的仙境上空,不时荡漾着一曲曲“花儿”的热浪。“上来北山往下看,清风儿摆了个经幡。如今的日子真舒坦,忘掉了黑夜嘛白天。”层林深处,一句句绸缎一样滑亮、水波一般闪动的?“花儿”穿空飘来。“高不过蓝天宽不过海,黑不过笔墨和砚台。幸福的大道共产党开,好不过如今的时代。”“花儿”的尾音还在山谷波动,不远处的林间又和着一曲起伏震荡的声音,那冲天的气势,拔尖的激奋,扯唱的幸福,穿成珠串的心声,足以让满野的树叶颤动,牵引着游客一串串抖舌的喝彩。
  迎着这高亢的激情,目随着蓝天上飘过的白云,望着满野的红白桦树,倾听着杜鹃花的花开声音,闻着“花儿”的芬芳,我的魂灵真切地感受到了北山的色彩和人间的情怀,一种回归大自然的热流直撞我的心扉,使人顿然忘却世俗的许多纷扰琐碎的烦恼,激起了灵魂深处那缕古人类从森林走出来的原始、粗犷的情感。
  漫步溪边,欣赏着沟谷里如缕似带的水流,我仿佛洞察了北山森林的心灵。水在颤动,阳光把颤动的水影投射到松树和青草上,那水影就在树干和青草上忽闪。在小溪的淙淙声中,浪士当的绿意尽情地绽放,岸边的青草越发繁茂。
  听着清流的欢歌,闻着青草味儿,新鲜、欢乐、美好的心儿像鸟儿似的在我的体内扑腾着——水与山恰到好处地接合,创造出如此惊世骇俗的独异景致。
  浪士当的路直通深幽,端庄匀称的松柏树,高耸在您的头上絮语;红白桦树细长、纷披的枝梢,轻轻摆动;绿意斑驳的小路边,鸟儿安闲地叫着,正好与纷繁的野花香气互相配合,加上那三三两两的农家庄廓,平添了北山几分诗意。
  “看!神龙潭瀑布!”省作协秘书长邢永贵的一语惊叹,将我飘渺的思绪的影儿拉回现实。
  “神龙潭瀑布!”又是一个美名字。互助北山的自然景观,在名称问题上,这个土族文化旖旎的彩虹之乡,总是以她特殊的选择能力超出诗人们的想象。
  那飞瀑的泉鸣飘进我的耳际,只见眼前一条白练,从山腹幽岫里蒸腾喷涌,从五六十米高的犹如绿毯般的陡峭山崖飞落而下,宛如仙女的飘带,在阳光中,玉液金波,纷纷飞洒,蒙目如眯,形成下面的一潭碧水。还未接近碧潭,一股清凉爽快之气迎面而来,大有泉飞水立、绿意洗心之感。   伫立潭边,闻听水声。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到智者如水的道理!神龙潭瀑布,浪士当溪流,在谷底流淌开来,她这时像是浪士当沟的思绪,使山峦有了思想——起码是情绪,或者是感悟。她赋予浪士当生命与生活的原汁,天造地设出这样一个高原奇景。
  见此情景,我赶紧拿出相机定格这瞬间的美丽,也把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理念长留心间。
  浪士当的树,有的疏朗,有的繁密,有的亭亭如盖,有的屈曲多姿,各式各样的树显示了各式各样的美。
  走在苍翠掩映的林间小道上,阳光温情地从树间、从叶间洒下长长的或斑驳的碎影。呼吸着比蜜水还甜的新鲜空气,端详着一株株绿树的英姿,聆听桦树林中百鸟的浅吟低唱,我不由想起国外一位学人的话语:“诗是我辈人的作品,大自然的杰作是树,一株树要比一首诗美丽得多!”。
  同行的互助县作协主席刘新才介绍道,北山是生靈的家园,野生动物多达198种……刘主席的介绍让我感到互助北山这片葱茏的森林,竟然有这么丰富的内容。她,表面上宁静,实则内涵深厚,极像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
  穿梭光影,我闭目凝神,嗅着空气中微微温湿的花香,倾听着珠玉落盘的飞流声,心惬意地飘飞着,沉浸在大自然的爱抚中,此时的我真正成了自然中的一员,走出了社会形态的人,一切都是那样自然美好。
  “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走进浪士当景区深处,山路弯弯悠长,杜鹃花在对面平缓的山坡上红了,一枝枝,一簇簇,在冬青木的相伴下,悄然绽放在浪士当的诗意里。
  它,走过季节,走过烟雨,走过浪士当峡谷,经过寒冬风雪的洗礼,内心深处,酝酿着“最惜杜鹃花烂漫,春风吹尽不同攀。”粲然的诗句,借着春风的歌喉,伴着百鸟的和鸣,随着彩虹的舞蹈,浸润着“花儿”的雨露,高唱出一曲来自雪山的生命情歌,弹奏出一支沟通古今的歌谣,开启只有太阳才能启封的一坛互助青稞美酒。
  放眼望去,浪士当沟那娇艳的紫色杜鹃花,经过一个冬天的精心构思,给浪士当披上一套最美的霓裳。那满野的紫色杜鹃花,仿佛是一群淳朴的土族阿姑,身着彩虹的霓裳,去赶赴酒乡醉人的节日。
  北山,可谓是杜鹃的家园,这里有陇蜀杜鹃、烈香杜鹃、千里香杜鹃及头花杜鹃……品种繁多,加之龙胆、报春广泛分布,六月的北山,成为花海的幽梦,生灵的的轻歌。
  到浪士当看杜鹃,是一种心灵的洗涤,是一种人性的升华。
  北山,胜景已成公园,雪山、森林、生灵、花卉、宗教,尽在公园中。
  看呵!这是何等的公园,何等的人间!
  凝望着满眼自然而诗意的浪士当,一种欣慰嵌入心底:一处自然景观有了它天然的文化,那些造作的手笔无疑是对文化的歪解。
  来到山坡上,走进杜鹃花丛,我俯身欣赏着一张张杜鹃花的笑靥,抚摸着那小小的紫色花蕾,感受着那装满生命的酒酿。
  浪士当的杜鹃让我浑然忘我,进入一种与自然融合成一体的状态。这紫色杜鹃花,柔和地映染着我的双眼,它剔去了我对俗世的烦躁,洗却那些渐腴的渴望,穿越无语的世俗,在心灵深处酝酿一个花期,给自己绽放一片美丽,在山野的气息里尽情地升起一种舒适和愉悦。
  六月,虽然北山的杜鹃花才开始燃烧,那一枚枚杜鹃花,在熏风中摇曳,然而那紫色的图案,却分明蕴涵着一个饱满的季节。
  这延伸在高原沃野上的杜鹃,不正像彩虹的故乡在改革的春风里,积聚力量,妆扮红艳瑰丽的土乡胜景吗?
  六月的杜鹃花,将浪士当沟怒放成如海的磅礴;这一坡坡在清风细雨中微微荡漾着霞缕般涟漪的花海呵,怎能不让彩虹的故乡暴涨起色彩斑斓的滚滚春潮呢?
  “六月初的云雨,还未彻底唤醒互助北山的杜鹃,再过十来天……”,听着从土乡走出的省作协邢秘书长的一番感慨,北山,给我们留下了美中不足的遗憾。
  也许,北山的杜鹃她别有深情,故意在我们心上留下个“想头”。
  红日西沉,暮色苍茫,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无法去“龙尾观云”领略北山云海的神奇,也无法去“天堂寺”聆听佛音的真谛,更无法去“圣母天池”感受昆仑文化的博大与悠长……
其他文献
告别天祝县城华藏寺,东南行,驶上天景公路。天景者,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至白银市景泰县。  黑色的柏油刚刚漆过路面,路面上跳跃着一种初生初见的欣喜和欢快。白色的交通指示线,没有一点点倦意,神采飞扬。道路两侧,一块块指示着通向“互助”“景泰”“古浪”的蓝色路牌在阳光下异常醒目。新修的藏式风格的民居,安详地落在大路两侧,或远或近。  这是一条新修的公路。是一条可通向青海、景泰、古浪、凉州的交通大道。  
期刊
打开网页,今天是父亲节的提示映入眼帘,点击主题,很多对父亲祝福的话语和图片让我感动,也让我心底泛起无限的伤感。那种久违了的父爱,那种在年少时孤独的夜晚深深怀念过、依恋过的父爱,似乎早就淡出了我的记忆。毕竟自己以身为人母,毕竟父亲已告别人寰十几年,毕竟我远离他的呵护,在人生的路上孤独的奋斗了二十几年。对他的思念早就日渐平淡,很少想,也很少触摸这份似乎早已封存了的记忆。可今天,当打开有关父亲节祝福的网
期刊
说到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地质公园,景区内有三条有名的山沟,也是有名的三个景区:浪士当沟,扎龙沟,元圃沟。  同学曹有智家就在三沟之一的扎龙沟里。  国庆长假,同学九人应曹有智的邀约去他家吃羊,也为了看看北山的秋景,邀约的同学还有几人,临时有事不能去,看到这篇文章,他们肯定会遗憾不尽。  10月4号,坐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扎龙沟。  走到沟口,松树深绿、桦树金黄,树下溪水环绕,草木葱茏。  有人急着开始从
期刊
我十分压抑,压抑得窒息,闭塞的环境,阻隔着一切放纵的欲望,身边没人理解也没人倾听我的孤独。我的内心荒芜,我常常在思考,活着难道仅仅是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生存需要?我渴望一场现代文明下逆向回来寻找一点点的人性本真的一场跋涉,能释放一下胸膛里爆发的一股洪水和我那一触即发的诗性。  离开熟悉的街市,我独自在居延荒野曾经的绿洲遗留下的断壁残垣中游走,用距离丈量北方大地的荒凉。沿途的戈壁荒野里,我能经常看到
期刊
山与水都拥有如椽之笔,它们迥异的风格塑造出不同的书卷形象。故乡的层峦叠嶂写就的大书卷与江南小桥流水的描摹就全然不同,那是雄浑傲然的书卷,绝不记载失败与眼泪,绝不记载苦恼与忧伤。我读不懂它的广袤与永恒,读不懂它的博大与宽容。但我一次又一次读着它,希望读破它的丰厚与豪放,哪怕只是读到它大书卷的扉页。  大山深处的人们都是用一生阅读着山乡的。他们不甘渾浑噩噩,苦也罢,累也罢,与命运抗争时都有一份不服输的
期刊
当我敲出这几个字的时候,我又好似回到了黄河河口,看到了秋阳下那一望无际的在风中摇曳、风情万种的芦苇荡。  我生在秋季,所以就与这个季节有了缘分,就虔诚的爱着这个季节里的一切,爱满树经霜见红的枫叶,爱一汪清澈见底的秋水,爱一粒饱满诚实的种子,爱一群展翅南飞的大雁,更爱芦花飘雪的芦苇荡。  就在这个深秋,我与文友一起坐车到黄河入海口,去赴与芦花的一场约会。车在芦苇荡中穿行,窗外的蓝天一碧如洗,偶尔的云
期刊
我在庙会里来回穿梭。这一条街正好是绿色植物售卖的云集地,从小小的多肉植物到盆栽到高大的桂树果树,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一直都不是一个爱花人,不懂花期不懂养护不懂花语,连最省心的芦荟都养死过两盆,而今是因为觉得屋内实在太过冷清,我希望买几盆又省心又养眼又价廉的植物,装点室内。从九点转到了十点又转到了十一点,弄得几个卖花的老板都不太想搭理我。  有一种宽叶子的绿色植物引起了我的注意,叶子宽约一厘米,越
期刊
在陕北,有“铜吴堡,铁葭州,生铁铸的绥德州”之说。“铜吴堡”,说的是吴堡县,不是说吴堡县产铜,而是说吴堡县城固若金汤,像个铜疙瘩。当然,这个“铜疙瘩”,不是指今天的吴堡县城,而是指吴堡老城,也叫吴堡石城。  吴堡石城坐落在一座石山之巅,东西南北有四道城门,分别叫作“闻涛”“明溪”“重巽”“望泽”,城门洞现在依然有模有样,只是不见了当年的木门。主城南面,有一瓮城,城门上镶嵌一块石匾,匾上“石城”二字
期刊
我终于来到了地坛。地坛之于我,有着无限的吸引力,或者说,我有着浓浓的地坛情结。来到了北京,可以不看长城、故宫、天安门,但却不能不来到地坛。有的人惊讶于我的执拗:为什么非得到地坛,地坛有什么好看的。但对于我,看不到地坛,总是不安、遗憾。因为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作者明净平和的语言风格极大地吸引了我。我急于想知道他笔下的地坛,真实的样子如何。作者眼里的地坛是一个极幽静荒芜的园子,他
期刊
一  此刻,已是凌晨两点,白日里喧嚣忙碌的世界终于安静了下来,黑暗笼罩着我眼前的城市。  泡一杯花茶,听着轻柔的音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记录下生活的点滴和心情的轨迹……这仿佛是很久以前做的事情了。要说原因,我想一方面是自己太懒散,一方面也是因为生活太充实。  除了上班,利用周末我还学习了商业主持。每个星期六的早晨马不停蹄地赶往延安,接受全新的系统学习,两天的课程安排让我分分钟不敢怠慢,星期天下午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