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新主义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xxz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哪个政府会允许重蹈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这是一个向上的螺旋。世界宏观经济的问题是切实存在的,但它们不会导致另一场大萧条——这主要是因为决策者们记得曾爆发过大萧条。我们需要一场不会彻底扬弃前人成果、但能消除其天生缺陷的革命
  70多年前的大萧条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推到了经济思想的前沿。凯恩斯主义的主要观点是:由于投资者的狂热与喜好,或因为商人“活力”的变化,或因为价格下跌破坏了金融系统,私人投资支出具有与生俱来的不稳定性。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谨慎的货币政策——央行提高或下调利率以减少私人投资支出的波动——可能与稳定经济的目标适得其反。但他们也认为,政府必须直接干预,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总体经济投资水平保持稳定。他们相信,此类政策能驱除大萧条时期出现的大规模普遍失业的幽灵,有效保证接近充分的就业。
  凯恩斯主义者预见到,接近充分的就业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危险。毕竟,如果高失业率即将出现时政府会刺激支出,工人和工会为什么要控制其工资要求呢?高工资要求的一个重大抑制因素——失业率上升时对被解雇的担心——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什么?
  对于第一代1945年后出生的人来说,普遍的答案是:组合主义社会民主。工会会接受政府提出的控制加薪的请求,而政府则会接受工会提出的公共开支及社会保险方面的要求。凯恩斯主义断言,大萧条那样的情况将一去不复返。但是,它解决潜行通货膨胀的方法却是临时性的,并已于20世纪70年代彻底失败。20世纪70年代主要工业化国家爆发通货膨胀后,世界工业中心的主流经济学思想变为“准货币主义”。
  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胜利并没有凯恩斯主义那样彻底。不过,20世纪80年代中叶,世界各地的决策者均赞成以下主张:
  ● 中央银行对其保持长期价格稳定的承诺必须言而有信。
  ● 中央银行必须承认,平均失业率水平并非由周期性因素,而是由“结构性”因素决定,他们无权解决。
  ● 公布并努力维持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会使央行易于传达其主要意图和获得信任,并使外人可以藉此判断出合理的政策是否确实得到遵循。
  货币主义是凯恩斯主义的镜像。它同样断言,20世纪70年代那样的通货膨胀永不会再现。但它未能解决西欧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过去15年的情况表明,就像凯恩斯主义的处方无力处理通货膨胀挑战一样,货币主义也无力解决在公司和银行大量举债经营情况下价格下跌的挑战。
  20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初,许多人(我是其一)把社会民主制度无法控制通胀的情况归咎于决策失误。政客们不理解扩大社会保险是限制工资不可避免的代价,而工会领袖则不理解,如果组合主义社会民主不控制通货膨胀,政治力量将右转,高失业率将被用来抑制通胀。
  今天,许多人把当今世界主要工业国家令人担心的经济状况——10多年前日本的经济停滞及通缩,德国的通缩和衰退——归咎于其他错误决策。日本和欧洲央行的银行家下调利率的力度不够大,速度不够快,金融业监管机构对投机性贷款的剧增视而不见,政客们不愿充分扩张货币政策。
  但是,不要期望政客和央行行长们总是能做出好决策:好政策必须是——即使管理者短视,考虑不周,政策仍能贯彻落实。20世纪70年代的通胀是凯恩斯主义政治经济注定会出现的败笔。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左右着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准货币主义正统学说,则注定无法解决威胁日本、欧洲,可能还有美国的通货紧缩以及潜在产出与实际产出之间的长期巨大缺口。
  我们周而复始,但并不是循环:没有哪个政府会允许重蹈20世纪30年代那种清偿能力崩溃,或银行和公司大规模破产将整个金融系统置于危险境地的情况。这是一个向上的螺旋。世界宏观经济的问题是切实存在的,但它们不会导致另一场大萧条——这主要是因为决策者们记得曾爆发过大萧条。我们需要像凯恩斯主义和准货币主义那样的决策革命,一场不会彻底扬弃前人成果,但能消除其天生缺陷的革命。
  这种革命会来自何处?美国联邦储备局理事本·伯纳克(Ben Bernanke)穷其一生研究资产价格,以及在困难情况下央行不应仅局限于采取短期公开市场操作的必要性。或许,下一场革命将出自这里。他认为,银行应尝试诸如为主要长期债券价格设定底价等事情。这是伯纳克主义?
  
其他文献
林双林教授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学生,他在1982年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就读于普度大学,1989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在美国任教,现在是奥马哈内布拉斯加大学经济系讲座教授,并在去年当选为中国留美经济学会本届会长,不久前还率团考察了俄罗斯的经济改革。中国旅美的经济学家能够在美国的大学经济系拿到终身教职(通常是副教授)的为数不多,能够成为正教授的更加稀少,像林双林这样的讲座教授就屈指
期刊
最重要的一点并不在于美国经济是否处于衰退,而是旧的范畴已不再适用。不论“衰退”还是“复苏”都不再能够准确描述目前的情形。美国处于生产复苏之中,但在过去,生产复苏伴随着劳动市场的改善,现在则非如此  鉴于美国经济的规模和重要性,全世界正在注视着美国的经济走势。大约在2001年3月,美国经济达到顶峰,美国引人注目的经济扩张让位于10年来的首次衰退。2001年12月,产出开始增长。但是,衰退是否因此结束
期刊
4月20日中国政府召开关于SARS疫情的新闻发布会后,考虑到SARS对旅游、消费和出口的冲击,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再一次调低了对中国2003年GDP增长的预期  (1)政府加大了防止SARS进一步扩散的力度。这对最终控制疾病是积极的,但还是不可避免地要影响经济。  (2)由于五一长假的取消,以及消费者不敢去人多的地方,预计零售业将损失300-400亿元(占零售业总额的0.7%-1%)。  (3)
期刊
● 亚洲是否需要新的发展模式?  ● 亚洲可否自力更生?  ● 通货紧缩是否是全球威胁?  ● 中国:全球威胁论还是全球机遇论?    亚洲是当今世界最让人感兴趣、最令人激动、也是最充满活力的地区。当然亚洲还并不算是最能让企业赢利的地方。回顾过去,亚洲发展变化值得我们探讨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建立在低劳动力成本基础上的面向全球的庞大出口基地,到出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泡沫经济国家;从在过去20
期刊
沈国钧真是位做企业的人物,见面不久就不失时机地向我们宣传起他正在从事的纳米硒项目。通便、排毒、抗癌、提高免疫力……沈国钧说起来涛涛不绝。  69岁的老先生,一岙人早就该坐在家里颐养天年了,可沈国钧还在激情澎湃地玩纳米,这份冲劲好多年轻人都远远赶不上。沈国钧还有他的理论相辅相成:“人在看到机会时不能想得太多,投入热情去做是最重要的。”仔细琢磨,这种话只有老猎手才说得出来。现在任职上海四通纳米技术有限
期刊
我们相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的成立,势必将成为推动资金首先在国内市场,继而在海外市场流动的驱动力量。  这是以国企资产所有权突破性改变为大前提,中央及地方政府首次行使股东权利力,以寻求将国有资产回报最大化。目前全球的低利率环境,最早将在2003年下半年起促使海外流动资金投入该市场。  国资委成立对市场的影响: (1) 提高生产力;(2) 减轻国家预算负担;(3)将成功激励贸易和投资活
期刊
考虑到欧盟扩容已导致分歧进一步扩大,近期内它们不可能成功地以一个声音说话。以此来看,俄罗斯与法国和德国联手抗衡美国是一个错误  虽已事过境迁,但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对伊拉克的入侵以及使人对当今国际体系的作用表示怀疑。尽管美国可能并未完全达到其在伊拉克的目标,但这场战争显然已确认并巩固了其全球霸主的地位。俄罗斯应如何应对?其利益何在,其领导人应采取何种政策?特别是,面对着欧美之间初露端倪的对抗,俄罗斯应
期刊
格利高里·派克一生曾4次提名奥斯卡影帝,但只有当他不再是英俊小生时,奥斯卡才将影帝称号授予他,表彰他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扮演的角色——芬奇律师。派克去世前一周,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百年影史上的50名英雄形象,芬奇律师名列榜首,把史泰龙、福特和007等肌肉发达者甩在后面。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女作家哈伯·李的自传体小说。去年美国《书》(BOOK)双月杂志评选“1900年以来小说人物一百佳”,她以
期刊
——与《华尔街日报》副主编约翰·巴斯谈中国现代化路径和西方文明的东方导入  “那是怎样的一天!”《华尔街日报》副主编约翰·巴斯现在说起2001年的9月11日依然激动不已。位于世贸中心旁边的世界金融中心办公室也被波及,还是高级编辑的巴斯先是走路,然后坐公交车,再打车,终于找到了他从没去过的报社在新泽西的一个备用办公室。  他坐下来,开始写,文字像水一样流了出来:“如果在世贸中心的毁灭过程中我只将记住
期刊
地价畸高。房价飞涨。市区拥堵不堪。温州经济在政策层面突围后,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更为原生性的问题。  国家权力的地方化、部门化,同时也将由民众利益让渡而来的国家利益,再次让渡为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这样的演变,突出表现在某些地方政府以经营城市为由,将土地批租作为政府收入的第二道“金门”。其结果是,在合法的制度“掩护”下,政府在城市发展中攫取了最大利益,同时受惠的,还有与前者结成利益共同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