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们国家有这东西了吗?”
故宫旁边一位贩卖塑料小草发夹的小贩,这样反问《纽约时报》的记者Chris Buckley。
甚至不用留意观察,你就能发现很多路人的头上,莫名其妙地多了一根草或者一朵花之类的东西。这种奇怪的行为很快在中国扩散。国庆假日期间全国景点随处可见这样的塑料植物,小贩出售的东西也丰富起来—向日葵、薰衣草甚至还契合国庆这样的特殊时点,卖起了可以戴在头上的国旗。
姜凯元8月下旬到北京出差时,就在后海看到很多人头上戴这种小草发夹,那时头上长草刚刚流行。他是美图秀秀的产品经理,回到公司后他便开始和热点小组讨论,随后美图秀秀上线了头上长草系列的素材包。而后来人们发现,连周杰伦和昆凌都开始在微博上晒“头上长草”的照片了。就如同所有在流行趋势中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那样,这些娱乐明星的加入无疑加速了整个引爆过程。
不过无论是佩戴者还是小贩,可能都说不出这股风潮是怎么流行起来的。甚至为什么要头戴这样的东西,他们自己也不明白。好玩而且有点萌?这可能是其中一个答案。
2013年王彪第一眼看到那个头顶上长出花草或果子的形象时,就感到有一种奇怪的萌点。不过他也没料想到“头上长草”会在两年后彻底成为人们网络和现实世界的一种流行趋势。
创作者毛腿(微博名)当时还是一名高三学生,她给自己画的这个有着颜文字面容的表情系列取名为“长草颜文字”。王彪通过微博找到她—这时他刚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12栋工作室”,主要是通过社交媒体为他在微博上结识的画手们,推广其创作的形象。
但头上长草这个外形特征并不是毛腿发明的。
稍微回忆一下,你大概能联想到《喜羊羊与灰太狼》里一思考脑袋上就长出叶子的慢羊羊村长,也许还会注意到《暴走漫画》出品的脱口秀节目《暴走大事件》里的王尼玛,更别提天线宝宝或者哆啦A梦头上的竹蜻蜓了。
“真要去数头上带草的角色的话,那太多了。其实从动漫形象设计的角度来说,画手根据角色设定的需要在它头上画点标志性的东西很正常,有时甚至单纯是为了效果上更好看。而叶子是很基础的元素,很容易想到,”王彪对《第一财经周刊》说道,“但当时还没有人说萌”。
在韩国组合EXO 2012年发布的一首人气单曲《交通安全颂》里,你也能看到团队成员之一边伯贤的头上出现了一棵小树苗的特效。这让他的粉丝们直呼“萌到吐血”,并为偶像制作一系列头顶树苗的漫画形象。
头上长草被认为萌,在网络文化里早就开始形成了。而在日本ACG文化里,人物的萌元素有细致的设定,包括呆毛、双马尾、虎牙和兽耳等—在这个意义上,头上长草算是贡献了新的萌点。
这跟剪刀手、嘟嘟嘴被认为可爱的逻辑相似—人物形象本身当然要可爱,但更为关键的是需要一批认为这样的行为很萌的引领者,而他们是深受萌文化影响的年轻一代。
“在我看来这就是网络文化侵蚀现实社交的一环,现在大家就好像是真人简陋版的颜文字。”陈镇涛曾是杭州一家媒体的动漫记者,现在在做动漫相关的业务。他认为,在这个现象被引爆之前,大家都是其中的一股推动力。
比如在去年广州安捷漫展漫画作者“伟大的安妮”的签售会上,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她创作的《妮玛与王小明》漫画里,男主角王小明在害羞的时候头上也会长出叶子。在网络上为了传播,这个形象的头上通常都会有一棵小草。
“其实类似的这种小草发卡过去两年在漫展上也一直见到有人在卖,”陈镇涛说,“不过流行应该是从今年五一期间的杭州国际动漫节开始。”
王彪也注意到,今年漫展上戴草的人比去年更多了。叶子的形态也更丰富,漫展讲究夸张,常见的是那种翠绿的大叶子,而现在豆芽花这样的圆形小叶子也出现了。摊主从义乌那边的小作坊进货,那些作坊一般是小批量生产,一开始只是专供漫展的特殊场合。
小草发夹在漫展上的流行不难理解。“美日漫展上很多看客都是自己cosplay前往,国人其实也有类似诉求,但一来要么懒,要么比较害羞,二来考虑到经费问题,于是化繁为简。”陈镇涛解释道。对那些去逛漫展但本身不太懂动漫的人来说,头上戴草不需要改变自己太多属性,就能展示自己。
而这种发夹流行到市面上的现象,最先出现在成都景区—旅游景点可是人们拍照最多的地方了。“从成都开始流行,然后一些小作坊就开始玩命生产。淘宝上单纯零售商每天都能卖5万只,而每只的成本只有两三毛钱。”王彪说。
小草发夹能火爆到如此程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受众并没有清晰的性别与年龄界限,也没有特别强的二次元属性。所以对普通人来说,门槛更低。同时它又抓住了“萌”这个点—没有人会再说萌是二次元亚文化了,看看刚刚过去的10月10日“卖萌日”有多热闹,你就不会奇怪跟萌沾边的东西能如此流行。
“义乌可能做了几百款上千款这种小饰品,突然有一款击中了人的普遍的萌的文化和心理,最后这就成了代表性的现象。”姜凯元说,“你觉得一个东西有意思,但投到市场反应平平,而不经意的事情却迎来爆发式增长,互联网上这些事很常见。”
陈镇涛也认为流行的小草发夹不过是又一个商业快消品。中国的小商品制造商没有太多的文化自主性,几乎是利润主导—但他们敏感并动作迅速。
不过淘宝上的一名不愿具名卖家说,由于竞争太激烈,义乌那边做这些小草发夹的小作坊都快倒闭了。一开始还能够卖5元一个植物发夹,如今大概2元就能够买到。不过和所有轨迹难寻,突然爆红的事物一样,这个你大概都叫不上名字的塑料花草发夹,大概也没人知道它的流行周期还能有多长。
故宫旁边一位贩卖塑料小草发夹的小贩,这样反问《纽约时报》的记者Chris Buckley。
甚至不用留意观察,你就能发现很多路人的头上,莫名其妙地多了一根草或者一朵花之类的东西。这种奇怪的行为很快在中国扩散。国庆假日期间全国景点随处可见这样的塑料植物,小贩出售的东西也丰富起来—向日葵、薰衣草甚至还契合国庆这样的特殊时点,卖起了可以戴在头上的国旗。
姜凯元8月下旬到北京出差时,就在后海看到很多人头上戴这种小草发夹,那时头上长草刚刚流行。他是美图秀秀的产品经理,回到公司后他便开始和热点小组讨论,随后美图秀秀上线了头上长草系列的素材包。而后来人们发现,连周杰伦和昆凌都开始在微博上晒“头上长草”的照片了。就如同所有在流行趋势中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那样,这些娱乐明星的加入无疑加速了整个引爆过程。
不过无论是佩戴者还是小贩,可能都说不出这股风潮是怎么流行起来的。甚至为什么要头戴这样的东西,他们自己也不明白。好玩而且有点萌?这可能是其中一个答案。
2013年王彪第一眼看到那个头顶上长出花草或果子的形象时,就感到有一种奇怪的萌点。不过他也没料想到“头上长草”会在两年后彻底成为人们网络和现实世界的一种流行趋势。
创作者毛腿(微博名)当时还是一名高三学生,她给自己画的这个有着颜文字面容的表情系列取名为“长草颜文字”。王彪通过微博找到她—这时他刚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12栋工作室”,主要是通过社交媒体为他在微博上结识的画手们,推广其创作的形象。
但头上长草这个外形特征并不是毛腿发明的。
稍微回忆一下,你大概能联想到《喜羊羊与灰太狼》里一思考脑袋上就长出叶子的慢羊羊村长,也许还会注意到《暴走漫画》出品的脱口秀节目《暴走大事件》里的王尼玛,更别提天线宝宝或者哆啦A梦头上的竹蜻蜓了。
“真要去数头上带草的角色的话,那太多了。其实从动漫形象设计的角度来说,画手根据角色设定的需要在它头上画点标志性的东西很正常,有时甚至单纯是为了效果上更好看。而叶子是很基础的元素,很容易想到,”王彪对《第一财经周刊》说道,“但当时还没有人说萌”。
在韩国组合EXO 2012年发布的一首人气单曲《交通安全颂》里,你也能看到团队成员之一边伯贤的头上出现了一棵小树苗的特效。这让他的粉丝们直呼“萌到吐血”,并为偶像制作一系列头顶树苗的漫画形象。
头上长草被认为萌,在网络文化里早就开始形成了。而在日本ACG文化里,人物的萌元素有细致的设定,包括呆毛、双马尾、虎牙和兽耳等—在这个意义上,头上长草算是贡献了新的萌点。
这跟剪刀手、嘟嘟嘴被认为可爱的逻辑相似—人物形象本身当然要可爱,但更为关键的是需要一批认为这样的行为很萌的引领者,而他们是深受萌文化影响的年轻一代。
“在我看来这就是网络文化侵蚀现实社交的一环,现在大家就好像是真人简陋版的颜文字。”陈镇涛曾是杭州一家媒体的动漫记者,现在在做动漫相关的业务。他认为,在这个现象被引爆之前,大家都是其中的一股推动力。
比如在去年广州安捷漫展漫画作者“伟大的安妮”的签售会上,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她创作的《妮玛与王小明》漫画里,男主角王小明在害羞的时候头上也会长出叶子。在网络上为了传播,这个形象的头上通常都会有一棵小草。
“其实类似的这种小草发卡过去两年在漫展上也一直见到有人在卖,”陈镇涛说,“不过流行应该是从今年五一期间的杭州国际动漫节开始。”
王彪也注意到,今年漫展上戴草的人比去年更多了。叶子的形态也更丰富,漫展讲究夸张,常见的是那种翠绿的大叶子,而现在豆芽花这样的圆形小叶子也出现了。摊主从义乌那边的小作坊进货,那些作坊一般是小批量生产,一开始只是专供漫展的特殊场合。
小草发夹在漫展上的流行不难理解。“美日漫展上很多看客都是自己cosplay前往,国人其实也有类似诉求,但一来要么懒,要么比较害羞,二来考虑到经费问题,于是化繁为简。”陈镇涛解释道。对那些去逛漫展但本身不太懂动漫的人来说,头上戴草不需要改变自己太多属性,就能展示自己。
而这种发夹流行到市面上的现象,最先出现在成都景区—旅游景点可是人们拍照最多的地方了。“从成都开始流行,然后一些小作坊就开始玩命生产。淘宝上单纯零售商每天都能卖5万只,而每只的成本只有两三毛钱。”王彪说。
小草发夹能火爆到如此程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受众并没有清晰的性别与年龄界限,也没有特别强的二次元属性。所以对普通人来说,门槛更低。同时它又抓住了“萌”这个点—没有人会再说萌是二次元亚文化了,看看刚刚过去的10月10日“卖萌日”有多热闹,你就不会奇怪跟萌沾边的东西能如此流行。
“义乌可能做了几百款上千款这种小饰品,突然有一款击中了人的普遍的萌的文化和心理,最后这就成了代表性的现象。”姜凯元说,“你觉得一个东西有意思,但投到市场反应平平,而不经意的事情却迎来爆发式增长,互联网上这些事很常见。”
陈镇涛也认为流行的小草发夹不过是又一个商业快消品。中国的小商品制造商没有太多的文化自主性,几乎是利润主导—但他们敏感并动作迅速。
不过淘宝上的一名不愿具名卖家说,由于竞争太激烈,义乌那边做这些小草发夹的小作坊都快倒闭了。一开始还能够卖5元一个植物发夹,如今大概2元就能够买到。不过和所有轨迹难寻,突然爆红的事物一样,这个你大概都叫不上名字的塑料花草发夹,大概也没人知道它的流行周期还能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