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案现场的围观心理

来源 :科技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ith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震惊一时的惨案,曾让许多人无法理解那些目睹了一切的旁观者为什么会如此沉默和懦弱。社会心理学家达利与拉丹曾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试图使实验情景最大限度地接近那起命案。
  
  几天前,湖北省武汉市一位88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门口迎面摔倒,引来众人围观,却无一人敢上前扶他一把。一个半小时后,才被送医院救治的老人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而窒息死亡。
  围观群众“救人须谨慎”的态度,被认为是出于不想成为彭宇第二、许云鹤第二、殷红彬第二的理智思考。“不救”变成了“不敢救”,也直接导致了众人身上背负的道德压力统统转移到了那些“嫁祸于人”的个别倒地老人身上。
  如果说是“彭宇案”让群众的围观反应变得合理化,这样的解释却决不可能成为地铁、公交车上拒绝为老人、孕妇让座的理由。
  “彭宇案”也许只是一个借口。
  围观的根源在于人性
  1964年3月13日是一个黑色星期五。凌晨时分的纽约皇后区,一位酒吧经理在街角遭遇袭击,身中数刀。她的拼命呼救引得周围楼群的灯光纷纷亮起,却没有一个目击者伸出援手。直到歹徒将该名女性反复折磨致死,都没有一人拨出一个报警电话。
  这个震惊一时的惨案,曾让许多人无法理解那些目睹了一切的旁观者为什么会如此沉默和懦弱。于是,心理学者开始关注面对群体危机时,在没有权威主导的情况下,个人会有何反应。
  社会心理学家达利与拉丹曾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试图使实验情景最大限度地接近那起命案。
  在一场有多人参与、但彼此隔离的访谈中,假扮患有癫痫的学生在轮到自己发言时发病了。每一个受试者都能听到病人的呼救,但无从知道彼此的反应。这与命案中,目击者知道还有其他目击者,但因各自在家,无从得知彼此的反应,是同样的情景。结果显示,只有31%的受试者采取行动帮助这位患者。
  达利与拉丹调整了“群体人数”,之后又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如果受试者以为当时在场的有4人以上,就不会采取行动帮助受害者。如果认为只有自己在场,则85%的人会在3分钟内采取行动。有意思的是,不论群体人数多少,受试者若在3分钟内未作出反应,那么往后也几乎不可能这么做。
  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紧急事件中,人越多越难作为,时间越久只能让人更加麻痹无能。这并不全是道德的责任,本质上是人性如此。
  目击者为何不相救
  命案的目击者事后试图回答自己为什么没有帮忙,却没有人能准确说清当时的复杂心理。“也许只是情侣吵架”、“我不想被牵连”、“也许只是虚惊一场”……
  心理学家推测,没有采取行动的受试者并非冷酷无情,而是还没有下定决心要行动。他们内心充满矛盾,犹豫不决。这种情绪反应,反映了其内心持续不断的冲突。
  面对倒地的老人,究竟要不要帮、怎么帮、是先救人还是先打120、还是联系家人……当前这些围观群众承受的,恐怕正是这样的矛盾心理。相反,彭宇、许云鹤、殷红彬的内心则没有出现矛盾冲突。
  当然,同样重要的就是,大家知道彼此的存在。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尹文刚认为,这就是群体效应中的责任分摊。越多人目睹一个事件,个人就会觉得责任越少,因为有越多人在分摊,因此,每个人都在期待别人能先行动。而由于法不责众,更让群体事件中,推动个人做出积极行动的外在压力减小。
  此外,他还提到,模仿是人的本能,因此,群体效应中还有可怕的从众心理存在。个体的不作为诱导了群体的沉默。
  教育改变人性弱点
  如果这是人性,理论上并不存在特异性。尹文刚认为,在救与不救之间,所有国家的人大多都是相同的反应。并不像有的国人所想的那样,外国人的德行就一定比中国人高,更乐于助人。只是一部分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也许更容易作出积极的反应。
  不过,认识和承认人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任由人性的弱点支配自身的行为。社会学家比曼在达利与拉丹的实验之后,找来一群大学生,让这些学生观看那些实验,使他们了解助人行为的五个阶段。
  首先,你要觉察到有事情发生,而你可能帮得上忙;通过你的理解,你认为有人需要帮助;然后,你的责任心告诉自己应该帮忙;终于,你作出判断决定要怎么做;于是,你采取了行动。
  结果显示,与那些未接触过相关教育的学生相比,前者主动助人的比例远远高出后者。这也证明了,教育是可以提高助人的比率的。遗憾的是,有多少急救、心理方面的相关知识是当今学校的必修课?
其他文献
2010年,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研人员第一次成功逆转了衰老过程。他们从中药黄芪中提炼出一种名为“TA-65”的物质。这一物质成功延长了受试小白鼠已经很短的端粒。    人类与衰老、死亡之间的斗争,古往今来都没有停歇过。最近,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第19届世界抗衰老和美容医学大会上,科学家向公众展示了一系列极具未来色彩的6种抗衰老新技术。  迄今,世界上还没有发现可以有效逆转衰老的药物或手段。如
期刊
拔罐被认可不意味着人人都适合。拔罐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病症,在罐的大小、技法、部位、适宜体质上都大有讲究。    9月1日凌晨,歌手齐秦在家中接受保健师拔罐理疗时,背部、面部和躯干严重烧伤。尽管是由于保健师的操作不慎引起的,但人们对于这种传统的物理疗法——拔罐的安全性还是提出了质疑。  事实上,由于保健的风靡,拔罐除了出现在正规医院,大大小小的保健、美容中心几乎都可以提供这项服务,技师水平参差
期刊
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正在运行,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高能量的对撞机,将产生出宇宙创生之初的粒子大家庭。有着“上帝粒子”之称的“黑格斯”,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它的重生将给世人带来无限的喜悦。  目前,数千名科学家正鼓足干劲、全力寻找它,志在必得。7月底,召开的欧洲高能物理会议上,LHC高调展示了他们看到“黑格斯”的证据,令人欣喜若狂。然而就在一个月后的国际轻子光子大会上,他们又降低了调门
期刊
在PC上网中,备受青睐的搜索引擎和浏览器,在移动平台上有被削弱的趋势。因为移动互联的用户并没有像PC用户那样,通过浏览器来访问开心网、微博之类的交互性站点。    当你想要“织”微博、上开心网、查地图时,一般要通过搜索引擎或浏览器,登录相关网站才能使用。如果使用的是PC电脑,只要用一个小小的鼠标,就能方便操作,但是对那些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的人来说,可能就比较麻烦。  最近,一种新的上网习惯,正在移
期刊
古人“贴秋膘”的理由,是为了增加体脂肪。  “贴秋膘”的说法来自生活水平较低的时代。那时,人们食物不足,本来就难得长肉,皮下脂肪太少。到了炎热的夏季,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热得汗流浃背,食欲不振,把那点儿仅有的皮下脂肪又削去一层。  到了立秋之时,好容易暑热减退,食欲恢复,就要提醒自己多吃一些。一则秋日是丰收季节,各种食物供应日益丰富,有足够的营养资源可以享用;二则立秋之后天气会日益转凉,为了应付寒
期刊
广电总局前不久对机顶盒的限制极大地打压了互联网电视和部分智能电视。把内容和服务与产品更深入地结合,推出云电视是“躲避”限令的出路。    8月16日-28日,六大国产彩电品牌纷纷发布“云电视”。相比之下,国外厂商均选择沉默。这是国内电视的异军突起,还是又一次的挂羊头卖狗肉?  云电视蜂拥而起  8月 16日,海信在京发布个人智能电视I’TV,云电视的概念已呼之欲出;第二天,海尔率先推出全球首款“云
期刊
如果一个关于自己的噩耗突如其来,得了不治之症抑或是失去至亲至爱的人,人们会像平常一样淡定、从容吗?畏惧、焦躁、灰心,任何一个可以想得到的消极情绪,恐怕都能轻易将人打倒。  旁观者也许会说,这人也太过脆弱了。可一旦同样的遭遇降临,人们往往一样摆脱不了如此的心理。其实,人的心理本是非常脆弱的,不仅仅是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可以说这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自然现象,人们并不需要太过惭愧。  在10个多月的时间里,
期刊
在广袤无垠的青藏高原上,寻找远古兽类演化的足迹,好比是大海捞针。但有群执着的人,哪怕是为了沧海一粟的发现,也要坚定他们探索的步伐。邓涛就是这样一位科学工作者。  野外考察工作的任务,就是每天不停地寻找化石。把化石采集回来后,还要对着这些冷冰冰的骨头做研究。如此枯燥单调的工作,若非特别感兴趣,恐怕很难坚持。  中学时的邓涛,买了一本《化石漫谈》,这本早已泛黄的书,至今还摆在他办公室的书架上。“我的生
期刊
“大脑是一个能量场……人死亡后残留的脑回路可以追溯8分钟前的记忆”。“源代码”正是通往这8分钟世界的路径。    柯尔特·史蒂文斯是一名飞行员上尉,他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幸坠机。不过,军方还想让已故的他,调查一起火车爆炸案的真相,以阻止下一次爆炸。  这是导演邓肯·琼斯在《源代码》中想要讲述的故事。在影片构筑的世界中,人脑好比一个电磁体,有短暂的记忆轨道功能,可以保存临死前大约8分钟的记忆片段。这如
期刊
西方有一句谚语 ‘人生如航海’,意思是说,人生这艘航船驶到中途时,风景应该是最美的,这时船的马力也应该是最足的。而人在中年的时候,体力、精力应该处于一生中最充沛的时候。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却发现一些年轻才俊突然撒手离去,让人唏嘘不已。这些人中,不乏大公司的CEO、企业老总、知名的文艺界人士、科研学者……是什么透支了我们的健康?    “2010年中国城市健康大调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