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雾都,山城重庆,岁至立冬,职教人才,齐聚一堂,年末盛会,隆重启幕,圆满召开!
2011年11月9—10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在重庆召开,年会主题为“创新职教体制机制,推动校企合作和中高职协调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中国职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刘来泉主持开幕式;中国职教学会会长、国家总督学顾问、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以及重庆市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职成教司部分领导、学会负责人及来自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职教学术团体、职教科研部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等逾5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在陈瑞芳会长的细致策划和统筹协调下,组织了40余人参加本次大会。
在开幕式之后,年会围绕“校企合作”和“中高职协调发展”两个专题,进行了大会调研报告、学术研究报告以及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经验交流,大会报告场场精彩,专家点评精辟独到,气氛热烈,精彩纷呈。
高层之声:职教大视野
张天保会长为本届学术年会致开幕词,他在讲话中强调,中国职教学会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是一个共同学习、相互交流、不断提高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舞台,今年的学术年会在刚刚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召开,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他要求,职教工作者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全会决定,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把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放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中来认识,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发挥好职业教育服务于文化建设的作用,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贡献。本次学术年会还召开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下称《纲要》)颁布一周年之际,既是对中国职教学会系统一年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纲要的新起点。一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此次大会的召开,通过大家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将进一步推动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
为使会议代表特别是来自一线的职教工作者直接听到教育部领导对职业教育的指示,会议特邀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葛道凯司长介绍了一年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情况和关于下一阶段职教工作基调的思考。葛司长指出,《纲要》颁布以来,全国职教发展可以用五句话概括:“系统布局实现新发展,改革创新翻开新篇章,制度建设迈入快车道,基础能力建设跨上新台阶,事业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葛司长在谈到下一步的工作基调时指出,对于我国职教改革发展的新成果,用三句话来概括就是“有冲劲但尚未形成大突破,有进展但尚未形成质的飞跃,有势头但尚未形成统领”,对此我们要有清醒、冷静和全面的认识与判断。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任务,我们要有信心,更要有决心。葛司长谈到下阶段职教改革发展的具体思路时提出,职教工作者要紧盯进程,全面落实,重点突破,初成态势,通过各项改革的推进与深入,实现内涵建设和质量提高,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态势。
校企合作:职教大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受到高度重视,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职教体系不断完善。目前,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实现内涵发展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纲要》明确指出要不断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也多次在讲话中强调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创新是职教改革的关键所在。
在本次年会中,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院长,学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师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世斌教授代表学会做了关于“校企合作”的主题发言——《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调研报告》。报告认为由于受原有体制的惯性作用和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校企合作体制表现出与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不适应性。在未来,必须转变观念,树立面向产业需求的教育理念;推动行业组织健康发展,发挥其主导作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全方参与;建设校内生產性实习实训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创新平台;鼓励地方敢于创新,寻求校企合作突破口。
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校企合作关注的一个重点。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教授从“十二五”时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出发,为校企合作的推进提供了新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教授则从西方现代学徒制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提出在当前民工荒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可以通过试行在职员工培训和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来实现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
推动产教对话,许多地区先行先试,走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重庆市和沈阳市是其中的代表。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黎德龙介绍了近年来该市建立职教行业协调委员会、职教集团、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师资培训集团,试行一个学生两种身份、一个学年四个学期,推行企业顶岗实习、校企专业建设、企业订单培养、企业进校培养、园校互动发展和校企人才交流六个模式。沈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李铁为大家展示了该市搭设平台抓对接,订单培养促就业;组建职教集团,实现合作制度化;师徒结对共培养;服务企业创双赢,专业建设抓深入等校企合作创新模式。
校企合作依赖双方力量实现共赢,不是学校一方之力所能为之。作为行业代表,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培训部主任孙长庆就行业的指导作用进行了报告,他认为,“工学结合、教产合作”的职教模式,需要行业来组织、推进;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亦需要行业提供技术信息、人才规格和职业标准。
中高职协调发展:职教大趋势
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是适应当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的需要,不仅能为高职教育提供优秀生源,还可以使中职毕业生能够拥有继续教育的机会,打破了中职教育的终结性局面,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8月底,教育部出台了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修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逐步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基本规范。
学会以此为焦点,委托职业教育杂志社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和深入系统的研究,杂志社社长、编审于志晶在年会上做了“中高职协调发展”的调研报告。报告认为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实现衔接、结构协调和统筹发展,但不能仅局限于衔接和结构平衡,针对职校生源规模缩小、社会对职教认同度低、职教规模脆弱和农村职教薄弱等问题,报告指出,建立职教体系是国家意志,要坚定不移推进;协调本质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能滞后也不能冒进;中国地方经济发展差异巨大,要切忌“一刀切”;协调推进不能仅仅着眼于中高职,应在更广阔的教育领域设计协调。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一环,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刘育锋研究员从课程概念内涵入手,针对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和学习进程两个维度进行了探讨。在中高职课程衔接中,目前已有学校探索出有益经验,比如天津职业大学,通过统筹中高职协调发展,建构了高职引领中职的特色模式。该校职教研究所所长杨理连介绍了他们探索专业口径对接、加强课程有效衔接、密切教学组织衔接和尝试多元化招考途径的经验。与天津职大不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是专门从事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院,主要从专业建设入手加强二者衔接,马能和院长报告了他们着重抓实抓好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方法等工作,让与会代表看到了五年制高职改革发展的鲜活案例。
职教专家马树超、姜大源等对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围绕年会两大焦点,本届大会还同时开设了五个分论坛,进行政策导向、理论研究及实践做法等方面的深入交流与探讨,进一步明确了职教发展内涵和改革创新方向。
责任编辑 朱守锂
2011年11月9—10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在重庆召开,年会主题为“创新职教体制机制,推动校企合作和中高职协调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中国职教学会常务副会长刘来泉主持开幕式;中国职教学会会长、国家总督学顾问、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以及重庆市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职成教司部分领导、学会负责人及来自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职教学术团体、职教科研部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等逾5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在陈瑞芳会长的细致策划和统筹协调下,组织了40余人参加本次大会。
在开幕式之后,年会围绕“校企合作”和“中高职协调发展”两个专题,进行了大会调研报告、学术研究报告以及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经验交流,大会报告场场精彩,专家点评精辟独到,气氛热烈,精彩纷呈。
高层之声:职教大视野
张天保会长为本届学术年会致开幕词,他在讲话中强调,中国职教学会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是一个共同学习、相互交流、不断提高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舞台,今年的学术年会在刚刚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召开,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他要求,职教工作者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全会决定,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把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放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中来认识,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发挥好职业教育服务于文化建设的作用,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贡献。本次学术年会还召开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下称《纲要》)颁布一周年之际,既是对中国职教学会系统一年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纲要的新起点。一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此次大会的召开,通过大家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将进一步推动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
为使会议代表特别是来自一线的职教工作者直接听到教育部领导对职业教育的指示,会议特邀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葛道凯司长介绍了一年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情况和关于下一阶段职教工作基调的思考。葛司长指出,《纲要》颁布以来,全国职教发展可以用五句话概括:“系统布局实现新发展,改革创新翻开新篇章,制度建设迈入快车道,基础能力建设跨上新台阶,事业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葛司长在谈到下一步的工作基调时指出,对于我国职教改革发展的新成果,用三句话来概括就是“有冲劲但尚未形成大突破,有进展但尚未形成质的飞跃,有势头但尚未形成统领”,对此我们要有清醒、冷静和全面的认识与判断。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任务,我们要有信心,更要有决心。葛司长谈到下阶段职教改革发展的具体思路时提出,职教工作者要紧盯进程,全面落实,重点突破,初成态势,通过各项改革的推进与深入,实现内涵建设和质量提高,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态势。
校企合作:职教大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受到高度重视,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职教体系不断完善。目前,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实现内涵发展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纲要》明确指出要不断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也多次在讲话中强调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创新是职教改革的关键所在。
在本次年会中,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院长,学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师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世斌教授代表学会做了关于“校企合作”的主题发言——《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调研报告》。报告认为由于受原有体制的惯性作用和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校企合作体制表现出与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不适应性。在未来,必须转变观念,树立面向产业需求的教育理念;推动行业组织健康发展,发挥其主导作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全方参与;建设校内生產性实习实训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创新平台;鼓励地方敢于创新,寻求校企合作突破口。
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校企合作关注的一个重点。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教授从“十二五”时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出发,为校企合作的推进提供了新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教授则从西方现代学徒制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提出在当前民工荒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可以通过试行在职员工培训和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来实现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
推动产教对话,许多地区先行先试,走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重庆市和沈阳市是其中的代表。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黎德龙介绍了近年来该市建立职教行业协调委员会、职教集团、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师资培训集团,试行一个学生两种身份、一个学年四个学期,推行企业顶岗实习、校企专业建设、企业订单培养、企业进校培养、园校互动发展和校企人才交流六个模式。沈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李铁为大家展示了该市搭设平台抓对接,订单培养促就业;组建职教集团,实现合作制度化;师徒结对共培养;服务企业创双赢,专业建设抓深入等校企合作创新模式。
校企合作依赖双方力量实现共赢,不是学校一方之力所能为之。作为行业代表,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培训部主任孙长庆就行业的指导作用进行了报告,他认为,“工学结合、教产合作”的职教模式,需要行业来组织、推进;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亦需要行业提供技术信息、人才规格和职业标准。
中高职协调发展:职教大趋势
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是适应当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的需要,不仅能为高职教育提供优秀生源,还可以使中职毕业生能够拥有继续教育的机会,打破了中职教育的终结性局面,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8月底,教育部出台了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修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逐步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基本规范。
学会以此为焦点,委托职业教育杂志社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和深入系统的研究,杂志社社长、编审于志晶在年会上做了“中高职协调发展”的调研报告。报告认为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实现衔接、结构协调和统筹发展,但不能仅局限于衔接和结构平衡,针对职校生源规模缩小、社会对职教认同度低、职教规模脆弱和农村职教薄弱等问题,报告指出,建立职教体系是国家意志,要坚定不移推进;协调本质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能滞后也不能冒进;中国地方经济发展差异巨大,要切忌“一刀切”;协调推进不能仅仅着眼于中高职,应在更广阔的教育领域设计协调。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一环,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刘育锋研究员从课程概念内涵入手,针对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和学习进程两个维度进行了探讨。在中高职课程衔接中,目前已有学校探索出有益经验,比如天津职业大学,通过统筹中高职协调发展,建构了高职引领中职的特色模式。该校职教研究所所长杨理连介绍了他们探索专业口径对接、加强课程有效衔接、密切教学组织衔接和尝试多元化招考途径的经验。与天津职大不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是专门从事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院,主要从专业建设入手加强二者衔接,马能和院长报告了他们着重抓实抓好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方法等工作,让与会代表看到了五年制高职改革发展的鲜活案例。
职教专家马树超、姜大源等对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围绕年会两大焦点,本届大会还同时开设了五个分论坛,进行政策导向、理论研究及实践做法等方面的深入交流与探讨,进一步明确了职教发展内涵和改革创新方向。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