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父亲精神的一扇窗口

来源 :陕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ural_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敬的延大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你们好!
  首先,我由衷地感谢这么多人记得他——我的父亲路遥。
  作为路遥的女儿,很遗憾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不能来到这个令人感动的现场,我为此感到万分抱歉!尽管十五年过去了,但是此时此刻,在这片生养父亲的土地上,仍然聚集了这么多怀念热爱他的人们在此纪念他;并且,为父亲建造了一个理想的精神憩息地——“路遥文学纪念馆”。为此,我和我的家人感谢所有到场的前辈、领导和所有为此纪念馆付出心血的善良的人们!是你们为我的父亲修建了一个关乎他风骨与写作精神的祭台,让他的作品和精神能够更方便的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是你们使父亲短暂的生命从某种程度上得到延展,使他的精神能够更多地与当下及未来交融。作为他的女儿及家人,我们深深地感到,这是我们所做不到而你们能赋予的最好的缅怀父亲的方式!我在这里代表我的父亲和我的家人,给大家深深地鞠躬了!
  
  作为一生都挚爱他的女儿,今天的日子,对于我,同样是不平凡的。我知道父亲是如此深爱这片土地,深爱一切生命;父亲用他深沉而朴素的爱感染了许多人,可能也正是因此,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有这么多朋友记得他。我从小跟父亲在一起的机会并不多,没有多少向父亲撒娇的机会,但我却深深地知道,我是幸福的!我得到了他一生中独特而深沉的爱,这份爱凝结了他对生命的爱与责任;作为他的女儿,我没有继承他的事业,可是我却有幸得到了他的身教;我愿在很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延续着父亲那一份对生命和社会的爱与责任。在这样的时刻,我虽然未能赶到这里,未能和叔叔阿姨们一起共同缅怀父亲,但是在另外的地方,我会做着平凡而有意义的事情,一如既往地、以我自己的方式和大家共同纪念着他,传递着他的爱与责任。我相信,即便是他在天堂里喝咖啡的时候,也会以理解的目光,微笑地注视着他的女儿!
  父亲不是一个喜欢说豪言壮语的人,他崇尚自然与和谐;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应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他强烈的正直感以及对黄土地的热爱因此得以释放;他对生活的平和心境让他刻意地远离鲜花和掌声。他经常说起:他今天有了一些成就,要归功于所有帮助过他的人,尤其是延安大学。在延大这个充满了勃勃生机和创造精神的地方,他常常被感动着,以至于在后来写作的日子里,每每回想起延大就会激情难抑……他毕生致力于用手中的笔赞美人性,讴歌土地,悲悯人生,平实无华地揭示着社会底层那平凡而又坚韧的生存状态。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每个读者都有自己心中的路遥,都有自己解读他的方式,这只是我心目中的父亲,仅此而已。
  值此“路遥文学纪念馆”开馆仪式之机:我还要感谢申沛昌伯伯、曹谷溪等伯伯们为“路遥文学纪念馆”所作的一切工作!
  同时,要感谢所有到场的、未到场的、包括不远万里从日本来到这里的、一直为父亲作品的传播辛勤奉献的长辈们、朋友们;感谢父亲的母校——延安大学的领导、师生们,父亲生前的朋友们;感谢帮助我父亲的朋友们;感谢那些一直以来从未见过面却为纪念我父亲默默做着工作的朋友们!
  也正是因为你们,才使我感受到肩负的责任,我会把父亲对于这片土地以及对父老乡亲的热爱以自己的方式传递下去!
  再次感谢,从心底!
  路茗茗
  2007.11.17
  
  路遥文学纪念馆开馆
  
  2007年11月17日是路遥逝世15周年的日子,规模盛大的全国路遥学术研讨会在延安大学隆重举行,路遥文学纪念馆正式开馆。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雷涛,延安大学原校长、路遥研究会会长申沛昌,延安大学校长廉振民等为纪念馆开馆揭牌,路遥女儿路茗茗还专门写来一篇饱含深情的致辞。
  在路遥的母校延安大学举行的全国路遥学术研讨会,由省作协、延安大学等主办,吸引了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位路遥研究专家参加,他们就路遥的文学作品、人生追求、路遥精神继承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日本路遥研究学者安本实专程赶来,并捐赠了大量珍贵的路遥研究资料。
  位于延安大学的路遥文学纪念馆背倚安葬路遥的文汇山,由著名作家王蒙题写馆名。纪念馆占地180平方米,主体馆布展的内容分为“苦难的童年生活”、“文学摇篮期”、“延大啊,这个温暖的摇篮”、“抒写城乡融合的独特感受”、“诗与史的恢宏画卷”、“永远的人格力量”等六大部分。
其他文献
又是冬季。新年前夕的一个傍晚,从一家新开张的店里出来,发现街上已是灯火阑珊。静谧的天空中,大朵的雪花正像棉絮一样撒落。倾刻间,世界已经是一片白色。  来往的车辆小心地行驶着,生怕滑倒似的;行走的人则欣喜地踩着积雪,毫不在意睫毛上的雪花已结成了冰凉的水珠;奔跑的孩子们欢快地笑着,声音掉在厚厚的雪地上,格外清脆。大雪中,喧嚣的城市突然安静了下来。  我徒步穿过这个城市最长的一条街道,像活动的雪人,满身
期刊
[摘 要]开放大学“产教融合”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分析其“产教融合”对经济社会支持有效性,首先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寻找开放大学“产教融合”对经济社会支持有效性的相关指标;然后使用各省指标数据,借助超效率DEA模型计算出各省开放大学“产教融合”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的效率水平,衡量各省相对水平并对其效率值作出评价;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各省作为基本决策单元的相关优化策略建议。  [关键
期刊
[摘 要]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同处一个地域文化圈,地域文化融合度高,基于此,京津冀区域远程教育协同发展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是,在目前,同处在同一地域文化圈内的京津冀三地,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内的远程教育协同发展,存在着制度建设、差异发展、沟通机制不顺畅等困难。因此,在这样一种社会文化的背景下,京津冀三地开放大学应从一体化发展的大局出发,完善办学合作,形成适
期刊
编完这期稿子,已经是2007年的岁末,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辞旧迎新,我们总是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读者期待我们的刊物越办越好,我们期待读者一如既往地给我们关爱。期待是美丽的,期待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朝着目标努力。  从2008年第一期起,《陕北》由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这一举措,对我们来说是增加了工作的力度与强度,对读者来说,是增加了阅读的数量和次数。我们宁愿自己多付出一些时间来努力,也要换得读者对我们
期刊
【编者按】“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用来描绘鲁迅先生的诗句仿佛也在说他。他自粗犷苍茫的陕北高原走出,以生命的全部行进在人生惟一的文学求索之途;他有生之年日日过着清寒朴素的物质生活,文学创作是仅有的温暖他心灵、支撑他精神的烛火;他胸怀忧患、思想深邃,热爱农民和土地;他质朴豪爽,用一双温暖的大手点燃了身边许多人的文学梦想;他的作品像恒星一样明亮,照彻过去、现在、未来无数个在苦难中奋进的青年的灵魂
期刊
郁葱,当代诗人。生于1956年7月,现居河北省石家庄市。《诗选刊》杂志主编,编审。著有诗集《蓝海岸》、《生存者的背影》、《世界的每一个早晨》、《郁葱爱情诗》、《自由之梦》、《最爱》、《郁葱抒情诗》等九部,其中《生存者的背影》获第六届河北文艺振兴奖,《郁葱抒情诗》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主编《中国诗选》、《河北50年诗歌大系》、《河北历代诗歌大系》等多部。并著有中篇小说《瞬间与永恒》及中短篇小说、理论文
期刊
今天,是我国著名作家路遥逝世15周年的纪念日。为了缅怀这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家,更加深入地研究路遥的文学世界,弘扬路遥的文学精神,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路遥逝世15周年纪念暨全国路遥研究学术研讨系列活动。此时此刻,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来到延安大学文汇山前,为路遥逝世15周年扫墓。在此,我谨代表路遥家乡——中共清涧县委、清涧县人民政府及全县22万人民对出席此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嘉宾、学者和
期刊
路遥依然活着  文/雷涛  路遥的名字连同他的作品,没有因为岁月的久远而失去光彩,恰恰相反,这种光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显得透亮和耀眼,路遥依然活在千千万万个热爱他的读者的心中。路遥的作品是新时期中国文学一个重要推进阶段所达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高。  (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    路遥把作品写进几代人心里  文/何西来  路遥的作品是靠苦难来涵养,苦难给了他坚强的性格,充实了他创作的内容。路遥不
期刊
闫秀娟/女,生于陕北,供职于陕西神木文化馆。系省作协会员,榆林诗词学会理事。作品刊发于《人民日报》《工人日报》《诗刊》《星星》《诗林》《诗潮》《绿风》《扬子江诗刊》《山西文学》《百花》《草原》《延河》《陕北》《延安文学》等报刊,曾获《诗刊》等社联办的全国第二届新田园诗大赛三等奖、西部的太阳诗歌大赛三等奖,榆林市青年文学评奖一等奖,草原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站牌下的女人    光着脚   一只踩
期刊
惠建宁/1964年生于清涧乡下,服务于政府某单位,曾在《诗刊》《当代诗歌》《延河》《当代小说》《辽河》等发表作品数百首,并有作品收入几个选本,著有诗集《去远方》,与人合著有陕北文化散文集《鱼神——清涧河的投影》。    坚守    我不记得自己打碎了什么  一些光影从我的手里  滑落,像被打碎的玻璃碎片  一些散装着的记忆,纸屑  在风中飞扬,鸽子鸣叫着  从天而降,草地里夹杂着的  苜蓿开着破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