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的复习效率 等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uanx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业班语文总复习效率问题是每一位语文任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层次、多角度地清除疑点,理解语言知识的纵横联系,增强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提高复习效率,保证复习质量的重要环节。怎样提高初三语文复习效力,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它在课堂教学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要精确地把握中考走向,准确把握“如何考”的问题
  教师必须对近几年中考试卷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才会明确“如何考”问题,这是搞好复习工作的导向性问题,是提高复习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精讲精练最重要。
  二、紧扣课程标准
  其实质就是教师对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一个系统化的认知过程,其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找到制订教学目标体系的理论依据。扣本的过程,其本质就是教师对教学要求、目的的一个量化过程,它是教学课程标准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找准实施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客观依据。只有将纲与本紧密结合起来,才可能使教学目标、要求落实到教学行为中。这样学生才会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明确“考什么”的问题,才有可能使学生针对性地复习,以达到要求,实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的。通俗的讲,即是分析、落实考点的问题。
  三、习课充满新意
  教师经常在复习课滔滔不绝,讲得口干舌燥,复习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深感上复习课累,复习课难上。怎样才能让复习课保持新鲜感,并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果呢?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参加课堂活动,让复习课堂充满“磁性”。 如果做到“四新”,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内容新。如果复习课所复习的内容都是已经讲过的,学生肯定不愿再听,那么复习效果也肯定不好。为了激发学生在复习课上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将旧内容翻新、引伸,把有关知识点串起来,让学生觉得有新颖之处,自然就会认真听课。
  2. 题型新。新授课的专题练习较多,学什么,就要练什么。复习课既要有专项操练,又要有综合操练,特别是拓展题目,要以旧带新、旧中含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3. 感觉新。在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一直感到新鲜,那么在课件的制作上就要下工夫,所制课件在课上都要变静为动活生生、变小为大看得清、变繁为简条理明、变虚为实印象深。要在短短的45分钟内既完成复习任务,又使学生感到趣味性、科学性。
  4. 方法新。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尽量把传授知识和游戏融为一体,设计一些适合教材和复习知识的游戏。语文复习课常用的复习方法应是听说法、作业法、提问法、讨论法以及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各种方法交替使用,使学生不厌倦某一种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人体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语文教师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
  四、查缺补漏,有的放矢(综合训练阶段)
  这一阶段用两周时间,主要是以学生自我复习,自我测试为主。然而,大部分学生对那些似懂非懂,模棱两可的题目,有时哪怕形式不变,原题托出也束手无策或错误百出。因此,我要求学生每人都要准备一本错漏笔记本,专门用来记载平时写作业、测验、考试中的错误题,并在旁边写下正确答案。除此以外,我还千方百计搜集、积累学生平时或复习过程中在各方面出现的错误,将其集中,举一反三,对症下药,逐题突破。最后又把这些疑难错漏题汇编成一两份试题来考查学生是否已真正掌握。实践证明,此法行之有效,且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模拟训练,考前指导
  这项训练一般在考前三周内进行,主要针对高考常用的传统题型、新创题型进行针对性的适应性综合训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临场发挥和应考的心理素质,熟悉题型,提高解题技巧和答题速度,积累应考经验。
  总之,在提高初三语文总复习当中,我们要坚持“四导”方针,即:诱导、疏导、引导和指导,围绕以打牢基础提高能力为目的的复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散发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获取成功。
  巧用课程资源,坚持“立德树人”
  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乳源高级中学 陈娟
  立德树人,即树立德业,树立人才。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提出了“德育为首”的育人方针。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其旨在说明语文教育除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外,还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把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素养的提升与良好思想品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意志品质的砥砺、道德情操的陶冶、人生理想的树立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立足文本,感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德育素材
  立足文本,平等对话,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在阅读中抓住德育素材,从而让学生在精神上受到陶治与洗礼,达成德育教育。
  文以载道,知书达理。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阅读它们,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领略祖国山河的神韵与雄壮,鉴赏历史文化的深广与优美,追寻伟人足迹,领悟人生真谛,激发爱的情怀,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爱情观教育,引领学生在真善美的追求路途上正确理解爱情,恰当处理感情问题,不是为了教会学生谈情说爱,而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思想成熟的人。
  二、积极思辨,联系现实,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
  要为文,先做人,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懂得品格与文格的关系。苏轼的“文如其人”,鲁迅的“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都说明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更要有良好的人品。我国的古代教育提出并实践了一系列品德教育的具体方法,诸如立志、明理、身教、自省、慎独、力行等,这些教育内容可以用作文的方式让学生接受。
  学生身在学校,坐于课堂,囿于书本,知识面窄,文章通病是空泛。语文教师要多渠道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坚持多读一些古今中外名著,那些名家的精彩、生动的语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丰富作文内容,提高作文质量,进一步提升其崇高的品德修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达到文如其人。
  三、拓展延伸,感染熏陶,通过语文活动进行思想教育
  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始终是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内课外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
  设计课内活动,可采取课前五分钟演讲、写读后感、辩论会、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给老师的一封信、向父母说悄悄话、写日记周记等方式进行德育渗透。
  通过批阅学生的日记、周记纠正其不良的思想倾向;通过辩论明事理;通过诗歌朗诵拓展高中生的爱情观教育。
  在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时,教师可以推荐《致橡树》这首标准的爱情诗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爱情观: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绝不为讨好别人而降低自己的价值,也绝不局限于个人或家庭的小圈子;男女之间的爱情应该建立在互相平等、独立的基础上,不仅能够同甘共苦,而且能够不懈地追求伟大的事业,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设计课外活动,促使学生去创造、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社会为语文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舞台,每一册甚至每一单元的语文教材都安排了活动课,充分利用资源,将课本知识与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设计好课外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参与。
  让古诗在童心里飞扬
  广东佛冈县汤塘镇菱塘黄渠成纪念小学 吴金飞
  如何在古诗教学中进行创新,真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力以及陶冶情操,我在教学实际中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童真是儿童最可爱之处,他们一句天真、幼稚的话,足以令人遐想万千,回味无穷。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很好地创设激趣情境。我们知道,语言文字比较抽象,容易使人感到枯燥无味,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尽量运用多媒体 创设情景,使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形象的画面,强化其渲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我考虑到诗句比较含蓄,学生难以理解,且会感到乏味,所以我特地制作了多媒体软件,用以辅助教学。开始教学时,我就在屏幕上,展示软件图景:这是春花如烟如雾,春水如玉似镜的画面,在黄鹤楼旁,站着一位穿着古代服装的人,望着那在滔滔江河上远去的船帆,似乎心潮滚滚,心绪万千……我让学生观察画面,进行思考。由于画面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因此学生受到极大的渲染。在这个基础上,我再提出一些启迪思维的问题:“站在那儿的是谁呢?他为什么在遥望着那船帆呢?”“你们想想:这时作者的心情会是怎样呢?”如此,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情趣,同时也引发了他们的思维。
  二、启发想象,领会诗情画意
  在古诗教学中,要注意从分析语言入手,启发学生想象诗歌所描述的生动形象,引导他们领会诗情画意,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古诗都是十分精练含蓄的,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光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能熟练朗诵古诗的基础上,抓住古诗以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感情的基本特点,把对学生情感的引发、激荡、升华,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教学时我就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制作成课件),指导观察,启发学生去想象。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乘上腾飞的飞船,去进入如梦如幻的诗境。
  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在学生熟读诗句、理解诗意后,做导演,我播放课本中的插图(制作成课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时许多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学生跃跃欲试。有一位学生是这样的: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李白恋恋不舍地把好友送上船,用颤抖的声音说:“孟兄,在此一别,不知何时再见?你要记住我这个老朋友啊!”孟浩然两泪纵横:“李兄,你我是挚友,一定会再见面的!再见,老朋友!”
  孟浩然挥挥手,船开,渐渐地远去了,在浩的江面上变得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碧水蓝天相连的地方。李白还呆呆地伫立江岸,望断春水,最后他脱口而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听着这自导的电影,老师和同学们也仿佛置身于黄鹤楼,与诗人一起眺望着孤帆的远影,一起吟道:江水啊,你 平安地送友去吧!。
  三、联系扩充法,拓展诗量
  把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在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我就让让学生自学四首关于送别的新的古诗:《芙蓉楼送辛渐》、《送别》〉、《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等。在学习了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后,可让学生自学《春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几首关于爱国的古诗。学生可以分组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每个学生各显其能,自由发挥。同学们有的找资料,有的查字典,有的互相讨论、互相质疑。学习很有效果。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汇报的内容教师有所规定:朗诵古诗、说说诗意、用各种形式表现古诗(唱诗、编故事、情景表演等)。朗诵时,有的采用集体朗诵的形式,有的用一人朗诵一句的形式,也有的先集体后分读的形式;说诗意时,他们基本上能根据资料和自己的理解把诗的意思和含义都弄懂了,有的还说得绘声绘色。这样不仅达到了以新带新、拓展诗量的效果,还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如果长此这样教学,学生古诗的阅读量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语文底蕴也就变得深厚了。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在古诗教学中,通过以上的学习方法,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这样,不但学生的积累丰富了,个性发展了,精神世界丰富了,古诗教学有所创新了,而且也使古诗教学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每一个孩子生下来都如天使般纯美洁净,上帝似乎并不想让我们每个人都顺水行舟到彼岸。人生路茫茫,有时电闪雷鸣,狂风骤雨,被吹折羽翼的天使坠落凡间,变成了我们班里每一个或自闭、或顽劣、或沉默的孩子。  刚毕业的08年,遇到了总是默默缩在角落里的你,那双永远也抬不起来的双眼对任何人都充满了畏惧,课堂上永远少着一双自信的小手,未完成作业的名单里却总是有你刺目的名字。第一次作文,所有的同学都工工整整,几度修改
期刊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期间肯定会遇到很多复杂棘手的事情或者学生,这些会让班主任的管理感到非常的困惑,通过一些传统的教育手段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班主任会困惑很长时间。随着班主任工作的进行,随着管理经验的积累,班主任会逐渐意识到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上个世纪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相比之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能力也非班主任想象的那样简单,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对自我的认识不再那样的单纯。
期刊
班集体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集体文化是“班集体群体文化”的简称,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内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集体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精神。良好的班集体文化可以成为凝聚班集体力量的精神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这就向全体语文教师提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的精神。新课标的要求,把“人”的社会能力作为最终培养目标,更体现了大语文观精神。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语文,语者,口头表达,文者,书面表达。这就是说,要求学生动口读,动口说,也要求学生动手写,动
期刊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传统课堂教学在日渐完善的同时,局限性也日益凸显:相对固定的授课模式、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学生各自为战以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忽略,都使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仿佛被锁住了条条沉重的镣铐。于是,各种教育改革幕天席地,卷起了层层浪花。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曾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针对深化课堂
期刊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难点——师生都感到难。学生反映作文费时费力,到时还不一定取得好成绩,故写着无趣;而一叠叠作文送上来,也令教师望而生畏。因写得无趣,所以也批得勉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在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作文改革尝试。  一、注重生活素材的积累  作文要求一定的实践性,它既需要社会生活的历练,又需要学习技艺的磨练。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者。生活
期刊
提到公文写作,许多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把它与“创新”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有相当一些人认为公文写作只要掌握格式和表达方法就万事大吉,规范的文体格式和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几乎成了传统公文的写作规律和方法。文章需要创新,写出新意是写作的应有之义。在尊重公文写作共有的规范要求下,公文写作应如何创新,才能写出主题深刻、文风切实、结构有力、语言新鲜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公文作品呢?下面谈几点粗略的想法:  一、观点
期刊
2015年中考阅卷早已过去,有许多的优秀作文,满分作文引起了教育、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大家不由得啧啧赞叹。但是,阅卷场上这样的作文却也寥若星辰,十分难见。纵观考生作文,其存在着如下两大问题:一方面是表现主题的材料匮乏。如编造父母离异、双亡,亲人去世,个人失学等现象在考生作文中频频出现,反映出考生生活单一,阅读面窄,视野狭小,立意陈旧,随意编造等问题。由此不少专家、教师强烈呼吁,要求改变这一状况,要
期刊
高考语病考查病句类型无外乎两种:一是结构类病句,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等;另一类是语意类病句,包括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等。  这里侧重谈谈搭配不当中的“勾动词”和“敏感词”。  一、勾动词  先看一个例子:第二十五届阿姆斯特丹国际记录片电影节12天里吸引了20多万名观众,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2500名电影人、300多部电影前来参与。  参考书是这样解析的:“误用谓语来陈述主语,主
期刊
口语交际的课堂也应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为学生创设情境,也可与学生互动交流,或融合游戏,或通过精彩表演、讲故事等形式,从兴趣、情感的激发入手,激活学生交流的“兴奋点”,刺激学生的交流欲望。此时,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同时也说得深入,体会深刻,进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激活学生交流的“兴奋点”,培养学生“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