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爱京籍女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llmmtt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睦的爱情观里,没有“早恋”这个词。
  “我8月1号就整18岁,是个老爷们儿了!”坐在房山区一家小餐馆里的李睦,撇了撇挂着胡茬的嘴角,扬起眉毛,挺直了腰板。
  “我媳妇,洋洋。”他掏出手机按了一阵,屏幕上出现伸着剪刀手的女孩,一头齐刘海,肤色白皙。这张唯一的照片,被层层叠叠的文件夹掩护,藏在了手机最不起眼的角落。
  高三上半学期,两人开始异地恋。从洋洋的家河北涿州,到李睦学校所在地房山琉璃河,坐长途车只需要半个多小时,距离并不是障碍。
  他们之间的最大阻力来自于母亲何青容。母亲反对的理由却不仅仅是“影响学习”。
  “女孩户籍在河北,我妈却希望我找一个有北京户口的。”李睦降低声调,一脸落寞。作为一个在北京上学的非京籍高中生,他觉得户口拴住了升学的路,勒得自己喘不过气。
  他想不明白,怎么连谈恋爱,也逃不出户籍这个魔咒。
  “儿子, 你在北京是个‘黑人’。”
  从小到大,李睦一共谈过17次“恋爱”。前16次,留下的都是遗憾。
  他是个很招女生喜欢的帅小伙:一米八的个儿,皮肤黝黑,小眼睛,浓眉毛,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成天乐呵呵的,神似热播电视剧《爱情公寓》里的曾小贤。
  “毛主席说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他调侃道,“但因为我妈的干预,我最后总是当那个流氓。”
  第一次被女生追的经历,发生在小学三年级。一个同班女生圣诞节送了张贺卡,密密麻麻地写了两页字,最后一句是“我喜欢你”。回家后,母亲发现了这份情书,一把撕得粉碎。李睦的初恋,就此结束。
  女孩的长相,李睦已经记不清了,记住的是女孩是北京人。
  “放现在,我妈肯定肠子都悔青了。”他一脸坏笑,“那可是正经八百的北京儿媳妇啊!”
  从小学到初中,不论李睦的女朋友是不是北京姑娘,母亲向来都是棒打鸳鸯。理由只有一个:早恋影响成绩,你得好好学习,将来考上一所好大学。
  年幼的李睦,当时并不理解“考大学”三个字对他意味着什么。
  从记事起,他就跟母亲住在德胜门外的大杂院里。五平米的屋子,只放得下一张加宽单人床和桌子,没有电视。晚上,他常常因为睡觉不老实而滚到水泥地上。
  母亲在附近的小餐馆里当服务员,天天早出晚归。那儿早点的糖油饼,李睦一口气能吃三张,至今念念不忘。因为偷吃了一块邻居送的糖,他挨了童年最狠的一顿揍:母亲操着擀面杖打他,从院子一直追到了胡同外边。
  “都说爱吃甜的人,小时候受过苦。我就爱吃甜的。”说这话的时候,他已经喝光两大碗蓝莓紫薯粥,横扫了两屉奶黄包。
  后来,他们一家三口搬迁到房山区良乡镇,李睦转学去了当地一所公立小学。
  五年级时,为给篮球打气,他翻箱倒柜找气针,翻出一张离婚证书和一份再婚协议。他蒙了,一屁股坐在地上。他之前不知道自己还有个生父。
  为身世苦恼的李睦,抽了人生中第一根烟,成为烟民。“同龄人都在学知识的时候,我就开始学做人了。”他点起一根烟,面无表情。
  六年级毕业前,他第一次明白了户口的重要性。班上的同学都能按着大派位“小升初”,老师却告诉他:“孩子,我给不了你初中录取通知书,因为你的户口不在良乡。你妈妈得找一所愿意接收你的中学。”
  李睦1995年出生在北京,母亲户籍在四川,养父是北京人。按照当时北京市新生儿户口登记的规定,监护人只能到婴儿母亲户口所在地申报出生登记。李睦的户口,只能随母亲登记在四川广元。他只记得母亲当时告诉他:“儿子,你在北京是个‘黑人’,因为你没有北京户口。”
  他不清楚父母费了多大劲儿,花了多少钱,才让自己升入一所全区重点初中。但他的学习成绩没再让家里操心过。当然,这期间他也没少谈恋爱。
  “我带你回四川是为了什么?
  让你搞对象么!”
  一场赌博,将李睦的学业、生活全都押了进去。
  因为父亲是北京籍,李睦属于“有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开具的父母一方为北京市正式常住户口证明的考生”。这符合2010年北京中考9类非本市户口可报考情形中的一项。他因此参加了中考,考入了房山一所区重点高中。
  但谁也不敢打包票,三年之后,北京的异地高考政策会放开。
  “孩子好不容易进了好高中,可将来不一定能在北京考大学。”李睦的母亲何青容说,“我当时一咬牙,要不回老家熬三年,只要儿子考上大学,我这一辈子也算圆梦了。”
  2010年8月6日,李睦跟着母亲“回家”了。“四川广元,武则天的故乡。那里特产一种糖,很有嚼劲儿,名字我忘了。”临行前,他如此描述对老家仅有的认知。
  除了年近八旬的母亲,何青容老家已经没有一个亲戚。通过关系,李睦被安排在一所市重点的尖子班就读。母子俩在学校附近租了个两居室,每月500元。为补贴家用,何青容常常会出去打短工。
  李睦没多久便病倒了。“吃得太辣,肠胃受不了,气候也不适应。我初中时候白白胖胖,现在这么黑,是在四川生生晒出来的。”他解释。偶然发现一家早点摊有北京风味儿,他一口气吃了五根大油条,喝了两碗豆浆。
  起初,当地老师讲课的方言他一句都不懂,几堂课下来晕晕乎乎的。学期初的考试,他考了全班倒数第三,全校二百多名。
  但在同学们眼中,李睦拉风得很——他普通话讲得比语文老师还好;英语课上,他敢直接用口语跟老师辩论;他不仅篮球打得好,还经常组织全校的文艺表演……
  “我只是在转移注意力。”他皱了皱眉头,“不然总会胡思乱想——未来的高考、另一个父亲、在北京生活的一切。烦得快爆炸了,一根一根的抽烟。”
  9月30日那天下午的自习课,李睦被化学老师叫到办公室开小灶。班主任发现班上走了一大半人,以为是他带头逃课,将他好一顿批评。李睦犯了倔脾气,顶撞起来。   放学后,邻桌一个女同学等在楼梯口,特地来安慰他。她是全校男生公认的校花,学习成绩也拔尖。当时,李睦真想抱着姑娘大哭一场。回家的公交车上,他发了条短信:“做我女朋友吧。”
  两人开始一起自习、吃饭、趴在课桌上午休,李睦把烟也戒了。学期末,他考试排进了年级前五十。
  某次课间,一个男同学把他女朋友逗哭了。干瘦的李睦冲上去,将这个又高又壮的男生从后排拽到了讲台,狠狠把对方的头按在黑板上,用刚学会的四川话吼着脏话。同学们都吓傻了,平日里李睦的外号叫“招财猫”,一直都乐呵呵的。
  “我有种想保护她的冲动。”他表情凝重,“唉,都过去了。”
  第二学期开学后的周末,他邀请女孩来家里玩,被回家拿东西的何青容撞见。这位母亲几乎是发疯般地咆哮着:“我带你回四川是为了什么?让你搞对象么!”
  不到一个月,她不顾儿子的哀求和道歉,给李睦办了转学手续——转回了北京一所高中。
  “我们回老家受这个苦,是为了考大学改变命运的。”回想起这件事儿,何青容的火气一下子上来了,“吃苦受罪,生病了没人管,嘴里长大泡,得给他做饭,还要去外面帮人干活,为的什么?!考上大学,我娘俩高高兴兴地回北京啊!我恨不得跳楼啊!”在她看来,儿子感情问题必须扼杀在萌芽状态。
  后来,李睦给女孩打了个电话:“我们分手吧。”
  “因为她不是北京户口!”
  李睦又开始抽烟,比以前烟瘾更大。
  刚刚适应四川教材,又换了北京的新教材,一切都重新开始。学校的第一次小考,他考了全年级倒数第一。理科成绩排在中上游,文科都没怎么学过,几乎瘸了条腿。
  “我哭了。”李睦说。
  何青容心里也不好受。她执意要回北京,除了担心儿子的恋爱问题,还抱着一种“侥幸心理”。
  “有朋友告诉我,北京马上就能开放异地高考,教育部长都对媒体发话表态,很快就出台政策。我一听就急了。”这个瘦小的中年妇女一脸愁容,“我寻思着,小升初也已经放开了,消息没准靠谱。”
  给孩子找学校的时候,何青容和丈夫,曾经连着几天蹲在房山区教委门口,拦着相关领导。丈夫告诉负责人:“你不给找学校,我们就不走了!”
  几次纠缠,李睦才进入房山一所普通高中。从北京到四川读书,赞助费交了三万。转学回北京,借读费一年一万,眼看又要花三万。“当初如果不回四川,按孩子中考成绩上高中,不用多花一分钱。”她也懊悔心疼。夫妇俩一个月赚不了多少钱,家中的积蓄不够用,还得跟孩子的爷爷奶奶借一点。
  李睦知道父母的不容易。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高二开始,他的成绩有了起色,稳定在全班中上游的位置。
  他又一次恋爱了。女朋友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北京籍女孩,两人挺聊得来。
  李睦本想瞒着家里。但事与愿违,两人逛街的时候,还是被何青容撞见了。
  出乎意料,母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回家之后,她并没有责怪,还询问了女孩的情况。
  “个子太矮了。”丈夫不太满意。
  “没事儿,矮就矮点吧,咱家儿子个儿高。”母亲的回答,让李睦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高二下半学期,两人的恋情被女孩的父母知道了。
  “她给我打电话,说她爸妈不同意,分手吧。”李睦说,“因为家庭条件?我的户口在外地?因为我学习成绩不够好?一句解释都没有!”
  两人再见面,没说过一句话。
  那天晚上,李睦独自灌了一整瓶二锅头,外加一瓶啤酒,吐了一路。醉醺醺走到家,母亲气得打了他两巴掌。第二天,何青容安慰他:“没事儿,以后再找,好姑娘多得是。”
  后来他才明白,母亲的转变,多少有些目的性。
  李睦迎来自己高中的第三次恋爱时,才发现母亲口中的好女孩,是有标准的。
  现在的女朋友洋洋,是他初中同学。初三那年,她因为户籍问题,回到老家涿州中考。高三上半学期,有着相似遭遇的两个孩子产生了感情。
  在一次聊天的过程中,李睦装作不经意般,向母亲提起了这件事儿。
  “哪的?”何青容脸色一变,直接问道。
  “河北的。”李睦心里咯噔一下。
  “不行!”母亲一摆手,瞪起眼睛,声音高出一倍。
  “为什么,她是个好姑娘!”
  “因为她不是北京户口!”
  李睦不再言语,借故出门溜达,抽了好几根烟。
  回来之后,父母和他就女朋友的标准进行谈话:“第一,找个北京的,第二,最好是北京农村的。”
  李睦懂得父母的标准意味着什么:“如果老婆是北京农村户口,结婚后,我和孩子,都比较容易转为北京户口。”
  “因为户口,
  我儿子考不了大学,
  那我的孙子怎么办呢?”
  这一次,李睦决定守护自己的“爱情”。
  “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我好。”他摊了摊手,“户口真的那么重要?我已经长大了,有权选择自己的爱情。”
  但现实跟这个绷在弦上的家庭,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2012年12月30日,北京市表态,暂不出台异地高考方案,未来三年将实施过渡政策,满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在京参加中职、高职学校的考试。其中高职录取将在2014年落实。这意味着,李睦在北京考大学的梦想基本破灭了。
  何青容崩溃了——从北京到四川,再折腾回来,整整三年时间,她为儿子考大学费尽了心思,到头来“却只能考个高职”,还得等复读一年之后。
  “我觉得对不起我儿子。他总说,妈你别这么要强。”这位一向强势的母亲抹起眼泪,“人这一辈子,一步走错,真是百步都走错喽,自己遭罪不说,还连累了孩子。”
  17岁的时候,何青容考上了高中。因为要供两个哥哥高中学费,没钱再供她读书。1990年,好强的她,揣着119块钱,背着家里,独自一人坐了36个小时的火车,来北京闯荡。   可她却只能在德胜门外关厢帮人看杂货铺,住在筒子楼的地下室。孩子不到一岁,她与李睦的生父离婚了。她曾发誓:必须让儿子过上好日子,尽一切所能。
  现在,这位自称“天底下最失败”的母亲,甚至为儿子的下一代发愁:“因为户口,我儿子考不了大学,那我的孙子怎么办呢?”因为焦虑,她晚上十二点前睡不着,半夜两点多总会醒。
  按照目前北京市新生儿申报户口政策,2003年8月7日起出生的婴儿,只要父母一方有北京市户口,孩子监护人即可自愿选择孩子随父或随母户籍。
  因此,她才对李睦下了死命令:必须找个北京的姑娘谈恋爱,如果结婚了,至少自己的孙子孙女可以拿到北京户籍,解决后顾之忧。
  所以,得知儿子又找了个非京籍的女朋友,何青容很难接受。她不想儿子将来重蹈覆辙。
  而洋洋的态度让李睦感到安慰。“户籍不会影响我们的感情,”至于户籍制度带给自己的困扰,她说,“每个人都在维护自己的利益本是无可厚非,但应该在相对公平的尺度下丈量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过分。公平与不公平本就是相对的。”
  至于如何获得李睦家人的接纳,洋洋说这个可以毕业之后再考虑:“我们现在在北京,不代表我们不在北京就活不下去。在哪里生活不是生活呢。”
  他们已经开始筹划未来的生活:洋洋先考上一所北京的大学,在李睦复读的时候,帮他补数学和文科的课,等到李睦考高职的时候,尽量挑一所离洋洋近一点的院校。等李睦高职毕业,再续个本科,完成母亲未了的心愿。如果顺利,就尽早结婚。
  而现实却并不如设想的那般美好。
  春节前夕,因为在体育课回教室给大家表演魔术,他被教导主任批评,并通知他以后不用来上课了,因为“你又没法高考”。父母和老师求情才罢了。
  全区统考,没有他的卷子,连考场座位都没有。他只能坐在缺考同学的座位上,写一份复印卷子。老师还会提示道:“李睦的不用收了。”英语统考,他的听力得了满分,却把卷子揉成团丢了——“看着伤心,留着有什么用呢,证明你做过无谓的挣扎?浪费过一段生命?”
  3月底,父母通过小道消息得知,今年高三的非京籍可以走本科提前招生。李睦忍不住给洋洋打了电话,两人对着电话高兴了半天。第二天,去市教委咨询后才明白,没有这回事儿。李睦不敢告诉洋洋,怕影响她复习。
  4月初,为了办身份证,马上年满18岁的李睦,第一次独自坐火车回了趟四川老家,想了一路。回北京后,他鼓起勇气对何青容说:“妈,我想跟您聊聊我的恋爱问题。”
  这是母子俩第一次平静地坐下来谈话。听儿子说因为压力感到很累、很郁闷的时候,她哭了:“儿子,我只希望你幸福,健康,快乐。”
  当李睦提出打算让洋洋暑假给他补课的时候,何青容的心忽然间软了下来,嘴上却依然强硬:“去你姑姑家补吧,别让我看见就行。”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睦为化名)
其他文献
台湾丈母娘家有个邻居阿姨,平常走动比较多,很熟络。知道我从大陆来,便和她先生一起过来找我聊天。早就听丈母娘介绍,她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先生也是从大陆来的。老先生今年已经八十多了,姓冯,是台湾的老荣民——国民党的退伍军人。  很奇怪,老先生不会讲台语,只是一口流利的四川家乡话。我曾一度在四川呆过一段时间,所以,老先生的话听得还算明白。老先生放慢了语速,东拉西扯地和我攀谈起来。我也很好奇地想从他那里多了
期刊
二十年前,曾有民谣讽刺公款吃喝与公车;“一顿饭吃掉一头牛,出门坐着一座楼。”(那时节,楼价没有车价高。)然而,公车改革喊了二十年,不要说官车之患愈演愈烈,就是个别官员想“从我做起”,为公车改革作些许推动,也为社会舆论所不容。  吾友艾丰——《经济日报》前总编辑,早年就是个摩托车手,是一位资深车迷。当年,我见证他放弃公车,成为“私车公用”第一人。让我由衷赞赏的,并非是他“境界高”,而是追求自己开车的
期刊
1971年6月13日,美国《纽约时报》在头版报道了总统尼克松家的喜事。之前一天,他在白宫为女儿举办露天婚礼,仪式上,这个内心孤独、忧郁、黯淡的男人,搂着夫人翩翩起舞,流露出罕见的由内而外的快乐。家中喜事见报,本该让总统倍觉欢喜,然而,当天的《纽约时报》却让他倍觉愤怒。  紧挨家事的那篇报道,是一个三栏的大标题,揭露美国政府是怎样陷入越南战争的。越南战争,始自1959年,是二战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死亡
期刊
五年之前的汶川地震,将国际NGO在中国的存在推向了前台。其中,就有一家总部在美国同时在成都设有办事处的NGO组织“国际小母牛”。  在众多的公益项目中,国际小母牛有着与众不同的“礼品传递”帮扶模式:向穷人捐赠牲畜并传授技术,穷人在摆脱饥饿和贫困后,则要承诺将获捐赠牲畜产下的第一代幼仔,以及自己学会的技术,像礼物一样,传递给其他需要帮助的穷人。  与很多本土的公益组织相比,小母牛中国办事处可以算是公
期刊
把孩子送到国外,想让他呼吸新鲜的空气,喝没有六价铬的水,吃没有地沟油、没有三聚氰胺的食物,这也是特供,是父母给的。——天天妈妈(大院情结)的微博  为了呼吸到干净的空气,商玉君带着儿子从长沙搬到沈阳,从沈阳搬到广州,最后,儿子孤身一人去了伦敦。离开中国的那一年,天天17岁,送走他时,商玉君的欣喜多过离愁。  哮喘  1992年6月,天天出生在湖南长沙。那一年,他的妈妈商玉君还是一个受病人欢迎的女医
期刊
张建党喘着粗气,把六七箱草莓搬下车。那双黑乎乎、裂着口的粗壮大手捏起一颗,递给《中国周刊》记者:“尝尝,无化肥无农药。”这些草莓,意味着儿子张图去美国读大学的学费。  一想到儿子的未来,这个身材略胖、头发乱糟糟的中年男人,便忍不住翘起嘴角。  因为户籍限制,张图无法在京高考。无奈之下,他将孩子送进国际班,准备出国留学。随后,具有美国国籍的前妻提供援助,儿子很快能以美国公民身份,参加“美国高考”。 
期刊
佐普小说《教父》改编成电影,让中国读者和观众近似了解了传说中黑手党帝国的一般概貌,但却是文学化的——经常地,对黑手党作为有组织犯罪集团,更多是欣赏,甚至同情。其实,美国人民(而非作为观众和读者的美国人)对黑手党的认知,跟中国人差不多。很多年来,他们更愿意相信,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黑手党及其犯罪,是族群歧视、社会不公的产物,予其同情和理解,多于愤怒和谴责。  这不奇怪。主要因为黑手党成员,尤其高级合
期刊
进步的暴力便是革命,最高的法律便叫做良心;  我们的幻想是我们最逼真的写照,我们的欢乐也常蕴藏着忧虑;  如果,如果还有最后一笑,那也仅属于上帝……  ——Victor Hugo  英国导演汤姆·霍珀(Tom Hooper)还真有本事,一部2012版《悲惨世界》,将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耗时三十年完成的鸿篇巨作,浓缩进三个小时。影片热映半年,又让俺国影迷像剧中法兰西革命里波拿巴派和共和派那样,形成两
期刊
大仲马原著叫《基督山伯爵》,上译的老译制片叫《基督山恩仇记》,我更喜欢后一个译名,因为讲的就是个快意恩仇的故事。  水手当泰斯被诬陷入狱,下手的是情敌,军官费尔南,还有嫉妒他的同行,水手卡德鲁斯。费尔南假模假式,不喜欢卡德鲁斯开任何玩笑:“何必开这种玩笑,一个人出卖朋友,可不是小事。”“我朋友多啊。”“足够你花一辈子了?”  当泰斯被关进伊夫堡,求告无门,绝食抗争,然后听到微弱的叩击声。挖通地道的
期刊
拖着辫子去留学  上世纪后半叶,清廷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倡导发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120名10岁至16岁的少年赴美国留学。这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官派留学生。  说到近代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人们就会谈起被誉为“近代中国留美第一人”的容闳。容闳是广东香山县人,少年时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只好到德国传教士在澳门开办的教会学堂读书。1847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