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下不少农村九年级现代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应试取向”问题。凡是中考不考的篇目略讲甚至不讲,像《林中小溪》等美文,教师也只是要求学生掌握易错字的字音字形;凡是中考不考的知识点一概不进课堂,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四个典型事件的详写与略写;凡是中考考的名家名著,也只是把阅读活动简化成做题目,像《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则以几个简单的填空题和问答题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而把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的揣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不少农村九年级现代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应试取向”问题。凡是中考不考的篇目略讲甚至不讲,像《林中小溪》等美文,教师也只是要求学生掌握易错字的字音字形;凡是中考不考的知识点一概不进课堂,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四个典型事件的详写与略写;凡是中考考的名家名著,也只是把阅读活动简化成做题目,像《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则以几个简单的填空题和问答题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而把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的揣摩弃置一旁。阅读教学行走在“应需”与“应试”之间,我们常常忽略了学生的阅读感受,一厢情愿地将学生的阅读拉向了“应试”的泥潭。这种应对考试的教学不但戕害了学生的头脑与灵魂,而且荒芜了语文这块本该知识丰实、思维丰盈、情感丰富的精神花园。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以“学会读书”为单元主题,共十一个单元,其中现代文阅读占九个单元,单元次主题分别是“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感悟·品味·欣赏”“学学牛吃草”“阅读有独特的感受”“读书动笔”“比较与辨微”“迅速捕捉阅读信息”“疑为学之始”“横看成岭侧成峰”。从数量看,两册教材共有33篇现代文,其中有13,篇是建议略读的课文;从文体看,戏剧和议论文各4篇、说明文1篇、小说和散文平分秋色;从作者看,都是中外文坛史上的先锋人物,像鲁迅、丰子恺、莫泊桑、海伦·凯勒等;从文本的教学价值看,很多课文是凝结了民族精神源泉、体现了精妙写作方法的经典作品。面对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面对短暂的教学时间,我们九年级语文教师对现代文阅读的教学内容作出取舍势在必行。那么有效选择现代文阅读教学内容应当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原则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应当能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详芹教授认为:“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以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阅读的本质是理解文本、建构意义,阅读的目的是学习知识、丰富经验、成长精神,而不仅仅是“对付”考试。
文学创作是作者运用艺术的语言塑造生动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感情,阐述生活哲理的过程。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不能只把它当作例子来教,要重视作品的原生价值,对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进行完整、清晰的感知,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与语文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审美情趣、价值情操等。通过联想,在再造想象中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汲取精神养料,积淀人文底蕴。
二、契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原则
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因为决定教学内容的除了课程目标之外,非常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本身。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学,这是硬道理。我们没有抽象的“教学”,更没有抽象的“学生”。王荣生教授认为,语文教师是服务于具体情境中的具体学生的,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在现场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他认为语文教师的“备课”(即确定何种“教学内容”)主要是“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程专家提供的“一般应该教什么”转化为“实际上需要教什么”。他认为“语文教学内容”本来含义就是要“关注与学生实际的契合”。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树立“学生本位观”,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建构主义认为,语文教学要适应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需求的空间,要具有有利于学生与周围进行交互作用的场景,具有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习”的情境。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贴近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否则学过之后,学生对文本应该习得的内容却是“颗粒无收”。
三、符合社会时代需求的原则
只有善于阅读的人才能拥有丰富的知识、智慧的大脑、健全的人格。阅读教学就是引领孩子理解这个世界,让每个孩子能与真善美的世界沟通,让他们的目光能够穿透现实生活,与古今中外的先贤名哲交流,享受丰富的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阐述:“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我们培养的学生最低要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够与时俱进,能够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生存下去,简单地说,就是要能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有尊严”。但我们必须看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当今社会需要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能高瞻远瞩,引领时代发展,为人类社会造福。这种领袖级的人物更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培育,要给这些未来的领袖们输入更富营养价值的“高蛋白”。这样看来,科学有效地选择现代文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农村九年级现代文阅读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还与教者的教材观、学生观,以及他的文本解读能力、教师的教案执行能力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文学作品中的拟声摹音艺术,就是运用拟声词或其他手段,来表现人的音容、物的声貌。 古代文人创作,不仅重视诗文的音韵美,而且功于摹声的艺术。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有专篇论述“声律”,说“凡声有飞沈,响有双叠”。“飞沈”就是字调的抑扬,“双叠”就是双声叠韵,并指出飞扬的字调和沉抑的字调,要像“辘轳交往”似地交互错杂地使用,以便寻求一种音韵美。刘勰还说到:“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沈吟视听之
1998年,在富顺瓦市区一个偏僻的乡中任教,由于条件艰苦,师资严重不足,教师积极性不高,因此各科教学质量在全区都很难进入前二分之一名。初二1班在初一学年末统考中,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列全区后三名,数学排最后名不说,比倒数第二名还少了15分多,班主任一气之下不干了。当时作为学校的基层工会主席,好话说尽,没人愿接这个班。没办法,只好自己披挂上阵,当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其他科任教师都是平行班,自然对比
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十五载,虽然自己已是桃李满天下,但心中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受:语文教学是枯燥的。慢慢地,这种感受像一座大山,压得自己无法呼吸。2009年,在县教育局领导的带领下亲眼目睹了杜郎口学习生活,最重要的是把小组教学带回了这所普通的乡镇中学。从此,语文教学生活犹如一潭死水注入了新的活水,慢慢地发生了变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作业质量不断提升。感觉自己真的从枯燥的生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流派异彩纷呈。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东庐中学的“教学案”,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等等。 这些学校的教学改革基本都是整体推进、持续进行的,很多都曾经是农村薄弱学校,在经过探索之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就成为了当务之急。而且中考作文的分数更是在语文整个试卷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这也让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苦下功夫。但学生面对作文却有害怕畏惧的心理,一上作文课就皱起眉头,叹息着“作文难,难作文呀”。所以这就更增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也使作文教学死气沉沉,结果弄得老师累,学生也累,而且效果也不尽如
人类的一切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是育人,是使人类自身获得解放。作为育人手段之一的语文教学,应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这一目标,光靠习文(学习语文知识),即使能达到,也是事倍功半的;而把习文与明理(懂得课文中所包涵的为人处事的道理)、尚美(发现美、崇尚美、创造美)结合起来,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一切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如能在立意、构思、拟题等方面进行创新,就会受到读者的青睐,令人百看不厌。 一、立意出新 一篇文章是否有新意,主要取决于文章的立意。立意要有时代气息,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要“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能言”。立意创新常用的方法有: 1、避“俗”。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在人们心中,似乎就是十恶不赦的东西。但一位学生在《我的“鼠缘”》一文中却描写了一群老鼠为了
处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中,有的学生能找到素材,写出很好的文章,而有的学生即使让他们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他们还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中国大诗人陆游也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现实生活是广阔无限的,其中蕴藏的“美”和天成的“文章”也是无限的,就看你有没有本领去发现,有没有本领去捕捉。要想在作文时能写得出,写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聋校语文教研永恒的话题。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就提高聋校语文教学效果提出如下浅见。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聋人的知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通过视觉器官获取的,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图画式的特点,可以将课文中的静态画面和比较抽象的离生活久远的意象转化为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动态画面、图象,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多
“同课异构”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一种新形式,在全国语文教师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和许多媒体及研究人员的关注。下面以最近学校八年级两位教师教《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观摩活动为例,先粗略地梳理一下他们的上课内容。 张老师的主要目标是:一、知识目标:1、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察顺序,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述的方法;3、学习本文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二、能力目标:1、通过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