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音乐走向流行前沿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文阐述的是黄梅戏配器这一课题,也即黄梅戏配器融入电子音乐并加以应用的研究。如果把一首作品比作一个人,那么歌词宛如人的筋骨,曲调如同人的内涵修养,而配器则似这个人的灵魂。由此可见,配器之于一切歌曲,都是尤为重要的。纵观古今,黄梅戏的编曲较为单一,前人对于配器的创新浅尝辄止。但随着世界音乐的发展,西方管弦乐与中国民乐不断融合,也极大丰富了黄梅戏的配器。关于电子音乐能否为黄梅戏增光添彩,作者结合理论指导,并通过不断实践,加以验证摸索出一种更加适合推动黄梅戏发展的手法。旨在赋予黄梅戏全新的活力,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能够在传承中创新,并发扬光大。
  关键词:电子音乐;黄梅戏;编曲;作曲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6-0110-03
  得益于数字模拟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音乐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也日益密切,互联网媒体的传播使得我们无论是逛街还是上网,电子音乐都如影随形充盈在街头巷尾。电子音乐为何会如此受到大众青睐?经过调查,我发现听众不约而同指出其旋律优美,配器新颖出乎意料和冲击听觉感受等优点。音乐必须与时俱进,并与时代背景相融合才能让听众的耳朵不断感受新鲜的动态,才能不断地为人们所接受。反观传统的黄梅戏在当今音乐领域则显得受众狭小。为何曾经盛极几代的黄梅戏如今竟沦为小众音乐,甚至大部分戏剧表演不在特定的场合根本难觅其踪。事实上,近年来随着西方音乐的不断渗入,在黄梅戏的配器上已经尝试与西方交响乐器配合,使其与中国的戏曲融为一体,然而黄梅戏依旧不能改变听众的一贯认知并取悦更多听众。黄梅戏的旋律已是如此的优美,可惜却不能被广大听众所喜爱,取国粹而代之的却是文化“舶来品”。不管是美声音乐也好,流行音乐也好,我并非排斥外来文化,而是忧心于中华民族自己的声音不能在这片土地上回荡,忧心于先辈们呕心沥血的作品逐渐地不再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后代,更遑论血脉传承后继有人。在思之所极后我大胆做出假设,这样不甚理想的结果是否是黄梅戏在形式上千篇一律没有太多改变,而在配器方面也不够与时俱进所造成的。
  一、电子音乐与黄梅戏的现状与联系
  从电子音乐的字面理解来看,就是音乐艺术创作,借助于电子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可操作性、生动性等优势把各种尽可能的音乐艺术素材融合在一起,而进行音乐创作的一种音乐种类形式。对电子音乐产生的历史条件进行追溯,会发现电子音乐产生于20世纪,是由于音乐创作技术和表达方式有了新的技术支撑而产生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些音乐创作人已经可以借助于简单性的电子装置设备来进行音乐创作和演奏,但是这种音乐创作只是出于一种探索的实验阶段,由于缺乏成熟创作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的技术支持,因而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音乐从初创相继经历了具体音乐、磁带音乐、计算机音乐等发展阶段。在众多的音乐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把电子技术与传统音乐创作手法相结合,经过不断的探索,历经电子音乐的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逐渐创造出电子音乐这一新的音乐形式。
  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代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二者的现状不言而喻,在大众方面有两极之感,一个发展迅猛占领大多数市场,另一个发展缓慢较为小众。目前黄梅戏发展较缓,依然需要国家专项基金扶持。而电子音乐的应用却不胜枚举极为广泛,方法也是不断更新。
  目前黄梅戏在大型的剧目中的配器是模仿西方交响乐的配器进行配置,如加入大提琴,倍大提琴等。或者用交响乐为铺底,民族乐器为主旋进行配器。这是现代大型戏剧配乐所使用的方法,效果也是显著的。单线条的黄梅戏曲经过西方交响乐的融合,变得更加饱满丰润,在情感的推动上也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交响乐这一题材源自国外,近年来传统交响乐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减少,而一些以交响乐为基底的歌曲或者配乐却发展的越来越好。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墨守陈规会使其发展缓慢甚至逐渐消亡。那么除了上述方法之外我们还能不能找出其它方法让黄梅戏有更大的发展,风靡于现代的音乐形式是否可以携手黄梅戏引发质的变化。本无联系的二者如若需要尝试融合,在融合的比例上是至关重要的。电子音乐的比例多了,那么黄梅戏的色彩肯定会被削弱,而黄梅戏的比重过大,则仍然没有太大起色。二者是否可以交融,交融后会不会失去黄梅戏本身的色彩,交融后又是否仍是黄梅戏为主导,这些疑点将是本文所研究的重点。
  二、电子音乐与黄梅戏配器交融的实践
  传统戏曲伴奏的形式各不相同,无论是题材上还是形式上,黄梅戏的伴奏形式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着改变。目前常见的配器有:竹笛、唢呐、笙、中音笙、琵琶、扬琴、中阮、古筝、打击乐、鼓、主胡、高胡、二胡、中胡、大提琴、贝斯,部分曲目还有合成器等音色。通过模仿西方交响乐的配置,中国民乐也有了相当大的规模,这些音色的组合使得黄梅戏的伴奏织体与总体音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艺术是无止境的,我个人觉得一定还有其它办法其它形式能进一步升华黄梅戏,所以便联想到现在非常重要的一种体裁:电子音乐。通过对音乐种类的了解,我自己开始尝试着对电子音乐进行探索,编曲以及创作。
  具体创作曲目:《说黄梅》是笔者在2016年中旬改编的一首具有黄梅戏特点的作品,主歌通过说唱的形式说出黄梅戏的现状,副歌则取自“天仙配”中的《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旋律。这首歌曲在配器上使用了电子乐与黄梅戏传统配器融合的方法,以主要民族乐器(主胡、二胡、琵琶、古筝、扬琴)为主,在其中加入合成器因素使其变得更接近于现代流行歌曲的编曲方法。而民族乐器的使用以及具有黄梅戏特点的旋律,也使其在听觉上并没有让听众辨别不了音乐类型。这种交融是對半地利用典型的黄梅戏旋律加以电子乐的帮衬,使得黄梅戏也拥有了流行的伴奏肢体。   创作背景:《说黄梅》在创作基础是源于笔者对黄梅戏的不断了解,在大量戏曲的录音与配器过程中,笔者了解到目前黄梅戏所用的配器方法是以管弦乐为铺底,民族乐器为主奏乐器这样一种形式,演变成了现在最流行的一种趋势。在这种趋势下笔者萌生了让电子乐为铺底,民族乐器为主奏乐器的想法,并且在实践中得出这种形式也是可行的,安徽黄梅戏作曲家徐代泉老师听后也表示这种形式是可以的,并说“需要一些新的配器手法来丰富黄梅戏的伴奏肢体,要多加尝试,找到其中更加适合黄梅戏配器的方法,从而不断地推动黄梅戏的发展”。
  具体实施:在具体的配器的过程中,先确定黄梅戏的曲式,该曲是单二部曲式。调性是降E大调。首先在logic Pro X自带的循环里面找出自己所需要的并且适合的合成器音色并拖到预制模板上,在电子乐器的使用上我分别用了:evolving atmosphere (一种以电吉他为素材通过compressor 以及EQ的变化而衍生出的电子音色)、remix noise percussion02和04、world rock (循环当中自带的采样电子loop,这里的使用意图则是代替了铺底的功能让其变得更加丰满)、evolving atmosphere 则是一把分解电吉他音色没有变化、evb3 default是一架双键盘,以和声的方式出现在前奏和间奏、chunk delay chords是一把和声电吉他、mutrd electric bass 是一把贝斯和弦根音出现、dnb haunted beat 是一种循环鼓只出现在前奏部分、hip hop kit 也是一种循环的鼓loop、trip hop lazy best 是使用在B段副歌部分的鼓loop感觉有点像中国的打击乐、smooth clav是一种电吉他的变体通过chorus lopass EQ 的组合使用衍生了这种电子音色使用在歌曲的小间奏上、grand piano 是使用在主歌和副歌当中以具有黄梅戏特点的旋律出现。为了使整体统一在主歌部分分别用了黄梅戏当中所使用的乐器二胡以及具有黄梅戏特点的旋律并以复调的形式出现在主歌的配器上。上述是在本曲中所使用的所有合成器音色。在民乐上是使用了琵琶、扬琴、古筝、二胡的音色,通过这几种音色的组合让其具有了小型的民乐特点,再配上典型的黄梅戏旋律让其在听觉上差别不是太大。
  结论:在这首歌曲的编配过程中,笔者感觉到传统黄梅戏与电子音乐相结合,在听觉上是可以接受的,而以电子音乐为铺底并在黄梅戏中使用传统民乐器为主奏乐器,也构成了一种新的黄梅戏配器手法。
  三、对电子乐与黄梅戏配器交融的再思考
  在电子乐与黄梅戏配器交融的实践过程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任何音乐形式都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融合的。因此可以推出,一首广受大众喜爱的音乐应该有两种必不可少的因素:一是当前时期最流行的配器音色,我们可以总结出,走在最前沿的音乐在音色上是一定有所变化的,而这种变化是让其走在最前沿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二是民族特点,民族特点是在流行配器音色大环境下区别于其它语言的重要因素之一,譬如说当前发展最好的以交响乐为铺底、中国民族乐器为主旋的配器音乐和以交响乐为铺底、印度民族乐器为主旋的配器音乐是有质的区别的,这便验证了第二点所说的重要性。
  不管是电子音乐也好,交响音乐也好,只要是能更好地推动黄梅戏的发展,都是可以尝试的。《说黄梅》这首曲子在配器上使用电子音乐与黄梅戏的融合其实是很片面的,因为它并不是纯粹的黄梅戏音乐,只是在副歌部分使用了典型的黄梅戏旋律,达成让经典黄梅戏旋律配以电子音乐在听觉上不会过于别扭的目的。在往后的时间里,我將更加深刻地了解黄梅戏,知其源才好有更好的创新,当然这种改变也是需要有所根据的,以避免胡编乱造。而电子音色的选用,同样需要有所创新。运用电子乐制造的原理,让中国的民乐有所变体,衍生出更好的、更新的、更悦耳的全新音色,从而推动黄梅戏的发展。
  四、结语
  音乐应该一直进步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以往所具备的配置,我所尝试的改变并不是推翻以往的传统配置,而是在传统乐器仍以主奏乐器出现的基础上融入当代最流行的音乐因素,让其作为铺底。这样既丰满了传统音乐,也让传统音乐更加能够打动人心,更加具有厚重感。上文也提及过,不仅仅是电子音乐,其他的音乐类型都是可以探索和研究的。通过研读《中国音乐通史》和《戏曲地方志安徽卷》,了解在历代的音乐发展过程中以往的配器是否可以运用。与此同时,以电子音乐为铺底,黄梅戏配器为主奏乐器这一点为切入点,亦可探索出一种适合黄梅戏发展的思维方法。而通过这种方法的移植,更是能够让其它种类的中国民乐也有所改变。当然这种改变也是需要经过现代技术的加工和改变的,因为事物总有两面性。前人常道,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摸索出千方百道,目的就是让传统的音乐受众更广,进而让世界听见我们的声音并愿意听下去,从而让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时代的冲刷下不断创新熠熠生辉,以一种积极的形式影响着我们的后世,并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与骄傲。我们现在需要做到的,便是更加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及当前的流行音乐文化,真正做到知其源,这样才能让其融合得更加自然,让我们自己的文化不被埋没。
  存在即真理,民族音乐发展至今,尚且留存也一定有其必要性。虽没有流行音乐发展得如此受众广泛,但是通过国家的重视与扶持以及民族音乐家的共同努力,民乐也是在稳步发展的。国家在发展在进步,民族音乐越来越受各方的重视,我坚信,民族音乐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一改颓势,不仅是黄梅戏,中国所有的地方特色音乐都将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张小夫.电子音乐的概念界定[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4):32.
  [2]陆洪非.黄梅戏源流[M].安徽文艺出版社,1985.
其他文献
摘要:江西赣南采茶戏传统音乐曲牌中“茶腔”的《南山担水》曲牌,以巧妙的文字结构,美妙的音乐旋律,揭示了奇妙的传统文化内涵,为传承研究戏曲音乐文化开拓了新的艺术空间。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传统音乐;曲牌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6-0021-02  地处江西南部,与广东、福建、湖南毗邻,称为“客家摇篮”的赣州,一个有400多年历史,在当地深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核心素养,结合心理学对个体积极性的调动的心理分析,并结合自己在美术教学实践中,阐述了儿童画的情感性、空间表现、个性,改变“像不像,技能性”单一评价标准,用心去体會儿童画,儿童画是表现孩子心声的最好途径,走进孩子,更好实施审美教育。  关键词:情感性 空间性 易变性 率真性 求全性 多视性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2-0
期刊
摘要:声乐作品是情感文字一种表现,声乐演唱则是人们情感的表达,他的独特之处表现为能够自然的展现情感。声乐传递的情感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来表现,最重要的就是情感的表现,演唱者要在基本功扎实的情况下,应该努力的把情感作为切入点打动听众,就是所说的情感对歌唱的影响。本文将要通过《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感情处理为例进行论述。声乐表演中,演唱者演绎作品时不仅要有深厚的声乐技巧功底,同时还要注重歌曲的感情。在了解歌曲
期刊
摘要:由于佛教的传入和禅宗思想的形成对于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思想觉醒作用而导致了山水画的萌生与发展。禅宗在吸收了中国本土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内涵,它不再只是作为一种宗教而存在,而是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元代传统山水画在个人精神世界上的觉醒,逐渐在文化环境、文人气质、艺术旨趣上影响着山水画的发展,加上禅理、禅悟与山水画的相互融合与相互渗透,从而深刻地影响了山水画的意境。  关键词:禅宗思
期刊
摘要:近年來广场舞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中老年妇女的热爱和追捧。但由于广场舞是新生事物,发展历史短,其节目的内容和形式还比较单一单调,往往是一个广场舞要被“跳反复”和“反复跳”,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怎样创作更多更好更有质量更加丰富多彩的广场舞?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群众文化工作者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通过借用民族舞蹈元素来拓展和丰富创作广场舞的空间
期刊
摘要:伴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社会对于高校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也间接地推动者高校课程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地方性的高等院校为了不断的提高音乐专业的教学质量,在课程改革方面必须不断的创新。对此,本文详细分析把民间音乐引入高校校本课程设计方式,并以陕南民歌为例,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今后高校教育提供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高校教育;校本课程设计;民间音乐;陕南民歌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现阶段,核心素养呼唤下的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日渐重要。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从而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初中音乐教学小组合作与探究的意义和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推进初中音乐教学进程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合作与探究;初中音乐教学;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J
期刊
摘要:《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以其高达9.57亿元的票房刷新了国产动画有史以来票房纪录,是少有的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国产动画,其成功肯定不是偶然。本文通过对《大圣归来》成功要素进行分析,总结其优秀之处和成功要点,努力实践,为今后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全新的创作视角。  关键词:动画电影;大圣归来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6-01
期刊
摘要:由于拥有独特的审美风格,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的演唱需要完成音色变化和风格转变的处理,从而更好的进行歌剧内涵的揭示。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以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为例,对多尼采蒂歌剧对美声唱法审美取向的影响展开了分析,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尼采蒂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美声唱法;审美取向;影响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
期刊
摘要: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中,黄自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黄自的艺术歌曲是中西音乐结合的典范,极具艺术欣赏和研究价值,《思乡》是黄自的代表作,体现了黄自高超的作曲技巧和艺术底蕴。本文以《思乡》为例,在前人观点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黄自艺术歌曲的文学性特征,从而为学习、演唱黄自的艺术歌曲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黄自 艺术歌曲 文学性 《思乡》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