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sc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教学使我经历了由陌生——茫然——新奇——喜欢到探究这样的心理路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几点可行方法:
  
  一、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知识作为学习过程的载体,在过程中掌握方法、培养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其所学科目没有兴趣,再有本事的教师也无能为力。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关键。在地理教学中,讲“生活离不开地理”的内容时,通过让学生“填写小卡片和读图”,真正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地理;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出如“太阳是从什么地方升起的?又从什么地方落下的?”“学校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怎样判断?”等问题,从而给学生留下悬念,激起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还可利用拼图比赛、小地球仪等简单教具的制作等活动,不断给学生的学习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体现了地理课程的特色和优势。
  
  二、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参与中学知识
  
  在学习“人口和人种”一节时,我把“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同的人种”三个问题分别交给三位同学讲述。一位同学在讲“世界人口的增长”这一问题时,巧妙地利用毛线和纸板制成了一个“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毛线可以活动,人口的增长一目了然,效果十分明显。她还自制了一个简易小天平,让学生观察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演示时,她先在表示出生率的小盘子里放了三个小球,又在表示死亡率的小盘子里放了三个质量相同的小球,这时天平是平衡的。她问同学们:这时出生率与死亡率是什么关系?自然增长率是多少?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同学们回答。然后,她找了下面的同学上台演示其他情况。这样,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演示等活动中,学到了知识。另一位同学讲“世界人口的分布”时,采用了分组拼图抢答的形式,找出世界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地区。在分析人口分布不均时,她联系前面学过的世界气候知识,采用“请你来选择自己的住处”的方式,分组讨论,思考、探究。为此,她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愿意去北极地区居住吗?(2)你愿意去新疆的沙漠地区居住吗?(3)你愿意去青藏高原地区居住吗?(4)你喜欢在自己家乡居住吗?请陈述理由。一位同学讲“不同的人种“时,将搜集的不同人种的图片发到各个小组,让同学观察不同人种的外表特征,分组描述自己小组所要说明的人种的特征。这些学生的登台讲课,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也得到了听课老师的高度评价。
  事实证明,让学生观察、动手、参与,不但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而且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很大提高。
  
  三、通过练习和实践,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学生在经过几年的学习后,养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学习是学习,生活是生活,更把学习当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去体会,学习更多的是为生活服务,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从而慢慢克服他们的畏惧心理。
  例如,学完《地图》一节后,我让学生带来地图,练习拼图比赛或者设计到一些旅游景点如何走等等。通过这种练习,强化学生的用图意识,使他们在遇到有关的地理问题时,会主动地到地图上查找,并逐渐养成用图的习惯。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也进一步认识了自己的家乡,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学习“天气预报”一节之前,我提前布置了连续收看一星期天气预报的作业。学生不仅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还发现了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和它对生活的作用。到了上课时,很多内容说起来就很轻松,因为学生已经通过作业有了初步的认识,达到了预习的目的。课程结束后,很多学生还养成了收看天气预报并用之指导生活的好习惯。
  阅读和绘制各月气温、降水量柱状图,是地理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在之后的地理学习中要经常运用。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进而掌握知识,符合“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这样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知识是有用的,也为今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
  
  四、给学生质疑和释疑的空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学生有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 教学中,必须教学生有疑,对学生质疑的问题,教师应当提倡、鼓励,并引导他们自己去释疑,如同桌的讨论,四人小组的学习,大组的讨论、全班的交流等,使学生的参与向深层推进,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问题,同时还可以增强课堂的信息量,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
  
  五、运用地图,提高教学效果
  
  前苏联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把画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子也会说话了。”由此足见地理图片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地理空间观念,真正做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因此,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课本插图为教学服务。
  例如,在讲世界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时,迁移的原因没有文字叙述,而是用图像表示出来。图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箭头,由农村指向城市,旁边列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三个原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这幅图,开展讨论,弄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否则就遗漏了知识点。
  比如,在讲“巴西”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读彩图“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然后提问:“具有世界一流的足球队,喜欢跳桑巴舞的国家,大家知道是哪个国家吗?”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又如在学习“世界人种”时,通过阅读课本彩图“世界上三个主要人种”,让学生观察了解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的体表特征的差别,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自然地导入新课,同时在课前学生阅读彩图的基础上,教师也能比较容易讲授上述三大人种的体表特征的差别及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
  再如,讲“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时,分别阅读“罗斯一家的照片”和“纳米亚的照片”两幅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别一目了然,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树立赶超发达国家的信心。
  总之,只要课堂上充分、合理的利用课本插图,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观察、理解、记忆和形象思维,增强立体感和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六、唤起忧患意识,激发爱国热情
  
  在讲“日本”一节中,先引导学生读教材p22.7-10图,日本国产木材44.9%,同时拓展知识,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为66.6%,再看书24页第四活动小题,学生又得知日本森林覆盖率居世界首位,又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
  精心设计如下板书:
  森林覆盖率: 中 国 13.4%
   日 本 66.6%
  这一鲜明的数字对比,让学生们震惊了“啊!差这么多!”这个数字对比是成功的,唤醒了热血学子的忧患意识,加上老师的讲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本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那么他们为什么不用本国的木材来生产一次性筷子呢?是为了保护日本的生态环境,他们把生态环境当作立国之本,对自己国家的树木不会、也不允许随便砍伐一棵,为了防止建筑毁掉树木,还专门开办了“树木银行”,施工单位在清理场地挖出的树都必须及时存入“树木银行”,工程结束时必须从“银行”取出来栽到附近规划好的地方,保持原有的绿地面积。
  日本国土上完好生长的树木,比进口的木材还要粗,甚至把用过的卫生筷子打成纸浆再出口赚钱,也可能卖到中国。
  讲到这,学生们感到愤怒了!我更觉得学生的这种对森林资源的忧患意识必须唤起。保护资源的意识必需培养。当学生的忧患意识被唤起,学生就会自觉地增强环保意识:少砍树,多植树。让学生了解国情,把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人为破坏严重这一现实播进学生心田,学生们只知道中国土地面积世界第三,却不知森林覆盖率低、人均占有量低这一状况,不能只唱地大物博的赞歌。有必要唤起忧患意识,整合民族精神,让学生有一种“愤、急”的感觉,激发起学习知识、把中国建设成发达国家的雄心壮志。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钻研教材,挖掘发现思想教育材料,不断地提炼升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教材进行道德、情感、价值观教育。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把爱国热情转化为认真学习、钻研科学的动力。培养有责任感、有历史使命感为中华民族繁荣富强、为祖国强大、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人才,培养有民族精神的人。教师必须运用教材这一知识载体,组合知识、设问启发、引导学生读图、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来形成一种思想意识,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引领,为教学目的服务。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进行探讨,并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合作学习的优缺点及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应该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合作学习能力 英语课 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才出现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但是由于我国在学习理论研究方面的滞后,这一理论教学思想与方法并没有在我国得到普通应用,随
期刊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主要、常见的知识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科学选择朗读的方式,重点词语反复品味、精彩文段多读。在朗读教学中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注意学生朗读是否正确流利;其次,注意学生是否有表情的朗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思考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让学生充
期刊
“统计初步”是初中代数第三册的最后一个章节,统计在中考命题中多以填空题为主,且分值较低,由于它在升学考试中的题量小、所占分数少,这一章节内容往往不被教师重视,学生更是轻视。对这一章节的教与学往往是一略而过,不能使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  教学大纲要求:“对本章要了解概念、掌握平均数、方差公式,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掌握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如果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源多样化,学生的学习、心理、行为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本文就职业学校学生特点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学生特点 应对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源多样化,并且质量呈不断下降趋势。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效率低下。他们对专业技能虽然有一定的兴趣,但由于文化基础差,学起来很吃力,能学会的不多,还有的干脆半途而废。他们在思想道德及日
期刊
摘要:物理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用理论表述出来的学科,物理难就在于学生不能够用自己的观点阐述出问题的实质。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独立 氛围 实践 情感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给学生
期刊
摘要:本篇文章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实质,以及作者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技能来训练学生英语写作。  关键词:高三英语 写作训练 循序渐进 能力提高    写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也是每年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新课标规定:高中生应该具备表述与表达事实、观点、情感、想象力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具有规范的写作习惯。纵观近几年的英语高考试题,写作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和水平,而从
期刊
初中化学学科,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研究如何从学科本身出发来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及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比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大纲》明确指出:“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那么,初中
期刊
有效教学既是新课程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永恒的追求目标,其核心指向教学的实效性,强调的是通过教育者有效的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获得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全方位的最优化发展。因为它直接指向学生的最优发展,所以,它体现的是既关注教师教育效益的提升,更关注教学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化教育理念。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实施怎样的有效教学的策略,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呢?本文将就教学中施
期刊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始终存在着教师、学生、被认知的客观事物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现代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因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法改革中。本人在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探索性地尝试了“问题解决”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问题解决”教学法要求教学必须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应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并把学生引进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因为问
期刊
历史开卷考试已实行了多年,但我发现每当临近中考时,学生都在忙着往书上抄题,密密麻麻的字覆盖了整本书。学生指望着在这些题海中能找到中考题的影子。其实这样做只会增加学生临考前的负担和焦虑,使学生变成抄题的机器,根本没有使学生动脑筋思考,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发挥。  还有人说“开卷考试不用背,也不用记,不掌握知识也能考好”这些做法和想法都是错误的,危险的。  开卷考试是以开放性、主观性、探究性为特点的考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