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随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角色正在转变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更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真正的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活动中,进行文本的感悟、理解、欣赏、评价,进而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个性品质。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观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培养阅读能力,要注重词句的理解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小学语文教学往往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甚至学生已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讲。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浓了,抑制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只是听,被动地接受,阅读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可以培养学生去展示自己的理解。
学生阅读能力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课文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如果意思领会不正确,阅读时的语调、感情就不恰当、不自如。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难点在哪里,只要找上、中、下层生分别读一读课文,就能知道学生的实际。只有了解学生实际,才能有的放矢进行教学。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一定难以理解。阅读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看课文内容,看学生的实际水平,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练的练,该做的做。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部分的内容,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才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認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学生一经起启发,积极性就高起来,认真读书,主动发现的问题也多起来了。学生的求知欲强了,学习兴趣也深了。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为什么教科书是珍贵的?”“为什么没有教科书?”“教科书在哪儿?”“这些教科书是什么样的?”“指导员临死前还关心教科书?”……所以,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学生主动学习,的确能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如有个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还如教过一些关于名人的课文后,学生有强烈的想知道名人的故事的欲望,就可以因势利导地要学生搜集有关知识阅读,这样也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地去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阅读兴趣会更加浓烈。
一、培养阅读能力,要注重词句的理解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小学语文教学往往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甚至学生已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讲。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浓了,抑制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只是听,被动地接受,阅读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可以培养学生去展示自己的理解。
学生阅读能力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课文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如果意思领会不正确,阅读时的语调、感情就不恰当、不自如。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难点在哪里,只要找上、中、下层生分别读一读课文,就能知道学生的实际。只有了解学生实际,才能有的放矢进行教学。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一定难以理解。阅读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看课文内容,看学生的实际水平,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练的练,该做的做。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部分的内容,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才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認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学生一经起启发,积极性就高起来,认真读书,主动发现的问题也多起来了。学生的求知欲强了,学习兴趣也深了。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为什么教科书是珍贵的?”“为什么没有教科书?”“教科书在哪儿?”“这些教科书是什么样的?”“指导员临死前还关心教科书?”……所以,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学生主动学习,的确能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如有个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还如教过一些关于名人的课文后,学生有强烈的想知道名人的故事的欲望,就可以因势利导地要学生搜集有关知识阅读,这样也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地去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阅读兴趣会更加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