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宗教”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kai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宗教建筑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建筑技术的水平和建筑智慧的深度。就像我们动土开工会想到老祖宗放生祈福,我们在建筑设计之初和建造的时候,是不是也向传统学习,强调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的设计倾向……
  【关键词】建筑;宗教;宗法伦理;建筑智慧;新乡土主义;智慧城市
  2012年冬,我所在的开发公司举行了一场开工仪式,来自普陀寺、白马寺的和尚,经过祈福、开光、放生等一系列的宗教活动,开启了冬日里热火朝天的“千锤百炼”。看到这隆重的场面,我联想到了宗教和建筑的渊源……
  建筑之为“器”,中国古人把建筑看做是一种身份时代的象征,所以会有项羽火烧阿房宫,推翻了秦朝的统治,索性把代表王朝的宫殿一把火烧掉;到了近代,柯布西耶勒《走向新建筑》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建筑本身不是目的,建筑的目的是获得它形成的“空间”。
  现今保留的建筑当中,除了宫苑,大部分是宗教建筑。久负盛名的万神庙,巴黎圣母院,建筑不同的结构与特色形成了强大的感召力。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几乎影响了五千年,宗教建筑遍布全国。唐代建筑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辽代河北蓟县独乐寺等。中国甚至还有句老话“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 宗教建筑把文化传递到它所到达的地方。与其说宗教是有灵魂的,不如说凝聚了人类智慧的完美建筑具有强大的精神征服力。
  建筑师维特鲁耶的《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的三标准:“坚固,实用,美观”。中国传统建筑以柱、梁、枋、檩、椽等木架构为结构方式,按照需要的大小、形状和间距组合,这种形式体现了古代宗法社会结构的“清晰、有序和稳定”。“坚固”“稳定”的房屋,稳定的社会关系,这是人心期望和现实的需求。在物质不足以养活所有人的年代,多数人住的是茅草房,但作为精神需求的宗教建筑却是高楼大厦。它没有被推翻,受到珍视和保护,说明了人们的追求需要宗教建筑华美。柯布西耶的新建筑朗香教堂等现代宗教建筑的涌现,深刻传递了它最重要的东西“宗教精神”,嫌安和宁静的感动着人。
  现在的人衣食无忧,最紧俏的还是房子,不同的是这个房子是自己的住房。住在自己安乐窝儿里,难道现如今的人,就不需要宗教么?看海淀堂外接踵而至的人流,植物园卧佛寺的虔诚香客,再联系到屋内求福的摆件,车内保平安的挂件。宗教并未远离我们,只是宗教不再是那个政教合一时代的必须信奉。宗教建筑成了历史的见证和人们自由信仰的依托。
  剥离开了神权的外衣,宗教建筑不再有昔日的政治色彩。但它所反映的宗法伦理观念还是深入人心。存留下来的神圣建筑还是现代人顶礼膜拜的艺术殿堂。 宗教建筑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建筑技术的水平和建筑智慧的深度。
  中国封建社会有很多“舍宅为寺”的情况。简单的“一斗三升”④排列组合成房子,房子围合阵列成为院落。不知道近代科学分子组成规律的古代中国,房屋院落酷似有机分子的序列,院院相连,方圆铺展开来。这种形制的房屋已消失在人居中,大量形式的寺院保留下来。中国建筑空间与宗法伦理关系经典组合。
  现今我们已经不再追随“左祖右社”的传统,这是中国涌入后现代建筑思潮的集中表现。这种脱离中国传统的形式会延续多久呢?我们无从知道。但越来越多的地方主义和民族特色设计被人们接纳喜爱,而这两个鲜明特征正是宗教所具有的。不是在这里宣扬迷信,而是清新的指出人性的复杂。不断的推翻旧的说法并创造新的科学价值体系的同时,我们内心深处无以安放的精神,从未停止过信仰。因为“背山面水”是人居合理的布局、“长幼有序”是人心所适从的伦理。
  我们现在的建筑应该是传承这种智慧的。然而我们却像19世纪的大生产时代那样,建造了一批“居住机器”。虽然不乏有特色的建设,但是也有骂声一片的,像“大裤衩”、“大秋裤”、“比基尼”等。它们造型奇特,用材考究,这么费时劳力的建筑为什么不被多数人的审美接受呢?是不是它们在追求新技术的同时,少了那么点建造的智慧啊!我们没办法掌控大众的品味。但是这其中的那么丁点东西——受众心里接受度,应该是从我们传统的生活理念而来的,符合基本的秩序关系和美的法则。而这些标新立异者正是超出了人们思维,但没有契合心里关于美的心弦,才会被指责。如果我们做这样的假设:“大裤衩”不是央视大楼,而是普通写字楼;“大剧院”不建在天安门广场西,而是跟鸟巢一条街;杭州“比基尼”体育馆与游泳馆的双馆再加一馆……是不是会好那么一点。建筑与规划协调,真正融入到城市景观之中。亦或者我们在建造关系重大项目的时候也有民众投票建议,城市建设是不是会更谨慎。
  就像我们动土开工会想到老祖宗放生祈福,我们在建筑设计之初和建造的时候,是不是也向传统学习,强调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的设计倾向。获得普利兹克奖王澍的宁波博物馆就是这类“新乡土主义”的代表:没有不变的规划、设计模式,而是在设计中尽量用当地材料,表现出“因地制宜”,使建筑在整体风格上与地方的环境相融合,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如果我们周围的建筑都是照这样的思维在运行,美好的城市规划就不再只是领导手中拿的一张高水平图画而已。突破思维的框子,用规划蓝图指导建筑方向,用领先建筑来影响城市景观,建成智慧城市。完成这么一套成熟的体系并不容易,涉及的产业和行业包括智慧城市总体方案设计、物联网、智能交通、绿色智能建筑、信息化、数字城市管理和信息安全等。从智慧建筑到智慧城市,看起来是思路转变的一大步,实则是城市规划的刚性实施。有了这样的规划先决条件,适合当地风土人情的建筑才会如春笋出芽崭露头角。犹如现代的上海,有外滩的万国风情建筑,有石库门里弄的新天地,都是扎根群众的设计精品。
  我们现在正生活在一个技术产业高度文明的圈子里,高精尖的建筑鳞次节比。一拨接着一拨的新型修建手法展露街头,和旧的建筑形成鲜明对照,而旧的楼房以它的各种姿态据理力争,他们当中要么被推倒,要么存活下来。然而穿行五彩斑斓的世界,制度和人心越来越开放自由,不少人缺乏安全感,借此来救助宗教获得安慰,这是精神和物质辩证关系的现实表现。习惯了科技带来物质飞跃的人们,是不是也要像人类创建宗教之初那样,科学化的建立精神依靠,而不是像封建统治那样借助宗教麻痹民众思想。更加关注人性,为我们的心灵找到一个合理的宣泄出口,摆脱机械化带来的情绪化和压力。
  宗教建筑因为承载了传统的宗法伦理活了下来,我们应该汲取它的建筑智慧,挖掘符合大众心理需求的根源,塑造适合当地风土的形象,探讨更加适宜人居的共生关系,把我们的周围的房子盖成艺术品,把我们的城市建成方便、舒适、美景林立的生活圈。有一天,我们不再用“蜗居”形容自己的住宅,不用“格子间”形容自己的办公室,也不再简单的说建筑是“居住的机器”,因为这样大生产的时代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现在的心理需求,我们需要有不仅满足生活需求,也要符合心理生长的建筑。
  参考文献:
  [1] “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勒·柯布西耶勒《走向新建筑》
  [2] “一斗三升”。最早见于《营造法原》,《中国建筑史》“一斗三升斗拱也由5个以上的单件组成,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一种构件。”
  [3] “左祖右社”。《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
  作者简介:
  柳玲,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81年8月28日,身份证:411102198108283607,毕业院校: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职称:助理工程师,工作单位:漯河中润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建筑工程中,裂缝的产生,对工程的危害性较大,使得工程结构的刚度、强度以及抗剪能力都不断降低,进而为工程埋下安全隐患。为了控制和避免裂缝的产生,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裂缝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裂缝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结构设计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问题的探讨有其必要性。  一、裂缝的
期刊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已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理论却没有与之协调发展起来,特别是在目前广泛兴起的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尤为重要。随着混凝土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施工也逐步倾向于节能和环保。本文主要针对建设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在其重要性、原则和具体做法上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摘 要:在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下,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幼方便,笔者主要阐述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内涵,同时分析了工程管理信息化构成的要素,如何完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工程管理信息服务水平,来解决或提高工程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建筑业;工程管理信息化;信息化技术  一、引 言  2001年,建设部颁发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的基本要点”中明确提出建设领域信息化的概念。国内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
期刊
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产生,是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本身最独特的部分就是“师法自然”的造园理念,而中国古典园林元素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与建造中,影响最深、应用最广的也恰恰正是这一点,独特的造园理念与特殊的设计手法,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甚至是决定着中国现代园林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园林;应用;发展  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艺术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真实的反映出了某一时期的精神与物质文明。
期刊
摘 要:建筑是人,衣食住行,的四大物质条件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直接且密切的联系。建筑不能脱离它所在的环境,因此建筑最能直觉地反映民族特征,美国建筑教育家罗泊桑教授说:“凡是伟大的建筑,都不仅能在功能上作出回答,也是在对人类的心灵与精神上做出回答”。建筑的物质形式是社会的直观表达,是最能反映当代历史的,甚至在一片毁灭的废墟中,它也能象征一种文化传统和它的思想性。我们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对建筑的
期刊
【摘 要】智慧社区在中国的城市化趋势下,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应运而生,成为了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智慧城市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实施。本文通过对智慧社区建设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归纳整理了建设智慧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策略意见。  【关键词】智慧社区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1 智慧社区的产生背景及内容  1.1 智慧社区的产生背景  智慧社区在中国的城市化趋
期刊
【摘 要】路面层是公路工程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路面层的坚实与稳定是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建设常遇到的问题。文章就路面层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如何把好工程质量关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施工  随着我国交通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然,随之发生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国家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也加大了管理力度,从设计、施工、监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建筑物不同绿化形式西墙面温度的实际测试,得出不同的绿化形式对建筑物的热工状况、建筑物的室内环境影响很大,从而影响到建筑物的能耗,只有采用适宜的设计手法,才能达到建筑降温节能效果。  【关键词】热效应;建筑节能;绿化设计  绪 论  建筑西晒严重的影响了使用者的室内热环境,减少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本文通过对建筑物西墙面温度的实际测试,分析了它们对建筑本体的热效应,提出建筑西墙面绿化设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了某工程的特点和结构设计概况,设计时采取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并提出了有效的抗震措施。经对结构行多模型的弹性分析及过程分析可得,其工作状态和性能均能达到预期性能目标和规范要求。以下可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目标;搭接柱转换;结构设计  一、工程简介  某工程为位于城市中心的一栋高层商住楼,地下2层,地上23层,其中地上层1~4为商场,楼层5为公寓会所,楼层6~23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现代城市规划也在朝着融合生态规划的方向发展。目前生态与城市规划的融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先是讲解了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理论的起源,然后指出了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进行融合的内容,最后讲解了一些城市生态规划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规划;城市规划;融合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当前在一些城市规划中,生态规划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