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眼前头等大事。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脚踏实地,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为祖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思想品德课教学 创新能力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而创新的希望在青少年,只有提高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眼前头等大事。下面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育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1.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却少的前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支配者,而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在一些思想政治课上也不例外,教师照本宣科,搞“一言堂”,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对这样的课一点也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极低。这样的教学怎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而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波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2.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所提问题应能与学生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有思考的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伽俐略的重力加速度理论的产生,超导体的发现,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所有这些,无不是对既有观念的质疑,而获得成功的。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如,在教“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时,我提出问题:“除了课本上介绍的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外,你觉得还有那些较好的调节控制的方法?”很多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了许多有创意得方法,而且不同学生的答案对其他同学也有启发意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共同提高。这种迂回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由窄到宽,由形象到抽象,使学生创造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要素都得到了有效训练。
3.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凝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习提出质凝、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凝、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时有一个问题:“雷雨交加的夜晚,向来胆小的你独自在家,你会有什么情绪反应?”绝大部分学生都回答是害怕,而有一位学生却回答是高兴,理由是平时家长管的太严,难得家长不在家,自己可以自由了。我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4.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强调:“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双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应该重视“双基”的教学,而我们教学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而要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生活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而理论又要反过来指导生活实际。创新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特别是要思考所学知识与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是否相结合。例如,讲到“我们需要特殊保护”时,我给学生列举学学校和派出所共同在学校设立警务室,在校门口公路上下设立交通警示标志等,并让学生列举其他有利于未年人保护的措施,学生一下子又举出很多。这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能力。例如,在教初二法律常识时,我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节目,有时我会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学生一同分析、探讨,还鼓励学生在网上与网友谈讨有关法律问题。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惟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脚踏实地,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为祖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思想品德课教学 创新能力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而创新的希望在青少年,只有提高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眼前头等大事。下面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育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1.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却少的前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支配者,而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在一些思想政治课上也不例外,教师照本宣科,搞“一言堂”,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对这样的课一点也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极低。这样的教学怎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而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波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2.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所提问题应能与学生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有思考的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伽俐略的重力加速度理论的产生,超导体的发现,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所有这些,无不是对既有观念的质疑,而获得成功的。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如,在教“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时,我提出问题:“除了课本上介绍的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外,你觉得还有那些较好的调节控制的方法?”很多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了许多有创意得方法,而且不同学生的答案对其他同学也有启发意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共同提高。这种迂回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由窄到宽,由形象到抽象,使学生创造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要素都得到了有效训练。
3.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凝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习提出质凝、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凝、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时有一个问题:“雷雨交加的夜晚,向来胆小的你独自在家,你会有什么情绪反应?”绝大部分学生都回答是害怕,而有一位学生却回答是高兴,理由是平时家长管的太严,难得家长不在家,自己可以自由了。我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4.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强调:“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可见,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双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应该重视“双基”的教学,而我们教学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而要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生活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而理论又要反过来指导生活实际。创新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特别是要思考所学知识与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是否相结合。例如,讲到“我们需要特殊保护”时,我给学生列举学学校和派出所共同在学校设立警务室,在校门口公路上下设立交通警示标志等,并让学生列举其他有利于未年人保护的措施,学生一下子又举出很多。这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能力。例如,在教初二法律常识时,我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节目,有时我会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学生一同分析、探讨,还鼓励学生在网上与网友谈讨有关法律问题。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惟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脚踏实地,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为祖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