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年的一月,在农历却是岁末,这是公历与农历之别。
公历基本属于太阳历,农历则为阴阳合历。但公历的设置却也不是最严格的按照太阳轨迹制定的,其间也夹杂了宗教、人文的因素,来源于西方文明,主要是和基督教文化有关。如果要严格按照太阳轨迹历法,采太阳历,没有藏,就没有来年的生。姑娘的冬天依然露胳膊露腿,遭自己的罪,养别人的眼,实在
是不划算的事儿。元旦应当在12月22日,或21日,也就是冬至日,那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日子,古人未必知道南回归线,但却知道是日白天最短、日影最长;过了此日,白天就一天长似一天,直至夏至。
中国古人按照太阳视运动设定的干支节气历,以十二地支对应12个月份,就是以冬至日所在的月份为子月,所谓冬至一阳生。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字排开,代表12个月份,表彰的是日地关系。但是历法却并不直接用这个,一年之始在哪个月,亦是人为设定,日期则以月相为准,以月之晦为始,月圆为半。这是中国古人合阴阳而为立法的思路。
历史上历法也是几经变迁,秦代正月建亥,也就是以冬至前那个月为一年之始。与今天所采用的农历有很大不同,今天的农历大致上汉代就确立了,为正月建寅,也就是在冬至后的两个月,“寅”月为一年之始,因为与夏代采用的设置基本相同,故而也称为“汉历”“夏历”。而此时已是即将进入春天,故而农历的新年是为春节,是万物复苏,充满朝气的节令,也给人以振奮。
从这个角度说,以“亥”月、“子”月为一年之始的确有不妥之处,虽说太阳直射点开始北归,但是大地却是一个巨大介质组成的,寒温的转换犹如大船,掉头时就显出了笨拙和迟缓,故而《黄帝内经》说:天气速而地气迟。子、丑两月算得上一年当中最冷的时段,小寒、大寒俱居其间。民谣说:大寒冻死狗,可谓酷寒。秦代正月建亥,其法令的严苛与其历法相合,起始点寒气过盛,不具生生不息之象。
易纬家从《周易》六十四卦中,择取了十二卦,列为辟卦,亦称“消息卦”,是为复、临、泰、壮、夬、乾、媾、遯、否、观、剥、坤,以对应十二地支,这些卦象系从一阳复始的“复”卦到六爻全阳的“乾”卦,转而再到一阴生的“媾”,及至六爻全阴的“坤”,完成阴阳消长的一个全过程。寅月所对应的是“泰”卦,“否极泰来”,大吉。为什么大吉呢?《内经》云天气速而地气迟,迟多少呢?四十五日,天气微上,地气微下。一上一下,天地交通,相交相合,万物复苏。
入冬后的数九寒天是从冬至日开始的,冬至后的四十五日是为立春,民谚里说:“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冬至后90天,是为春分。这个期间,蛰虫苏醒还阳,草木返青,动物们开始发情,蝴蝶满天飞,小猫叫春,鸟儿筑巢,一片喜气洋洋、骚动不安,生命复苏了。
但这一切来源于“藏”,藏什么呢?藏陽。所以“复”卦中的阳,在最下面,深藏于地底。虫兽之属,冬眠就是要藏于洞穴、藏于地下。没有这个藏,就没有来年的生。人是万物之灵长,本领大,以人力造屋、起火,不惧冰雪,似可超乎世外。姑娘们爱俏,冬日里依然婀娜,与“藏”之天道相去甚远,自然之道,没有藏就没有生,待得自身阳气亏损,关节疼痛,不孕不育接踵而来,斯时方知,遭自己的罪,养人家的眼,实在是不划算的事。
春种秋收,有因有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然之道就是如此。
收是在秋天,所对应的卦象是“观”,也就是农历的八、九月,公历的九、十月份,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说到这里就可以谈“观复”了。
马未都先生的博物馆就叫“观复”,据说是继承的老北京琉璃厂一个古玩店老字号的名字。马先生解为出自老子的一段话,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据说这个“观复”有反复看的意思,有通过反复看而得真知,回归本性的意思。
马先生人品、学问俱佳,又有幽默感,实在是难得的英才,所做电视节目也非常好看,每次在节目里看着马先生费神巴力的讲解《道德经》,让人看着着急,说少了说不清楚;说多了就改了读经班了,节目就不好看了。其实是没必要如此绕弯的,“观复”从十二消息卦就非常好解:“观”就是秋,就是收;“复”就是冬,就是藏。秋收冬藏,所以“观复”就是“秋冬”,就是“收藏”。只是这份藏,有了一阳做底,有再生、有光大、有生生不息之意象。“观坤”不行吗?不行,有歧义,乾为阳,为男;坤为阴,为女。“观坤”就有看女人的意思,这个不行,再说是“思无邪”也不行。都说是君子坐怀不乱,除非是贼都不行了,不然这是多逆天的事,违天道。所以“观坤”不行,看多了动阳气,不利冬藏。姑娘们大冬天的花枝招展,露胳膊露腿,就属于逗着别人“观坤”,虽说是也属于做好事不留名吧,但是罪得自己遭着。
所以只能是“观复”,不能“观坤”。
公历基本属于太阳历,农历则为阴阳合历。但公历的设置却也不是最严格的按照太阳轨迹制定的,其间也夹杂了宗教、人文的因素,来源于西方文明,主要是和基督教文化有关。如果要严格按照太阳轨迹历法,采太阳历,没有藏,就没有来年的生。姑娘的冬天依然露胳膊露腿,遭自己的罪,养别人的眼,实在
是不划算的事儿。元旦应当在12月22日,或21日,也就是冬至日,那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日子,古人未必知道南回归线,但却知道是日白天最短、日影最长;过了此日,白天就一天长似一天,直至夏至。
中国古人按照太阳视运动设定的干支节气历,以十二地支对应12个月份,就是以冬至日所在的月份为子月,所谓冬至一阳生。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字排开,代表12个月份,表彰的是日地关系。但是历法却并不直接用这个,一年之始在哪个月,亦是人为设定,日期则以月相为准,以月之晦为始,月圆为半。这是中国古人合阴阳而为立法的思路。
历史上历法也是几经变迁,秦代正月建亥,也就是以冬至前那个月为一年之始。与今天所采用的农历有很大不同,今天的农历大致上汉代就确立了,为正月建寅,也就是在冬至后的两个月,“寅”月为一年之始,因为与夏代采用的设置基本相同,故而也称为“汉历”“夏历”。而此时已是即将进入春天,故而农历的新年是为春节,是万物复苏,充满朝气的节令,也给人以振奮。
从这个角度说,以“亥”月、“子”月为一年之始的确有不妥之处,虽说太阳直射点开始北归,但是大地却是一个巨大介质组成的,寒温的转换犹如大船,掉头时就显出了笨拙和迟缓,故而《黄帝内经》说:天气速而地气迟。子、丑两月算得上一年当中最冷的时段,小寒、大寒俱居其间。民谣说:大寒冻死狗,可谓酷寒。秦代正月建亥,其法令的严苛与其历法相合,起始点寒气过盛,不具生生不息之象。
易纬家从《周易》六十四卦中,择取了十二卦,列为辟卦,亦称“消息卦”,是为复、临、泰、壮、夬、乾、媾、遯、否、观、剥、坤,以对应十二地支,这些卦象系从一阳复始的“复”卦到六爻全阳的“乾”卦,转而再到一阴生的“媾”,及至六爻全阴的“坤”,完成阴阳消长的一个全过程。寅月所对应的是“泰”卦,“否极泰来”,大吉。为什么大吉呢?《内经》云天气速而地气迟,迟多少呢?四十五日,天气微上,地气微下。一上一下,天地交通,相交相合,万物复苏。
入冬后的数九寒天是从冬至日开始的,冬至后的四十五日是为立春,民谚里说:“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冬至后90天,是为春分。这个期间,蛰虫苏醒还阳,草木返青,动物们开始发情,蝴蝶满天飞,小猫叫春,鸟儿筑巢,一片喜气洋洋、骚动不安,生命复苏了。
但这一切来源于“藏”,藏什么呢?藏陽。所以“复”卦中的阳,在最下面,深藏于地底。虫兽之属,冬眠就是要藏于洞穴、藏于地下。没有这个藏,就没有来年的生。人是万物之灵长,本领大,以人力造屋、起火,不惧冰雪,似可超乎世外。姑娘们爱俏,冬日里依然婀娜,与“藏”之天道相去甚远,自然之道,没有藏就没有生,待得自身阳气亏损,关节疼痛,不孕不育接踵而来,斯时方知,遭自己的罪,养人家的眼,实在是不划算的事。
春种秋收,有因有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然之道就是如此。
收是在秋天,所对应的卦象是“观”,也就是农历的八、九月,公历的九、十月份,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说到这里就可以谈“观复”了。
马未都先生的博物馆就叫“观复”,据说是继承的老北京琉璃厂一个古玩店老字号的名字。马先生解为出自老子的一段话,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据说这个“观复”有反复看的意思,有通过反复看而得真知,回归本性的意思。
马先生人品、学问俱佳,又有幽默感,实在是难得的英才,所做电视节目也非常好看,每次在节目里看着马先生费神巴力的讲解《道德经》,让人看着着急,说少了说不清楚;说多了就改了读经班了,节目就不好看了。其实是没必要如此绕弯的,“观复”从十二消息卦就非常好解:“观”就是秋,就是收;“复”就是冬,就是藏。秋收冬藏,所以“观复”就是“秋冬”,就是“收藏”。只是这份藏,有了一阳做底,有再生、有光大、有生生不息之意象。“观坤”不行吗?不行,有歧义,乾为阳,为男;坤为阴,为女。“观坤”就有看女人的意思,这个不行,再说是“思无邪”也不行。都说是君子坐怀不乱,除非是贼都不行了,不然这是多逆天的事,违天道。所以“观坤”不行,看多了动阳气,不利冬藏。姑娘们大冬天的花枝招展,露胳膊露腿,就属于逗着别人“观坤”,虽说是也属于做好事不留名吧,但是罪得自己遭着。
所以只能是“观复”,不能“观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