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加坡是是世界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并有着“花园城市”的美称。其有效的城市管理运行模式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园林城市建设的经验做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广西的实际,提出相应对策和做法。
【关键词】城市管理;园林城市;新加坡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6-0088-01
新加坡是一个东南亚热带岛国,面积710平方公里,人口508万,经过40多年的发展,整个国家繁荣和畅、蒸蒸日上,是世界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并有着“花园城市”的美称。但这不是自然的巧合,而是精心规划的结果。其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经验就是科学处理好规划、建设和管理三者的关系,真正做到以规划统领城市发展方向,以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以管理保障城市高效运行,形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机衔接、协同发展的整体效应。它的城市建设经验对中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
一、新加坡园林城市建设的主要体会
(一)立足长远、精心规划城市。
新加坡非常重视城市规划的科学制定和认真执行,真正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早在建国初期,政府就聘请了联合国专家,历时4年高起点编制全国概念性发展规划,以此为总纲,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在规划中为未来30—50年城市的空间布局提供战略指导。尽管国土面积仅有700多平方公里,但现在仍有不少可供开发建设用地。政府在制定“开发指导计划”时,进行公示,并制成小册子、图解甚至模型,向公众解释,使更多的公众参与规划进程和提供反馈意见。
(二)谋求高端、精心建设城市。
一是强化道路的便捷性。新加坡将土地面积的15%用于道路建设,公路密如蛛网,地铁四通八达,铁路贯穿四方,尤其是泛岛快速公路,全长不到36公里,却建有13座立交桥和5座汽车天桥,提高了运输效率,减少了市民对私家车的需求,减缓了城市交通的堵车现象,提升了城市的运载能力。二是突出绿化的强制性。新加坡把建设“花园城市”作为基本国策,在环境建设上严格控制绿线,全面推进道路绿化带、小区绿地和开放空间等各类绿地建设,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化布局,在狭小的国土上保留了3000公顷的植物园,建设了337个公园,把绿化生态效应发挥到了极致。三是彰显建筑的精典性。严格依照“城市规划—总体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步骤进行建设,力求自然与人文的合谐。而对政府投资的工程,一般采用国际招标的方式,选择行业世界前五强参与设计及施工,确保项目的品质和领先性。
(三)精心打造、精心营造花园城市。
早在建国初期,新加坡就把规划作为政府的第一资源、第一责任,聘请国际知名专家,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概念规划和多层次规划。新加坡园林绿化很少见到平板规整的绿蓠、灌木、草坪、行道树和灌木,所有植物尽可能保持自然生长的状态,同时又减少了由于大量修剪带来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在新加坡植物园,双溪布洛湿地等公园,除一些必不可少的车行道之外,人行步道以砂土路为主,台阶多采用枕木、石屑砌筑植草砖等形式,尽可能减少硬地铺装面积,减少阻断树木根系的机会,避免道路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干扰,保持自然风貌。
(四)执法如山、精心管理城市。
新加坡的城市管理堪称世界一流,在街道上看不到小商贩和裸露的垃圾,也没有乱停车、闯红灯的现象。他们的法规体系几乎覆盖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广告牌、垃圾收集、养犬、门窗安全等都作了具体规定,监督内容、办法以及惩罚都有章可循。在执法上没有弹性,严管重罚,使人们明确预判自己的行为是否越界,强化自律意识,形成依法位系统办事的习惯。同时,新加坡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居世界前列。通过GPS卫星定和大量的电子眼,可以全方位、全天候地搜集城市动态信息,实时捕捉并处理各类违法违规事件和人员,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
(五)居有其屋、建设幸福城市。
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在全球独树一帜。政府投资兴建政府组屋,使85%的公民购买了属于自己的屋子,实现了“居者有其屋”。新加坡的政府组屋区均匀分布在全国各地,没有贫民区与富人区之分,且配套设施完善。组屋的平均价格为普通百姓4—6年的家庭总收入。新加坡公民只要登记结婚,家庭月收入不超过8000新元且没有私人住房都可以申请购买组屋。同时每个核心家庭只能拥有一套组屋,购买五年内不得转售,也不能用于商业性经营,如果五年后要购买新住房,其旧组屋必须退回。
二、新加坡经验对广西城镇化发展和园林城市建设的几点启示
广西作为生态大省,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上,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但较“花园城市”新加坡还存在很大差距,新加坡的城市建设成功经验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借鉴学习作用 。
(一)科学编制规划,严格贯彻落实
广西的许多城市拥有新加坡无法比拟的自然资源和发展条件,无论是形象和环境,都有超越新加坡的潜质, 但是多数城市缺乏全球化的视野和远大的胸襟,没有找准国际坐标,没有清晰的发展定位,城市规划变来变去。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编制规划。把城乡园林绿化和生态城市评估体系结合起来,通过完善提升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来指导城市建设。把环境建设作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增强科学性、保持连续性、提高系统性、减少盲目性。在规划执行中,要明确规划城市建设的各类绿地范围和保护控制线,确保绿线内的用地不被随意占用和修改,严格按照章法规划城市,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打造园林城市,提高绿化景观品位
打造园林城市,首先要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公园。这些公园通过绿色廊道连接起来,构成了“花园城市”的基本脉络。在这方面,国内许多城市公园体系尚未形成,公园的数量、质量、规模、层次、布局、结构、特色等均与“花园城市”具有很大差距。广西各城市应抓紧编制公园建设规划,以轮办广西园艺博览会为园林城市建设的重大机遇,打造具有标志性的城市重点园林主题公园,同时抓住旧城改造和拆临拆违、透绿机遇,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小公园,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丰富城市的休闲和旅游资源。
(三)开展综合治理,提升城市形象
“花园城市”的形象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不仅要有一流的城市绿化,还要有干净的河道、清澈的水体、整洁的市容和良好的交通秩序。在注重教育、服务、疏导的前提下,把重点放在依法管理上,树立起“严格管理和干净整洁”的城市形象,大力开展综合整治。有错必纠、违章必罚,保持城市管理执法的高压态势,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方法,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四)加强组织领导,创新运作模式
在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要适应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对现有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和职责进行整合,明确责任主体,减少工作交叉,提高工作效率,形成既明确分工,又全力合作的工作体系。在资金筹措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渠道。如,在运作模式方面,公园建设,可以市区两级政府共建为主,企业冠名赞助为辅;公共绿地和生态林建设,应以县区级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投资为辅。通过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渠道,创新运作模式,提高城市建设的效率。
【关键词】城市管理;园林城市;新加坡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6-0088-01
新加坡是一个东南亚热带岛国,面积710平方公里,人口508万,经过40多年的发展,整个国家繁荣和畅、蒸蒸日上,是世界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并有着“花园城市”的美称。但这不是自然的巧合,而是精心规划的结果。其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经验就是科学处理好规划、建设和管理三者的关系,真正做到以规划统领城市发展方向,以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以管理保障城市高效运行,形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机衔接、协同发展的整体效应。它的城市建设经验对中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
一、新加坡园林城市建设的主要体会
(一)立足长远、精心规划城市。
新加坡非常重视城市规划的科学制定和认真执行,真正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早在建国初期,政府就聘请了联合国专家,历时4年高起点编制全国概念性发展规划,以此为总纲,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在规划中为未来30—50年城市的空间布局提供战略指导。尽管国土面积仅有700多平方公里,但现在仍有不少可供开发建设用地。政府在制定“开发指导计划”时,进行公示,并制成小册子、图解甚至模型,向公众解释,使更多的公众参与规划进程和提供反馈意见。
(二)谋求高端、精心建设城市。
一是强化道路的便捷性。新加坡将土地面积的15%用于道路建设,公路密如蛛网,地铁四通八达,铁路贯穿四方,尤其是泛岛快速公路,全长不到36公里,却建有13座立交桥和5座汽车天桥,提高了运输效率,减少了市民对私家车的需求,减缓了城市交通的堵车现象,提升了城市的运载能力。二是突出绿化的强制性。新加坡把建设“花园城市”作为基本国策,在环境建设上严格控制绿线,全面推进道路绿化带、小区绿地和开放空间等各类绿地建设,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化布局,在狭小的国土上保留了3000公顷的植物园,建设了337个公园,把绿化生态效应发挥到了极致。三是彰显建筑的精典性。严格依照“城市规划—总体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步骤进行建设,力求自然与人文的合谐。而对政府投资的工程,一般采用国际招标的方式,选择行业世界前五强参与设计及施工,确保项目的品质和领先性。
(三)精心打造、精心营造花园城市。
早在建国初期,新加坡就把规划作为政府的第一资源、第一责任,聘请国际知名专家,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概念规划和多层次规划。新加坡园林绿化很少见到平板规整的绿蓠、灌木、草坪、行道树和灌木,所有植物尽可能保持自然生长的状态,同时又减少了由于大量修剪带来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在新加坡植物园,双溪布洛湿地等公园,除一些必不可少的车行道之外,人行步道以砂土路为主,台阶多采用枕木、石屑砌筑植草砖等形式,尽可能减少硬地铺装面积,减少阻断树木根系的机会,避免道路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干扰,保持自然风貌。
(四)执法如山、精心管理城市。
新加坡的城市管理堪称世界一流,在街道上看不到小商贩和裸露的垃圾,也没有乱停车、闯红灯的现象。他们的法规体系几乎覆盖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广告牌、垃圾收集、养犬、门窗安全等都作了具体规定,监督内容、办法以及惩罚都有章可循。在执法上没有弹性,严管重罚,使人们明确预判自己的行为是否越界,强化自律意识,形成依法位系统办事的习惯。同时,新加坡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居世界前列。通过GPS卫星定和大量的电子眼,可以全方位、全天候地搜集城市动态信息,实时捕捉并处理各类违法违规事件和人员,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
(五)居有其屋、建设幸福城市。
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在全球独树一帜。政府投资兴建政府组屋,使85%的公民购买了属于自己的屋子,实现了“居者有其屋”。新加坡的政府组屋区均匀分布在全国各地,没有贫民区与富人区之分,且配套设施完善。组屋的平均价格为普通百姓4—6年的家庭总收入。新加坡公民只要登记结婚,家庭月收入不超过8000新元且没有私人住房都可以申请购买组屋。同时每个核心家庭只能拥有一套组屋,购买五年内不得转售,也不能用于商业性经营,如果五年后要购买新住房,其旧组屋必须退回。
二、新加坡经验对广西城镇化发展和园林城市建设的几点启示
广西作为生态大省,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上,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但较“花园城市”新加坡还存在很大差距,新加坡的城市建设成功经验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借鉴学习作用 。
(一)科学编制规划,严格贯彻落实
广西的许多城市拥有新加坡无法比拟的自然资源和发展条件,无论是形象和环境,都有超越新加坡的潜质, 但是多数城市缺乏全球化的视野和远大的胸襟,没有找准国际坐标,没有清晰的发展定位,城市规划变来变去。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编制规划。把城乡园林绿化和生态城市评估体系结合起来,通过完善提升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来指导城市建设。把环境建设作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增强科学性、保持连续性、提高系统性、减少盲目性。在规划执行中,要明确规划城市建设的各类绿地范围和保护控制线,确保绿线内的用地不被随意占用和修改,严格按照章法规划城市,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打造园林城市,提高绿化景观品位
打造园林城市,首先要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公园。这些公园通过绿色廊道连接起来,构成了“花园城市”的基本脉络。在这方面,国内许多城市公园体系尚未形成,公园的数量、质量、规模、层次、布局、结构、特色等均与“花园城市”具有很大差距。广西各城市应抓紧编制公园建设规划,以轮办广西园艺博览会为园林城市建设的重大机遇,打造具有标志性的城市重点园林主题公园,同时抓住旧城改造和拆临拆违、透绿机遇,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小公园,提升城市形象和品味,丰富城市的休闲和旅游资源。
(三)开展综合治理,提升城市形象
“花园城市”的形象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不仅要有一流的城市绿化,还要有干净的河道、清澈的水体、整洁的市容和良好的交通秩序。在注重教育、服务、疏导的前提下,把重点放在依法管理上,树立起“严格管理和干净整洁”的城市形象,大力开展综合整治。有错必纠、违章必罚,保持城市管理执法的高压态势,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方法,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四)加强组织领导,创新运作模式
在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要适应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对现有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和职责进行整合,明确责任主体,减少工作交叉,提高工作效率,形成既明确分工,又全力合作的工作体系。在资金筹措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渠道。如,在运作模式方面,公园建设,可以市区两级政府共建为主,企业冠名赞助为辅;公共绿地和生态林建设,应以县区级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投资为辅。通过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渠道,创新运作模式,提高城市建设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