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线教育的思路、方法、资源与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中学语文课堂正从“知识教育”转向“智慧教育”,从“教师为主体”转为“学生为主体”,在建构知识的同时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现新时代“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让语文课堂彰显活力、绽放智慧。本文以新冠疫情特殊时期在线网络教学为研究背景下,探讨如何以互联网为载体落实切实有效的在线语文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互联网;技术优势;教学策略
抗擊新冠疫情期间,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全面利用互联网+环境开展线上教学,凭借先进的信息化教育技术,汲取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打造更有活力、更有魅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开启思维、主动学习、提高效率。以下结合笔者在线教学的实际经验,谈一谈教育+互联网的语文教学实践,将网络媒体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由此启发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新思路与新模式。
一、教育+互联网的语文教学优势
虽然面对严峻的疫情,但是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各学科教师积极备课,依赖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教研、网络授课,立足语文教材的文本内容,通过多元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相结合,针对学生“居家学习”开展在线授课、在线答疑、在线指导,再结合学生每节课的学习反馈,优化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结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克服诸多阻碍与困难,体现了教育+互联网的语文教学优势[1]。
首先,互联网教育凸显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和探索,主动接受知识、主动解决问题,而教师则发挥着启发与引导的作用,虽然居家自主学习,但是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课堂反馈效果较好;其次,互联网教育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由于传统的课堂时间有限,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能主动提问、主动思考,而是依赖老师或同学;但是通过居家学习,再加上互联网为支持,他们遇到问题能主动在线讨论或者请教老师,上网搜索资料,将语文知识读透读懂,更好地强化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2]。再有,互联网教学带来了更广阔的评价思路,改变了过去应试理念的考核方式,而是更多元化的了解学生的在线打开情况、课堂表现情况以及完成作业情况等等,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都有了创新,而学生也能更轻松的学习、更主动的参与,重新体会了语文学科的趣味与魅力,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互联网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尊重认知规律,活跃课堂氛围
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和创造精神,刚刚接触网络学习模式,他们对此充满好奇心,但是要将好奇心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与认知规律,启发他们通过网络学习激活主动探究的乐趣,打造与众不同的语文“智慧课堂”,让学生在趣味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参与、主动互动,自由地在线表达观点,共同完成一节有意义的语文课[3]。例如,学习《老山界》时,学生初读文章可能略感枯燥,难以把控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课堂学习的氛围沉闷。为了进一步调动学习情绪,指引学生更深入地挖掘文本内涵,在线播放一段背景资料,了解当时红军如何克服恶劣、艰苦的环境而走上长征之路,体会长征的意义。通过背景切入,循序善诱地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感知,重新梳理课文的脉络,感知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关注文中的每一处细节,由浅入深地把握文章整体。在师生互动与配合下,课堂氛围活跃,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引领智慧思维,激发探究兴趣
以往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虽然对语文课文不感兴趣,但是他们愿意看课外书,实际上这与教师在语文课堂缺乏正确引导也有直接关系。对此我们要重新反思课堂教学形式,尤其借助这一次互联网教学的机会,创新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领智慧思维,让语文课更有魅力。例如,学习《驿路梨花》时,这篇课文以梨花为代表,弘扬新一代青年人的高尚品质与德育精神,但是学生只从浅显的文字却无法深入文本的情感与审美层面,这显然也不利于激活语文思维和建构语言体系[4]。所以上课时,我以“雷锋故事”为主题播放一些视频资料,导出本文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雷锋,体会雷锋的感人精神。这些生动的场景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脑海中联想到课文中描述的故事情节,而再带着饱满的情绪阅读课文,大家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更加准确,对这篇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立足基础知识,渗透微课教育
中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一方面要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浓厚的语文兴趣,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教师要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思路,多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索。而以互联网为依托开展微课教学活动,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思想理念,也更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渗透知识、强化素质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学习课文《阿长与山海经》时,我设计了微课教学方案,通过制作网络课件,让学生提前学习“鲁迅”的文学知识,了解鲁迅先生在推动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变革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再具体到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中,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把握课文内涵,加深理解;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在微信群一起讨论、一起交流。通过多元结合的语文学习活动,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语文思维与创造精神,通过讲解文学知识,也能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提高认知能力。
(四)构建生动情境,深化文本理解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抽象的文字,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讲解,而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客体的学习状态,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不易于理解,而且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互联网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地汲取丰富的教育资源,构建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将他们置身于图文并茂、声情结合的学习氛围中,强化学习效果[5]。例如,学习课文《孙权劝学》时,这是一篇文言文,难点在于学生要透彻理解《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但是如果课上只是让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断句,那么大家很可能只是机械地读,而无法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揣测人物的神态特征,自然也不利于理解文本内容。所以我在上课时,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小视频,导入了“孙权劝学”的故事背景,“开卷有益”,由此导入了课文内容,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验情感。
(五)拓展教育资源,更新慕课形式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慕课作为一种在线开放式教学模式,真正拓展了语文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多姿多彩的课外教育资源让语文课堂更立体、更饱满、更有效。例如,学习《木兰诗》时,我采取了慕课形式。首先,围绕本节课的基本教学要点,在PPT课件上生成生字词、段落大意、历史背景等基础知识,并整合互联网上搜索的教学资源,设计成精美的图片或者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并鼓励学生自己上网拓展学习资源,了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历史故事或者背景资料,由此调动探究热情。其次,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充分的学习准备,课上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启发思维:“为什么文章开头写了‘唧唧复唧唧’,而没有直接切入木兰从军的原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木兰可以替父从军,为什么她还是很焦虑?”“木兰替父从军前后的心理活动有哪些起伏变化?”通过一系列的分析与联想,大家对花木兰的人物认知更加清晰,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迎刃而解。
由上可见,多样化互联网技术在语文课堂的运用具有积极意义。通过语文教学活动与微课、慕课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居家学习”期间也能深化理解语文知识,不断加强语文积累,提升语文实践。而本次开通在线教育,对语文教学活动创新也是一种新的启发,未来必将更关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资源在语文课堂的积极作用,将全新线上教育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积极变革语文教学体系,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魏进新.浅谈线上教育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观广西空中课堂有感[J].语文课内外,2020,(11):77.
[2] 郝伟.初中语文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的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12):97.
[3] 施进花.网络资源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9):79.
[4] 牛致虎.浅谈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初中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2019,(96):39-40.
[5] 白旭.试论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J].课外语文(上),2020,(5):66,68.
关键词:初中语文;互联网;技术优势;教学策略
抗擊新冠疫情期间,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全面利用互联网+环境开展线上教学,凭借先进的信息化教育技术,汲取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打造更有活力、更有魅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开启思维、主动学习、提高效率。以下结合笔者在线教学的实际经验,谈一谈教育+互联网的语文教学实践,将网络媒体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由此启发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新思路与新模式。
一、教育+互联网的语文教学优势
虽然面对严峻的疫情,但是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各学科教师积极备课,依赖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教研、网络授课,立足语文教材的文本内容,通过多元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相结合,针对学生“居家学习”开展在线授课、在线答疑、在线指导,再结合学生每节课的学习反馈,优化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结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克服诸多阻碍与困难,体现了教育+互联网的语文教学优势[1]。
首先,互联网教育凸显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和探索,主动接受知识、主动解决问题,而教师则发挥着启发与引导的作用,虽然居家自主学习,但是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课堂反馈效果较好;其次,互联网教育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由于传统的课堂时间有限,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能主动提问、主动思考,而是依赖老师或同学;但是通过居家学习,再加上互联网为支持,他们遇到问题能主动在线讨论或者请教老师,上网搜索资料,将语文知识读透读懂,更好地强化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2]。再有,互联网教学带来了更广阔的评价思路,改变了过去应试理念的考核方式,而是更多元化的了解学生的在线打开情况、课堂表现情况以及完成作业情况等等,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都有了创新,而学生也能更轻松的学习、更主动的参与,重新体会了语文学科的趣味与魅力,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互联网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尊重认知规律,活跃课堂氛围
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和创造精神,刚刚接触网络学习模式,他们对此充满好奇心,但是要将好奇心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与认知规律,启发他们通过网络学习激活主动探究的乐趣,打造与众不同的语文“智慧课堂”,让学生在趣味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参与、主动互动,自由地在线表达观点,共同完成一节有意义的语文课[3]。例如,学习《老山界》时,学生初读文章可能略感枯燥,难以把控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课堂学习的氛围沉闷。为了进一步调动学习情绪,指引学生更深入地挖掘文本内涵,在线播放一段背景资料,了解当时红军如何克服恶劣、艰苦的环境而走上长征之路,体会长征的意义。通过背景切入,循序善诱地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感知,重新梳理课文的脉络,感知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关注文中的每一处细节,由浅入深地把握文章整体。在师生互动与配合下,课堂氛围活跃,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引领智慧思维,激发探究兴趣
以往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虽然对语文课文不感兴趣,但是他们愿意看课外书,实际上这与教师在语文课堂缺乏正确引导也有直接关系。对此我们要重新反思课堂教学形式,尤其借助这一次互联网教学的机会,创新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领智慧思维,让语文课更有魅力。例如,学习《驿路梨花》时,这篇课文以梨花为代表,弘扬新一代青年人的高尚品质与德育精神,但是学生只从浅显的文字却无法深入文本的情感与审美层面,这显然也不利于激活语文思维和建构语言体系[4]。所以上课时,我以“雷锋故事”为主题播放一些视频资料,导出本文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雷锋,体会雷锋的感人精神。这些生动的场景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脑海中联想到课文中描述的故事情节,而再带着饱满的情绪阅读课文,大家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更加准确,对这篇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立足基础知识,渗透微课教育
中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一方面要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浓厚的语文兴趣,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教师要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思路,多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索。而以互联网为依托开展微课教学活动,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思想理念,也更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渗透知识、强化素质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学习课文《阿长与山海经》时,我设计了微课教学方案,通过制作网络课件,让学生提前学习“鲁迅”的文学知识,了解鲁迅先生在推动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变革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再具体到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中,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把握课文内涵,加深理解;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在微信群一起讨论、一起交流。通过多元结合的语文学习活动,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语文思维与创造精神,通过讲解文学知识,也能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提高认知能力。
(四)构建生动情境,深化文本理解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抽象的文字,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讲解,而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客体的学习状态,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不易于理解,而且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互联网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地汲取丰富的教育资源,构建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将他们置身于图文并茂、声情结合的学习氛围中,强化学习效果[5]。例如,学习课文《孙权劝学》时,这是一篇文言文,难点在于学生要透彻理解《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但是如果课上只是让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断句,那么大家很可能只是机械地读,而无法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揣测人物的神态特征,自然也不利于理解文本内容。所以我在上课时,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小视频,导入了“孙权劝学”的故事背景,“开卷有益”,由此导入了课文内容,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验情感。
(五)拓展教育资源,更新慕课形式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慕课作为一种在线开放式教学模式,真正拓展了语文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多姿多彩的课外教育资源让语文课堂更立体、更饱满、更有效。例如,学习《木兰诗》时,我采取了慕课形式。首先,围绕本节课的基本教学要点,在PPT课件上生成生字词、段落大意、历史背景等基础知识,并整合互联网上搜索的教学资源,设计成精美的图片或者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并鼓励学生自己上网拓展学习资源,了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历史故事或者背景资料,由此调动探究热情。其次,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充分的学习准备,课上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启发思维:“为什么文章开头写了‘唧唧复唧唧’,而没有直接切入木兰从军的原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木兰可以替父从军,为什么她还是很焦虑?”“木兰替父从军前后的心理活动有哪些起伏变化?”通过一系列的分析与联想,大家对花木兰的人物认知更加清晰,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迎刃而解。
由上可见,多样化互联网技术在语文课堂的运用具有积极意义。通过语文教学活动与微课、慕课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居家学习”期间也能深化理解语文知识,不断加强语文积累,提升语文实践。而本次开通在线教育,对语文教学活动创新也是一种新的启发,未来必将更关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资源在语文课堂的积极作用,将全新线上教育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积极变革语文教学体系,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魏进新.浅谈线上教育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观广西空中课堂有感[J].语文课内外,2020,(11):77.
[2] 郝伟.初中语文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的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12):97.
[3] 施进花.网络资源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9):79.
[4] 牛致虎.浅谈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初中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2019,(96):39-40.
[5] 白旭.试论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J].课外语文(上),2020,(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