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互联网的语文教学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m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线教育的思路、方法、资源与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中学语文课堂正从“知识教育”转向“智慧教育”,从“教师为主体”转为“学生为主体”,在建构知识的同时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现新时代“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让语文课堂彰显活力、绽放智慧。本文以新冠疫情特殊时期在线网络教学为研究背景下,探讨如何以互联网为载体落实切实有效的在线语文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互联网;技术优势;教学策略
  抗擊新冠疫情期间,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全面利用互联网+环境开展线上教学,凭借先进的信息化教育技术,汲取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打造更有活力、更有魅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开启思维、主动学习、提高效率。以下结合笔者在线教学的实际经验,谈一谈教育+互联网的语文教学实践,将网络媒体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由此启发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新思路与新模式。
  一、教育+互联网的语文教学优势
  虽然面对严峻的疫情,但是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各学科教师积极备课,依赖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教研、网络授课,立足语文教材的文本内容,通过多元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相结合,针对学生“居家学习”开展在线授课、在线答疑、在线指导,再结合学生每节课的学习反馈,优化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结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克服诸多阻碍与困难,体现了教育+互联网的语文教学优势[1]
  首先,互联网教育凸显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和探索,主动接受知识、主动解决问题,而教师则发挥着启发与引导的作用,虽然居家自主学习,但是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课堂反馈效果较好;其次,互联网教育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由于传统的课堂时间有限,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能主动提问、主动思考,而是依赖老师或同学;但是通过居家学习,再加上互联网为支持,他们遇到问题能主动在线讨论或者请教老师,上网搜索资料,将语文知识读透读懂,更好地强化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2]。再有,互联网教学带来了更广阔的评价思路,改变了过去应试理念的考核方式,而是更多元化的了解学生的在线打开情况、课堂表现情况以及完成作业情况等等,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都有了创新,而学生也能更轻松的学习、更主动的参与,重新体会了语文学科的趣味与魅力,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互联网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尊重认知规律,活跃课堂氛围
  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和创造精神,刚刚接触网络学习模式,他们对此充满好奇心,但是要将好奇心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与认知规律,启发他们通过网络学习激活主动探究的乐趣,打造与众不同的语文“智慧课堂”,让学生在趣味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参与、主动互动,自由地在线表达观点,共同完成一节有意义的语文课[3]。例如,学习《老山界》时,学生初读文章可能略感枯燥,难以把控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课堂学习的氛围沉闷。为了进一步调动学习情绪,指引学生更深入地挖掘文本内涵,在线播放一段背景资料,了解当时红军如何克服恶劣、艰苦的环境而走上长征之路,体会长征的意义。通过背景切入,循序善诱地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感知,重新梳理课文的脉络,感知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关注文中的每一处细节,由浅入深地把握文章整体。在师生互动与配合下,课堂氛围活跃,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引领智慧思维,激发探究兴趣
  以往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虽然对语文课文不感兴趣,但是他们愿意看课外书,实际上这与教师在语文课堂缺乏正确引导也有直接关系。对此我们要重新反思课堂教学形式,尤其借助这一次互联网教学的机会,创新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领智慧思维,让语文课更有魅力。例如,学习《驿路梨花》时,这篇课文以梨花为代表,弘扬新一代青年人的高尚品质与德育精神,但是学生只从浅显的文字却无法深入文本的情感与审美层面,这显然也不利于激活语文思维和建构语言体系[4]。所以上课时,我以“雷锋故事”为主题播放一些视频资料,导出本文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雷锋,体会雷锋的感人精神。这些生动的场景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脑海中联想到课文中描述的故事情节,而再带着饱满的情绪阅读课文,大家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更加准确,对这篇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立足基础知识,渗透微课教育
  中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一方面要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浓厚的语文兴趣,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教师要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思路,多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和探索。而以互联网为依托开展微课教学活动,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思想理念,也更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渗透知识、强化素质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学习课文《阿长与山海经》时,我设计了微课教学方案,通过制作网络课件,让学生提前学习“鲁迅”的文学知识,了解鲁迅先生在推动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变革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再具体到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中,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把握课文内涵,加深理解;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在微信群一起讨论、一起交流。通过多元结合的语文学习活动,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语文思维与创造精神,通过讲解文学知识,也能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提高认知能力。
  (四)构建生动情境,深化文本理解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抽象的文字,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讲解,而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客体的学习状态,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不易于理解,而且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互联网教学活动中,我有意识地汲取丰富的教育资源,构建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将他们置身于图文并茂、声情结合的学习氛围中,强化学习效果[5]。例如,学习课文《孙权劝学》时,这是一篇文言文,难点在于学生要透彻理解《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但是如果课上只是让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断句,那么大家很可能只是机械地读,而无法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揣测人物的神态特征,自然也不利于理解文本内容。所以我在上课时,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小视频,导入了“孙权劝学”的故事背景,“开卷有益”,由此导入了课文内容,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验情感。
  (五)拓展教育资源,更新慕课形式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慕课作为一种在线开放式教学模式,真正拓展了语文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多姿多彩的课外教育资源让语文课堂更立体、更饱满、更有效。例如,学习《木兰诗》时,我采取了慕课形式。首先,围绕本节课的基本教学要点,在PPT课件上生成生字词、段落大意、历史背景等基础知识,并整合互联网上搜索的教学资源,设计成精美的图片或者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并鼓励学生自己上网拓展学习资源,了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历史故事或者背景资料,由此调动探究热情。其次,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充分的学习准备,课上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启发思维:“为什么文章开头写了‘唧唧复唧唧’,而没有直接切入木兰从军的原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木兰可以替父从军,为什么她还是很焦虑?”“木兰替父从军前后的心理活动有哪些起伏变化?”通过一系列的分析与联想,大家对花木兰的人物认知更加清晰,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迎刃而解。
  由上可见,多样化互联网技术在语文课堂的运用具有积极意义。通过语文教学活动与微课、慕课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居家学习”期间也能深化理解语文知识,不断加强语文积累,提升语文实践。而本次开通在线教育,对语文教学活动创新也是一种新的启发,未来必将更关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资源在语文课堂的积极作用,将全新线上教育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积极变革语文教学体系,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魏进新.浅谈线上教育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观广西空中课堂有感[J].语文课内外,2020,(11):77.
  [2] 郝伟.初中语文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的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12):97.
  [3] 施进花.网络资源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9):79.
  [4] 牛致虎.浅谈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初中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2019,(96):39-40.
  [5] 白旭.试论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J].课外语文(上),2020,(5):66,68.
其他文献
摘 要:“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曾这样评价萧红的《呼兰河传》。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学过一篇《火烧云》,后来读了《呼兰河传》,才知道是节选自其中,然而曾经学习《火烧云》时那种好奇和快乐全没有了,有的只是叹惋和悲凉。《呼兰河传》与笔者目前读过的所有小说不大一样,它不像是一部小说,因为没有确定的主人公,没有从头到尾的一个完整故事情节,更像是一首长诗,一部散文集,也像是记忆碎
期刊
摘 要:蒙台梭利是新教育运动中著名的教育家,她毕生致力于探讨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创立了蒙台梭利教学(育)法。该方法包括指导思想及教学内容操作方法。其重要特点是:以儿童为中心,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受生命力推动,有其独特内在发展规律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顺应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在自由与纪律问题上,反对传统的纪律观,要求通过“工作”,让儿童遵守纪律并得到发展等。  关键词:蒙台梭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周而不比》为例,在充分調查学情的基础上,分“背一背,写一写”“纠一纠,记一记”“读一读,译一译”“说一说,理一理”“议一议,破一破”五个环节,从文字、文章、文化三个层面对《<论语>选读》进行立体化地复习,以便有针对性地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论语>选读》;复习方案;实践探索  《<论语>选读》是浙江省普通高中必学的一门选修课,也是浙江高考必考的一本文化经典。作为文化经典,对于
期刊
摘 要: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很多學生在学习中容易走入学习误区。高中数学中的内容难度较大,学生需要承受较大的学习压力,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为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就将分析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数学;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均重点关注课堂学习,而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教
期刊
摘 要:机器人技术在21世纪应用广泛,并且在教育领域中也进行开发使用,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有着良好促进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较系统的阐述了机器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功能和对幼儿行为发展促进的技能范围,以及机器人应用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机器人;幼儿发展;建构主义  1.前言  随着新技术的诞生,特别是机器人的诞生,为不同类型的学习机会创造了可能性,包括鼓励社会互动的方法,并为创新和认知发展
期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作的报告,令我看到了一个执政党对于国家和民族义无反顾的担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关键词:公平;公正;矛盾  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要有一个强大、稳定的中央,而这个中央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伟大梦想的要求下,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勇于直面问题,确保党永
期刊
摘 要:学生在步入高中之后,心智也会逐渐地走向成熟,会更加容易地接受文化知识。传统的文化知识,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入课堂内部。产生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的范围广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加深学生的文化素养。作为高中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在这一紧张、压迫感十足的高中时期融入传统文化,成为教师所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师;传统文化;课堂  引言
期刊
摘 要:浙江省英语新高考改革后,英语写作分值的提升更加凸显了写作的重要性。基于我校大部分学生仅能应用简单的连接词来衔接文章的现状,本论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理论基础,对衔接手段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本论文主要探究以下两个问题:学生在写作中出现哪些衔接问题?针对这些衔接问题,教师应如何进行衔接手段教学指导?  关键词:英语写作;衔接手段;衔接问题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课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在教育行业不断发展和前进的背景下新高考改革理念也在不断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英语教学在高中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同时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而言也有着很大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就需要教师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教学的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同时还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的理念,从而实现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期刊
摘 要:新课标提出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鼓励在各学科教学中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实现教学思路与学习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因此,高中语文课堂也要积极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方向,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推动语文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助力实现高效课堂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创新教学  现代语文教学活动要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出
期刊